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为世子①,将之楚,过宋②而见孟子。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世子自楚反,复见孟子。孟子曰:“世子疑吾言乎?夫道一而已矣。成③谓齐景公曰:‘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颜渊曰:‘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公明仪④曰:‘文王,我师也;周公岂欺我哉?’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书》曰:‘若药不瞑眩⑤,厥疾不瘳⑥。’”
①世子:太子。
②过宋:由宋国经过。
③见:齐国勇士。
④公明仪:鲁国贤人。
⑤瞑眩:眼睛昏花看不清东西。
⑥瘳:病愈。
滕文公做太子的时候,准备去楚国,路过宋国时会见了孟子。孟子给他讲人性天生善良的道理,句句都要提到尧、舜。
太子从楚国返回,又会见孟子。孟子说:“太子怀疑我的话吗?天下的道理就这么一个。成对齐景公说:‘他是个男子汉,我也是个男子汉,我为什么要怕他?’颜渊说:‘舜是什么样的人?我是什么样的人?有作为的人都会像他那样。’公明仪说:‘周文王是我的老师,周公哪会骗我呢?’现在滕国的土地,截长补短,将近五十里见方,仍然可以治理成一个好国家。《尚书》上说:‘如果药力不能使病人头晕目眩,那病是治不好的。’”
有为神农之言①者许行②,自楚之滕,踵③门而告文公曰:“远方之人闻君行仁政,愿受一廛而为氓④。
文公与之处。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⑤。
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⑥,负耒耜而自宋之滕,曰:“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愿为圣人氓。”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
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⑦而治。今也滕有仑廪府库,则是厉⑧民而以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
曰:“然”。
“许子必织布而后衣乎?”
曰:“否!许子衣褐。”
“许子冠乎?”
曰:“冠。”
曰:“奚冠?”
曰:“冠素。”
曰:“自织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曰:“许子奚为不自织?”
曰:“害于耕。”
曰:“许子以釜甑爨,以铁耕乎⑨?”
曰:“然。”
“自为之与?”
曰:“否!以粟易之。”
“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⑩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
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准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放勋曰:‘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圣人之忧民如此,而暇耕乎?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固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彼所谓豪杰之士也。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昔者孔子没,三年之外,门人治任将归,入揖于子贡,相向而哭,皆失声,然后归。子贡反,筑室于场,独居三年,然后归。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强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今也南蛮舌之人,非先王之道,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矣。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未闻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周公方且膺之,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麻缕丝絮轻重同,则贾相若;五谷多寡同,则贾相若;屦大小同,则贾相若。”
曰:“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从许子之道,相率而为伪者也,恶能治国家?”
①神农之言:神农氏的学说。神农,上古传说中的人物。常与伏羲氏、燧人氏并举而称之为“三皇”。相传上古之民过采集渔猎生活,神农氏用木料制作耒、耜等农具,教民从事农业生产。又传他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一说神农氏即炎帝(姜姓部族首领,号烈山氏)。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多托古代圣贤以自重,当时重视农业的学派便标榜自己奉行神农之言。
②许行:农家代表人物之一。生平不详。一说名许犯,是墨子的弟子禽滑翳的学生。
③踵(zhǒnɡ):至,到。
④愿受一廛而为氓:希望得到一所住房而成为滕国百姓。廛,居住之所。氓,居住郊野的百姓。段玉裁《说文注》:“自他旧往之民则谓之氓,故字从民亡。”
⑤衣褐、捆屦、织席以为食:靠穿粗布衣、编麻鞋、织草席谋生活。衣(yì),动词,穿。褐(hè),粗布短衣。捆,编制并以木棰敲打使之平整牢固。屦(jù),草鞋。
⑥陈良之徒陈相与其弟辛:陈良,楚国的儒士。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认为陈良就是《韩非子·显学篇》中的仲良氏之儒。陈相、陈辛,都是陈良的门徒弟子。
⑦饔飧:饔(yōnɡ),早餐。飧(sūn),晚餐。此句中作动词用,即做熟两餐。
⑧厉:病。
⑨以釜甑爨,以铁耕乎:是用锅和甑做饭,用铁器耕种吗?釜(fǔ),金属制的锅。甑(zènɡ),古代做饭用的瓦器,现代称蒸饭用的木制桶状器皿。爨(cuàn),烧火做饭。
⑩舍:相当于今日方言“啥”,即什么东西、一切东西、所有什物之类。
宫中:指家中。古代住宅无论贵贱都叫“宫”,秦汉以后才专指帝王所居者为宫。
大人:指有地位、有权势者,与后文“小人”(劳动者、卑贱者)相对而言。近似“君子”的含义。
是率天下而路:这是带领天下人走奔波劳碌不安宁的路。率,引导。路,朱熹注为,“谓奔走道路,无时休息也。”
偪:同“逼”。
敷:遍布。
疏九河:疏通九条河道。相传古代黄河自孟津以北,分九条河道。据《尔雅·释水》,九河名称是:徒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絮、钩盘和鬲津。据传今河北省的河间、天津市及山东省的滨州地区,都属九河故道。
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瀹(yuè),疏导。漯(tà),水名。全句意思是:疏导了济水(源于河南济源西,东流至山东)、漯水(在山东省莘县境)而引它流入大海,开凿汝水(在河南)、汉水(源出陕西),排除淮河(由河南经安徽入江苏)、泗水(源出山东)的壅塞之处而让它们流入长江。
后稷:相传为周朝的始祖,姓姬,名弃。
稼穑:稼,耕种。穑(sè),收割。
五谷:稻、黍、稷、麦、菽之合称。
契(xiè):人名,相传是殷朝的祖先,姓子。帝尧时任司徒(主管教化的官)。
放勋:尧的称号。放是大,勋是功劳。原来是史官赞誉之词,渐成为尧的称号。
劳之来之:劳、来,都读为去声。劝勉,慰劳。
皋陶(ɡāo yáo):又作“咎繇”,人名,相传为虞舜时的司法官。
易:治。
大哉尧之为君……有天下而不与焉:荡荡乎,广远无边的样子。名,称赞形容。与(yù),相干。
倍:背,背叛。
治任:准备行李。治,整顿收拾。任,负担,指担于肩者、载于车者。
秋阳:秋天的太阳。周历七、八月,实为夏历五、六月。秋阳实际是夏天的太阳。
暴:同“曝”,晒。
皜皜(hào hào):光明洁白的样子。
(jué):伯劳鸟。这句中的“舌”是指说话快而难懂,像鸟语一样。含有轻视、讥笑之意。
吾闻出于幽谷迁于乔木者:转引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伐木篇》第一章(全篇共三章)。这一章开头是:“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大意是:伐木之声叮叮响,群鸟唧唧喳喳嚷。从那暗谷中飞出,筑巢在高大的树上。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诗经·鲁颂·(bì)宫篇》第五章(全篇共九章)中的句子。戎、狄:当时北方的异族。荆、舒:当时南方的异族。膺(yīnɡ),击退打击。惩,制止抵御。
市贾不贰:市场上的价格一致。贾,通“价”。不贰,没有两样全一样。
五尺之童:指个子不高的孩子。古代尺短,五尺只有现在的三尺多。
倍蓰:倍,一倍。蓰(xǐ),五倍。后文中的什、百、千、万,都是指相差的倍数。
比:次。
相率而为伪:伙同在一起弄虚作假。
有一个奉行神农氏学说名叫许行的人,从楚国到滕国,登门拜见滕文公,说:“我这个远地来的人听说王施行仁政,希望能得到个歇身的住所,当你的百姓。”
文王便拨给他住房。
他的几十个门徒,都穿着粗麻织成的短服,靠打麻鞋、织草席谋生。
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弟弟陈辛,扛着农具从宋国来到滕国,说:“听说王行圣人之政,您也是圣人了,我们都甘愿做圣人的百姓。”
陈相见到许行,非常高兴,完全抛弃了他原来从陈良那儿所学的东西,而向许行学习。
陈相见到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王确实是个贤明的君王,尽管这样,还是不懂得治国的道理。贤明的君王应该跟百姓一道耕种而维持生活,自己动手做饭又管理国事。目前,滕国有储粮仓和财物库,这是损害了百姓来养肥自己,怎能算是贤君呢?”
孟子问:“许先生一定是亲手种了庄稼才吃饭吗?”
陈说:“是这样!”
孟问:“许先生一定是亲手织布后才穿衣服吗?”
陈答:“不是!许先生只穿粗布衣。”
孟问:“许先生戴帽子吗?”
陈答:“戴!”
孟问:“戴什么样的帽子?”
陈答:“戴白丝绸帽。”
孟问:“是自己亲手织的吗?”
陈答:“不是!是用粮食交换的。”
孟问:“许先生为什么不亲自织呢?”
陈答:“因为对种庄稼有妨碍。”
孟问:“许先生用锅、甑煮饭,用铁农具耕地吗?”
陈答:“是的。”
孟问:“是亲自制作的吗?”
陈答:“不是!是用粮食交换的。”
孟说:“用粮食交换炊具农具的人,不算是对瓦匠铁匠有损害;瓦匠铁匠也用自己所制的器具交换粮食,难道算是对农夫有损害吗?而且,许先生为什么不亲自烧窑、炼铁,以保证什么东西都从自己家里取用呢?为什么要这样繁琐地跟各种工匠进行交易?为什么许先生这样不嫌麻烦呢?”
陈说:“各种工匠的业务,本来就不可能既要耕种又要制作器械啊!”
孟说:“那么,难道治理天下却偏偏能既耕地又管政务吗?——大官有大官的事干,小民有小民的事干。况且,一个人身上所需的生活资料须靠各种工匠的产品才算齐备,如果什么东西都必须自制而后自用,那就等于率领天下的人走劳累不堪的路。所以说,有的人做脑力劳动,有的人做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统治别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被统治者供养别人,统治者受人供养。这是普天之下通行的道理。
“在尧的时代,天下还不安宁,滔滔大水横溢猛流,天下泛滥成灾,野草树林茂密丛生,野禽猛兽繁殖成群,五谷却没有好收成,禽兽在威胁人类安全,兽蹄鸟迹的印痕到处都是,全国随地可见。尧为此感到担忧,便选派舜担负治理之责。舜派伯益掌管火政,伯益便点燃烈火烧毁山林泽沼地带,使禽兽逃散隐匿。禹又疏通了九条河道,疏导了济水、漯水而引它流入大海;开凿汝水、汉水,排除淮河、泗水的壅塞之处,让它们流入长江,然后中原地区才得以耕作灌溉维持生活。在这种时势下,禹在外治水八年,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进屋,试想即便他想种庄稼,办得到吗?
后稷教给百姓耕种收获,栽培五谷,五谷成熟了可使百姓受养育。人类的处世,如果吃饱、穿暖、住得舒服而缺乏教养,那就跟禽兽差不多。圣人为此感到忧虑,便委派契担任管教育的司徒官,用伦理道德教育人们,懂得父子间有血缘之亲,君臣间有尊卑之礼。夫妇间有内外之别,老少间有长幼之序,朋友间有真诚之信。尧曾经说过:‘要慰劳他们、安抚他们,开导他们、纠正他们,辅助他们、保护他们,使他们各得其所,再进一步对他们施以赈济和恩惠。’圣人就这样为百姓考虑担忧,哪有闲暇去种庄稼呢?
尧因为得不到舜这样的人而独自发愁,舜因为得不到禹和皋陶这样的人而独自发愁,为百亩之田没种好而独自发愁的人,是农夫。把钱财分给别人叫恩惠,把为善之道教给别人叫忠厚,为天下物色到贤才叫仁爱。所以说,把天下让给别人容易,为天下选荐贤才却很困难。孔子说过:‘了不起啊,尧这样的圣君!只有天最伟大,只有尧能效法天。尧的胸怀广阔深远啊,人们不知该怎样称赞他!舜真不愧是个好君主啊!多么崇高伟大呀,虽然拥有天下而不以此为荣耀,好像与自己无关。’尧和舜治理天下,难道是不尽心竭力吗?只不过没有用在种庄稼上罢了。
我只听说过用中原先进的教化去改变那蛮夷落后的风俗,却没听说反而被蛮夷所改变。陈良,本来是在楚国土生土长的,他喜爱周公、孔子的学说,从南而北到中原学习。北方的学习者还没有能超过他的,他真称得起是豪杰之士了。你们兄弟向他学习了几十年,老师一死,竟然背叛了他。从前孔夫子死了,门徒们坚持守墓三年之后才收拾行装准备回家,去子贡那里作揖告别,彼此相对而痛哭,都泣不成声,然后才归家。子贡又回到墓旁,在墓前的祭场搭建住棚,独自守墓三年,然后才肯回家。过了些时候,子夏、子张、子游认为有若跟孔子相貌近似,便想用过去敬事孔子的礼节来敬事他,还勉强曾子同意。曾子说:‘不行!就像那用江、汉的水冲洗过,用夏天的太阳曝晒过,光明洁白得无法比拟,谁能跟孔子相比呢?’现在许行这个南方蛮子、怪腔怪调的人,指责先辈圣王的学说,你竟然背叛你的老师而向他学习,这跟曾子的态度相差多远啊!我从《诗经》上听说过‘小鸟飞离那幽暗的深谷,搬到高大的树上居住’,却没听说过离开高大树木而飞进幽暗山谷歇宿的事。《鲁颂》中说:‘要把戎狄打倒,要对荆舒声讨!’这一类国家是周公所要讨伐的,你却要向他学习,也算是越变越不好啊!”
陈说:“如果听从许先生的学说,就会做到市场上的物价没有两个价,国内没有欺诈行为,即便是让年幼儿童去买东西,也没人欺骗他。棉布丝绸长短相同,价钱一样;麻线丝棉轻重相同,价钱一样;五谷多寡相同,价钱一样;鞋子大小相同,价钱也一样。”
孟说:“各种东西品种质量规格不一样,这是实际情况。有的价钱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你要把它们的价格拉平找齐,那是扰乱天下市场的行为。制作粗糙的鞋和精致的鞋都卖同样的价钱,人们难道愿意这样干吗?听从了许先生的主张,人们都纷纷伙同起来弄虚作假,怎么能够治理好国家呢?”
墨者夷之①因徐辟而求见孟子。孟子曰:“吾固愿见,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见,夷子不来②!”
他日,又求见孟子。孟子曰:“吾今则可以见矣。不直,则道不见③,我且直之。吾闻夷子墨者,墨之治丧也,以薄为其道也;夷子思以易天下,岂以为非是而不贵也;然而夷子葬其亲厚,则是以所贱事亲也。”
徐子以告夷子。
夷子曰:“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此言何谓也?之则以为爱无差等,施由亲始。”
徐子以告孟子。
孟子曰:“夫夷子信以为人之亲其兄之子为若亲其邻之赤子乎?彼有取尔也。赤子匍匐将入井,非赤子之罪也。且天之生物也,使之一本④,而夷子二本故也。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他日过之,狐狸食之,蝇蚋姑嘬之⑤。其颡有泚⑥,睨而不视。夫泚也,非为人泚,中心达于面目,盖归反虆梩⑦而掩之。掩之诚是也,则孝子仁人之掩其亲,亦必有道矣。”
徐子以告夷子。夷子怃然为间⑧曰:“命⑨之矣。”
①夷之:人名,墨家学派的人物之一。
②不来:不,通“毋”,不要。
③见:同“现”。
④木:本源、来源。
⑤蝇蚋姑嘬之:蝇,苍蝇。蚋,虫类。嘬,吸吮、咀嚼。
⑥其颡有泚:颡,额、脑门子。泚,汗。
⑦虆梩:虆,盛土的筐子。梩,木锨一类挖土工具。
⑧怃然为间:怃然,怅惘、茫然若失的样子。间,顷刻、一会儿。
⑨命:教。
墨家学说的信徒夷之,通过徐辟引荐求见孟子。孟子说:“我本来很想见他,但我还在病中,等病好了,我就去看他,别让他来看我了。”
过了些日子,夷子又求见孟子。
孟子说:“我现在就可以见他了。不过,不说实话,真理就表达不出来,我就实话实说吧。我听说夷子是墨家信徒,墨家办理丧事,提倡节俭。夷子想以此来变革天下的风俗,难道认为这样不足为贵吗?然而夷子安葬他的父母却相当讲究,这就是以他所轻蔑的礼节来对待他的父母了。”
徐子将孟子的话转告给夷子。
夷子说:“儒家的学说认为,古代君王爱护百姓如同爱护婴儿,您怎么理解这话?我以为是人与人之间的爱没有等级差别,只是从孝敬父母做起。”
徐子把这段话转告给孟子。
孟子说:“夷子真的相信人们爱他哥哥的儿子跟爱邻居的婴儿一样吗?他只是有点根据而已。婴儿在地上爬行,将要跌入井中,这绝不是婴儿自己的罪过,谁都会救他一把。而且,天生万物,其只有一个根源,而夷子却认为是两个根源,症结就在这里。大概是远古的时候,有人不埋葬自己的父母。父母死了,就把尸体抬进山里扔掉。过了一段时间经过那里,见到狐狸在吃尸体,苍蝇蚊子在吮吸尸体。额上不禁流出汗来,斜眼瞟一下不敢正视。这汗水,不是流给别人看的,是发自内心的愧疚。大概他回家后,会取来锄头土筐掩埋好尸体。掩埋尸体诚然是对的,那么,孝子仁人埋葬他们的父母,也该有一定的标准。”
徐子把这段话转告给夷子。夷子怅然,过了一会儿才说:“我明白孟子的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