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为富不仁”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个人资产高达几百亿美元的微软集团董事长比尔·盖茨的确是值得无数富翁学习的榜样。
比尔·盖茨19岁时靠设计Basic:语言白手起家,在二十几年问聚集了近1000亿美元的财富,而成为现代商业社会的最大神话。他以卓越的眼光和杰出的才智,带领着全世界步入了信息平等共享的个人电脑时代,无可争议的被公认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首席代表和全世界的共同偶像。
权威的世界性财富杂志《福布斯》年年推出全球富豪排行榜上,盖茨已连续10年稳居榜首。2003年底,盖茨的资产达到46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800亿元),比第二名的著名投资商沃伦·巴菲特的财富多出100亿美元。
据统计,近10年来,盖茨赚钱速度达到3000美元/秒。若把盖茨的资产全部换成面额1美元的钞票,这些钞票连成一线,长度是地球和月球之间距离的13倍。
卡耐基曾经说,身揣万贯家财离世的富人是可耻的。但是,盖茨不是守财奴。在美国《商业周刊》杂志发布的“现代10位最慷慨的慈善家排行榜”中,比尔·盖茨也是排名第一。在1999年至2004年期间,盖茨夫妇已经捐赠了256亿美元的善款,占他现在财产总额的60%,用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
近年来,盖茨夫妇正在极力推动一种“负责、透明、有效”的捐赠方式。
2006年,比尔·盖茨向外界公开了他的遗嘱:“除了给自己的三个孩子每人留下了1000万美元和价值1亿美元的家族住宅外,其余98%的财产,将全部留于以他和他妻子的名字命名的基金会。”比尔·盖茨认为,拥有很多不劳而获的财富,对于一个站在人生起跑点的子女来说并不是件好事,他觉得子女的人生和潜力应和出身的富贵和贫寒无关。比尔·盖茨称,他和妻子耳濡目染在健康、教育、研究等领域还存在着的很多不平等现象。因此,决定将自己的财产用于解除这样的不平等上。他还希望其他有钱人也能够将自己的财产回归社会、用于解决社会上存在的不平等。
比尔·盖茨经历的人生轨迹可以用三个“十年”概括:20多岁的时候,他创立了微软,开发了新软件,开辟了新的PC市场;30多岁的时候,他确立了微软的优势地位,使其成为全球性最大的公司之一;40多岁的时候,他开始了他最重要的慈善事业,建立了“盖茨基金”。
从美国东海岸到非洲的海地乘飞机只要四个小时,但是这四个小时前后却可以让人看到两个不同的世界:美国的繁华和海地的贫穷,形容后者可以用这些词:“抢劫、谋杀、痢疾、痛苦、失望”,最要命的还是那里的孩子,要么活不过16个月,要么疾病缠身。
盖茨和他的妻子梅琳达曾经到过一次海地,他们发现,海地的儿童一年只有16美元用于医疗保护,因为海地人一天的平均收入只有1.26美元。回到微软总部后,盖茨和梅琳达开始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能做些什么?”
于是,“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在1999年11月正式成立了,以盖茨夫妇的姓名命名。其资助的对象主要有4个领域:第一是改善全球健康状况。着手研究艾滋并疟疾、肺结核、癌症等疾病的治疗途径,尤其是向非洲、亚洲等发展中国家大力捐资。第二是加大教育投资。创建更多的面向低收入阶层子弟的中学并减少因经济问题而上不起大学的现象。第三是促进信息业的发展。尤其是着力扩大互联网的普及,让所有的人,不分种族、性别、年龄或贫富,都能拥有获得信息技术的途径。第四是改善美国太平洋西北地区的现状。那里是盖茨的老家,自然要特别关照,基金会向当地社区和贫困家庭提供多种形式的捐助。
“比尔与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由盖茨的父亲威廉·盖茨负责代管,五年前,该基金会在比尔父亲住所的地下室“挂牌”,现在已搬进西雅图一座不带任何标志、很不起眼的二层小楼。别看基金会外表看起来很寒酸,所有工作人员加起来只有大约200人,但它发起的一些慈善项目涉及的金额之大,经常令一些政府的援助预算相形见绌。
“盖茨基金”启动的第一年,就投入60个捐助项目,捐献总额达14.4亿美元,比美国政府的捐款还要多3亿美元。目前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底金总额高达240亿美元,是美国著名的“洛克菲勒基金会”的10倍、“福特基金会”的3倍。
“盖茨基金”计划将60%的资金用于贫穷国家对抗疾病的项目上。盖茨一个人为发展中国家医疗事业而捐的钱,已占发达国家总捐款的25%。
据透露,盖茨基金会富可敌国,但对每一笔捐赠或是投资都有详细的计划和周密的安排,连盖茨夫妇都会亲自参与精打细算。
一般来说,盖茨每周花60个小时处理微软的业务,再用10个小时忙基金会的事情,基金会的工作人员经常在周日收到他的电子邮件。
基金会的负责人帕蒂·斯通斯法以前是微软的行政管理人员,现在在基金会全职工作,但分文不龋斯通斯法说,盖茨夫妇建立该基金会的目的,是想把他们所有的财富都捐献给社会,不过虽然有11位数字存款,但盖茨花起钱来仍十分精打细算。
有一次,一位南美洲的援助申请人建议为一个村庄的猪和人同时注射疫苗,盖茨对此大为恼火。他认为,在那么多穷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时候,居然还有人想把钱花在猪身上,简直太浪费了。
当有记者问他创立“盖茨基金”的初衷是什么时,他说:“财富是一种责任。目前全球有28亿人每天生活在贫困之中,有13亿人每天生括费不足1美元;有8亿人处于饥饿状态,有60%的人生活在基本卫生设施匮乏的地区。作为全球的首富,我有责任让自己的财富变成别人的幸福,为更多的人消除饥饿、贫穷和疾玻”
“我只希望能树立一个榜样,告诉人们:‘嗨,这样做很有意思!我做的善事越多,我的感觉就越好。’在这个问题上,我在努力造成一种积极的影响,让人们知道钱用得是地方。”
所以早在2000年西雅图举行的一次“在发展中国家拓展电脑应用”的大会上,盖茨就语惊四座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世界上最贫困的8亿人口最需要的是医疗保健,而不是手提电脑!”
盖茨最初从事慈善事业时,主要是向受援人提供资金购买现代化设备,如为西雅图市的图书馆和学校以及非洲国家提供资金购买电脑等。
但后来有两件事使盖茨受到了触动,继而改变了资助方向:一件是他在南非索韦托考察一个贫困社区时发现,他资助的电脑基本派不上用场,因为对当地人来说,饥饿和疾病使他们的生存都成为问题,而电脑虽是个好东西,但救不了他们的命。另一件事是他通过1993年的世界发展报告了解到,每年有数百万人死于一些可防治的疾玻有的地方,只要100美元就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但在贫穷国家,政府却做不到这点”。
从那以后,盖茨就将帮助亚非拉国家预防疾病作为援助方向。
几年前,盖茨夫妇在考察津巴布韦捐资项目时出资请几十名记者、摄影师随行。希望通过媒体的报道引起有关政府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盖茨基金会认为:“我们不想只成为一个提供资金的机器,而应该扮演催化剂的角色。”促使当地政府更多的注意自己辖区的人们健康问题。
据悉,在盖茨宣布捐资帮助非洲防治疟疾后,一些欧洲国家政府随即响应,决定参与非洲疟疾防治项目。
正是这种让自己的财富变成别人幸福的责任感,“盖茨基金”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它已经使非洲一些国家的儿童疫苗接种率有了大幅度提高,平均每个儿童的接种费用由以前不足1美元增加到现在的10美元。
据统计,这些疫苗挽救了30万人的生命,在未来的10年拯救的生命将达到几百万人。
除了投资研发疫苗,盖茨夫妇还专门拨出资金,救助那些无家可归的艾滋病患者以及贫困地区的儿童和青年。其中“青年自立计划”就让无数年轻人受益。博茨瓦纳20岁的姑娘卡莫·措普就是其中的一位。她从小就跟祖父过穷日子,长大后又不幸进城当了妓女,结果染上了艾滋玻“青年自立计划”拯救了她,现在她不仅学会了制作蜡烛、种菜,还当了一家小店的收银员。9月,盖茨夫妇到博茨瓦纳医院考察时,措普开心地说:“现在我生活得很幸福。”
英国《卫报》几年前曾对盖茨乐善好施的原因作出了深度报道。据盖茨夫人梅琳达介绍,这是因为丈夫从小就受到了家庭传统的熏陶。在他还是个童子军的时候,就在西雅图的大街上卖坚果来为童子军筹集资金。盖茨的父母经常志愿参加一些平民事务组织,做义务工作,并积极为西雅图的慈善机构筹措资金。盖茨的父母并不认为从事慈善事业只是大人的事,所以经常在一家人吃饭时讨论募集到的资金该怎么用。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年少的盖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盖茨上的是私立学校,周围的孩子家境都比他富有。盖茨回忆说:“但他们不如我努力,也不如我有上进心。”
当从哈佛大学退学经商后,盖茨一心扑在了微软公司的事业上,对服务大众的信念曾出现过摇摆。
自从1994年与梅琳达结婚和6个月后他母亲的去世,使得盖茨重新开始审视自己的事业和人生。决定与父亲合作,开始从事一家人共同热爱着的服务社会的慈善事业……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盖茨夫人也是从小就热衷于慈善事业,经常在父母的鼓励下,志愿到当地的医院、学校和法院为社区进行义务活动。梅琳达说,她曾就读于一所天主教学校和达拉斯的一家学院,两所学校的座右铭都是“服务”。因此对她个人来说,从事慈善事业带有些宗教色彩。
盖茨的慈善事业不仅是一些大手笔。他讲到有一次帮助4岁的儿子罗里组织一个小规模的志愿项目。“我们为无家可归的人募集用具包,可以往里面放些牙膏牙刷之类的东西。罗里问我:‘这太好了,爸爸。可是既然这些人没有家,那我们为什么不给他们家呢?’”‘‘这个问题问得好,”他笑着说,“我们告诉他,一个家需要更多一点的钱,不过基本上你是对的!”
“让自己的财富变成别人的幸福,自己也就拥有了更多的幸福。,,当比尔。盖茨一家人,将毕生财富和精力投入到慈善事业后,获得了幸福安乐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