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性格决定成败
6707700000058

第58章 刚愎自用,恶果自食

固执好恶的小福特终酿悲剧

固执好恶是刚愎自用性格的一个方面,这种性格的人多表现在我行我素,按自己的想法行事从来就不管别人的处境。

亨利·福特二世就是固执好恶的性格,他在企业管理和用人上,只管自己的想法,从来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他炒手下人的鱿鱼,从来就不管什么正式理由,甚至有时只是对别人看了不顺眼就把他踢掉。

其结果酿成了惨重的悲剧,他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地步,只好把自己董事长的位置拱手相让。

现代企业公司化体制,就其企业制度而言,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早期的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集中于所有者一人身上,企业的管理一般带有家族管理的特点。后来在公司制的发展中,所有权与经营权有了适当的分离,在所有者当权为主的条件下,聘请一些经营管理的专家从事企业一些具体的生产经营业务。再后来,所有权与经营权实现了彻底的分离,所有者在保留企业财产权的条件下,将企业委托给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去经营,而自己则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制度所反映的每一变迁,都给科学、技术和生产增添了发展的动力。实践证明,凡是顺应了这个潮流的大型企业,都能够有所发展,反之,则容易遭受挫折和失败。

“福特汽车公司”在其发展的近百年的历史过程中,企业制度也同样经历了上述变迁,其中不乏有益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在“福特汽车公司”成立以来的90多年中,其大部分时间在管理上是带有浓厚的家族管理色彩的。福特公司自成立之时,福特即就任总经理的职务,并很快掌握了公司董事长的大权。1918年福特的儿子埃德赛·福特接任了公司总经理的职务,直到1943年去世。儿子去世后,已80高龄的老福特又一次接任了公司总经理的职务,直到1945年,老福特在去世前两年才将公司的大权,全权交给了自己的孙子亨利·福特二世。而以亨利·福特二世为首的福特家族的第三代兄弟们掌握公司大权达34年之久,直到1979年,刚愎的亨利·福特二世不得不辞去了公司董事长的职务,公司选出了一位非福特家族的人担任董事长,福特公司才脱离了福特家族的直接管理。亨利·福特二世为什么会辞去公司董事长的职务呢?

不因其他,只因他那固执好恶的性格。

亨利·福特二世虽精明强干,但他独断专行,善于用人,但不善于用大能人。在60年代以后,他固执好恶得没有一点道理,而且决不允许属下“威高震主”,在用人上采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政策,使公司的一些杰出人才流失,使公司出现了不应有的错误。其中他斥走李·艾柯卡和他的朋友就是其中最有证鉴其固执好恶性格的一例。

在当时,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总部是一幢漂亮的大楼,许多人称其为“玻璃大楼”。有人也称这个玻璃大楼为“天堂”,因为这里毕竟是福特汽车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了。也许人们会认为:天堂里的生活是多么美妙啊!

然而错了,天堂也有烦恼,因为亨利·福特二世的固执好恶的独裁。

而李·艾柯卡就是在天堂里备受烦恼的人。李·艾柯卡这个福特干将曾回忆说:“在我当上总裁之前,亨利·福特二世对我来说一直是一位相当遥远的人物。而如今,在玻璃大楼里,我的办公室就在他的隔壁,我和他经常见面,虽然只是在会议上。我对亨利-福特二世了解得愈多,我就愈担心福特汽车公司的前途和我自己的前途。”

果真如此吗?“玻璃大楼”是一座宫殿,亨利二世是最高的统治者,只要他一走进大楼,话就传开了:“皇上驾到。”高级职员们会呆在大厅里,希望能遇到他。假如他们的运气好,福特先生也许会注意到他们并和他们打招呼,有时候,他也可能理都不理他们。

亨利二世每次走进会场,气氛就立即变了。他掌握着这里每一个人的生杀大权,而且他往往是固执好恶到令人无法理解的地步。

“把他的头砍掉,然后让他滚!”

他确实常这么做:不经过公正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使一个在福特汽车公司有发展前途的员工就这样地完蛋了,而理由竟是他看对方不顺眼。

亨利二世还有这样一种毛病,他好计较表面的东西,他追求外表。如果一个人衣着合适,说话用词恰当,就会给亨利二世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如没有好的外表,那就吹了。

1970年12月10日,李-艾柯卡当上了福特汽车公司的总裁,但他与亨利·福特二世相处得十分谨慎。因为他知道亨利二世刚愎固执的性格。

一天,亨利命令李·艾柯卡解雇某一位高级职员。按他的看法,此人是搞同性关系的人。

“别犯糊涂了,”李·艾柯卡说,“此人是我的好伙伴。他已结婚,还有了一个孩子。我们一直在一起吃饭。”

“把他弄走,”刚愎的亨利重复说,“他搞同性关系。”

“你在说些什么?”

“你瞧他,他的裤子太瘦了。”

“亨利,”李·艾柯卡心平气和地说,“他的裤子究竟和别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呢?”

“他很怪,”亨利说,“一副娘娘腔,把他弄走。”

结果,李·艾柯卡不得不委屈自己的朋友,把他从“玻璃大楼”请出去。

亨利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种刚愎专横地使用权力不只是亨利性格上的缺陷,而是他对这种做法深信不疑。

在李·艾柯卡担任总裁初期,刚愎好恶的亨利对他泄露了自己的领导哲学:“假如一个人为你工作,就不要让他太舒适,不要让他舒舒服服地按他自己的习惯行事。你做的永远要和他所预期的相反,要使你手下的人处于提心吊胆的状态。”

有谁能想到呢,到后来,李·艾柯卡这位由亨利提拔上来的总裁也“提心吊胆”起来。最后也让亨利二世看着不舒服,落了个被赶走的下常

其实,企业必须让员工有安全感,不能让员工上班如坐在火山口上,如果企业不考虑员工的“安全需要”,让员工每天上班像走钢丝似的,实际上,是企业在走钢丝——悬。

真正的领导者,视“忠言”为良药,而固执好恶的亨利二世却当作逆耳之言。

像亨利这种以个人的好恶轻易解雇员工的刚愎独裁者,只能让公司走向绝境,而且后来,亨利·福特二世也饱受孤立无援之苦。

1979年5月10日,亨利·福特二世在他主持的最后一次股东会议上平静地说:“早在1957年,我就开始花大量的时间思考将来如何进行公司的经营管理,考虑谁能代替我担任董事长的职务。现在是剖心置腹的时刻了,我决心把此事说得清清楚楚,掌握了B种股票并不就获得了登上‘福特汽车公司’高级职位的保证,不是说就可以进入董事会或者进入管理部门,它没有授予任何特权。如果我家里有谁能获得公司的高级职位,那要靠他的能力和功绩,还要由董事会决定,‘福特汽车公司’里没有王储。”

1979年10月1日,即在亨利·福特二世主持的最后一次股东会议5个月之后,63岁孤立无援的亨利·福特二世辞去了“福特汽车公司”董事长的职务,将公司的经营大权,让给了福特家族以外的人菲利普·考德威尔。从此,“福特汽车公司”平稳地过渡到了以专家集团管理的领导体制,“福特汽车公司”又一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

而这一切,也许是刚愎的亨利·福特二世了解到自己的独断专行的下场,毕竟他经历的是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对现代公司的发展趋势有着清楚的了解,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历程,他已深刻体会到,现代公司的发展靠的不是家族的继承,而是杰出的经营管理人才。

纵观亨利二世的一生,由于他的天生好奇,善于用人能力,在历尽坎坷与磨难中,通过锲而不舍的拼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最终使自己的美梦变成了现实,建立了庞大的汽车王国。但同时也由于他的刚愎自用、个人独裁,使公司的发展陷入混乱的境地,这也多少会给我们一些启迪。但总而言之,亨利二世的“绝对帝王”风格一直为人们所怀念与称颂,他那传奇的一生和接替祖父完成汽车王国的神话将会一直流传下去。

自负傲物的关羽痛失荆州

刚愎自用性格的关羽大意失荆州早成历史笑柄,他自负傲物,在三国里,对谁都似乎毫不放在眼里,结果在守荆州时使自己身陷绝境,败走麦城,还丢了性命。

一代武圣也就这样了结了一生,似乎死得不明不白,甚至徒有虚名。何也?是大意失荆州,还是其刚愎自用性格所致?

说到刚愎自用的性格,三国关羽是个典型的人物,他大意失荆州,不仅失在大意上,更失在他那刚愎自用的性格上。

在人们的印象中,关羽以忠、勇、义而著称。

忠,体现在他对刘备的忠心上,并始终不渝,决不改变。说起关羽之勇,人们都知中国有十大圣人,其中武圣就是关羽,温酒斩华雄、斩颜良、沫文丑、三英战吕布、设伏围城、过五关斩六将,屡战屡胜,所向无敌,其勇跃然纸上:除忠勇之处,关羽更有义,义释曹操,义释黄汉升……这些都是关羽的优点,也是其身为蜀国大将的成功之处。

除了以上优点,殊不知,关羽更有失败之处,那就是“走麦城”。那么他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其性格刚愎自用而导致了他的失败,其实这种性格贯串了他的一生,只不过是被以上所列优点掩盖罢了,因此也可以说,关羽败就败在性格上。他自以为武功天下盖世,结果把人家刘备好不容易“骗”来的荆州拱手相让了。

刘备征战半生,借诸葛亮之智,“骗”得荆州,既然得了荆州,就得好生经营,也好实现当年“隆中对”安天下之计,选来选去,就选中了关羽来守荆州。关羽之忠勇,无可非议,但他能否长久守住荆州,实际在他守荆州之初就已有了定论,为什么?刚愎骄横,四面树敌。当时,孙权失了荆州也好窝火,但不想破坏刚建立不久的孙刘联盟,因此有意与蜀汉交好,便向关羽提出要为自己的儿子向关羽之女求婚,而这关老爷则很不客气的拒绝了,“虎女安嫁犬子乎”。手下人急忙劝阻,认为不妥,而在关羽眼里,即便不应婚,东吴也不会把他怎么样,这势必激怒了孙权,更为自己日后失败种下祸根;也为后来人提了个醒,骄傲自大,四面树敌只会为自己种下祸根。其实关羽此时败局已定,战略上无疑把自己孤立起来,变成了魏、吴的敌人。刚愎、骄横的性格,使他目空一切。这种性格的人在现实生活中还不少,有好多时候,直到失败或吃亏也没能找出失败或吃亏的原因。原因就是失败在自己的性格上,总觉得自己有经验,有资历,孰不知,这些经验,资历强烈炽烤着自己刚愎自用、骄傲自大的虚荣心。

人们都说关羽“大意失荆州”,其实真的是因为大意而失荆州吗?其实不是大意失荆州,而是失在刚愎自用的性格弱点上。他守荆州时,东吴吕蒙做了大都督,吕蒙早就有夺回荆州之心,但他知强攻硬取,拿不下来,便想办法从关羽刚愎、狂妄性格弱点上打主意,想计谋。正巧,关羽没有亲自守荆州正在外面带兵攻打樊城,吕蒙一见机会难得。于是,表面上主动同关羽搞好关系,暗中用计蒙蔽关羽,他诈称有病,让东吴名不见经传的孺子陆逊代替了自己的职位,陆逊一上任,便以友好的言辞写了一封信,并备了厚礼,遣使拜见了关羽。关羽听说了这件事警惕性先减去了一半,还嘲笑孙权说:“孙权见识短浅,竟用孺子为将!”他丝毫没把陆逊放在眼里,认为陆逊不会奈何荆州,反而把荆州守兵抽出攻打樊城。司马王甫、赵累则不这么看问题,认为东吴必有阴谋,苦劝关羽不要轻易撤走荆州守兵,而关羽则认为东吴根本不会把荆州如何。他没有想一想,吕蒙为什么早不病晚不病,单在自己攻打樊城的时候生病呢?是真的生病吗?孙权为什么派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陆逊接替吕蒙呢?为什么陆逊一上任就给关羽致书送礼呢?关羽对东吴近日一系列的行动与迹象没有认真分析研究,只是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狂妄地认为东吴胆怯,放心大胆地撤走了荆州守兵。这正是他刚愎得目空一切的表现,也是他日后失荆州的主要原因。后来的事相信大家也都知道了,吕蒙白衣渡江取了荆州。

关羽狂妄的个性使他目空一切,忘乎所以,对荆州已失守的事实不相信,当军中有人私下传言荆州失守时,他听后怒不可遏地制止道:“此乃敌方讹言,以乱我军心!东吴吕蒙病危,孺子陆逊代都督之职,不足为虑!”何等狂妄的语言!后探马报知实情后,才相信真的失了荆州。关羽这才大惊失色,不得已投荆州属地公安,岂知公安也已被吕蒙夺取了。形势到了如此地步,刚愎固执的关羽依然十分自负欲夺回荆州,但形势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吴、魏大兵拦截追杀,使得他进退无路,方觉大势已去,对身边的王甫深深叹道:“悔不听足下之言,今日果有此事!”

都说“亡羊补牢”尚未晚,但战争形势的变化岂可用“亡羊补牢”来形容。其实,有好多事都是这样,“亡羊补牢”为时已晚,关羽纵然忠勇,纵然义气,但此时他又有何计可施呢?看来,刚愎自用的确是性格大害啊!

荆州失了就失了,只要有人,就有收复荆州的一天,穷途末路的关羽决定守麦城,但麦城弹丸之地又怎能拒东吴、曹魏的虎狼之师呢?况且,此时内无粮草,外无救兵,望眼欲穿,等待上庸的救兵,上庸守将刘封乃是刘备的义子,关羽素来不喜欢刘封,并多次辱骂,刘封嫉恨关羽,于是不发救兵。关羽见没有援兵来救,于是他决定弃麦城突围去西川,直到此时关羽的性格也一直没有改变,在去西川的道路他又一次拒绝了王甫的正确建议,去西川有两条路可走,一条是大路,一条是偏僻之路,关羽决定从小路去西川,司马王甫听说关羽要走偏僻小路,连忙建议:唯恐吴魏在小路设下埋伏,应该走大路。可是,走麦城的关羽哪里把他放在眼里,仰仗自己武艺高强,有恃无恐,在去西川应选择哪条道路的关键问题上,还是固执地不肯听司马王甫的话,并非常自信地扬言:“纵有埋伏,有何惧哉!”坚定不移要走小路。王甫料定关羽此去犹如飞蛾扑火,凶多吉少。经百般劝阻都无济于事,结果呢?父子双双遭擒身死。

其实关羽的失败已成定局,皆由其刚愎自用个性所致,其实,人倒霉往往就倒在倔强固执、狂妄自大上,而且自古使然!

不知后来人从关羽的性格造成失败的悲剧中体会到了什么?关羽因性格而失败,可现在是不是有好多人正在走关羽的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