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虚空里的盛宴
6703100000001

第1章 序一 我们诗意的生活

宋岩

诗友初识,大抵因为诗。那天,孙欲言带着他新出版的诗集《影尘无踪》来到了作协办公室,表达了想结识更多的朋友和想加入作家协会的愿望,我看过诗集之后非常惊喜,惊喜又发现了一个写诗的高手,这也是做编辑工作的普遍心理。和德林主席沟通后,他很高兴,很快就吸纳他加入了作协。之后,孙欲言积极参加作协的各种活动,在诗歌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也结识了很多的诗友。孙欲言在网络上非常活跃,虽然我们直接交往不多,但同为诗歌爱好者,都彼此关注,我钦佩他对诗的专注和执著,为他的每一点进步而默默祝福。承蒙孙欲言的抬爱,嘱我们为他的诗集写篇序,德林主席因有繁重的写作任务在身,他又是对写作极认真的人,终因付梓时间关系而放弃。在这里,也代表德林主席对孙欲言新书的出版表示祝贺。

这是孙欲言的第二本诗集。每一本无功利色彩的诗集,都是作者敞开的心窗,那是诗人在用每一个细胞,品尝每一分钟生命流过的微妙动感留下的痕迹。他的诗,大气磅礴中,流露出细腻与柔情,闪现着对生命的悲悯情怀。他为人直接、热情,就像他的诗。在他的诗集中,我更喜欢彰显出刚性的张力的那一部分,如第一辑《海潮音》里的《亮剑,在岛屿与岛屿之间》《楚汉:一幕英雄的史诗》等。这是男人的诗,有阳光下古铜色的肌肉,风中不羁的飘飘长髯,坚毅如铁的目光和手中挥舞的长剑。而第二辑《妙莲华》,第三辑《般若舞》,第四辑《金刚剑》,看到这些名字,自己好像一下子飘渺起来,好像微风掠过松林的“沙沙”声拂在耳边,钟鸣悠远,檀香袅袅,但又从诗里读到了禅者的入世情怀。沉静中带有回眸尘缘的内省、无奈,甚至悲愤或悲凉。由此我想到了他的笔名,“欲言”二字,很像禅宗的“参话头”,观念头起处,观起心动念,观云卷云抒,观诗意漫来。

盛唐诗人王维创作的《辛夷坞》,被世人认为是一首写禅宗境界的诗:“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当然禅的次第,境界各有不同,个人的体验更是有很大的差异,但人们仍可以从一首诗里,粗略而又直接地体会到一种心境。写作,其实也是一种很个人化的心灵体验,或者说是“一个人”的戏剧。只有入戏,那些可爱的文字,才会尾随你而来,继而亲近你,在你周围舞蹈,随着你色彩斑斓的情绪,编织成一首美妙的诗和文章。孙欲言的诗,是要慢慢地静读的。在书房里展开这本粉红色的《虚空里的盛宴》,沏一盏清茶,这些曾在作者心中飞翔的文字精灵,也会让你远离尘世的喧嚣,在“寂无人”的虚空里,品尝到“纷纷开且落”的另一种盛宴。所以,我偏执地认为,诗是不需要解读的,因为你看到的和体会到的,可能和我不一样。正如西谚所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一种说法:人,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诗歌的盛行是文化的饥渴,那么,今天网络时代诗歌的五彩缤纷,就是人们心曲的自然音色。辽源是一个诗歌的城市,我的文友大多是诗歌爱好者,他们坦诚、自然,不矫揉造作;他们澄净、热情、正直,不阳奉阴违;他们敏感,血液的沸点很低,不冷漠,不麻木。无论是倾心于现代诗还是钻研旧体诗的作者,国家和民族的每一点滴的变化,家乡的每一点滴的进步,亲人朋友的喜怒哀乐,他们都会用诗歌记录下来。如果把这些作品按照年代编辑成一本厚厚的诗集,那么这本诗集,就是诗意的中国、诗意的辽源,和我们诗意的生活。

孙欲言的诗集,就是这诗意生活的一个精美册页。

2013年5月9日草于香我居

(作者系辽源市文联《关东文学》责任编辑,辽源市作家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