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珍宝:天然珍珠宝石
6711600000006

第6章 宝石之祖——绿松石

我国早在旧石器时期,人们就开始利用石质装饰物来美化自己的生活。新石器中晚期,出现了大量的石质工具、玉器和宝玉石工艺品,如用岫玉、绿松石等制成珠、环、坠、镯等。

绿松石简称“松石”,因其形似松球而且色近松绿而得名,而且绿松石颜色有差异,多呈天蓝色、淡蓝色、绿蓝色、绿色。

绿松石质地不很均匀,颜色有深有浅,甚至含浅色条纹、斑点以及褐黑色的铁线。致密程度也有较大差别,孔隙多者疏松,少则致密坚硬。抛光后具柔和的玻璃光泽至蜡状光泽。

绿松石犹如上釉的瓷器为最优。如有不规则的铁线,则其品质就较差了。白色绿松石的价值较之蓝、绿色的要低。在块体中有铁质“黑线”的称为“铁线绿松石”。

如在河南省郑州大河村距今6500年至4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有两枚绿松石鱼形饰物。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齐家文化遗址发现有嵌绿松石兽面玉璜,长36.6厘米,高6.7厘米,厚0.8厘米。玉料呈黛绿色,由和田墨玉制成,单面琢孔,璜呈弯月形,以减地手法镶嵌绿松石,留底构成兽面之轮廓。

上镶两圆绿松石为目,眼眶为璜之留底。山字形留底为嘴之外形,内镶不规则方形绿松石。四边留底为边框,孔为单面开孔,因长期佩带孔已磨损为斜孔。此玉璜上镶嵌之绿松石彼此间可谓严丝合缝,密不透风。这样的工艺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产自湖北省鄂西北的绿松石,古称“荆州石”或“襄阳甸子”。湖北绿松石产量大,质量优。

如云盖山上的绿松石以山顶的云盖寺命名为“云盖寺绿松石”,是世界著名的我国松石雕刻艺术品的原石产地。此外。江苏、云南等地也发现有绿松石。

河南省偃师二里头为我国夏代都城所在地,在这里发现有绿松石龙形器,由2000余片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厘米至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

另外还有嵌绿松石铜牌饰、青铜错金嵌绿松石獏尊等。也均为夏朝时期的绿松石重要器物。如夏代嵌绿松石饕餮纹牌饰,通高16.5厘米,宽11厘米,盾牌形。它是先铸好牌形框架,然后有数百枚方圆或不规则的绿松石粘嵌成突目兽面。

这件牌饰位于死者胸前,很可能是一件佩戴饰品。是发现最早也是最精美的镶嵌铜器,可以说它的发现开创了镶嵌铜器的先河。

商代妇好墓中发现有嵌绿松石象牙杯,杯身用中空的象牙根段制成,因料造型,颇具匠心。侈口薄唇,中腰微束,切地处略小于口。

通体分段雕刻精细的饕餮纹及变形夔纹,并嵌以绿松石,做头上尾下的夔形,加饰兽面和兽头,也嵌以绿松石,有上下对称的小圆榫将其与杯身连接。

形制和体积略同的嵌绿松石象牙杯共有两件。高30.5厘米,用象牙根段制成,形似现侈口薄唇,中腰微束。杯身一侧有与杯身等高的夔龙形把手,雕刻精细的花纹而且具有相当的装饰性,上下边口为两条素地宽边,中间由绿松石的条带间隔。

戈是商周兵器中最常见的一种,古称“钩兵”,是用于钩杀的兵器。其长度根据攻守的需要而不同,所谓“攻国之兵令人欲短,守国之兵欲长。”

如商代嵌绿松石兽面纹戈,长40厘米,戈的援宽大而刃长,锋较尖,末端正背两面皆以绿松石镶嵌兽面纹;胡垂直,而且短;内呈弧形,上有一圆穿,末端正背两面皆浅刻兽面纹。

陕西省宝鸡市南郊益门村有两座春秋早期古墓,其中一座墓发现了大批金器、玉器、铁器、铜器,还有一些玛瑙、绿松石串饰。

其中绿松石串饰一组,共40件,均为自然石块状,不见明显加工痕迹,大小形状不一,均有钻孔。颜色比较均匀,娇艳柔媚,质地细腻、柔和,有斑点以及褐黑色的铁线,以翠绿、青绿色为主,间有墨绿色斑。最大者长3.8厘米,宽2.9厘米;最小者长0.7厘米,宽0.6厘米。

另外,河南省汲县山彪镇发现的战国早期嵌绿松石云纹方豆,盖上为捉手,面做四方形。足扁平。通体饰云纹,杂嵌绿松石。汲县山彪镇为魏国墓地。还有发现于长清岗辛战国墓的一件铜丝镶绿松石盖豆,通高27.5厘米,口径18.5厘米。为礼器。

半球形盘,柄上粗下细,下承扁圆形足。盘上有覆钵形盖,盖上有扁平捉手,却置即为盘足。

通体饰红铜丝与绿松石镶嵌而成的几何勾连雷纹。

带钩,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带扣是和带钩相合使用的,多用青铜铸造,也有用黄金、玉等制成的。工艺技术相当考究。

有的除雕镂花纹外,还镶嵌绿松石,有的在铜或银上鎏金,有的在铜、铁上错金嵌银,即金银工艺。带钩起源于西周,战国至秦汉广为流行。魏晋南北朝时逐渐消失。

如湖南省长沙发现的战国金嵌绿松石铜带钩,长17.5厘米,宽0.2厘米。为腰带配件。钩身扁长,钩颈窄瘦,鸭形首。背部饰云纹金,镶嵌绿松石。

秦汉时的墓中,开始发现有各种镇墓兽随葬,而且其中有些就镶嵌着绿松石。这种怪兽是青铜雕塑的神话中动物形象,为龙首、虎颈、虎身、虎尾、龟足,造型生动。

如镶绿松石怪兽,高0.48米,身上镶嵌有绿松石,并有浮雕凤鸟纹、龙纹、涡纹等图案。怪兽头上长有多枝利角,口吐长舌,面目可怖。在主体怪兽脊背上有一方座,座上支撑又一小型怪兽,小型怪兽口衔一龙,龙昂首,做挣扎状。

唐代是我国铜镜发展最为繁盛的时期,上面也经常用绿松石加以点缀,使铜镜更显精美。

如唐代镶绿松石螺钿折枝花铜镜,直径20.5厘米,圆形,素缘,圆钮,钮外用螺钿饰有一圈联珠纹,整体图案用螺钿雕刻成折枝花样镶嵌于镜背之上,中间镶嵌有绿松石。镜面大,图案饱满,工艺精湛,为难得一见的唐代螺钿纹铜镜。

至明代,绿松石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首饰用品之上,如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辅夫人墓发现的正德十二年(公元1517年)嵌绿松石花形金簪,长11.5厘米,簪首直径3.8厘米。金质。簪针呈圆形。

簪顶作花形,用金丝绕出6个花瓣,中间有一圆形金托,金托周围以金丝做出花蕊,托内嵌一绿松石。

清代时期,我国称绿松石为天国宝石,视为吉祥幸福的圣物,经常镶嵌于各种日常器物上。如清中期铜鎏金嵌绿松石缠枝西番莲纹香熏,高17厘米,香熏通体以贴金丝为地,嵌绿松石、珊瑚组成图案。

自口沿至胫部分别以缠枝花卉纹、莲瓣纹、缠枝西番莲纹、如意纹等装饰,两兽耳鎏金。盖部透雕缠枝花卉纹,盖纽镂雕云蝠图案。全器纹饰华丽,颜色绚丽夺目,工艺精湛,为清代宫廷用器。

清代鼻烟开始流行,各种鼻烟壶也应运而生,其中就多有用珍贵的绿松石制成的。如清代绿松石山石花卉鼻烟壶,通高6厘米,腹宽4.8厘米。烟壶为绿松石质地,通体为蓝绿色,间有铁线斑纹。扁圆形,扁腹两面琢阴线山石花卉,并在阴线内填金。烟壶配有浅粉色芙蓉石盖,内附牙匙。

嘎乌是清代的宗教用具,“嘎乌”为藏语音译,多指挂在项上的或背挎式的佛盒饰物。嘎乌内大多装有佛像、护法神像或护身符。实为随身携带的佛龛。

嘎乌的质地有金质、银质、铜质等金属嘎乌,也有木质的。

如乾隆金嵌绿松石嘎乌,又称“佛窝”,通高13.5厘米,厚度3.2厘米。是一件用纯金镶嵌绿松石、青金石的嘎乌,内装有一尊密宗佛像。龛盒上用錾刻工艺饰有精美的花纹等。

在古代人们把它与宗教联系在一起。西藏对绿松石格外崇敬,蒙藏地区喜欢把绿松石镶嵌在配刀、帽子、衣服上,是神圣的装饰用品,用于宗教仪式。

优质绿松石主要用于制作弧面形戒面、胸饰、耳饰等。质量一般者,则用于制作各种款式的项链、手链、服饰等。

块度大者用于雕刻工艺品,多表现善与美的内容,如佛像、仙人、仙鹤、仙女、山水亭榭、花鸟虫鱼、人物走兽等。

自古以来,绿松石就在西藏占有重要的地位。它被用于第一个藏王的王冠,用作神坛供品以及藏王向居于高位的僧人赠送的礼品及向邻国贡献的贡品,古代拉萨贵族所戴的珠宝中,金和绿松石是主要的材料。

许多藏人颈脖上都戴有或系上一块被视为灵魂的绿松石的项链。一个古老的传说记叙了绿松石和灵魂之间的关系:根据天意,藏王的臣民不许将任何一块绿松石丢进河里,因为那样做灵魂也许会离开他的躯体而使之身亡。

绿松石也常被填嵌在金、银、铜器上,其颜色相互辉映,美丽且富有民族特色。藏族和蒙古族同胞尤其喜爱镶嵌绿松石的宝刀、佩饰等。

另外,许多藏人都将绿松石用于日常发饰。游牧妇女将她们的头发梳成108瓣,瓣上饰以绿松石和珊瑚。对藏南的已婚妇女来说,秀发上的绿松石珠串是必不可少的,它表达了对丈夫长寿的祝愿,而头发上不戴任何绿松石被认为是对丈夫的不敬。

一方面蓝色被视为吉利,并把许多特别的权力归因于这一蓝色或带蓝色的宝石。而且,绿松石碎屑除可以做颜料,藏医还将绿松石用作药大多数藏族妇女还将绿松石串珠与其他贵重物品如珊瑚、琥珀、珍珠等一起制成的项链。有的妇女以戴一颗边上配两颗珊瑚珠的长7厘米的绿松石块为荣。

戴上这一件珠宝,对外出经商的丈夫来说,意味着身家安全。男性的饰物则比较简化,通常用几颗绿松石珠子与珊瑚串在一起围在脖子上,或在耳垂上用线系上一颗绿松石珠。在喜马拉雅地区西部,绿松石和其他一些贵重物件被直接缝在女人的衣裙或儿童的帽上。有时整个外衣的前襟都装饰上金属片、贝壳、各种材料的珠子、扣子和绿松石。据说孩子帽上的绿松石饰物还有保护孩子灵魂的作用。

同时,一些西藏同胞相信戴一只镶绿松石的戒指可保佑旅途平安。梦见绿松石意味着吉祥和新生活的开始。戴在身上的绿松石变成绿色是肝病的征兆,也有人说这显示了绿松石吸出黄疸病毒的功能。

护身符容器在当时的西藏更成为一种重要的珠宝玉器。每一个藏民都有一个或几个这种容器来装宗教的书面文契。从居于高位的僧人衣服上裁下的布片或袖珍宗教像等保护性物件。

这种容器可以是平纹布袋,但更多的是雕刻精巧的金银盒,而且很少不带绿松石装饰。

有时居中放一块大小适当的绿松石,有时将许多无瑕绿松石与钻石、金红石和祖母绿独到地排列在黄金祖传物件上。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拉萨地区和西藏中部,流行一种特殊类型的护身器:在菩萨像及供奉此像之地的曼荼罗形盒,上有金银的两个交叉方形,通常在整个盒上都镶饰有绿松石。

西藏的任何一件珠宝玉器都可能含有绿松石。金、银或青铜和白铜戒指上镶绿松石是很常见的。有一种很特别的戒指呈典型的鞍形,通常很大,藏族男人将它戴在手上或头发上,女人则喜欢小戒指。

不管是哪个西藏群体,女人还是男人,都喜爱耳垂。女人的耳垂成对穿戴,而男人只在左耳戴一只耳垂。拉萨的贵族戴的耳垂令人望而生畏,一种用金、绿松石和珍珠制成的大型耳垂一直从耳边拖到胸部。

西藏中部的妇女在隆重场合戴的一种花形耳饰,整个表面都布有绿松石。称之为“耳盾”也许更合适,因这些耳饰被小心地安置在耳前,并结在头发上或发网上。其他还有许多饰物都装饰有绿松石,如带垂和链子、奶桶钩、围裙钩、胸饰、背饰、发饰和金属花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