书城艺术西北风:文论集
6717300000043

第43章 电视专题:情结“花儿”缘心随“花儿”飞——访我区著名词曲作家张弛

银川电视台《文化银川》张伟

“字幕”: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宁夏人,喝着甜甜的黄河水,吃着宁夏川的大米饭,哼着花儿民歌调,慢慢长大又渐渐变老。对于这片神奇的黄土地,我有着深深的爱恋之情。这不仅仅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同时也是滋养民歌、“花儿”的土壤,是我一生致力于音乐文学及音乐创作的源泉。

——张弛

“上面一段话由男播音朗读”

主持人(张力):2008年,时值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一部部文化精品争先登台庆祝自治区成立50岁生日。作为50大庆文化献礼工程之一的系列CD唱片集及配套歌曲集《花儿飞四方》的面世,在宁夏乃至全国音乐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几十家媒体相继予以报道。《花儿飞四方》的主编和音乐总监张弛,正是我们今天节目的主人公。

解说:2008年11月14日,《花儿飞四方——宁夏民族歌曲精选及欣赏》CD唱片集及配套歌曲集正式出版发行。这个由张弛和他的团队历经四年完成的巨作,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传统为己任,立足宁夏,面向全国,着眼群众,看重传唱,主要编选具有宁夏地方特色、民族音调、民族唱法、回族风格的歌曲;其体裁、风格多样,具有时尚气息,内容既有“风味小吃”,也有“特色大餐”,有以宁夏山区为代表的花儿风,以川区为代表的民歌风,以回族为代表的伊斯兰风,还有融合花儿、民歌、秦腔、眉户音乐元素为一体的塞上风。《花儿飞四方》全套CD光盘共20张,总时长约1500分钟,集原唱、伴奏、歌谱、欣赏四位一体,共编录50年来宁夏优秀民族歌曲242首,大多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老歌,如《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歌唱宁夏川》《宁夏川,好地方》《山丹丹花开六盘山》《凤凰城迎宾曲》《回回人》《黄河漂流羊皮筏》等,然而对于张弛,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但对于收录在《花儿飞四方》中他的这首代表作,大家肯定不会陌生。

“《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MTV或歌曲叠加画面”

主持人(张力):《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是张弛与徐肇基于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一首歌曲,一经问世,便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塞上江南。近30年来,更是在群众中传唱不衰,家喻户晓。经过30年岁月的洗礼,如今当这首歌曲已经不再只属于作者本人,而是属于宁夏我可爱的家乡的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民的时候,也许好多人才会不经意地琢磨,张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字幕(从底下出) 画面”

儿时,我常常和同村的小伙伴摇着小木船,在村边的七十二连湖荡来荡去,吃蒲笋,挖芦根,摸小鱼,苦中作乐,倒也无拘无束。那种充满野趣的童年生活至今在我脑海里记忆犹新。在这充满泥土气息、鸟叫蝉鸣的大自然怀抱里,还常常听村里人喊船歌,吆场歌,漫花儿,久而久之,耳濡目染,这些村歌民谣花儿调,在童年便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面一段话由男播音朗读”

主持人(张力):儿时的感觉是纯真的,儿时的记忆是清晰的,儿时的音调是美妙的。虽然时隔久远,但却沉积在张弛的心灵深处,在他后来音乐的编创演绎中,不断爆发出灵感的火花,成为他可以信手拈来的音乐素材。

张弛同期声:我常常这样形容我与音乐的相识,小时候我是一个蓬头垢面的穷孩子,虽然衣衫不整,却不以为然,时常摇头晃脑跟随村邻们到处赶大戏,看皮影、听秦腔、瞧眉户,兴致异常得高,劲头异常得足。其实我也不知道,怎么就与音乐结下了缘分。

解说:张弛出生在银川良田乡盈南村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在张弛考上大学之前,他们村上很少有大学生。然而也许是天性使然,他从小就迷上了音乐。8岁时,张弛就能大段大段背唱许多戏文,表现出了他的音乐天赋。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比较流行的眉户剧《梁秋燕》和秧歌剧《夫妻识字》等,不论是音乐,还是唱段到现在都能倒背如流。

张弛同期声:“唱一段……”反正,那时候好像就是对音乐比较敏感,一部戏听上几次就能大概唱出来,连村里的大人们都感觉到很奇怪。

解说:晚上寂静的村落里,时常能听到张弛吹笛子的声音。邻居们听到后,对他的父母说:“这小子是个吹鼓手的好苗子……”。1964年,张弛考入宁夏大学中文系,似乎离自己喜欢的音乐有点远了。然而正是在中文系学习期间,凭借一定的音乐基础,他学会了竹笛和黑管的吹奏,逐渐开始捣鼓起了音乐。

张弛同期声:记得1965年,那时我正在上大学,甘肃歌剧团排演的歌剧《向阳川》到银川演出。该剧羊皮筏子汉与黄河风浪搏击的场景,至今依然历历在目。那高亢悠扬的花儿,更是一下子钻进了我的心里。

解说:一场演出结束了,但一曲悠扬的花儿让本来就钟情于音乐的张弛着了魔,他千方百计找到歌谱,一遍遍练习着用竹笛演奏,并自我陶醉其中。也就是从那时起,花儿在他脑子里生了根。当时台上台下的演员,万万不会想到,在若干年后,也许在他们看来只是一场普通的演出,竟会对一个青年学生产生多么大的影响。

1968年,大学毕业的张弛被分配到贺兰县工作。但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他,却始终没有放弃对音乐的追求。1970年,由于他在文学和音乐方面的能力比较突出,他从贺兰县委调入宁夏歌舞团担当专业编剧、作词,开始了剧本及歌曲的创作之路,真正进入自己的梦想剧场。

张弛同期声:到宁夏歌舞团从事专业文艺工作以后,接触花儿的机会就比较多了,经常能听到花儿的演唱,除了本区的花儿,有时也能听到甘肃、青海的花儿。记得1985年农历六月初,我和歌舞团的几位同事到甘肃的莲花山、临夏、青海土族自治县采风,有幸亲眼目睹了当地的花儿会的场面,至今难以忘怀。当汽车驶进丹麻的时候,我们看见赶会的人们从四面八方的山间小路上纷至沓来,他们有的步行,有的乘骑备有彩色鞍镫的骡马,有的乘坐拖拉机、汽车,人人脸上洋溢着兴奋喜悦的神采。到达会场时,已是人山人海,万头攒动,所有能进入会场的路口,几乎被围得水泄不通。快到中午时分,花儿的海洋掀起了巨大的浪潮。放眼看去,凉伞接着凉伞,帐篷连着帐篷,参会的百姓们倾听着花儿声,优美的旋律,生活的音符,弥漫在田野上空。流动赛歌台上集中了当地土族中最优秀的男女唱把式,歌台下面聚集着热心的观众,不顾炎热,不顾拥挤,津津有味地品尝着来自他们生活、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花儿。

解说:以后,通过不断探索与研究,对花儿的认知实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对花儿的定位,也逐渐清晰明朗。由于对花儿的情有独钟,使他在音乐创作中常常把花儿和民歌的音乐元素糅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1976年年底,张弛在歌舞团领导的要求下,与作曲家张令赫先生合作,创作了一首合唱歌曲《山丹丹花开六盘山》,没想到这首歌曲被选为1979年国庆30周年晋京献礼演出节目,先后在北京、天津等地演出,并获文化部创作二等奖。这更加激发了张弛创作歌曲的兴趣,同时也鼓励着他创作了许多带有地方特色和宁夏风格的音乐作品,如《根在宁夏川》《黄河流来艳阳天》《黄河漂流羊皮筏》等,让人一听就知道是宁夏的调调。而《祖国和我们心连心》《早晨的太阳》《民族花开结彩带》《新月下的向往》等歌曲,则是把花儿与伊斯兰音调融合一体,形成了宁夏回族群众认同的回族风格。这些歌曲创作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思想解放的结果,为当时的文艺舞台吹进了一股新鲜空气。到目前为止,他已经创编了近千首歌词、歌曲、器乐曲,音乐文学剧本10部等。

主持人(张力):在熟悉张弛的人们心中,他是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也是一个务实、坚韧、有人格魅力的平常人。无论是他创编的广为流传的《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歌唱宁夏川》《黄河漂流羊皮筏》,还是音乐剧《中秋月》,抑或是为庆祝宁夏回族自治区50周年大庆而精心制作的《花儿飞四方——宁夏民族歌曲精选及欣赏》CD光盘及配套歌曲集,都体现着他的人生追求。说起平常,是源于他简朴的生活方式,平易近人的为人处世态度。尽管如此,在他那朴素的近乎老土的衣着之外,总透露着一种精神。《花儿飞四方》,正是他这种精神的结晶。

解说:谈起《花儿飞四方》,这与张弛打小对音乐、对故乡的热爱是分不开的。就像他的一首歌《根在宁夏川》里所描述的那样:“黄河的子孙铁打的汉,挽起个臂膀像座山,头顶着天,脚踏着地,根在宁夏川。”张弛的根就在这片黄土地。

最早有编制《花儿飞四方》的想法,是在2004年初,这时张弛已经退休在家。一天在整理自己的音乐作品时,他的脑海中就闪现出搜集整理宁夏民歌的想法。后来,他找到曾和自己在乐队任吉他手和鼓手的朋友赵中和商量这件事,没想到两个同样爱好音乐的老朋友一拍即合。紧接着老赵又联系了几个朋友,着手策划这件事。2004年7月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化厅、教育厅、民族事务委员会联合签发文件,组成以张弛为主编兼音乐总监,赵中和、杨天旗、薛来军、杨武平为出品人的编委会,《花儿飞四方》的编制正式启动。

也许大家会不以为然,仅仅是把别人的作品编录整理而已,有什么难的?然而事实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首先,歌谱的收集就是个问题,有时为了找一首歌曲要花上一周甚至个把月的时间,有的词曲作者在外地,要事先打电话联系好,然后再托人去拿歌谱或请人家邮寄过来。有的作者工作繁忙,为找到他们的歌谱和录音小样常常要跑十来趟。刚开始,这些事也只有张弛一个人去做,后来,实在忙不过来,适逢他的儿子张博正在中国传媒大学读研究生,他便经常打电话让儿子帮他找那些身在北京、从宁夏走出去的词曲作家要歌谱和录音小样。由于张博心疼父亲,后来在父亲的影响下,张博渐渐爱上了这份工作,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

对于《花儿飞四方》的后期编录,张弛更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CD唱片集中的歌曲大多都是晚上录音,作为音乐总监,每首歌曲张弛都是亲自把关,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便停下来重录或修改,甚至连一个高音点或低音点都不放过。

现场声:“现场录音指导……”

等到录音结束,常常到了凌晨一、两点钟,等所有的演员都离开录音棚,他才骑上电动自行车回家。

解说:2008年,自治区成立50大庆前夕,历经四年的《花儿飞四方》终于录制成功。所编录歌曲均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以来不同时期的作品,其中有五六十年代编创的宁夏民歌《歌唱宁夏川》《宁夏数花》《宁夏川,好地方》《塞上江南好风光》等,有七、八十年代编创的歌曲《宁夏川,我可爱的家乡》《黄澄澄的土,金灿灿的水》《牧羊哥哥上了山》《汗水浇出新生活》《吆骡子》《清平乐·六盘山》《山丹丹花开六盘山》等,有20世纪90年代以后创作的歌曲《凤凰城迎宾曲》《回回人》《沙湖美》《黄河漂流羊皮筏》《白盖头,黑眼睛》《六盘山高黄河宽》《我们的家乡宁夏川》等,这些歌曲凝结了词曲作者的心血,不仅代表了不同时期群众的心声,同时也成为时代的印记。

《花儿飞四方》融黄河文化、边塞文化、回族文化、西夏文化为一炉,集原唱、伴唱、歌谱、欣赏为一体,兼备民族性、时代性、群众性、资料性、实用性、可研究性和收藏性,是一份可供大众分享的精神文化食粮,也是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珍品,填补了宁夏50多年来的艺术空白,同时为音乐工作者提供了一套有词、有曲、有演唱、有伴奏的宁夏音乐文化“土特产”,也为宁夏教育系统提供了乡土音乐资料。对于宁夏人民来说,《花儿飞四方》CD唱片集及配套歌曲集的出版发行,是一件很有功德的事情。

主持人(张力):四年里,张弛风里来雨里去,凭着一腔对家乡和本土音乐的挚爱和韧性,完成了一项浩繁的音乐文化工程。正如原文化厅厅长王邦秀为张弛著作题诗所说“艺海茫茫苦作舟,音乐文学长竞走,笔端流出乡土调,情系塞上绕神州。不慕虚荣凭韧劲,但求歌入百姓口,桃李不言下成蹊,勤奋躬耕一黄牛”。这正是张弛一生的缩影。

200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