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里奇,1892年生于波斯尼亚特拉夫尼克附近多拉茨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两岁丧父,全家迁居维舍格拉德城,他在此度过童年。
1914年,安德里奇因参加爱国活动,被奥地利当局逮捕入狱,1917年获释。1919年大学毕业。1918~1919年在萨格勒布与人合办《文学南方》杂志,1935~1939年曾任《塞尔维亚文学通报》编委。1921~1941年间在南斯拉夫驻外使馆任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任塞尔维亚科学院、南斯拉夫科学艺术院和斯洛文尼亚科学院通讯院士;当选为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人民共和国国民议会议员、联邦国民议会议员,曾担任南斯拉夫作家协会主席多年。
安德里奇于1914年开始发表诗歌。散文诗集《ExPonto》(1918)反映出作者受现代派的影响。后以现实主义手法创作散文作品,陆续发表了许多中短篇小说,如《婚礼》(1936)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隐居在贝尔格莱德,写出了《特拉夫尼克纪事》、《德里纳河上的桥》、《女士》三部长篇小说,发表于1945年。它们取材于波斯尼亚历史,采用记事体,大量运用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特拉夫尼克纪事》写法国驻波斯尼亚领事达维尔寻求正确的人生道路及其理想的破灭,记述了1789年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兴衰,以及土耳其苏丹谢里姆三世的统治和灭亡。《德里纳河上的桥》通过大桥的兴建和炸毁的经过,记述历史的进程和各种人物的命运,以一座大桥的兴废,追述了16世纪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期间波斯尼亚在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占领下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反映了波斯尼亚人民在占领者压迫下的命运和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这部作品开创了南斯拉夫文学中寓意长篇小说的新体裁。《女士》是描写拉伊卡·拉达科维奇的一生。
中篇小说《泽科》取材于现代生活,它写一个懦弱的知识分子由苦闷彷徨、悲观失望而走上爱国的道路,终于在反法西斯斗争中献身,反映了南斯拉夫青年抗击侵略者的斗争。标志着安德里奇创作道路上新时期的开始。此外,他还发表了不少作品,如中篇小说《大臣的大象的故事》(1950)、《万恶的庭院》(1954)。
安德里奇于1966年获南斯拉夫作家协会奖,并获得一级人民勋章,196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