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谦忍大智慧(人生大智慧)
6671800000002

第2章 唯“忍”之一字——忍字妙解二(1)

中华处世经典

忍性:就是抑制性情。《孟子告子下》曰:“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庄子列御寇》曰:“忍性以视民,而不知不信。”

忍事:就是以忍耐态度处事。《避暑录话》上讲:“灰心缘忍事,霜发为论兵”。

忍垢:也就是忍恶。《庄子让王》说:“强力忍垢”,也就是说对恶人垢语要有坚强的毅力去容忍。

忍辱:一作忍受耻辱讲;二是佛家语。指忍受各种非常的侮辱、恼害,而记恨在心,为六波罗蜜之一。

忍辱铠:佛家语。也就是袈裟的别称。佛教徒以袈裟代表佛法,能遮挡红尘,诤谩诋辱,因而叫作“忍辱铠”,又称“忍辱衣”。《法华经劝持品》说:“我等敬信佛,当著忍辱铠”。

忍土:佛家语。指婆娑世界。婆娑是梵语,义译为忍,又译为堪忍世界。佛家用之指众生安于忍受各种苦恼,不肯出离这世界,所以称为忍土。用现代话说:

抵住一切诱惑。

忍水:佛家语。忍辱之功德,如大海之深广也。《大集经四十七》说:“忍辱如大地,忍水常盈满”。可见,能忍功德无量,胸怀宽广,什么都能容得下。

上述七忍,有四忍都是佛家语。这又讲述忍字之妙,达到一种神妙之境。我们从这七招忍功中似乎可以见到一个身怀忍功的圣徒,以其博大如海的胸怀,百折不挠的韧劲超凡脱俗的心性面对现实、抛弃一切私欲,容天下难容之人,忍常人难忍之事,伟岸挺拔。那不是神仙,却是我们大家。当你了解忍的本意,懂得了忍的价值,你就可以做到忍苦耐劳,忍饥挨饿,忍气吞声,忍辱负重,最终便会成为一个有大成就的人,有心智的人,能抵挡一切邪恶势力的人,一个真人。

一、忍字头上一把刀

虽说忍是贤者、人杰、能耐,但没有人天生就喜欢忍,就甘愿受苦受累受熬煎。“忍”字头上一把刀,有谁情愿在刀下过活,整天提心吊胆,脑袋系在裤带上过日子?没有。但是,实际上,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客观环境就要求你忍,不忍不行,哪怕如刀刺心,你也必须忍耐。“忍之须臾乃全汝躯”,能忍则安,全身避祸。“小不忍则乱大谋”,因一时意气遭灾惹祸、身败名裂。

所以无论从公、从私,忍在很大意义上就是客观条件对人类的限制,而且是一种高度文明的,秩序化的限制。

“忍”的客观性首先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但同时又制约着人类。人作为自然的产物,一切都离不开自然。依靠自然,尊重自然规律,同时也要接受自然选择,生老病死,婚丧嫁娶,一切都要顺从自然。人类诞生于自然的摇篮,成长在大自然的怀中,靠自然提供的阳光、空气、水和动植物维持生命,用自然界的物质遮风避雨,保暖御寒。自然界为人们提供了一切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提供了广泛的活动空间,人们可以登高山,越重洋,到地球的各个地方去探险;人们也可以到太空遨游到星球做客,但人们片刻不能离开自然,就像无法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就像神话中的“天马行空”,也终究离不开宇宙空间。

人类受制于自然,就需要忍受自然时空的限制,接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正如“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样,急不得,慢不得。操之过急,不足月产下的婴儿谓之“早产儿”,早产儿的成活率很低,即使侥幸活下来,也可能因先天不足而导致后天不幸。慢了也不行,没准儿是难产,难产的危险性更大,最悲惨的时候母亲和婴儿都难以保住。人生的幼年、童年、少年、青年、壮年、老年,各个成长阶段都无法摆脱大自然的规律自行生长。所谓的驻颜术和炼丹术,都只是权宜之计,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大自然的正常规律,时光永远不会倒流,人人都必须忍耐岁月的“煎熬”,花季已过,青春不再来;死神到来的时候,谁也无法扼住它的喉头。星移斗转,四季更替,限制了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季节。不按时播种,就没有收获;种什么收什么。不适时抢收,作物就会烂在地里;种多少未必能够收多少。昼夜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自有生活规则。黑白颠倒,阴阳不谐,久而久之,身体就失去平衡、神经紊乱,疾病就会产生。人体的生物钟也是在大自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运行规律。不能因为你多眠,太阳就不升起;不能因为你失眠,硬把太阳托到地面。人类要和顺地生存规律地生活,就得忍住自己的种种遐想,遵天命,顺天理,合民意。如果有谁不尊重大自然非要与之对抗,破坏生态平衡,就只能遭到自然规律的无情惩罚。正是自然界这种不可逆转的规律,迫使人们对自然界采取忍让宽容的心态,才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享受着温暖的阳光。也正是对自然的忤逆,人类不得不忍受狂风暴雨的肆虐,颗粒未收的饥荒。人类对自然的忍让和宽容是发展自身,繁荣社会的聪明之举。

忍的客观性还表现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人第一是自然的产物,然后才是社会的产物。人类由原始状态进入有序的社会状态显然是一大飞跃。在人类社会中,一切原始的生物本能都被社会化、规范化。文明代替了愚昧;雅致扫清了粗野;有序规整了松散。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国际间也有惯例、协约之类的公约。谁想在社会上立山头,当“梗梗”,都将自食其果。就拿婚配嫁娶,生儿育女而言,原始社会可以采取群婚制,生物本能随心所欲,几乎跟动物没什么分别。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生物本能、人性的需要都要接受社会制度、道德规范、民族习俗的约束,随心所欲,乱来是为文明人所不齿的。在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后,传统的“养儿防老,能生多少生多少”的观念完全被打破。国家、政府提倡一对夫妇一个孩儿,少生优生,优生优育。而对于人口稀少的少数民族和农村缺劳力的农民又有不同的稍为宽松的政策。既是“基本国策”就不能像某些妇人认为的那样,生孩子是女人的本份,敞开生。一切都要以大局为重,忍住一己私欲,不能只从一家一户去思考问题。开始,计划生育在传统观念和旧势力面前曾很难实行,但是在强制实施中,当人们明白并亲身体验到它的好处时,这种强制就变成了自觉行动。今天的城市,包括部分农村都把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看成自然的事情;甚至近年来某些年轻的夫妇心甘情愿不要孩子,甘做“丁克人家”。由强制到自愿,这就是客观环境对人的制约,人们由无法忍受,到不但能够忍受,而且视这种约束为合理的文明之举,不仅维护了社会结构的稳定,也提高了人的文明程度。

社会是由人的群体构成的,人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要维持人与人的关系的友好和睦,正常交往,更需要忍耐、忍让、克己、抑制的力量和作用。忍在人际关系中是粘合剂和调和剂。人际关系的特点从宏观上看表现为多元整一性。一个单位、地区、国度,乃至整个人类社会都需要建立起合理的秩序,为保障秩序的稳定,又制定出各种法规、政策,让大家共同遵循。而人虽是社会的一员,却又是独立的个体,各人有各人的人生之道,处世哲学,生活方式,个性特点。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活法,每个人都有为自己的愿望、理想去奋斗、去发展的权利。但是,每个人的思想、行为,未必都那么合理,即便都是合理的,也得考虑是否与他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相一致,如果不一致,那就需要以他人利益、以社会公益为重,压制或缩小个人私欲和要求。这就是一种必需的、被动的忍。

如若不然,每一个人都依照自己的欲望完全自由地发展,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矛盾重重、充满杀机,社会秩序的稳定就潜伏着危机。不难想象,每一个走在大街上的人心里都装着一团火,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爆破筒,社会就将面临崩溃,世界末日就会到来。即使号称“自由世界”的国家,也是法制社会也有社会道德规范,不可能让每个人绝对自由,随心所欲。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自由都是有约束的。

人际关系就像打球,只允许合理碰撞,非合理冲撞就犯规,不得分或罚出场。因此,在人类社会中,要使整个社会依照正常轨道有秩序地发展,人们就得克制自己的欲望,约束自己的行为,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就得学会“忍”,必要时要强迫自己忍,把一己的欲望和要求限定在不妨碍他人、不危及社会利益的合理范围内。如果冲突发生了,要善于克制、忍让;狭路相逢,自觉退让,请君先行。否则,就会出现儿歌中所唱的那幕惨剧:“东边来了一只羊,西边来了一只羊,走到桥上两不让,‘扑通’掉进河中央”。忍的客观性决定忍的被动性,但这种被动的忍是有社会意义的。

二、忍字下面一颗心

“忍”字上面一把刀,表现了“忍”的客观性、被动性、严酷性。“忍”字下面有颗心,又说明了“忍”还具有主观性、能动性、自由性。我们自豪,我们的祖先如此聪明,有灵性,有悟性,在造字时能把深奥的自然辩证法浓缩于一个“忍”字上。刀虽锋利,毕竟是死物,是靠人去掌握的;心虽是不堪一刺的血肉之躯,但却是活的。二者只有相互依存,对立统一,才算完美。所以,我们一方面要谈自然对人的制约,社会关系对人的制约,迫使人们不得不克制、抑制自己的欲望以顺从自然规律和社会秩序的发展;同时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忽视人怎样由消极、被动的忍逐步走向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忍。人类在同自然的关系,同社会的关系,乃至于同人自身的关系处置过程中,逐渐明白到并切身体验到忍的积极作用和巨大价值,于是便由被动、消极的忍变为主动、积极的忍,并且把这种忍上升到理性去认识,这样一来,人类关于忍的知和行就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人也就进入了自由状态。

首先,人对客观世界的忍耐,使人类艰辛地生存下来,获得了了解自然、认识自然的机会,找到了遵从自然规律,改造自然的道路,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更加完善了人类自身。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服从只是人与自然关系的一个方面,人类曾经是“自然的仆役”,但却不会永远是“自然的仆役”。这是因为,人类在对自然的一次次忍耐中,逐渐了解了自然的脾气和特征、掌握了它运行的规律,不仅能能动地利用自然条件为自己造福,而且还能够按照人的理想意愿改造自然。

当天籁自然被人化的时候,人类也就逃脱了原始愚昧,进入现代社会,再也不必忍受豺狼虎豹的攻击,暴风骤雨的肆虐了。

我们知道,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意识萌芽发展来的,又与动物的意识萌芽本质不同。动物的意识仅仅是萌芽而已,人却已达到相当高的层次,这主要表现在人类具有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通过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一系列的逻辑思维活动,使人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表现事物内在的联系和规律。比如,人在从猿到人的演进中,地球上的地理气候发生了变化,森林面积减少,其他动物纷纷迁移逃亡,而人类的祖先却在忍饥挨饿之中从树上来到树下,通过观看动植物的生长情况,摸索出它们的生长规律,将它们进行人工饲养或培植,使人类有了比较稳固的食物来源,在地面上顽强地生存下来。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表现在能通过忍耐去发现和寻找自然规律,严格依照自然规律办事,而且能将自己的认识运用到改造自然的实践中去。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活动与客观事物相联,预见自己活动的结果,并在行动之前,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如古代原始人打造的石器,虽简单粗糙,却提高了狩猎的效率;放火烧荒,则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这就由对自然的被动服从,消极忍耐,转而为主动的适应和改造之。

人与自然比是渺小的,在许多地方无法直接与自然生物比较,人在偌大的自然面前自有压抑感和屈辱感。比如人不能像鸟那样自由高飞,不能像马那样自由奔驰,听觉、嗅觉不如狗灵敏,视力不如鹰隼那么远。但人的意识却远大于自然动物,甚至因此而与之有了天壤之别。人通过意识的能动作用,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对事物各部分进行综合分析,抽象出新的观念,并以这个新观念为指引,对实际自然物加工改造,就可以创造出自然界并不直接存在的,并高于自然的各种东西来。如人造的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比任何鸟都飞得高,就是神龙腾云驾雾也未必追得上;人制造的火车、汽车比骏马跑得快、稳、远;人制造的机器可以分辨出几千种气味和声音。“嫦娥奔月”已不再是神话,呼风唤雨已成现实。由于人能动的实践活动,整个自然界已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凡是人力所及之处,都有人类成功的奇迹。茫茫沙海变成绿洲,荒芜的不毛之地高楼林立,机器人的铁臂代替了人的危险性劳动,瀚海上也长出绿色植物,人类科学可以让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竞相开放。总之,地球已不再是压迫、威胁人类的神秘事物,它已被人类掌握在手中,整治一新,人化的自然更美妙、更神奇了。

我们如此渲染,如此描绘,大作铺垫,正是要说明,这一切到来之前,人类遭遇了多大的磨难和忍耐?忍耐孕育着智慧,忍耐滋生着创造。一句话,忍耐使人类尝到了甜头,故而由被动的忍耐进入了主动的忍耐。忍耐是人类赢得自然、改造自然、美化自然所付出的代价,更是所获得的巨大的精神财富。

作为一个社会的人,他的一切行为都被社会力量所制约,所限制;他无法选择自己所生活的社会时代,社会环境,却可以选择自己的信仰与行为。世界上每个地方,每时每刻都有不同的人对不同的生活方式进行不同的选择,在人生道路上,有人能攻,有人善守,有人能争,有人善忍,各人有各人的生存方式。但不管怎么活,都得学会忍,从婴儿开始就得学,活到老忍到老,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生大抵这样。婴幼儿不懂得“忍”为何物,吃喝拉撒睡,哭嚎喊闹,随心所欲,毫无顾忌。但当他长大了,接受了启蒙教育,他便逐渐明白,自己长大了,不能再搞“小儿科”那些东西了。阿姨、老师告诉他“不准这样”、“不准那样”、“应该这样,应该那样”,而且每次教导都跟随着“物质刺激”、“口头鼓励”,于是他开始自觉地适应要求,每次都需要忍饿了,不到吃饭时间不能吃东西;困了,不到午睡时间不能睡觉;甚至撒尿也得报告,老师不让,就得忍着、憋着,直到尿裤子了还觉得自己是个听话的好孩子。上了小学、中学,甚至于大学,各种学生守则、校规都必须遵守。遵守这些规则本身就是自我约束,大家都能自我约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保障实现每个人的竞争目标。所以,忍,在人与社会关系中,就是一种自我的道德修养,品性的修养。反复的合理限制、规范,使人不断地学会忍耐、适应社会环境,整个社会和人本身便一起走向更加文明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