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1)
6684900000021

第21章 卫国战争(1)

卫国战争指俄国抗击法国入侵的一场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以法军的彻底失败而告终。这场战争是由于资产阶级的法国与封建农奴制的俄国之间已经存在的深刻的政治和经济矛盾,经拿破仑一世发动的侵略战争而更加激化所致。

为击败俄国,拿破仑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各被征服国的资源,建立了一支空前庞大的军队,其中半数以上的兵力用于入侵俄国。

1812年6月初,得到欧洲许多国家的部队补充的拿破仑军队,以华沙大公国为入侵俄国的方便的屯兵场,在维斯瓦河以东,腊多姆至柯尼斯堡一线展开。

拿破仑的战略计划是:在短期内取胜;经1、2次总决战将俄军击溃后,占领莫斯科,迫使俄国投降。为实现这一计划,拿破仑军队的基本兵力从东普鲁士出发,在科夫诺以南渡过涅曼河,前出到维尔诺地区俄军右翼。这一机动保障了法军在主要方向上的兵力优势,威胁了俄军在波列西耶北部的全部交通线,打通了一条通往莫斯科的最近的通道。

法军主力分为两个梯队展开:第1梯队分为3个集团,部署在涅曼河与维斯瓦河之间。第1集团由拿破仑直接指挥,集结在但泽至托尔恩一线,准备经科夫诺向维尔诺进攻;第2集团由博阿尔奈将军指挥,用于在格罗德诺至科夫诺之间展开进攻,以分割俄西线第1、第2集团军;第3集团由拿破仑之弟日罗姆指挥,其任务是向格罗德诺方向运动,以牵制俄西线第2集团军,使拿破仑主力部队易于进攻。

这些部队应以包围突击的方法对俄西线第1、第2集团军予以各个围歼。为在同一方向突击里加而抵近蒂尔西特的麦克唐纳元帅的普鲁士军团负责保障第1集团在左翼入侵。

从伦贝格调到卢布林的施瓦岑贝格元帅的奥地利军团负责保障第3集团在右翼入侵。主力的第2梯队和预备队留在后方,即维斯瓦河至奥得河之间。

战前,俄军在西部边境共拥有22~24万人,942门火炮,分为3个集团:巴克莱·德·托利将军指挥的西线第1集团军为主力,配置在罗西耶内至利达之间;巴格拉季昂将军指挥的西线第2集团军,编有2个步兵军团、1个骑兵军团及1支游击部队,共45~48万人、216门火炮,集结在涅曼河与布格河之间的地区。

西线第1、第2集团军负责掩护圣彼得堡和莫斯科方向。托尔马索夫将军指挥的西线第3集团军,编有3个步兵军团、1个骑兵军团及1支游击部队,共43~46万人、168门火炮,配置在卢茨克地区,负责掩护基辅方向。

此外,在里加地区部署了埃先将军的独立军团;在托罗佩茨和莫济里地区部署了浅近预备队。在南部,即波多利亚,集结了齐查戈夫海军上将的多瑙河集团军。抗法的各路俄军分散配置在罗西耶内至卢茨克的600多公里的战线上;而敌军主力却在300公里的战线上展开。

这就给俄军造成了极其复杂的战略局势。各路俄军统由亚历山大一世指挥。他及其大本营随西线第1集团军运动。

当时总司令尚未任命。作为陆军大臣的巴克莱·德·托利也只能代表沙皇下达命令。亚历山大一世采纳了军事顾问普鲁士将军富尔制订的计划。

按此计划,当法军进攻西线第1集团军时,该集团军应退至德里萨兵营坚守;西线第2集团军则绕至敌主力的翼侧和后方积极行动。但是,战争的头几天就发现这一计划不切实际,不得不将其放弃。

根据军事事件的性质,1812年的卫国战争可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812年6月24日法军入侵到10月2日俄军完成向塔鲁丁诺地区后退,其中包括防御战斗和在塔鲁丁诺的侧敌机动行军;第二时期,从10月18日俄军转入反攻到1812年12月14日俄军彻底击溃法军,从敌人手中彻底解放本国领土。

法军进攻俄国的直接借口,是说亚历山大一世破坏了提尔西特和约。6月24日,法国入侵军经4座桥梁开始渡过涅曼河。拿破仑为确保战略主动权,对俄不宣而战。一昼夜之后,亚历山大一世得到了法军入侵的消息,还企图以和平方式调解双方冲突,于6月26日,派警察总监巴拉索夫将军给拿破仑带去一封亲笔信。

但是,拿破仑拒绝了和谈建议。在敌优势兵力的压力下,俄西线第1、第2集团军被迫向本国腹地步步撤退。西线第1集团军放弃了维尔诺,撤向德里萨兵营,从而使它与西线第2集团军之间的距离扩大到200公里。法军主力便乘虚而入,于7月8日占领明斯克,形成了对俄军各个歼灭之势。

俄西线第1、第2集团军继续后撤,以便会合起来共同对敌。撤退是沿向心方向进行的:西线第1集团军从德里萨,经波洛次克,撤向维帖布斯克;西线第2集团军从斯洛尼姆退向涅斯维日、博勃鲁伊斯克和姆斯季斯拉未利。法军竭力阻止俄两集团军会合。7月20日,法国人占领了莫吉廖夫,使俄军未能在奥尔沙地区会合。

但由于各路俄军顽强地进行后卫战和实施艺术高超的机动,打乱了敌人的计划,2个集团军于8月3日在斯摩棱斯克城下会合,保存了实力。

与此同时,右翼维特根施泰因将军指挥的俄军在克利亚斯基齐和波洛次克地区进行了顽强的战斗,击败了乌迪诺元帅的法国军团,遏止了敌军在彼得堡方向上的继续进攻。俄西线第3集团军在同施瓦岑贝格和雷尼埃两军团战斗后,仍在卢茨克地区的斯特里河畔防守。

战争初期,拿破仑没有获得预期的战果。法军伤亡和开小差的人数共达15万人,还死掉许多马匹。法军士兵的战斗力下降,纪律涣散,抢劫成风,进攻速度开始缓慢。拿破仑不得不于7月29日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在韦利日至莫吉廖夫地区休整7~8天。

沙皇要求俄军采取积极行动。俄军军事首脑会议遵照沙皇的这一旨意,决定利用法军配置分散之机,转攻鲁德尼亚和波列奇耶。8月7日,俄西线第1、第2集团军开始进攻。但由于准备仓促,行动优柔寡断,加之巴格拉季昂和巴克莱·德·托利意见分歧,致使进攻未获成果。

此时,拿破仑突然把部队调到第聂伯河左岸,有占领斯摩梭斯克、切断俄军同莫斯科联系的危险。俄军开始仓促退却。

涅韦罗夫斯基8月14日率师在克拉斯内附近和拉耶夫斯基军团在斯摩梭斯克城下进行的顽强抵抗使西线第1、第2集团军能够接近斯摩棱斯克。在血流成河的斯摩棱斯克战役中,俄军于8月16~18日放弃斯摩棱斯克,撤向多罗戈布日。法军继续向莫斯科进攻。

由于俄军长期撤退,官兵怨声载道,人民也普遍不满。撤出斯摩梭斯克使两集团军司令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

这一切迫使亚历山大一世同意任命苏沃洛夫的战友库图佐夫将军为所有作战部队的总司令。库图佐夫是一个很有名望的人物。8月29日,库图佐夫抵达部队就职,8月31日,他被授予元帅军衔。巴克莱·德·托利曾计划在察烈沃扎伊米谢附近与敌交战。库图佐夫认为这里地形与己不利,且与敌接战兵力也不足,遂率领俄军向东撤退了几昼夜,在博罗迪诺村附近驻扎下来,以便截断拿破仑军队去莫斯科的通路。

米洛拉多维奇将军指挥的各预备队以及莫斯科民团和斯摩棱斯克民团到达博爱迪诺后,俄军兵力达到132万人、624门火炮。拿破仑拥有135万人、587门火炮。9月7日,进行了博罗迪诺战役。

在这场激烈的血战中,拿破仑和库图佐夫都未实现各自的计划。拿破仑军队伤亡5万余人,遭到严重削弱。

库图佐夫得知俄军伤亡的消息后,便放弃了次日清早继续交战的意图,命令部队撤退。库图佐夫在向莫斯科撤退时,企图弥补所遭受的损失,准备在莫斯科城下与敌交战。但是他的企图未能实现。本尼格森将军在莫斯科附近选择的阵地同样极为不利。9月13日,库图佐夫在菲利村召开军事会议。

为保存部队战斗力,等待预备队接近,库图佐夫命令于9月14日放弃莫斯科,不战而退。大部分居民也随军撤出。法军进入莫斯科的头一天,城里一片火海,烈火一直烧到9月18日,整个城市化为一片废墟。拿破仑军队大肆抢劫,到处为非作歹。

俄军放弃莫斯科后沿梁赞大道退却,行军30公里后,在博罗夫斯克渡口渡过莫斯科河,并遵照库图佐夫的命令掉头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