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的智慧
6710500000012

第12章 九地篇

衢地要冲

兵家必争

围地则谋

死地则战原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①,有轻地②,有争地③,有交地④,有衢地⑤,有重地⑥,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亦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⑦,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注释

①散地:战争发生在自己本国的国土上,因战场离家近,士兵容易逃亡、溃散,所以叫做“散地”。古代的士兵不是今天的义务兵,所以有这种现象。

②轻地:进入敌人的国境不深,离本国不远,士兵容易逃散回本国,所以叫“轻地”。

③争地:谁得到谁有利的地方,兵家必争之地。

④交地:我军可以往,敌军可以来的地方,道路交错,交通方便,所以叫做“交地”。

⑤衢地:四通八达的地方,指几国交界处。

⑥重地:深入敌国,心专意一,没有后路可走,形势严重,所以这种地区叫做“重地”。

⑦诸侯之地三属:属,连接。三个诸侯国连接的地方。译文

孙子说,按照一般战争的法则(由于战场的地形、位置和条件的不同,对战争的结果将发生不同的影响),地形地理位置可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战争发生在诸侯国自己国境内的地区,叫做“散地”。进入别国境内不深的地区,叫做“轻地”。我军得到有利,敌军得到也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去,敌军可以来的地区,叫做“交地”。处在几国交界,先到达可以结交周围诸侯,能取得多方援助的地区,叫做“衢地”。深入敌境,背后有很多敌人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山岭、森林、险要、阻塞、水泽、湖沼等难于行走的地方道路绕远迂回,敌军用少数兵力就可以攻击我多数兵力的地区,叫做“圮地”。因此,在“散地”上,不宜作战;在“轻地”上,不宜停留;遇到“争地”应使队伍相连,不要失去联络;到了“衢地”,就要加强外交活动,结交周围的诸侯,取得他们的支持;深入“重地”就要掠取粮食,取得军需物品;遇到“圮地”就要迅速地通过;陷入“围地”就要运用计谋,千方百计突围;到了“死地”,就要奋勇作战,死里求生。

因地制宜原则是军队的基本用兵原则。善于用兵者,首先善于选择战常要正确选择战场,就要知己知彼,就要知天知地。根据敌我双方实力选择战场,根据战场的地形地理运用适宜的战略战术,则“胜乃不殆,胜乃不全”。有利的地形地理要配合正确的战略战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因地制宜原则具体讲,就是针对各种不同的地形地理,要采取各种不同的战略战术。兵家必争之地,就要不惜任何代价。抢先争取,不争必败;兵家必弃之地。就要退避三舍,不弃则亡等等。“范例解析:马谡轻敌失街亭”

街亭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是西蜀军队后勤供应的必经之处;同时,街亭还是蜀国陇西地区的天然屏障。

正因为如此,在三国时候的街亭之战中,蜀、魏双方都在极力争夺。

街亭之战发生在司马懿进攻祁山之后。司马懿奉魏帝曹睿命令率领20万大军直奔祁山而来。此时,诸葛亮正在祁山驻兵,听到魏军杀来,便召集将领商议战事。

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也是工于心计之人,必定要夺占街亭这一要地,便决心挑选良将把守。就在他“谁能引兵担此重任”的话语一出,只见参军马谡从众将中闪露出来,说愿领兵前往。诸葛亮定睛一看,见是马谡,心中便有些疑虑和犹豫,因为他早就听刘备在生前说过马谡此人言过其实,不可重用。不过,尽管他心中这样想,嘴上还是说:“从表面上看,街亭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它的地理位置很重要,关系到我军的安危利害。且街亭既没有城郭,又没有险要之处,因此不易把守,如一旦丢失,我军处境就困难了。”马谡见诸葛亮话中略带轻视,便不以为然地说:“我自小熟读各类兵书,区区一个街亭,我还能守不住吗?如果丞相觉得信不过我,我愿意在此立下军令状,如有什么闪失的话,我以全家的性命作为担保!”

诸葛亮这时渐渐地忘了刘备的叮嘱,又见马谡胸有成竹,便让他写下了军令状,拨给他2.5万精兵去把守街亭。为防不测,诸葛亮又派了王平和高翔辅助马谡,并再三交代要他们占领住街亭要道,以免魏军逾越。

来到街亨后,马谡和王平首先察看了地形。五路总口地处街亭要道,把守着街亭大门,王平认为在此驻扎比较好,但马谡一意孤行,执意要在路旁的小山上驻扎。理由是兵书上说居高临下可势如破竹,定会杀得魏军片甲不留。王平劝说不动马谡,无奈,只好到山的西边另择一处驻扎。

当司马懿来到街亭后,看到守护大将竟是马谡,且蜀军兵营驻扎在山上,他便仰天长笑说:“诸葛亮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怎么能用马谡这样的庸才呢,真是老天有眼啊!”他一面派大将张邰挡住王平对马谡的增援,一面又派兵将小山层层包围,断绝了山上的饮水,然后严阵以待。

蜀军将士此时看到满山遍野都是魏军,便开始惊慌起来,不几日,山上饮水全无,士兵更加惶恐。司马懿趁机放火烧山,蜀军一片大乱,马谡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才得以逃脱。

街亭一失,魏军长驱直入,连诸葛亮也来不及后撤,被迫演了一嘲空城计”。“智谋小结”

街亭地理位置很重要,相当于孙子所说的“衢地”,事关成败。这一点诸葛亮与司马懿都意识到了,于是整个战争就变成了街亭的争夺战。然而诸葛亮误用纸上谈兵的马谡为将,痛失街亭,而致惨败。“范例解析:困境逼出的良计”

如果处于困境中,我们不妨多想一想,多动动脑筋。这样做,很可能会改变你的处境,或许甚至改变你一生的命运。

艾伦·莱恩是英国人,他在年轻时就继承了伯父的事业,出任了希德出版社的董事长。但在当时,出版社的处境已是举步维艰,莱恩整日绞尽脑汁,试图另辟“蹊径”,使出版社能“柳暗花明”。

终于有一天,当莱恩在一个候车室旁的书摊上茫无目的地扫视时,他突然发现,书摊上除了高价新版书、庸俗读物外,几乎没什么可看之书,而且这些书大部分都是价格昂贵的精装书。

这个发现触动了莱恩的灵机:“要想赚大钱,出版价格低廉的平装书是个好办法。”他坚信这个办法能够成功,因为精装本价格很贵,一般老百姓根本买不起。

莱恩出版廉价丛书的计划在英国出版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人说这是自取灭亡,有人说这会严重影响整个书业界。莱恩认定这个办法是他的企业走出困境的惟一道路,所以对此他毫不动遥

第一套平装系列丛书共10本,规格也比精装本缩小了。这就不仅节省了封面制作的成本,而且也节省了纸张,再加上莱恩决定以购买再版图书重印权的方式出版这10本书,因而大大降低了成本费。莱恩每本书的价钱压在6便士,这样,人们只要少吸6支香烟就可买到一本书。

这套书的封面很引人注目,这是因为莱恩在上面设计了一个逗人喜爱的丛书标志物——一只翘首站立的小企鹅。因此,莱恩把这套丛书起名为《企鹅丛书》。莱恩还用颜色表示图书的类别:紫色为剧本,浅蓝色为传记,桔红色为小说,灰色为时事政治读物,绿色为侦探类,黄色为其他类别。这一系列的改革使这套书不仅在外观上鲜艳明快、耳目一新,而且在装订上简单朴实,印刷上字迹工整。

既然这本书是面向大众,那么其价格就必须低廉,低廉的价格又要求有巨大的销售量。莱恩心里清楚:每本书的销售量只有达到17500册以上,才能保住本钱。因而,他派人到各地去宣传、推销……

1935年7月,第一批10卷本《企鹅丛书》正式问世,在不到半年时间里,这套书就销售了100万册,莱恩成功了。

1936年元旦,希德出版社改名为企鹅图书公司。它坚持薄利多销、为大众服务的原则,因此能垄断英国平装书市场20多年。目前,企鹅图书公司已成为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平装书出版社。“智谋小结”

“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是孙子对各种处境简单而生动的描述。艾伦·莱恩的出版生意陷于黯淡,如果没有什么新的举措,很可能会倒闭。这就是孙子所说的“围地”与“死地”,于是莱恩开始“谋”最后一搏,终于他成功了。孙子的这个谋略告诉我们,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一往无前。

“兵法妙用”擒虎需乘虎睡时

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淮西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因朝廷不同意他继承父位,就凭借其父亲数十年的经营基础,以蔡、申、光三州反叛朝廷。公元816年,唐宪宗下诏讨伐,唐邓节度使高霞寓敌不住吴元济败了下来。唐宪宗再令袁滋取代高霞寓领兵讨伐,结果同样惨败。

名将李晟之子李愬,一向在太子宫中任职,得知情况后主动请战。唐宪宗即任命李愬为唐邓节度使,替下袁滋担负讨吴重任。

李愬受命,初到前线唐州(今河南省泌阳县),见士卒因连战皆败,十分惧战,士气低落,便向全军下令:“天子知道我柔弱,所以派我来跟着你们。若论打仗取胜,那可不是我的特长。你们只需静守疆场,我便足以回复君命了。”

李愬微笑着对这些人说:“士气如此低落,首先需要稳定人心。更为重要的是,前任尚书治军不严,敌军便不做戒备。现在听说我来代任,定会加强防务。我特意放风出去,要严守袁公故辙,目的是让他头脑发昏,依旧不加警惕,这样我们便可以乘吴元济昏睡之际,捆缚起这只猛虎了。”

吴元济本来轻视李愬,听说唐军依旧松弛,真的不加防备。而李愬的士兵们听说不需冒拼死之险,也便人心安定,人人愿听号令了。李愬乘机日夜兼程,并暗察淮西地势,把吴元济兵力的虚实了解得一清二楚。半年以后,士气已经恢复,便上表请求增兵讨吴。李愬乘着锐气,以“借敌打敌”之计,接连不战而胜,很顺利地打通了前往蔡州大本营的外围道路,于是士气大振,斗志旺盛。

这时,唐朝北路军李光颜率河阳、宣武、魏博等军进攻淮西,击败淮西军3万人,威胁北线要冲洄曲。吴元济本不防李愬,见北线告急,便把亲兵守卒尽可能都调往洄曲防备李光颜。

已降唐朝的原吴元济得力干将李祜即向李愬说:“蔡州精兵已全调往北线,我们现在可以乘虚直抵其城,生擒吴元济了。”李愬即依此计,于风雪阴晦的十月初十,命李祐率突击队3000为前锋,自己率3000为中军,李进城带3000断后,疾速东进。

行军到张柴村,淮西守军都因天寒地冻,躲在帐中毫不防备,前锋到处,好似切瓜削菜一般,吴军被杀得一个不剩。

李愬命将士入村稍事休息,吃点干粮,即备好鞍马弓箭,继续急行军。当天晚上恰好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大风撕裂了军旗,马匹都冷得缩成一团,战士中抱着长戈而被冻死的就有十一二人。加上张柴村以东都是水塘沼泽,道路十分难走。有的官吏问要到哪里去,李愬说:“直捣蔡州生擒吴元济!众军士一听,都哭着要回去。李愬说,此时正是吴元济昏睡得最死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拼尽全力赶到蔡州,这样才有可能一举灭敌,永除以后行军之苦。军令如山,大家只好咬紧牙关急跑快进。

又急行军70余里,夜半时分已到达蔡州城郊,声音嘈杂,一旦惊醒吴元济那就要前功尽弃了。这时正好有报告:城旁有养鹅鸭的池塘。李愬大喜,即命军士用戈矛、石块去搅扰鹅鸭。鹅鸭受惊,哀鸣之声立即盖过了行军的声音。城内守卒都因怕冷拥絮昏睡,少量几个更夫隐隐听到鹅鸭鸣叫,也只当是它们遭冻难受之故,谁也没想到会有9000军马如同一条捆虎长索,正在把蔡州城团团围住,谁也不愿在这样的天气里到城头去瞭望军情。

四更天,正是人们睡得最香甜的时候,李愬的部队已齐集城下。李愬等人在城墙上凿出坑穴,率先登上城门,杀死熟睡的守门兵,留下更夫照旧打更,然后打开城门,放进兵马。

黎明时分,雪住了。李愬大军已进入吴元济的外宅。吴元济还在被窝里呼呼大睡,忽有人惊呼:“官军进城了!”吴元济还不相信,说:“是北线的洄曲弟兄回来取寒衣了吧?”直到自己已听到了李愬的号令声,才跳出被窝,率左右登上内城,企图负隅抵抗,等待洄曲重兵前来救应。

哪知李愬早已将洄曲守将董重质的家属请来,并让其中一人送信到洄曲招降董重质。董重质得知家人被拘的消息,单身独骑,穿着白衣来投降了。吴元济见大势已去,也就只好糊里糊涂地自己受绑了。

李愬扫平了淮西,为平定藩镇割据局面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人力无法与猛虎正面相斗,但再强的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如果乘老虎瞌睡的时候去擒拿老虎,效果会怎样呢?李愬深明“擒虎须乘虎昏睡”之理,所以它平淮西,几乎是不战而全胜。更为可贵的是,吴元济这头猛虎机警过人,不那么轻易打“瞌睡”,而李愬则能想办法让他昏睡,而在料到他已“昏睡”时,又有不惜冒风顶雪,敢尝人间少有之苦难,决不放过这千载难逢之机会的胆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