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卓越管理者处事之道
6689700000034

第34章 容人之长,敢于用强过自己的人

英国学者贝尔的天赋极高,有人估计过他若研究晶体和生物化学,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了另一条道路——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此举被称为贝尔效应。

这一效应对企业管理者来说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它要求管理者具有伯乐精神、人梯精神,在人才培养中,要以企业的大业为重,以单位和集体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脱颖而出的机会。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过这样的话:“你可以把我的工厂、设备、资金全部夺去,只要保留我的组织和人员,几年后我仍将是钢铁大王。”卡耐基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文字:“这里安葬着一个人,他最擅长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为他服务的管理机构之中。”卡耐基的成功在于善用比自己强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管理者更需要有敢于和善于使用强者的胆量和能力。

刘邦,原是草莽英雄,斗大的字也不认识几个,但他却推翻了强大秦朝,打败了项羽,建立了汉王朝。他平定天下之后,在大宴群臣时分析自己得天下的原因时,曾这样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安抚百姓,调集军粮,使运输军粮的道路畅通无阻,我不如萧何;联络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我能用之,这就是我能得天下的原因。”

可见,其成功在于敢用比自己强的人。刘邦是一个很有自知之明的领导者,他知道自己在很多方面不如手下的人,但他却敢于任用这些强于自己的人,而恰恰这一点,表现出了一个统帅最值得称道的能力。打天下夺江山如此,其他事业也是如此,这是值得当今企业管理者学习的。

摩根的成就举世公认,他的成功秘诀之一就是采用强过自己的人。

摩根手下的人才可谓多矣。例如萨缪尔?斯宾塞和查里斯?柯士达。在摩根集团中,他们为摩根东奔西跑,立下了汗马功劳。萨缪尔?斯宾塞是个土生土长的美国南方人,比摩根小10岁,显得十分精明干练。他出身于乔治亚州,在南北战争时是南军的骑兵之一。战后,他在乔治亚大学攻读工程学。在当时情况下,学习工程学简直是件很稀罕的事。

毕业后,他进入巴尔的摩俄亥俄铁路。由于他非凡的才能,立即担任了总裁室的特别助理,此后便平步青云,不久即被提升为副总裁。恰巧此时,这条铁路由于赤字濒临破产,终于落入财产管理人手中。真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他的上任,使这条铁路起死回生。他的卓越管理才能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人们对他都十分尊敬。

而斯宾塞之所以成为摩根的左臂右膀之一,是在当债务人依赖摩根救济时,摩根从他的经营与管理中很快就发现了他的过人之处,他觉得斯宾塞在某些方面甚至已超过自己。对于求才若渴的摩根来说,发现人才,任用人才是他的最大爱好,他绝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人才。当他发现斯宾塞的过人之能时,他知道,他要的人才就在眼前,他要把他纳于自己的麾下。

摩根很是欣赏斯宾塞的才华,将他提升为总裁。而斯宾塞也不辜负主人的一番美意,负责偿还了800万美元的债务。因此,更加博得摩根的青睐。

另一位亲信参谋——查理斯?柯士达年纪更轻,甚至比斯宾塞还小5岁,正是大展雄风的好时光。他是属于德雷克歇?摩根商行的职员。

独立战争前,柯士达的祖先就以纽约为生意据点。经营西印度群岛的砂糖、咖啡及兰姆酒的贸易行业。他的血脉里继承着祖先的一切优良传统。他为摩根所赏识并重用,是在华普利与摩根共组辛迪加投资银行的时候,被摩根用挖墙脚的方式挖过来的。

他的肤色较一般人白,长在白色皮肤上的银色细毛,显示出他神经的纤弱。他是个兢兢业业的人,属于典型的勤勉型,每天早晨6点左右就出门上班,一直工作到深夜,甚至还将文件带回家看。

当他接到摩根发出的“铁路摩根化”的命令时,就得花上一个月的时间,调查这条铁路。为了全面彻底地进行调查,他简直要披肝沥胆,呕心沥血了。

他不仅乘火车观察,甚至走下月台,静坐在飞驰而来的列车旁,彻底察看枕木与铁轨的状态。当然,他也会开动火车头一试。他能够花最少的钱,赚回最大的利润。他这位股肱参谋,摩根是倚重有加。他把工人当做自己的手腕一样灵活运用,使得铁路的“摩根化”彻底成功。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最擅长的能力应该是把那些强过自己的人组织到他管理的机构中,把行家用起来。在企业内部,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管理者要敢于用强过自己的人,才能最终走上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轨道。

阿东和阿广是某高校人力资源专业的同班同学,三年前,两人同时去一家公司应聘人事经理的职位。因为两人在各个方面的水平都相差无几,公司老总也难以迅速决断,于是便决定让两人各自到人才市场招聘一名人事主管,然后根据他们的实际表现来决定取舍。

招聘那天,应聘的人多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但经过和应聘者短暂的交谈之后,阿东觉得这些应聘者不是理论知识匮乏,就是实际经验不足。抱着宁缺毋滥的心态,阿东一个也没看中,一天下来无功而返。但回到公司后,阿东发现阿广已经录用了一个。令阿东吃惊的是,被录用者竟是被他淘汰的。

阿东觉得有些疑惑,觉得阿广的眼光不至于如此之差,便问阿广为什么作出这样的选择。阿广笑了笑,故作深沉地说出了自己的“高论”:“你想,如果你的下属处处比你强,你还能有好日子过吗?早晚还不得被他顶下来?但若录用一个比我差的人,我就可以稳坐现职而无后顾之忧了……”

阿东简直对阿广佩服得五体投地,心里一个劲儿地责怪自己怎么连这么简单的“人事之道”都想不明白呢!心想这个职位已非阿广莫属了!回到公司,阿广得意地将他招来的人介绍给了老总,等待着老总的好消息:而阿东则一脸愧疚地对老总说,因为没有合适人选所以只好空手而归。

但出人意料的是,老总当众宣布阿东被录取了!而阿广只好和他那个“可靠”的下属另谋出路了。

就职那天,老总将阿东叫到自己的办公室,递给阿东一个特制的布娃娃,说:“请你将它打开。”阿东有些摸不着头脑,疑惑地将布娃娃打开,惊奇地发现里面竟是一个更小的布娃娃,再打开,里面又是一个小的,如此重复了三四次,直到在最小的一个里面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这个职位关系着公司的发展,如果你总是招聘比你差的职员,那么公司就会像这个布娃娃一样越来越小,最后成了‘侏儒’企业,甚至会消失。只有敢于录用能人,我们的公司才能迅速发展壮大……”

阿东顿时明白了“精明”的阿广为什么会落选……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者敢不敢用能人、用强过自己的人,这是管理者在用人上对自己的最大考验。能否做到这一点,取决于管理者的心胸、态度、胆识和魄力。若能大胆起用比自己能力强的人,被起用者得到的是机会,是锻炼,是信任,他们就会努力工作,追求卓越,他们就会有“两肋插刀”的情怀与奉献,管理者的才干也就能得到体现,组织、团队更能很好地发展。

管理者需要有敢于和善于使用强者、能人的胆量和气魄。重用比自己更优秀的人,能够让企业变得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有竞争力。虽然如此,但“敢不敢用比自己强的人?”这恐怕一直是管理者在用人中对自己最大的考验,同样也是管理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但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管理者者把别人的进步当成是对自己的威胁,对能力和学识超过自己的下属百般诋毁,甚至是排挤。

曾经有这样一家公司,原先该公司的总经理与副总经理能通力配合、管理直辖市,员工积极性得一较好的发挥。后来,总经理进修,来了个代理经理,这位代理经理是位嫉妒心很强的人,他认为副总经理在公司里根基深,业务水平比他高,他新上任,在不少问题上等于副总经理说了算,严重影响了他的威信。于是,找借口将副总经理调至其他部门,而把一直跟他工作的秘书提为副总经理,并把一批唯命是从、不学无术的人提拔到各级岗位上来。结果公司里空气沉闷,不少能力强的人也都先后离开公司到别的公司去了。该公司当年产值就下降了9%,下一年又下降了15%。直到总经理回来,挽回了困境,局面才得以扭转,公司才又慢慢地走上了正轨。

由此可见,作为管理者,必须拥有广阔的心胸,克服嫉贤妒能的心理。有些管理者之所以不用比自己强的人,除了怕这些难以驾驭,甚至会抢了自己的饭碗之外,主要是嫉贤妒能的心理在作怪。总以为自己是领导,自己应该是水平最高的,各方面都应该比别人高上一等。因此,遇见比自己能力强、本领大的人时,就萌生嫉妒,采取种种办法压制。如此一来,有能力的人就没法干工作了。强者的优长发挥不出来,积极性常遭打击,企业的工作成绩也就无从谈起。所以,对于企业的管理者者来说,嫉贤妒能无异于是自掘坟墓。

管理者若想使企业充满生机活力,就必须选贤任能,雇请一流人才。是否敢用比自己强的能人,是一个管理者的肚量问题。作为真正圣明的管理者,应该有容人之长的勇气,给予强者充分展示才华的能力,让其更好地为企业、为自己服务。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容人之长不仅是事业的需要,也是应有的觉悟、胸怀和品格。只有做到对人宽宏大度,容人以德,才能感人肺腑,令人尊重,也才能吸引大批贤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