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正在为资本投资者带来新的历史机遇。据媒体报道,产业结构调整在很长时期内会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带来深远影响,也将为资本市场带来丰富的投资机会。对于受益产业升级的企业,华商基金投资总监庄涛将其形象地比喻成“民企二代”企业。
事实上,这种“民企二代”企业是指那些产能相对短缺的产业,而所谓相对应的“民企一代”企业应当是指那些产能过剩的产业。这样的区分更能发掘到财富洼地以及投资价值。但这种“民企二代”企业真正实现财富价值,需要更广泛的体制改革,其中一条就是打破产能相对短缺行业的垄断限制。最近一段时间,民间投资“新36条”意在打破这种垄断限制,实现价值发现功能。因为相对于产能过剩产业而言,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度不充分,还有很多可以腾挪的空间,资源优化配置还可以重构。现在凡是放开的产业都存在过度投资问题,因此大部分的民企都面临着生死抉择:不生产是等死,生产越多,成本越高,过剩越多,死得越快。从民资呼啸涌向相对比较安全的房地产投资来看,已可以见端倪了。
这些“民企二代”企业的投资可能更具有投资潜力,主要有五种类型的财富形式。
1.本身难以随着科技进步而增加替代品从而削弱利润的财富形式。比如资源类产品,在中国这样大规模的投资建设以及货币贬值的历史条件下,具有较为长期的投资价值。无论高科技产业如何发达,这些产品的价格基本上是向上的。这些资源越用越稀少,因此更具有财富增值的潜力。
2.国家垄断产业。这些产业的利润基本上高于充分竞争市场的利润。但现在这些产业基本上被围墙围着。像电信行业,如果能够引入充分的市场竞争,必然会引起使用价格的大规模下降,价格下降带给全民的也是一种财富。当然,对于企业来说,追求的并非价格而是总体利润,如果市场规模扩大,利润也是可观的。2010年的全球首富是墨西哥的斯利姆,他所拥有的财富令人吃惊,而他的财富聚集速度更让人咋舌。有人专门为他算了一笔账,过去的14个月,他平均每小时进账约为220万美元。2011年,此人以740亿美元的资产总值蝉联全球首富。如果中国能够打开围墙,将会有更多的垄断产业实现财富的几何级增值。
3.被压制已久的服务业。这类财富的增值主要得益于产业链的合理整合以及新的服务业种类带来的财富增长。中国的服务业是当前和未来吸纳新的就业的最主要的渠道,工业技术和机器具有踢出劳动力的负效应,农业的机械化也使人口越来越多地离开土地,因此,中国未来的就业主要在于服务业的进一步拓宽和深化,这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原生动力。但现在压在服务业头上的税费太沉重了,难以有效启动轻装上阵。如果能够挪走压在服务业头上的五指山,相信这里面的财富效应是难以置信的。
4.小城市化带来的房地产企业依然是当仁不让的财富增值大热门。现在,一线城市已经被国企和央企盘踞,中小企业只能到小城市折腾。但是,随着中国小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土地价值的发现以及相关基础设施构筑的财富机遇,民企将会迎来新一轮的财富抢夺热潮,而这股热潮依然是集中在备受争议的房地产行业中。
5.谨慎地投资热门行业。这些行业的风险较大,但利润也很高,比如一些新兴科技产业、低碳概念类产业等。
无论如何,我们在探求“民企二代”企业的财富洼地之际,一定要以产能过剩或者短缺为判断主要依据,而至于这些产业的“新旧”如何,只能是参考依据。
“民企二代”靠变革掘得第二桶金的案例很多,其中广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楼明最为典型。在广厦建设埋头做事3年后,楼明带着从基层获取的宝贵经验,重新回归广厦控股的管理者角色,不断变革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