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开阔眼界的唐诗故事
6716000000016

第16章 却为一声何满子,九泉须吊孟才人

张祜

张祜(约公元785年-约852年):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举进士不第。元和间以乐府宫词著称。然南北奔走三十年,投诗求荐,终未获官。至文宗朝始由天平军节度使荐入京,复被压制。会昌五年投奔池州刺史杜牧,受厚遇,而年已迟暮。后隐居于曲阿。其诗或感伤时世,或歌咏从军,犹存风骨;其宫词写宫女幽怨之情,亦有所感而发者也。

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

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

两三星火是瓜州。

“简析”

诗写偶见的江上清丽夜色。首句点题,次句抒发感慨;三、四句写因怀愁而难眠,推窗远望,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闪烁。全诗画面清丽宜人,但却难免有孤寂之感。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寄寓怀才不遇落魄失意之情。有人以为是写乡愁情思的。寄愁是真,但什么愁?愁什么?也确实难断。我们暂且欣赏这清美宁静的夜景吧。

宫 词

张祜

偶因歌态咏娇颦,传唱宫中二十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九泉须吊孟才人!

公元845年,唐武宗李炎病危。雨打梧桐,风过回廊,他毫无一点思绪,惟想能最后一睹一听何满子歌舞的风采,就对身边的孟才人说,我就要死啦,你,你可怎么办呐!到了那个世界,我是再也欣赏不到何满子歌舞了。孟才子满眼含泪跪下,抽抽泣泣说:“那、那奴婢也不想活了,和陛下一起走吧。”武宗示意了一下,孟才人心领神会,叩头平身,把古筝上的带子解下,侍女近前,拎过来弹奏,同时又有多种乐器交响,形成激昂的曲调,随即又百音俱寂,惟有古筝发出幽怨凄绝的声音。孟才人企足仰首,旋起袖带,放声悲歌一曲何满子,因过于激情狂放,更难抑悲愤,当场踉踉跄跄扑跌倒地。召来太医急忙近前诊视:“脉尚温而肠已断!怕难以活命了!”不消片刻,孟才人在武宗的悲泣中气绝而亡。唐武宗更加忧伤,病情加重。没过两天,也死去了。皇上“驾崩”,当然要出大殡。发灵时,这棺材像山一样重,多少人也抬不动。御前大臣好几位也帮着起灵,可照样抬不起来。出了这样的怪事,满朝文武摇头不解。这时,宫人沈阿翘仔细琢磨,突然想到,这可能是皇上还惦记着何满子歌舞和孟才人吧。按宫廷礼制,孟才人现还没有发丧。

如若把她的灵柩抬来与皇上并在一起,也许这怪事就能解破呢!沈阿翘斗胆冒死罪把这个想法向大臣们一一讲解。一开始受到责难,然后就无可奈何地依照行事。孟才人的棺材破格地与武宗的棺材并在一起了。在沈阿翘悲壮激越的何满子歌舞声中,这两个棺材毫不费劲地同时抬了起来。这个近乎神话传说的故事,多侧面的说明了,何满子歌舞的惊人魅力,惟其是典故传说,则更是对何满子歌舞的景仰和肯定。

据说唐武宗、孟才人共赴黄泉的消息传到扬州,已过不惑之年的张祜,写了首“宫词”以寄悲思,其有名的四句是:“偶因歌态咏娇颦,传唱宫中二十春。却为一声何满子,九泉须吊孟才人!”

“简析”

这是一首短小的宫怨诗。首句写宫女离家遥远;二句写入宫多年;三句写悲愤到达极点;四句写君前落泪以示抗议。一般宫怨诗多写宫女失宠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诗却一反其俗,写在君前挥泪怨恨,还一个被夺去幸福与自由的女性的本来面目。这是独到之所在。全诗只用了“落”字一个动词。其他全部以名词组成,因而显得特别简括凝练,强烈有力;又每句嵌入数目字,把事件表达得清晰而明确。

赠 内 人

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

媚眼惟看宿鹭巢。

斜拔玉钗灯影畔,

剔开红焰救飞蛾。

“简析”

诗意在写宫女静夜的孤寂无聊;先写宫门森严,时光飞逝;次写丽质不宠,艳羡宿鹭;再写斜拔玉钗,丰姿袅娜;最后写剔焰救蛾,使其重生。虽是无意,却颇有情。有感于自身深锁宫禁,恰如飞蛾扑焰,大有怜蛾自怜的情感。全诗造意深曲,耐人寻味。

集灵台(其一)

张祜

日光斜照集灵台,

红树花迎晓露开。

昨夜上皇新授篆,

太真含笑入帘来。

“简析”

这首诗是讽刺杨玉环姊妹所受的专宠,主要讽刺杨玉环的轻薄。杨玉环原系玄宗十八子寿王瑁的妃子,玄宗召入禁中为女官,号太真,后来大加宠幸,进而册封为贵妃。集灵台是清静祀神所在,诗人指出玄宗不该在这里举行仪式。并指出贵妃在这时“含笑”入内,自愿为女道士,配合默契,掩人耳目,足见其轻薄风骚。

集灵台(其二)

张祜

虢国夫人承主恩,

平明骑马入宫门。

却嫌脂粉污颜色,

淡扫峨眉朝至尊。

“简析”

这首诗讽刺虢国夫人的骄纵风骚。虢国夫人是杨玉环的三姊,嫁给裴家,是当时名声极坏的人。她并非“后妃”,却“承主恩”,而且“骑马入宫”“朝至尊”。自恃美艳,不施脂粉,足见她的轻佻,也可见玄宗的昏庸。这两首诗语言颇为含蓄,看似是褒,实则是贬,讽刺深刻,入木三分。

纵游淮南

张祜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扬州是一座古代名城,自从隋堤的杨柳开始在东风里垂缕飘绵以后,虽经历兵燹,却无法夺去这芍药之乡的繁荣秀丽。历代有多少才华横溢的诗人和艺术家,在这水木清华的城市,度过了他们艺术上的黄金时代,用生花妙笔把这座艺术城市渲染得彩色缤纷,令人神往。有一个时期,扬州在人们的心目中,简直是一所人间乐园。唐代扬州诗坛,不但有杜牧写扬州的许多名章俊句,还有徐凝的《忆扬州》为之增辉。但有谁知道扬州竟还是人生最好的死所!这是诗人张祜纵游淮南之后的“发现”。这首《纵游淮南》以出语惊人造成了强烈的艺术效果。

“十里长街市井连”,实际上也就是杜牧的“春风十里扬州路”,但不及杜诗之丰神饱满。“月明桥上看神仙”,所谓神仙,唐人惯以代称伎人。所以,这一句实际也与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意境相仿。总的说来,这两句只是笼统地记述扬州城的所谓绿杨城郭、红袖楼台而已。

第三句忽发奇想:“人生只合扬州死”,以其设想之奇险而出人意料,读之令人拍案叫绝,惊叹不已!这句诗是全篇中之精华。这句诗如换一种说法:“扬州好得要死”,直是极平常语,淡而寡味。但这里用死事入诗,且又是作者现身说法,所以造成了极为传神的夸张效果。

第四句则只是第三句的具体补充。“禅智山光好墓田”,禅智山,当指当日江都县西的蜀冈(一名昆冈)。这里所产的茶,很像四川有名的“蒙顶”茶,所以叫蜀冈。看来也当因禅智寺得名。据《宝枯志》:禅智寺,“旧在江都县北五里,本隋炀帝故宫”。既是炀帝故宫,其山光水色之秀美,自可想见。故宫遗址而当作好墓田,全然诗家口吻。细玩诗意,除极赞扬州风物这层意思外,对隋炀帝抑或带微讽。

全诗语言晓畅易懂,而写扬州魅力深入骨髓。“人生只合扬州死”,虽仅七字,足为扬州风姿传神。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诗的起联两句叙事:“晓出禁城”,点明围猎时间;“分围浅草”,写出壮阔场面。两句为全诗铺写了一个背景,画面开朗,色彩鲜丽。

颔联“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中的“红旗向日”,色彩何其耀目;“白马迎风”,气宇何等轩昂!

总括诗的前半部分,一至三句,是以朝霞满天,晨风拂煦,绿草如茵,红旗向日,作为人物亮相之前的壮丽场景,紧接而来的“白马骤迎风”一句,是英雄人物跃马出场,施展浑身“帅”劲的亮相动作。由此而下,此诗便将写作重心转到这位骁勇骑士当众显露猎射飞雁,矫健灵活的杰出身手上去。

“背手抽金镞”,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作,著一“抽”字,手势的利落可知,加之“背手”而“抽”,又可见身段之灵巧。“翻身控角弓”,弯弓名之曰“控”,这就进一步展现了射者臂力强劲的架势,“控”之而再来一个“鹞子翻身”的漂亮动作,造型又是多么健美!

对于这位英雄射手的真正的评价,当然不是停留在一招一式的动作表面。关键所在,毕竟还有待于亮出他那百步穿杨的惊人绝技。果然,刹那之间,就在围观的人群中间,突然爆发出一阵哄然的欢呼,并且一齐指向遥远的天空。原来蓝天高处,一只带箭的鸿雁,垂着双翅,直向地面坠落下来。东坡词云:“高处不胜寒。”此处“寒空”之“寒”,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渲染高飞鸿雁的凌绝苍穹,从而加强了一箭命中的神异气氛。

全诗至此,戛然而止。由于射雁成功而出现的欢声雷动的热烈场面,自可留给读者去想象了。

此诗在取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写场面中的一个人物,而且又只写此一马上英雄的一个手势与一个身段,并以刹那之间雁落寒空的独特镜头使之进发异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确乎令人随同“万人齐指”而为之欢呼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