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1888年9月16日生于芬兰哈明库若教区乌拉萨塔昆塔一个农民家庭。父母经受该地移民通常经历过的种种天灾人祸的磨难,西兰帕是他们唯一幸存儿。
他聪明伶俐,在中学时就表现出优异的才能。父母省吃俭用,他自己也自立进取,于1908年以优异成绩被赫尔辛基大学录取。他攻读的是生物学,这个专业的选择同他自幼生活在农村,同庄稼、牲畜打交道有关。但他的兴趣被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一度繁荣起来的芬兰文学艺术所吸引,他尝试写了一个短篇小说,出乎意外地在报纸上发表了,这使他决心辍学,开始文学创作生涯。1913年,他回到家乡,同一位17岁的姑娘结婚,此后他们生了8个孩子。
1916年,西兰帕第一部长篇小说《人生与太阳》发表,引起广泛注意。这是一部以乡村为背景的爱情小说,描写一位返回故乡的青年大学生与一位乡村少女的爱情遭际,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次年,《儿童时代》出版。1919年问世的《神圣的贫困》使他一举成名,它标着作者对祖国和人民命运的忧虑心情与艺术上的成熟。
1924年~1927年,西兰帕担任玻尔弗出版社编辑,在这以前,他发表了《黑里图与拉纳尔》(1923),这部中篇小说可以看作是《神圣的贫困》的续篇,它描写了城市青年拉格纳与乡村女扑哈尔之间的爱情悲剧。他还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我亲爱的祖国》(1923)。
一个新的有创造力的阶段开始于30年代初,1931年问世的《少女西丽亚》是继《神圣的贫困》后又一部力作,被公认为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并为他赢得了国际性声誉。这是一个在古老的农民家庭中发生的故事,女仆西丽亚历经屈辱艰难始终保持纯洁的品格,西兰帕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出污泥而不染的美好形象。西兰帕接着又写了长篇小说《男人的路》(1932)与《夏夜的人们》(1934)。后者也产生很大影响,以文体的优美与描写的诗化著称。1936年,西兰帕获母校授予的名誉文学博士的称号,1939年以其对这个国家农民的深刻了解、刻画农民生活及同大自然关系的精湛技巧,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后的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八月》(1941)《人生的美和苦恼》(1945),是出版于50年代的两部回忆录。
西兰帕的短篇小说也是组成他笔下的芬兰乡土交响乐的重要乐章,重要的短篇小说集除上述《我亲爱的祖国》,还有《天使的守护者》(1923)、《潮流深处》(1933)、《第十五》(1936)等。它们大多写漂泊、孤独的灵魂,但也不时闪耀出人性美的光辉,它们的语言像泉水样清澄。1964年,这位被推崇为芬兰第一个有杰出成就的社会小说家逝世于赫尔辛基,终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