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华家训(第二卷)
6693800000001

第1章 刘邦家训

“撰主简介”

刘邦,即汉高祖(公元前247-前195,一作公元前256-前195),字季,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王朝的创立者。公元前202-前195年在位。曾在秦朝任泗水亭长。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陈胜起义,他在沛起兵响应,自称沛公。初属项梁,后与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同为反秦主力。前206年,率军攻占秦都咸阳,推翻秦王朝,废除秦的严刑苛法,约法三章,得到人民拥护。同年,项羽入关,大封诸侯,他被封为汉王,占有巴蜀、汉中之地。不久,即与项羽展开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前202年,破项羽于垓下,统一全国,即皇帝位,先定都洛阳,不久迁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在位期间,他继承秦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先后消灭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的割据势力;迁六国旧贵族和地方豪强到关中,以加强控制;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发展农业生产;以秦律为根据,制定《汉律》九章。这些措施,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全国的统一。他后来懂得了“马上得之不可以马上治之”的道理,并用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告诫太子,勉励太子勤奋于学。下面着重介绍他的《手敕太子文》,以飨读者。

手敕太子文

“原文”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汝见萧、曹、张、陈诸公侯,吾同时人,倍年于汝者,皆拜,并语于汝诸弟。吾得疾遂困,以如意母子相累。其余诸儿,皆自足立,哀此儿犹小也。

—节录自严可均校编《全汉文》

“译文”

我生逢乱世,当时秦朝禁止人们求学,于是沾沾自喜,以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到登上帝位以来,才经常看看书籍,使我了解作者的原意。回想过去所为,多有不是。

尧舜不把天下传给儿子而传给他人,这并不是不爱惜天下,只是因为他们的儿子不适合立为继承人罢了。人有好牛马尚且还爱惜,何况是天下呢?因为你是嫡长子,我很早就有立你为太子之意。群臣都称赞你的朋友商山四皓,我不能招致他们前来,但他们却为了你而来,因而可委任你以大事啊!现在定下你为继承人。

我平生不学书法,只在读书问字时懂得一些罢了,因为这个缘故,字写得不太工整,然而还说得过去。现在看你写的字,还不如我。你可要勤奋学习,献上的奏议应自己动手写,不要使唤他人代劳。

萧何、曹参、张良、陈平等公侯,和我是同时代的人,年长你一倍。

你见到他们,都要以礼相拜,并告诉你各位弟弟。

自我得病以来,经常感到困倦,因为牵挂如意母子。其他各个儿子,都足可以自立,只哀怜这个儿子还小。

“评析”

《手敕太子文》是汉高祖刘邦临终前谕告太子刘盈的遗嘱。

据《史记》记载,刘邦平生不喜欢儒学,也不好读书,还曾在读书人戴的帽子里小便。但是,刘邦后来听取了陆贾“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道理,接受了叔孙通“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的思想,开始重视儒学,一改自己过去认为读书无用的思想和不好学习的态度,认真阅读陆贾所进《新语》。在《手敕太子文》中,刘邦认真反思自己的过去,用自己的切身体验来告诫太子刘盈;还嘱刘盈学习书法,每次上疏要自己动手,不要假手他人。在遗嘱中,刘邦还叮嘱刘盈要尊重老一辈开国元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