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法则精选
6674300000105

第105章 事业留人

应用典范

微软(Mierosoft,美国企业,主营计算机软件)

在2004年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排名中,微软位于第130位。

解释

事业留人法则,指的是给员工一个看得见的事业机会,让其对个人的未来有明确的希望,从而让员工愿意留在企业里。

事实上,拥有自己的事业,是大多数人的愿望,给人打工只是一种不得已地选择。要让员工在打工过程中实现“拥有自己的事业”的愿望,就是给他一份事业机会。微软的股权计划,就是成功典范,员工在微软打工,几年后创造的事业,可能比自己做老板创造的事业更大,他们有什么理由不留在微软呢?

典型案例

连弯腰捡钱都被认为是在浪费时间的比尔·盖茨为了留住人才,在微软公司推行了一种“认股权”制度,这种制度就是公司掏钱做本金,来帮助员工购买自己公司的股票,赔了是公司的,赚了是员工的。天下居然会有这等好事!难怪天下英才都把进入微软工作视作毕生的最大愿望。

作为微软的正式员工,任何人在进入微软之前都将与公司签订聘用合同。合同中规定了员工享有的种种权利,其中一项即为“认股权”。股权的数额根据员工的技术级别而定,少则数百股,多则数千股。高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得到的股票期权可达数万股甚至数百万股。

在通常情形中,从合同生效之日开始计算,一个月后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也就是员工“认股权”的价格。每工作一年,“认股权”即获得一定数量的增加,也可以像股市上的投资者一样,享有“配股”的权益。员工只需记住自己的股权数额以及股权价格,而不必花钱来购买。一年之后,可以卖掉“认股权”当中的一部分,以后逐年卖出,在公司工作满四年半的时候,即可全部卖掉首批“股权”。原定“认股”价格与当时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就是员工的收益。如果股票升值,每年都可以通过出售股票来获得现金。如果股票贬值甚至低于你认股时的价格,员工也可以不要。当然员工如果并不急需用钱并且对公司有足够信心,也可以把股票一直攥在手里不卖,但不能超过7年。另外,每个人还可以用工资10%的部分,以市场价格85%的折扣购买微软股票,另外15%由公司出资补偿。

在比尔·盖茨的坚持下,公司每年都会给员工分送新的“认股权”。同“老权”一样,“新权”也必须到一定期限方能认购。所以,员工无论在什么时候离开公司,手中都会有或多或少尚未到期的“认股权”作废。这样看来,一个微软员工,无论什么时候离职或者退休,都会造成直接损失。所以这样的“认股权”又有“金手铐”之称。这即是盖茨的聪明之处,也是微软留人的绝招。

1993年左右,微软股票每股价格浮动在4美元左右。而在1999年,微软股票每股在100美元上下浮动。在1993年以后的7年间,微软至少有过4次“配股”。有了这些基本情况,我们就可以大致估算,一个在1993年进入微软的员工可能拥有的股票收益。

假如一个员工初入微软时的“认股权”平均数量为1000股。这个员工在以后这些年始终没有出卖股票,那么他现在手里的股票,经过“配股”之后应为1000×2×2×2×2=16000(股)

假如这个员工在1999年的某一时间想要出卖全部股票,那么他可以用每股4美元的价格,到股市上购买16000股,而以大约100美元的市场价卖出,其中96美元差价,为其本人所有。这样,其首批“认股权”的总收益大约为96×16000=1536000(美元)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史蒂夫的补偿政策。对于微软35000名员工来说,这一政策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可以推算出来的。

假设1999年公司平均每一个员工拿到1000股股票认购权,按照微软总裁史蒂夫·鲍尔默的说法:今后如果涨上去,利益是员工的;跌了,亏损则是公司的。照此看来,微软需要出资:

66×1000×35 000=2 310 000 000(美元)

有了这样的估计,人们就可以理解史蒂夫所说的“不希望我们的员工对他们未来的薪酬有疑虑”这句话的含义。

用数字来衡量,那就是,一夜之间把公司第一季度的全部利润(23亿美元)掏出来,就是为了稳定人心。用逻辑来衡量,那就正好应了微软的“以人为本”的精神——最重要的是人,而不是钱,只要还有先进的人才在,钱就会失而复得;而失去了人,微软才是真的完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