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要厚道全集
6705200000134

第134章 厚道之人要有雅量

现在,一些名人、官员缺乏雅量的所谓“新闻”屡见报端。有几位中学教师批评一位名人的一本畅销书里病句太多,尽管所言不虚,但这位名人却很不高兴,不但不真心接受其批评,反而责怪大家“多管闹事”;有一位歌星因未带齐证件被拦在央视演播厅外,这位歌星竟大发脾气大打出手;还有一位明星在有人发表文章善意批评其演技上的欠缺后,竟扬言要以侵犯名誉权为由将作者及报社告上法庭……文艺圈里的某些星儿、腕儿们,胸中何曾还有一星半点的雅量!而在官员中间,缺乏雅量者亦不在少数:某地一县委书记因县报记者据实写了一篇非“正面”的报道,竟将那名自曝家丑的记者开除回家,整得他苦不堪言:某地某官员下乡调查时当面听到一位农民怒斥当地政府乱增收费项目加重农民负担后,竟纵容派出所将那位敢于直言的农民关了几天几夜……

这一现象和另一些人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报载,红军第三次反围剿的时候,一次部队打仗,彭德怀一路小跑上前线指挥,传令兵在前边挥动小旗让大家让路,可有一个战士偏偏坐在地上不动。彭德怀是个急性子,就叫了起来。谁知这个战士朝着彭德怀就是两拳。彭德怀没有理会,又匆匆赶路。一会儿,传令排长捆着这个战士,追上彭德怀请他发落。彭德怀两眼一眯,笑着说:“谁叫你们捆来的?小事情,快放回去。”

1932年初,阳翰笙请茅盾为自己的长篇小说《地泉》再版作序,茅盾直言不讳地说:“你的书是用革命公式写的,要我写序,我只有毫不留情地批评它。”阳翰笙倒也大度:“批评也是好事。”茅盾推辞不得,只好动笔作序。序中直言这是一部不成功的小说,太过符号化。把文奄交给他后,茅盾觉得自己的批评如此尖刻,阳翰笙一定不会用。没过多久,再版《地泉》出版了,茅盾打开一看,他那篇批评文章竟然一字不改地印在里面。茅盾连叹:雅量,真是雅量1

1952年,郭沫若应约写了一首讴歌十月革命胜利35周年的诗。诗稿送到杂志社后,编辑却犯了愁,因为那首诗尽管立意很好,但从构思、意境、语言不讲远非佳作。当那位年轻的编辑征得领导同意后,怀着忐忑的心情去找郭老,请他修改或重写时,没想到郭老十分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一再声称:那是败笔之作,你们退稿是对的。

身为文学大家,面对一位毛头小伙子给自己的“大作”挑刺,郭老竟然不愠不火,并虚心接受其意见,拥有这种雅量委实不易,而戏剧家阳翰笙的雅量则更为难能可贵。阳翰笙将对自己作品持否定态度的序言印在书中公之于众,令人叹服。彭德怀挨了战士的拳头后竟然不究不问,其雅量亦令人钦佩。

三件轶事尽管各自情节不同,但从中折射出的三位名人的胸怀和气度,都同样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佛家有典故说:释迦牟尼佛功德圆满,有人却妒性大发,当面恶意中伤他。佛祖笑而不语,待那人骂完,佛问:“假如有人送你东西,你不愿意要怎么办?”答:“当然是归还了。”佛说:“那就是了。”于是,那人羞惭而退。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故事的喻意,不是在劝告人要多些雅量吗?

毋需多加论证,作为一个理智健全的人,特别是一个希望逐渐完备自己人格的人,必须要有雅量。雅量,是衡量一个人成熟与否、修养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尺之一。

当你手握足以致人哑口无言的大权,身处令人赞不绝耳的高位,面对尖锐的批评逆语,你是否能够做到不怒目横扫、暴跳如雷呢?1961年初春,正值圃难时期,刘少奇主席回故乡湖南花明楼视察。没想到,少奇同志目睹电线杆汗上贴着张纸条,上书:“我们饿肚皮,只怪刘少奇,打倒刘少奇!”在狠抓阶级斗争的年代,这张“反动标语”着实让省市政府紧张万分。不到半天,此案侦破:是花明楼完小学生肖伏良书写。根据领导指示,学校决定开除肖伏良的学籍,追究其班主任的政治责任,对全校学生摸底排查以防后患。然而,一直关心此事的刘少奇同志得知真相后,断然否决上述决定,并把肖伏良请来面谈,当听说肖氏一家吃不饱饭,妈妈得了水肿病后,刘少奇同志说:“小孩子天真无邪,把广大群众不敢说的话和盘托出,宝贵得很呀!”还说:“人家总是有牢骚才发,干部该骂才骂嘛。动不动就批斗、判刑,哪个还敢讲真话!少一点惩罚,多一点体恤,才会有人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肖伏良没想到,他的“反动标语”受到表扬,还换来王光美领他去吃了一顿饱饭。

我们为刘少奇同志的雅量而动容……

《尚书》说:“必定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一定要能忍辱,事情才能办得好!”如果遇到一点点不如意,便立刻勃然大怒;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情,立即气愤泄怨,这表示没有包容的力量,同时也是福气浅薄的人。所以说:“发觉别人的奸诈,而不说出口,有无限的余味!”

应该承认,有些高贵品格是普通人毕生企望但仍根本不可能达到的:可人的雅量却是完全能够通过修炼而得到甚至可做到“随心所欲”的。不信?只要自己有意识地试一试就行。

人难免与十分讨厌的人偶然狭路相逢,尽管有人可以装作很随便的样子,竭力扮潇洒样扬长而去,但很多有雅量的人不会那祥去做,而是没有丝毫勉强地缓缓笑迎着对方漠然的脸孔和布满疑惑的眼神,坦然地挨肩而过。这些人轻松地捕去了粗鲁的伤害与侮辱的阴影,用友好的阳光装满了雅量的酒杯,小抿一口,自是清香浓烈。当不期而遇的挫折、误解、嘲笑等等迎面而来时,相信并依靠个人的雅量吧,那是驱逐并能够战胜这一切烦恼和痛苦的忠实朋友。

我们说,气量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

唐代娄师德,器量超人,当遇到无知的人指名辱骂时,就装着没有听到。有人转告他,他却说:“恐怕是骂别人吧!”那人又说:“他明明喊你的名字骂!”他说:“天下难道没有同姓同名的人吗?”有人还是不平,仍替他说话,他说:“他们骂我而你叙述,等于重骂我,我真不想劳烦你再告诉我。”有一天入朝时,因其身体肥胖而行动缓慢,同行的人说他:“好似老农由舍翁1娄师德笑着说:“我不当田舍翁,谁当呢?”

清代中期,当朝宰相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都要起房造屋,为争地皮,发生了争执。张老夫人便修书北京,要张英出面干预。这位宰相到底见识不凡,看罢来信,立即做诗劝导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母见书明理,立即把墙主动退后三尺;吴家见此情景,深感惭愧,也马上把墙让后三尺。这样,张吴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要心怀坦荡,宽容他人,就必须做到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谅就是彼此谅解,不计较个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严的,既需要他人的体谅,又有义务体谅他人。有了互相之间的谅解,就能清心降火,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平静的心境和宽厚的品格。互让,就是彼此谦让,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心底无私天地宽,淡薄名利,摒弃私心杂念,自觉做到以整体利益为重,把好处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相互之间的矛盾就容易化解;争名于朝,争利于市,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对个人得失斤斤计较,是难以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不计较我高你低。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如果无视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会有知心朋友。互爱,就是彼此关心,不计较品格气质的差异。爱能融化大千世界,使千差万别、迥然不同的人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爱能融化隔膜的坚冰、捕去尊卑的界限,使人们变得亲密无间;爱能化解矛盾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间变得更加美好。

能否拥有雅量,关键靠三点:一是平等的待人态度,不自认为高人一等,保持一颗宽容心,平视他人,尊重他人;二是宽阔的胸襟,心胸坦荡,虚怀若谷,闻过则喜,有错就改;三是宽容的美德,能够仁厚待人,容人之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而不是斤斤计较,睚眦必报。由此看来,在雅量的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人的素养和品行。如今的一些人之所以难有雅量,除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外,更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在于以上几个方面的修炼不到家,素养与品行上尚欠火候吧。

自古的学者都讲究养能、养学、养气、养德、养心、养量。做人处事,重要的是先要养量。

帛朝宰相富弼,处理事务时,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反复思考,因为太过小心谨慎,因此就有人批评他、攻击他。有一天,就在他马上要上朝的时候,有人让一个丫鬟捧着一碗热腾腾的莲子羹送给他,并故意装作不慎打翻在他的朝服上。富弼对丫鬟说:“有没有烫着你的手?”,然后从容换了朝服。富弼有这样的器量,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

德国的大文学家歌德有一次在魏玛一个公园的小路上散步。那条小路很窄,偏偏遇上了一个对他心存敌意的评论家。他们都停下来看着对方。评论家开口了:“我从来不会给一个傻瓜让路。”

“但我会。”说完,歌德退到一旁。

人有一分器量,便有一分气质;人有一分气质,便多一分人缘;人有一分人缘,必多一分事业。虽说器量是天生的,但也可以在后天学习、培养。我们阅读历史,多少的名人圣贤,有时不赞其功业,而赞其器量。所以器量对人生的功名事业,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养量”呢?

(1)平时凡是小事,不要太过和人计较,要经常原谅别人的过失,但是大事也不要糊涂,要有是非观念。

(2)不为不如意事所累。不如意事来临时,能泰然处之,不为其所累,器量自可养大。

(3)受人讥讽恶骂,要自我检讨,不要反击对方,器量自然日益增长。

(4)学习吃亏,便宜先给别人,久而久之,从吃亏中就会增加自己的器量。

(5)见人一善,要忘其百非。只看见别人缺点而不见别人的优点,无法养成器量。

你的器量不顾别人,只顾自己,那只能养自己;假如你的肚量能涵容全家,你就能做一家之长;你的肚量能包容一县,就能做县长;能包容一省,就能做省长;能包容一国,就能做国主。历史上,成功的人物,并非他有三头六臂,功力高人,而是他的肚量比人大啊!肚量小的人不能容人,人又怎么会容他呢?所以布袋和尚为人歌颂“大肚能容,容却人间多少事;笑口常开,笑尽人间古今愁”。

佛经云: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能把虚空宇宙都包容在心中,那么你的心量自然就能如同虚空一样广大。有一首打油诗云:“占便宜处失便宜,吃得亏时天自知;但把此心存正直,不愁一世被人欺。”有量的人,必定是不会吃亏的啊。得理让人更显大家风范

说起度量,心胸狭小的女人在男人面前简直无地自容。因为许多女人天生心胸狭窄,凡事善妒。有的女人唯恐身边所有的人不围着自己转,最好自己一举手、一投足都有人为她前呼后拥,她哪有宽宏的度量去“容人之过”?就如汉代吕太后吧,就因为戚夫人在刘邦在位时三番五次要求将自己儿子赵王如意立为太子,刘邦死后,吕雉之子刘盈继位为惠帝,吕雉也理所当然地成了太后,而那位原先受刘邦宠爱的戚夫人乃至其子如意却在宫中的地位一落千丈。吕太后,这个穷凶极恶的女人早年对戚夫人就燃着一肚子炉火。刘盈一继位,她的权和势都有了。于是,她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戚夫人发泄耿耿于怀的无名恶火,将戚夫人残害成“人彘”(砍断手脚放在瓮中),还让惠帝前往“欣赏”。哪知惠帝受其惊吓,竟卧席不起,病入膏肓,从此隐居,7年后崩逝,国力也一落千丈。

试想,倘若吕雉能拥有宽宏大度的器量,自己被尊为太后,更不计戚夫人前仇,与其共理宫事,国家岂不安康?

如果说,女人的美丽以致羞花闭月能成为现实,那么,男人的胸怀何尝不能擎天撑海?

男人不是神,但却有着这种神性。男人眼光放得远,一心一意想干大事业,身边所遇的一些鸡毛蒜皮之事对男人来说只是过眼烟云,无心去计较。尽管宽恕也是人的内心活动所产生的效果,但丝毫没有给男人造成心理负担和角色负担,相反,宽恕却能因此减少男人的愤怒、害怕、痛苦、不满和伤害,并使男人从社会的报偿中得以自慰。你别以为男人们对平常事一笑了之是不屑世故;你别以为男人们“容人一把”是不长心眼;你别以为男人们不以其人之道反治其人之身是缺乏魄力;你别以为男人们和“仇敌”重归于好是不长志气——那都是因为男人拥有宽广的胸怀。

让出三分,还有七分,他三,你七,还是你多。人们往往把大海比作宽广的胸怀,因为大海能广纳百川,也不拒暴雨和巨浪;也有人把忍耐性比做弹簧,弹簧具有能伸能屈的韧性。人们在一个单位或集体中工作学习,难免会产生一些意见或矛盾。但是,如果经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谁都不肯甘拜下风,以致大打出手,事后静下心来想想,当时若能忍让三分,自会风平浪静,大事化孝小事化了。事实上,越是有理的人,如果表现得越谦让,越能显示出他胸襟坦荡,富有修养,反而更能得到他人的钦佩。

汉朝时有一位叫刘宽的人,为人宽厚仁慈。他在南阳当太守时,小吏、老百姓做了错事,为了以示惩戒,他只是让差役用蒲草鞭责打,使之不再重犯,此举深得民心。刘宽的夫人为了试探他是否像人们所说的那样仁厚,便让婢女在他和属下集体办公的时候捧出肉汤,故作不小心把肉汤洒在他的官服上。要是一般的人,必定会把婢女毒打一顿,至少也要怒斥一番。但是刘宽不仅没发脾气,反而问婢女:“肉羹有没有烫着你的手?”由此足见刘宽为人宽容之肚量确实超乎一般人。

这就是有理让三分的做法,刘宽的肚量感化了人心,也赢得了人心。人人都有自尊心和好胜心,在生活中,对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我们应该主动显示出自己比他人更有容人之雅量。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难免会偶有过失,因此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大部分人一旦陷身于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有时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是为了面子,也要强词夺理,一争高下。一旦自己得了“理”,便绝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自认倒霉不可。然而这次“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也成了下次争斗的前奏。因为这对“战败”的对方也是一种面子和利益之争,他当然要伺机“讨”还。

在这种时候,即使我们自己有理,也应让别人三分。其实,有些时候给他人让出了台阶,也是为自己攒下了人情。

事物的发展都是相对的,谦让很多时候都是发生在竞争的情形之中,由于谦和礼让的出现而使矛盾完全化解,更免去了一次不必要的争斗,对手变手足,仇人变兄弟。因此,让人是避免斗争的极好方法,对自身也具有一定价值。

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是“不择手段”,这对你自己将造成伤害,好比老鼠关在房间内,不让其逃出,老鼠为了求生,会咬坏你家中的器物。放它一条生路,它“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的利益造成破坏。对方“无理”,自知理亏,你在“理”字已明之下,放他一条生路,他会心存感激,来日自当图报。就算不会如此,也不太可能再度与你为敌。这就是人性。

当你一味争抢的时候,不仅伤害了对方,也有可能连带地伤了他的家人,甚至毁了对方一生的幸福,这未免有失做人的品质。得理让人,不仅是一种肚量,更是一种财富。

宽以待人,要有主动“让道”精神,宽容让人。在与他人交往中,常常会因为个性、脾气、爱好、要求的不统一,价值观念的差异就会产生矛盾或冲突,此时我们应记住一位哲人的话:“航行中有一条公认的规则,操纵灵敏的船应该给不太灵敏的船让道。”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是应遵循的一条规律。”

将心比心,才能做到宽以待人,推己及人,是以自己为标尺,衡量自己的行为举止能否为人所接受,其依据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还可以用角色互换的方法,假设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一想对方会有什么反应、感觉,从而理解他人,体谅他人。懂得了这点,当别人理短时就会大度地宽容他人,他人才会在自己理短时容让你,以此建立相互宽容的人脉关系网。

世界很大也很小,我们要知道地球是圆的,山不转水转,后会有期的事情常会发生。你今天得理不让人,哪知他日你们二人又会狭路相逢。若那时他处于优势,而你处于劣势,你就有可能吃亏。有理也让三分,既是为他人着想,又能为自己留条路,实在是明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