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高超的语言技巧,巧妙回答员工的疑问。
无论哪个企业,员工的疑问以及对指令或工作安排异议而产生的情绪,都是工作效率和效能的障碍。更多的沟通不但能使员工心情舒畅,也使得企业资源得到更多的利用。领导者的权威是以威服人而不是以权吓人,否则员工敬而远之,团队哪来强大的战斗力呢?
作为公司的一分子,员工们对于公司的发展方向、每月的薪水、年终奖金以及其他福利等问题,都比较关心;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他们心中常常会存在疑问,这就需要管理者做出妥善解答。那么,一个卓越的管理者,他该如何解答员工提出的疑问呢?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萨特里教授总结出如下有效方法:
——语言感染
这种方法应根据员工的性格而灵活运用。如果提出疑问的员工性格比较开朗,并且容易受到别人的感染,那么我们就可以充分发挥口语的魅力,把道理讲得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美妙的语言是大道理磁石般的外壳,它能吸引听众去深入理解“内核”。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树立自信心,相信正确道理的威力;其次,要注意语言的训练,努力提高表达的技巧。
——运用间接说明的办法
毫不避讳地说,有些员工的反应不是那么敏捷。如果遇到这样的员工,正面一时讲不通,不妨搞些“迂回进攻”。讲好大道理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层层深入,逐步引导,最后再阐明自己的观点,将员工的思想统一和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样可以使员工易于接受。
——答非所问
这是一种学问,也是回答员工的一种很好的艺术。
一位日本国会议员问中曾根首相:“听说最近某空军基地要装配最新式的战斗机F16三十架,于是美国想派驻美军及其家属三千人到这儿,这么做岂不是有意刺激苏俄?F16以其最长航行距离而知名,请问首相对专家防卫有什么看法?希望能够明确回答。”中曾根回答说:“我认为一国国民须有自己国家自己民族的气概。”虽答非所问,但也并非风马牛不相及,很是耐人寻味,提问人也只能就此罢休。这种“答非所问”的回答方法,可以转移对方注意力。公司管理者回答员工疑问时可作为参考。
——以事喻理
道理的“理”性愈强,愈要注意让事实讲话、佐证。否则,就会因交谈对象缺乏感性体验,影响对“理”的理解、消化和吸收。用事实充实大道理,还可以避免说大话、空话,联系实际把道理讲实。现在一些大道理所以让人听不进去,就因为讲得太虚。
——理在情中
有时讲大道理,员工并非对道理本身不接受,而是与管理者在感情上合不来。这时管理者要注意联络感情,要注意反省自己有无令对方反感的地方,及时克服和纠正。尤其当对方抵触反感情绪较大时,首先要以诚相待,要在理解、尊重、关心的原则基础上,再解答他们心中的疑问。
——尽量采取委婉的口气
委婉法是运用迂回曲折的语言含蓄地表达本意的方法。说话故意说些与本意相关或相似的话语,以烘托本来要直说的意思。这是语言交际中的一种“缓冲”方法,它能使本来也许困难的交谈,变得轻松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适的气氛中领悟本意。
林肯一直以具有视觉效果的方式来说话。当他对每天送到他白宫办公桌上的那些冗长、复杂的官式报告感到厌倦时,他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但是他不是以那种平淡的语言来表示反对,而是以一种几乎不可能被人遗忘的图画式字句说出。“当我派一个人出去买马时,”他说,“我并不希望这个人告诉我这匹马的尾巴有多少根毛。我只希望知道它的特点何在。”在林肯的话中,他运用了一种以甲喻乙,但又不明说乙的暗喻。婉转地表达了自己的本意——不愿意批阅冗长复杂、毫无重点的报告,应该像买马人报告马的特点那样,抓住重点即可。林肯这种拐弯抹角的方法就是委婉法。公司管理者在回答员工疑问时,如果也能采用这种方法,相信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巧用名言
一句含有哲理的名人格言,可以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现在有不少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名人与名言有一种崇拜感。把大道理与名人名言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把大道理讲得耐人寻味,富有吸引力。
——以小见大
思想是有差别、有层次的,讲道理也应有层次。缺少层次,一下子跨越几个台阶,会让人感到道理离得很远,接受不了。管理者应学会从小事情中讲寓含着的大道理,从浅表事情中挖掘可领会的深刻道理。
——把握时机
要很准确、完满地回答员工的问题,首要的是必须认真仔细地听完别人的发问。这在一般情况下容易做到。在对方毫不留情地发问时,容易打断对方的讲话,造成双方争持不下,这种回答问题的时机显然不好。待对方把要说的话全说完,我们便仿佛把他手中的牌看得一清二楚后,所有的步骤便可按着我们所需要的方式进行了。
——谈心渗透
有时候,讲大道理仅靠在办公室和公共场合讲,受当时环境气氛的影响,一些员工可能听不进去。出现这种现象,有时就要考虑私下谈心,选择一个恰当的场合,与对方真诚、平等地谈心交流,从而解决他们的疑问。
——使用模糊语言
在回答员工的疑问时运用模糊的语言,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波兰语义学家萨弗说:“交际需要语词的模糊性,这听起来似乎是很奇怪的。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词语的模糊性,那么,我们就会使我们的语言变成如此贫乏,就会使它表达的作用受到如此大的限制。而其结果就摧毁了语言的目的,人们交际就很难进行,因为我们用以交际的工具遭到了损害。”
譬如,你要求别人到办公室找一个他所不认识的人,你只需要用模糊语言说明那个人矮个儿、比较胖、鼻梁很高、耳朵较大,便不难找到了。但如果你告诉他:这个人身高162厘米,腰围74厘米,鼻高2厘米,耳朵长6厘米,他反而很难找到这个人。管理者回答员工的疑问时,运用不确定的、不精确的语言,常常会收到极佳的效果。
——可以用反问的语气
把大道理分解成若干个问题,用问话提出。既可以引发兴趣,启发员工共同思考;又可以创造一种平等和谐的气氛,使员工觉得不是在灌输大道理,而是在共同探讨问题。这种方法,变听为想,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反思,在抛砖引玉、换位思考中,让员工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缓和空气
当员工情绪激昂地发问、质问时,绝对不能针尖对麦芒,不要感情用事。最有效地办法是,说“好了,声音不要那么大”,以先发制人。只要先缓和来势汹汹者的气势,之后便可按自己的步骤继续谈下去,这样主导权便转向了自己的这一方。
——说与做结合起来
有些管理者讲道理,员工之所以不服,很重要的一条就在于管理者自己做得不好。“做”得好才能赢得“讲”的资格。把单纯地讲道理变成见诸于行动的边讲边做,让人“看”在眼中,“服”在心里,自觉地消除疑问。
——适可而止
话讲得嗦嗦就让人厌烦,听不进去。有些管理者生怕员工弄不懂,翻来覆去地讲一个道理,结果达不到预期效果。正确的方法,是应该视情、因人出发,针对实际把握要讲的内容,该讲的一定要“点到”,同时又要注意留下充分思考的时间,让员工去领悟、消化。
——发挥幽默的作用
幽默,是一种行为的特征。它是以一种愉悦的方式让别人获得精神上的快感。幽默的力量,绝不仅仅在于博人一笑而已,它能润滑人际关系,祛除忧虑烦闷,提高生活涵养。心理学家凯瑟琳说过:“如果你能使一个人对你有好感,那么也就可能使你周围的每一个人甚至是全世界的人,都对你有好感。只要你不是到处与人握手,而是以你的友善、机智、幽默去传播你的信息,那么时空距离就会消失。”
美国总统里根入主白宫后,打算选择国会议员戴维·A·思托克曼担任联邦政府的管理与预算局局长。但是思托克曼曾多次在公开辩论中抨击里根的经济政策。里根怎样才能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呢?他给思托克曼打了个电话,说:“思托克曼先生,自从你在那几次辩论中抨击我以后,我一直在设法找你算账,现在我找到了算账的办法,那就是派你去管理预算局工作。”通过这次幽默的谈话,里根与思托克曼之间的矛盾荡然无存了。
——用丰富的面部语言表达观点
面部语言是指通过面部肌肉姿态的变化来表达思想感情。面部可以把喜、怒、哀、乐、忧、愁等表情迅速、敏捷、充分地反应出来。面部表情是人类心理活动、感情变化的外在体现。管理者在回答员工的问题时,既要准确地运用自己的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要善于“倾听”员工的面部语言,来摸清其心理及情绪。
——用柔和的目光语言与员工交谈
目光语言可以通过眼睛来反映心理活动,表达思想感情。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视线活动概括了三分之二的行为语言表达领域。芬兰的科学家们做过如下试验:把表现演员不同表情结果的目光照片,剪掉其他部分,只留下眼睛。然后让人分辨他们所表现的情感,结果正确率非常高。这个试验表明:人们可以通过目光来了解他人的心理活动。作为公司管理者,在与员工交谈时,应亲切、自然地看着对方,切忌左顾右盼或者用恶狠狠的目光紧盯对方。
——充分利用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包括坐势语、立势语和卧势语。管理者要善于从员工的坐姿体会其内心的想法。开会的时候,一般来说,坐在前排的员工对会议持积极、支持的态度;而坐在后排的员工则不将会议放在心上。另外,管理者还需注意“陌生人禁区”。这个禁区以伸直自己的手臂,指尖没有触到对方身体的距离为宜。如果进入这个禁区,员工就会感到不舒服,严重的话,他可能立即离开。
以上所述这些方法可以单一使用,也可结合使用。不管怎么样,作为一名管理者,在回答员工的提问时,如能注意到谈话技巧,就能使自己在与员工的交谈中保持轻松和谐的气氛,并可大大提高自己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