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物理:在辉煌的历史里
6709400000013

第13章 重心和平衡技术成果

从物理学观点看,通过物体的重心和桌面垂直的线要维持在这一物体的支持面里。否则,这一物体就很容易倒下。

要使物体保持平稳,就要考虑它的重心和平衡的问题。我国古代在重心和平衡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创造了很多艺术杰作,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影响深远。

据说,有一次孔子去周室的宗庙参观,见庙中有个器物。孔子问道:“这是什么呢?”

守庙的人回答说:“这是欹器。”

孔子说:“我听说这种东西灌满了水就翻过去,没有水就倾斜,灌一半的水正好能垂直正立,是这样的吗?”守庙的人回答说:“是的。”

孔子让自己的学生子路取来水试了试,果然这样。于是长叹一声说:“唉,哪有满了而不翻倒的呢?”

这是孔子借欹器的特点,警示他的学生子路:做人要懂得“满招损,谦受益”。当然,这个故事也体现了孔子的实践精神,不能一味听信传言,要亲自动手验证。

欹器有一种奇妙的本领:未装水时略向前倾,待灌入少量水后,罐身就竖起来一些,而一旦灌满水时,罐子就会一下子倾覆过来,把水倒净,尔后又自动复原等待再次灌水。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就是利用物理学上的重心与平衡原理,才创造出了这种具有神奇特性的欹器。“欹”的意思是倾斜。它可以随盛水的多少而发生倾斜变化。

周庙的欹器,由于具有《荀子·宥坐》中所说的“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特性,所以,鲁国之君把这奇异的容器放在宗庙中作为“座右铭”,目的在于提醒自己,万事都要采取中庸之道,适可而止,切不可过分,慎防“满则覆”。我国古代制造器物时,在重心与平衡方面是把握相当准确的,有许多类似器物再现于世。比如彩陶,它是我国悠久的“国粹”,是陶瓷艺术之中的艺术,早在距今6000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彩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

从彩陶的构思和表现效果来看,已经初步掌握了整齐一律、对称平衡、符合规律、和谐统一等形式美的因素,且都得到较为完善的表现。

商代的酒器斝通常由青铜铸造,由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安阳郭家庄发掘的商后期青铜方斝,高43.4厘米,方形口,外侈,口上有一对方塔形立柱。深腹,腹的四面饰饕餮纹。此外,陆续发现的商斝还有兽面纹斝、凤鸟柱铜斝和饕餮纹斝。

商斝都有三足,重心总是落在三足点形成的等边三角形里,形象地体现了重心与平衡的物理特性。

西汉时期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朱雀铜灯,朱雀在汉代是祥瑞的象征,以其形造灯,寓吉祥。

朱雀铜灯的灯形为一朱雀形,双足挺立,伸颈翘尾,口衔圆环凹槽形灯盘,盘中立有烛钎,灯座为一蟠螭,昂首上视。造型奇特,制作精致,体现了工匠关于重心的巧妙构思。

东汉时期的“马踏飞燕”,是1969年在甘肃省武威雷台东汉墓中出土的。它制作于公元220年前后,高34.5厘米,长45厘米。是古代青铜作品中的杰作。

这件2000多年前制作的铜奔马造型生动,铸造精美,比例准确,四肢动势符合马的动作习性。奔马正昂首嘶鸣,举足腾跃,一只蹄踏在一只飞翔的燕子身上。从力学上分析,“马踏飞燕”以飞燕为重心落点,造成稳定性。

东汉时期匠师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以丰富的想象力,精巧的构思,娴熟的匠艺,把奔马和飞鸟绝妙地结合在一起,以飞鸟的迅疾衬托奔马的神速,造型生动,构思巧妙。将奔马的奔腾不羁之势与平实稳定的力学结构凝为一体,它所具有的蓬勃的生命力和一往无前的气势,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上述这些作品充分说明,我国在汉代以前就已经掌握了有相的力学知识。这些知识不仅体现在艺术作品上,还体现在研究者的著作中。西汉初年成书的《淮南子·说山训》曾就本末倒置而造成不平衡的现象总结说:“下轻上重,其覆必易。”

东汉王充对平衡问题作了极好的论述:“圆物投之于地,东西南北无之不可,策杖叩动,才微辄停。方物集地,一投而止,及其移徒,须人动举。”

“策杖”是赶马用的木棍。圆球投落地面,东西南北随意滚动,只有用棍子制止它,它才会静止一会儿。方形物体投落地面,立即就静止在那儿。如果要它移动,就需要施加外力。

总之,汉代以前的这些现象,都是力学中随遇平衡和稳定平衡的典型例子。

隋唐时期,或许由于饮酒之风盛行,人们制作了一种劝人喝酒的玩具,经匠心雕刻的木头人,称作“酒胡子”。把它置于瓷盘中,则摇摆不定、“府仰旋转”、“缓急由人”。

另一种是用纸制作的,糊纸做醉汉状,“虚其中而实其底,虽按捺而旋转不倒也。”现在把这些玩具叫“不倒翁”。

还有一种劝酒器,虽叫不倒翁,但转动摇摆后最终会倒下。宋代文人张邦基说:“木刻为人,而锐其下,置之盘中,左右欹侧,僛僛然如舞之状,久之力尽乃倒。”这种玩具指向某人或倒向某人,某人应该饮酒。

从这些历史文献记载中可以看出,前一种不倒翁的重心略低于木头人下半圆的中心,后一种略高于下半圆的中心,由于它们重心位置不同,造成它们左右摇摆后的不同结果。

古代的人们把这些玩具制成半圆形下身,并且“虚其中而实其底”,正说明他们有意识地利用重心位置和平衡的关系。

从力学角度来说,上轻下重的物体比较稳定,也就是说重心越低越稳定。当不倒翁在竖立状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小,即重心最低。偏离平衡位置后,重心总是升高的。

因此,这种状态的平衡是稳定平衡的。所以不倒翁无论如何摇摆,总是不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