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谦忍大智慧(人生大智慧)
6671800000028

第28章 莫为名利遮望眼——忍名让利二(3)

他去泾州一趟有要事商议。白孝德赶到后,段秀实对他说:“皇上把分阝州的百姓交给你管理,你见他们受欺侮遭伤害却视而不见,撒手不管,这样下去,势必会出乱子,不知你有何想法?”白孝德说:“愿听听你有什么好主意。”段秀实直言相告:“我掌管泾州,泾州很少出什么事,而今,我实在不忍心看到分阝州百姓在太平岁月仍遭受祸害。这种状况如继续下去,边防也会因此而爆发叛乱。你如果不嫌弃,让我到你手下做检察军纪的都虞侯,短期内我能杜绝士兵欺诈百姓的现象,如果你不相信可让我试试。”白孝德很早就听说段秀实军纪严明,而今又毛遂自荐,当场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段秀实到任后,开始一段时间,士兵中没出什么乱子,可过了一个月,隐藏在郭晞营中的17个无赖上街喝酒不给钱,还用刀杀了卖酒的老板。段秀实得知后,立即派兵将17个无赖捉拿归案,砍头示众。这一下却在郭晞营里引起了一阵骚乱,这些无赖的一些同伙想趁机闹事,为被杀者复仇。白孝德知道这个消息后,急得不知所措,急忙派人找来段秀实,问他如何处理这事。段秀实回答得很轻松:“怕什么?我去军营一趟便可解决问题。”告别白孝德,段秀实解下佩刀,只要了一个年老的跛足马弁替他牵马,当天赶到郭晞营中。见段秀实送上门来,一群全副武装的兵士围了过来。段秀实笑着对前来“迎接”他的人说:“你们想杀我这个孤身老兵吗?我自己送上门来了,随你们如何处置。”出乎意料的是,那群全副武装者惊愕得无言以对。见他们无思想准备,段秀实随即开导他们:

“郭晞尚书有对不起你们的地方吗?郭副元帅有对不起你们的地方吗?你们为什么要用闹乱子的办法来破坏郭氏父子的声誉?你们若答不出来,就快去报告郭晞尚书,说我有话跟他说。”

郭晞闻讯出来见段秀实,段秀实开门见山地说:“郭副元帅功比天高,应让美名受到维护,善始善终。尚书你率领的军队隶属郭副元帅,你放纵士兵干坏事,将来导致大乱,不仅你要负责,而且还要牵连你的父亲。现在,许多百姓都在私下评论,你倚仗郭副元帅作靠山,不肯严格制约士兵,照这么下去,郭家的功德和名望还能在百姓中维持多久呢?”段秀实明明白白地告诉郭晞他对士兵要求不严,将后患无穷,不仅波及到他自身,而且还影响到郭晞的父亲。所以段秀实话还没说完,郭晞忙拱手行礼道:“多谢段将军指教,我一定遵从你说的办法从严治军。”说完,便马上厉声喝斥身边全副武装的人群:“还不立即解甲散去,谁敢再哄闹,格杀勿论!”

段秀实怕郭晞只是口头答应,并不付诸行动,便要他当着白孝德的面承认过错。

然而,天色已晚,段秀实便在郭晞军营中住了下来。第二天清早,段秀实带郭晞到白孝德府上。在白孝德面前,郭晞承认了前些时治军不严的失误,并保证以后改正。果然,从此以后,分阝州一带没有出现过士兵作乱的现象了。

能够意识到什么是危害,以自己的行动去革除它,这是能够忍害兴利的表现。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远害,而不致于被祸害缠身。

利害的权衡,还应在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中反复斟酌确保大局。

唐建中二年,成德李惟岳、淄青李正己、魏博田悦与山南东道梁崇义四镇节度使联合起兵叛唐,形成“四镇之乱”。唐德宗李适下令调集兵马平叛。公元781年和782年,唐河东(今山西永济蒲州一带)节度使马燧、昭义(今山西长治一带)节度使李抱真、神策先锋李晟两次大败田悦军。田悦收拾残兵败将,逃回魏州(魏博的治所),守城自保。马燧兵围魏州,但久攻不下。朝廷派马燧等军进击田悦的同时,命令幽州节度使朱滔攻成德李惟岳军。李惟岳大败,逃回恒州(今河北正定)。部将王武俊杀李惟岳,归降朝廷。山南东道梁崇义、淄青李纳(时李正己已死,其子李纳统领军务)也都被朝廷遣兵战败。梁崇义投水而死,李纳上书朝廷,央求悔过自新。整个平叛战局对朝廷很有利。官军一时获胜,进剿有功的节度使都争封地。王武俊和朱滔认为朝廷分封不均,心怀不满,被困在魏州的田悦知道后,遣使前往离间。朱滔、王武俊向来就有异志,三方一拍即合,于是三镇联合反唐。公元782年初夏,朱滔、王武俊率军援救魏州田悦。

朱、王两支兵马到达魏州时,魏人欢声雷动,田悦备酒肉出来迎接。第二天,朝廷派来增援马燧的朔方(今宁夏灵武一带)节度使李怀光,率领步骑15000人也赶到魏州城外,马燧领将士列队迎接。

朱滔见李怀光率军来支援马燧,立即出阵。李怀光有勇无谋,想乘朱滔、王武俊二军营垒未立就挥师进击。马燧建议说:先让将士休息一下,待敌情观察清楚后再战。李怀光刚愎自用,对马燧说:“待对方立成营垒,后患无穷,不可错过现在的大好时机。”于是挥军出战。两军接战,李怀光军勇猛冲杀,斩杀叛军步卒千余人,朱滔领兵败退。李怀光骑在马上观望,骄矜得意,任凭士卒们窜入朱滔军营抢掠财物。这时,王武俊率2000名骑兵突然横冲过来,把李怀光军一截为二。朱滔也引兵反击。李怀光军大败,被逼入永济渠(今卫河)淹死,互相挤踏而亡者不可胜数,尸积永济渠,渠水为之断流。马燧欲出兵相救已来不及,急忙命令本军严密守住营垒,才免于与李怀光军同时溃退。当晚,叛军又放水截断官军粮道和退路。第二天,道中水深3尺,官军被围。马燧大惊,被迫派人向朱滔等婉言求和,保证遣还诸节度使军权,并向唐皇保奏,让朱滔统辖整个河北。

官军退兵后,11月,朱滔、王武俊、田悦宣誓结盟,推朱滔为盟主,称冀王,田悦称魏王,王武俊称赵王,李纳称齐王。唐廷这次平叛于是彻底失败。

由于见利而不见害,李怀光在魏城被击败,这里是不能忍于利的诱惑而造成失败的。

四、生命的哲学——生死之忍

《菜根谭》的生死观是比较独特的,其主要思想意识,可归纳为以下七点:明确地认为人生只有一世,没有提到任何轮回转世的观点。通过人生如粒米电光之类的比喻,说明人生的渺小与短暂。正因人生的短暂,所以就提倡对人生的珍惜,防止出现虚生的忧虑。指出在人生之中,今日、现时是最易飘忽而逝的,所以,对人生的珍惜就必须体现在对现时的把握上。看到了有生必有死,觉得应该破除贪生畏死的思想观念。既然死是人人皆有的归宿,悟此念此,就可减轻乃至放下名利富贵所铸成的人生重担。以此来提倡逍遥自在的人生。

《菜根谭》的生死观,实质上所秉赋的是庄禅的意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死观所作的凝炼和提升,其主旨是指对于个体生命的必然归宿——死,有一种惊人成熟的、彻底面实的洞察,因此就有了珍惜人生的意识,有了一种追求超脱的达观而又豁达的人生观。

庄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由于他对人生有着独特的体验和深刻的思考,因此他的哲学可称为生命的哲学。在生死问题上,有两则故事很能说明他思想上的特点:一是庄子的妻子死后,庄子的朋友惠子前往吊丧,却看见庄子正在敲打着盆子唱歌,惠子非常诧异,并以庄子没有为妻子之死而悲伤痛哭来责怪庄子。

庄子则解释道自己开始并不是没有悲伤,但后来想到,一个人的降生与死亡,就如同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的运行一样,人死了,那就是静静地安息在天地所构成的巨室广厦之中,但是我却在嗷嗷痛哭,难免就是不通达生命的道理了,因此我才止住了痛哭。此即是著名的“鼓盆而歌”的故事。二则是在庄子将死之时,他的学生准备厚葬自己的老师,但是庄子的要求却是:我要用天地来作棺材,用日月星辰当作点缀的双璧和宝珠,用天地万物来做祭品,试问还有什么比这更气派也更隆重的呢?他的学生听后说:这样做,我们怕你会被乌鸦、老鹰吞吃了的呀。

庄子的回答是:放在露天是会被乌鸦、老鹰吃掉,埋到土里则会被蚂蚁吞吃,可是你们却要从乌鸦嘴里抢出给蚂蚁吃,这该是如何的偏心啊!

禅宗的哲学家则主张一种置生死于度外的两忘法,主张不执着于生,也不执着于死,人只要是顺应自然地生活,就能够傲睨王侯。生活着,把握住现时,踏踏实实地学习、工作与生活,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对此,无须慷慨高歌,也无须怨尤哀叹,只要平平实实、轻轻淡淡地做来,就能够臻达佳境;死,也就是生的必然,对此,不须畏惧,不必自扰,而要有坦然接受的心理准备。日本的仙崖禅师曾为一个索求墨宝的富翁写下了这六个字——“父死、子死、孙死”。那位富翁见此,十分不悦:“我求你写的是一些祝福我家世代兴旺的话语,你怎么可以用这种不吉利的话语来敷衍我呢?”仙崖禅师对此的回答是:“我绝无开玩笑之意,想想,如果你儿子死在你死之前,你要白发送黑发,你会十分悲痛的;假如你的孙子在你儿子前面先死,那么,你和你的儿子都将会悲痛欲绝的。如果你家族的人都能一代一代地按我所写的自然次序而死,如果那样,人人就都可享尽天年,这才是真正的家族兴旺呢。”

因此,生死问题绝不是超现实的形而上学问题,生生死死——或轰轰烈烈,或平平淡淡,或聪明,或愚昧,或伟大,或渺小……每个人都必定要作出抉择。

春秋末期,齐庄公与权臣崔杼的妻子棠姜私通。事情泄露后,崔杼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庄公,立庄公的弟弟杵臼为君,是为景公。崔杼封自己为右丞相,独揽大权。

为了折服民众,事后,崔杼派人在国君祭祀祖先的太庙前,搭了一座两丈多高的土台。崔杼通知朝中文武百官前来饮血宣誓,迫使他们支持自己的政变。在前来的人群中,有一位个子不高、相貌丑陋的官员,他就是历任齐国灵公、庄公、景公三朝宰相的晏婴。那时,宫廷内外和太庙四周,到处戒备森严,一群荷戟持剑的士兵,列队在祭台两旁。宣誓开始前,崔杼就威胁说:“哪个不肯宣誓或言语不畅,将被马上处死。”不久,就有好几个不甘屈服的大臣被杀死。

轮到晏婴了,在场的人都为他捏了一把汗,崔杼也关注他。崔杼知道晏婴素来德高望重,对朝野都很有号召力,若是晏婴能支持自己,那一切不就好办多了?

崔杼的心思,晏婴早就知道。

晏婴从容地走到台前,双手捧起血杯,举过头顶,愤怒地说:“崔杼无道,谋害国君,不忠于王室。跟随他的人,没有好报。”说完一口气把杯中的血喝了。说时迟,那时快,晏婴话刚说完,两个士兵就追了上来,一个用剑指着他的胸膛,一个用刀架在他的脖子上,只等崔杼下令将他处死。此时崔杼还不死心,上前规劝道:“晏丞相,你若能改变刚才的誓言,我愿与你共治齐国。否则……”

晏婴大义凛然地回答道:“你用武力胁迫我失去节志,这是不勇;以利益诱使我叛国,这是不义。”

崔杼见晏婴软硬不吃,气得大叫,盛怒之下,想把晏婴杀死。他刚要下令,只听身边有一人大叫:“慢着。”崔杼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位满头银丝的老臣。

但见他不急不慢地走到崔杼身边,低声说:“崔丞相,你杀国君,是因其无道,而晏丞相却是有道之士啊!望三思。”这简单的几句话,正中崔杼的要害。崔杼就是怕人心难服,若是真的把晏婴杀了,那就要失去更多的人心,难道不是与原来的意愿背道而驰吗!为了维持自己的假面具,崔杼无可奈何地向士兵摆摆手,将晏婴给放了。

晏婴的车夫是个老实人,不知刚才这一切是晏婴与那老臣事先策划好的。在晏婴处在千钧一发时,他吓出了一身冷汗。这会儿他见晏婴化险为夷,便想快马加鞭,尽快离开这是非之地。他刚把鞭子扬起,晏婴却笑着说:“慢点嘛!走得快,不一定能生;走得慢,也不一定会死嘛!”车夫不解地看着晏婴,正想问点什么,却见晏婴已闭目休息了。晏婴知晓刚才崔杼是被那位老臣的话给威慑住了,现在自己如果急于离开会场,反而会引起崔杼的警觉,改变主意。而从容不迫地离开可能会起到更大的威慑作用,使崔杼始终不敢动手加害他。

事后,有人嘲笑晏婴不是忠臣。晏婴却说:“我不只是忠于国君,凡对国家有利的事,对我来说更重要。我假如死了,齐国怎么复兴,奸臣又怎么会被揭露呢?”

晏婴是春秋末期的一大忠臣,也是一名英雄,与他相似但不尽相同的在战国末期也有一位。

战国未期,地处长城以南、易水以北的燕王,在“七雄”中,国小人少,力量薄弱。秦王政元年,为结好于势力强大的秦国,燕国曾把太子丹送到秦国做人质。太子丹在秦国时,秦王对他不好,时常羞辱他。他回国后,决心报复,以解除往日的积忿。

这天,太子丹向以智勇双全闻名于燕国的老将田光求教。田光由于自己年纪太大,无法完成太子丹的重托,就向太子丹推荐了一个人——荆轲,让太子丹与他共谋抗秦大计。荆轲分析道:“现在秦国兵强马壮,各国诸侯都惧他三分。太子若用兵强攻,就是调集全国兵力,也没有胜利的希望。依我看,要想攻秦,应该想一条智取的锦囊妙计。”

又过了一段时间,秦国大将王翦把赵国消灭了,并开始侵犯燕国的南部,太子丹连忙来找荆轲商量。荆轲说:“我倒是想出了一条攻秦的计策,只是不知太子意下如何?”

太子丹忙说:“先生快讲。”

荆轲说:“现在秦王正在用金千斤、邑万户的重赏,捕捉逃将樊于期。目前樊将军正在我国,假如太子能将樊将军的人头和一张地图作为礼物,让我带着去见秦王,秦王必定会高兴地接见我。到时,我就见机行事!假如活捉了秦王,就迫使他归还强占我国的土地;他若不从就杀了他。之后太子可趁秦国失去君主,内部混乱的时候,联合诸侯,一举消灭秦国。”

太子丹听完这话,愣住了,他不忍心杀害投奔自己的秦将军樊于期。荆轲见状,就亲自去找樊于期。樊于期一听说要杀秦王,二话没说,甘愿献出头颅,马上自杀了。太子丹又给荆轲准备了一把在毒液中反覆浸泡过的锋利匕首,用它刺杀,只要皮肤一出血就会立刻中毒而死。为保险起见,还挑了燕国出名的勇士秦舞阳给荆轲做副手。

秦王听说燕国派使臣带着贵重的礼物前来表示臣服,非常高兴,下令在咸阳宫隆重的接见荆轲。

荆轲捧着装有樊于期头颅的匣子,秦舞阳捧着装地图的匣子,走进秦宫。秦舞阳由于年纪轻,没有见过这样大的场面,一下子被秦宫戒备森严的气氛吓的脸色发白,手也颤抖起来。秦国君臣不禁起了疑心,荆轲发觉到这点,便机智地对秦王说:“穷乡僻壤的村夫,没见过世面,一见大王这般的英姿,感到紧张,请大王见谅。”

秦王听了得意地哈哈大笑,傲慢地对荆轲说:“把所带的地图呈上来,让我瞧。”

荆轲一个快速的动作献上地图卷,并迎着秦王把地图慢悠悠地展开,展到最后,忽然露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荆轲抢前一步,用匕首抵住秦王的前胸,右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喝斥秦王要立刻交还原来占领的燕国土地,并宣布,若是不从,马上就让秦王血溅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