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引导青少年学习的中华古训
6696400000045

第45章 舍生取义

适用作文主题

正直、志气、品德、勇气。

原典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战国〕孟轲《孟子》

译文

鲜鱼,是我想要的东西;熊掌,也是我想要的东西。(如果)两样东西不能一起得到,(只好)放弃鲜鱼而要熊掌。生命,也是我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生命和正义不能够同时得到,(只好)牺牲生命来保住正义。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的事。

故事

海瑞出生于琼山,四岁那年死了父亲,母亲节衣缩食,供他上学。海瑞发奋苦读,于嘉靖二十八年中了举人。四年以后,海瑞升为淳安知县。

后来,海瑞被调到北京,任户部主事。此时,昏君明世宗只知修道求仙,整日在西苑求神斋丁醮,妄图长生不老。

明世宗迷于仙道,不理朝政,致使奸臣专权,朝纲紊乱,百姓的疾苦,无人过问。曾有一些正直之士上奏皇上不要崇信鬼神,要关心国家和民众。结果都被一手遮天的严嵩父子陷害,不是被处死,就是遭贬谪。御史杨爵上疏直言,结果被投入狱中八年,差点送命。此后,几乎无人再敢上书功谏皇上了。海瑞目睹国家如此混乱的局面,忧心如焚,满怀着一腔激愤之情,写了一篇历数世宗种种错误,劝他改过自新,重新治理国家的奏折。

朋友们得知了此事,纷纷前来拦阻海瑞,劝他不要呈递,免得招惹杀身之祸。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海瑞在下笔之前,已令管家去订好一口棺材,并且遣散了家人随从。他又拿出二十两银子,交给在朝中为官的一位姓王的同乡,对他说:“我这次上疏,凶多吉少,看在同乡的情分上,一旦我遭不测,请你拿这笔钱将我埋在老家,我就十分感谢您了。”他的同乡含泪答应了他的请求。

一切交代完毕,海瑞就义无反顾地到通政司(专管接收奏章向皇帝呈递的机构)递交了疏稿,然后,便到朝房等待治罪去了。

奏折到了世宗手中,他从头看起,只见上面全是指责自己的文字:陛下以为可以得道成仙,就一意修炼,耗尽了民脂民膏,滥兴土木,二十多年不理朝政,法纪全部废弛……

世宗看完,气得浑身乱颤,大发雷霆,将奏折掷到地上,下令将他逮捕,问成死罪,关在狱中。

两个月后,即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一心祈求长生的明世宗,终因服食过多的丹药而病死。他死后,海瑞被释放复职,继续为民操劳,直到万历十五年去世。海瑞死时,因没有儿子,御史王用级为他经办丧事,只见他家徒四壁,清贫至极。王用级不禁伤感地流下泪来,海瑞没留下一文私产,还是王用级筹了一笔钱将他安葬了。

出殡的那天,京都市民休市一天,以悼念他们深深爱戴的清官。灵柩抵达江边,两岸哭声震天,百姓们一律穿上白衣,戴上白冠,扶老携幼,自发前来送葬。这位被誉为明代第一大清官的海瑞,又被百姓称作“海青天”,冒死上疏怒斥嘉靖帝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心得

你要有所取,必须有所舍。人生“取”固费力,“舍”亦大难。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而人们最常见的苦恼却是:当得到鱼,舍不得熊掌;当得到熊掌,又舍不得鱼。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我们不能只取不舍。在舍之后,使个人生命另有价值,正如稻谷收成之后,为不使园地荒芜,另行种植其他作物。中国人立身处世,讲究的是“义”字和“信”字。取予之间显示人格,若为了贪小利而丧失了人格,那是多么划不来的事!

古训链接

进有退之义,存有亡之机,得有丧之理。

——吴兢

天下者,得之艰难,则失之不易;得之既易,则失之亦然。

——苏过

张而不驰,斌弗能也;驰而不张,斌弗为也;一张一驰,文武之道也。

——孔子

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不知与之为取。

——范晔

君子重忠信,小人徒心机。

——王永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