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方处事要圆
6705300000016

第16章 圆滑处世,不乱方寸

历史上的五代,不过五六十年的光景,却是王朝频繁更迭,一共换了五个朝代,出了五姓皇帝。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然短命的皇帝统领的也都是一批短命的大臣,他们往往做不了几年官,就随着王朝的倾颓而荣华过去转眼成烟。但也并非没有在这不断的变换更迭中泰然自若从未倒下一次的人。冯道便是其中的一个。他先后事四姓十位皇帝,均能进退得当,毛发无损。是不是因为冯道怀抱经天纬地之才、安邦治国之志,历代君主都缺他不得呢?恰恰相反,他既无政治建树,又乏民族气节,一旦国难临头,就另攀高枝一走了之。他从不以国家大业为己任,只一味追求高官厚禄,弃国背君对他来讲如奴易主一般容易。他之所以左右逢源,自有其高明之处。

冯道,字可道,是河北瀛州景城(今河北河间地区)人。相传未成名问相时,就曾赋诗一首以表心志:“莫为危时便怆神,前程往、有期因。终因海岳归明主,未省乾坤陷吉人。道德几时曾去世,舟车何处不通津。但教方寸无诸恶,虎狼丛中也立身。”他认为任凭乾坤转换,只要识时务不乱方寸,便可以处处通津坦程。冯道的一生确确实实是按着这一座右铭去做的。

唐末时,他曾做幽州刘守光的参军幕僚。刘守光败后,他又转事大宦官监河东军张承业。张承业任用他为巡官,以其颇通文学推荐给晋王,任河东节度使掌书记。后唐建立时,拜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明宗时,拜端明殿学士,后来又做了宰相。

冯道不同于其他不同时期的大多数奸臣,他从不表现得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相反却仿佛是一个节俭、刻苦、自励的忠厚长者、谦谦君子。当后晋后梁隔河而战时,冯道在军中,住在一茅庵之中不设床席,就卧于一束枯草之上。有一位将士从别人那里抢来一个美女送给冯道为妾,冯道却之不过,便将她安置在别的房间里,慢慢访求她的主人,最后将她送还,一时美名远扬。

对皇帝,冯道也显得正直、忠义。有一次,水运军将在I临河县得到一个玉环,玉环玲珑剔透,上刻“传国宝万岁杯”6个字,他们把玉环献给明宗。明宗爱不释手,常把它示与众臣赏玩。一天明宗给冯道展示,冯道却故做深沉地说:“这是前世遗留下的有形之宝,不足为奇,陛下身怀无形之宝,才是旷世罕见。”明宗不解,探问冯道:“何渭无形之宝?”冯道说:“仁义者,帝王之宝也。”所以人说:“大宝日皇位,何以守位则日仁。”明宗虽贵为皇帝,却是个武将出身,这文绉绉的东西他一时转不过弯儿来,待要再问,冯道已神秘兮兮地飘然远去。明宗只好唤侍臣为他讲说,好半天才弄明白,觉得冯道马屁拍得实在是高,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明宗死了,他再相愍帝。不久,潞王李从河在风翔反叛,愍帝领兵奔卫州。愍帝前脚一走,冯道就率百官将潞王迎人,李从坷继续用他为相。

公元936年,石敬瑭灭了后唐,建立后晋。冯道毫不畏惧,又投奔了后晋,一顿巧言游说,石敬瑭任他为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石敬瑭死了以后,出帝石重贵即位。冯道仍然为相,并且加太尉、封燕国公。后晋仅仅存在了11年,不久契丹大军压境而来,攻入开封,擒了出帝。大臣们或死节或出逃,冯道依然方寸不乱,他从从容容地到京师朝拜契丹主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斥责冯道:“你在唐曾事四帝,可谓开国守业之臣。唐亡则事晋,也历二帝。如今又要改换门庭,如此不忠不义,本王怎么信你?”冯道并不羞愧,心平气和地立在一边听耶律德光责骂,耶律德光训完了,又问冯道:“你为什么来朝?”冯道大言不惭地说:“无城无兵,安敢不来?”耶律德光又讽刺他:“你是何等老儿?”冯道装疯卖傻地说:“我是无才无德的痴顽老儿。”耶律德光听罢哈哈大笑:“倒也乖巧。我再问你,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答道:“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耶律德光大喜,遂封冯道为太傅。耶律德光北归,冯道曾从至常山。

后来刘知远建立后汉,冯道又归附了汉,被封为太师。

四年以后,即公元951年,郭威灭了后汉建立后周,冯道依然脸不变色心不跳地站到郭威的麾下,凭其三寸不烂之舌、两行伶牙俐齿、一张厚脸皮求得太师兼中书令之职。

三年以后,后周世宗柴荣即位,柴荣是郭威的养子,文治武功五代十帝之冠。他初即位便赶上刘圣攻上党。柴荣召集大臣,说:“刘圣欺朕年少,国家新立且遇大丧,以为我一定不能出兵迎战。朕以为善用兵者应出其不意,我想亲自督战攻打刘圣。”冯道竭力劝阻。柴荣说:“朕见唐太宗平定天下,敌无大小必亲自出征,朕因何不可?”冯道以为柴荣年幼,定无主见,于是出言不敬:“陛下不可与唐太宗比。”柴荣大怒,他本来就不大喜欢这个曾历四朝、侍奉过九君的老家伙,于是降旨罢去太师,然后率兵出征。冯道这些年闯了大风大浪,而今在小小的柴荣这儿翻了船,又羞又恼,不久就死了。

冯道生活的几十年,天下纷纷扰扰,戎夷交侵,民如倒悬之急,冯道却怡然自得地做他政治上的“不倒翁”,这与他巧言善辩,狡猾脸厚,善于见风使舵是分不开的。他后来的死也与他出言不敬有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