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美德:一束鲜花
6659200000023

第23章 尊知勤学的朱德

朱德司令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革命工作者若是不好好学习,就不能获得知识去服务民众。而不能好好地服务民众,就不算什么革命者。”他喜欢读书,但是也热爱运动,也是个非常有规划的人。他做一件事,会订出一个计划。然后,严格按照计划学习。他熟读政治,经济等书籍。对于学识丰富,颇有造诣的人,他都会尊称对方为老师。

后来,朱德在给孩子们讲他们革命的故事的时候,常常感激地提到席聘三,张澜,孙炳文,毛泽东等人。他对孩子们说,如果没有这些老师,就没有现在的他。他还说,他在他们的身上,学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所以,他们都是自己的老师。

1909年春,朱德成功考上了云南陆军讲武堂。他努力学习军事,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朱德司令都保持着他勤奋好学的优良品质。在云南的时候,他常常去听蔡锷讲课。他十分尊敬这位思维敏捷,学识渊博的老师。

蔡锷也渐渐察觉到了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天,朱德特地登门去拜访蔡锷。蔡锷热情招待他,还将他带入自己的书房。当朱德看到蔡锷的书房里摆放的琳琅满目的书籍时,钦佩不已。道别的时候,蔡锷还将孟德斯鸠的《法意》借给朱德阅读。

从那之后,朱德常常出入蔡锷家里,也经常阅读蔡锷书房里的书。从中学到了大量的知识,甚至还有大量来自外地和国外的共和派秘密报纸和杂志。

在柏林,朱德把自己的所有时间都花在了学习方面。他努力地学习德文,还学习正规的大学课程,比如,去哥廷根大学旁听等,只为了更好地阅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参透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献。他用马列主义武装自己的思想,立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

为了更好地了解到国外文化,除了看书以外的时间,朱德就会去了解德国的社会状况。

他甚至买了德国的地图,边走,边看,边考察,边记录。到他考察结束的时候,有关德国的笔记本,地图,旅行指南已经满满地装了一大箱子。

朱德从不放过任何可以学习的时间与机会。就算每天都要忙许多事情,但是只要他能找到军事或者政治的书刊报纸,都会挤出时间静心阅读,边读边做笔记。

朱德回忆他在战争年代的经历时说到自己只要能够拿到报纸和书籍,就绝对不会放过。不过那些年,想要找到书籍或者杂志看也十分困难。有时候会从上海那边寄来几包书,但是僧多粥少,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争抢。朱德去拿时,早已经分光了。而朱德那时候,也决不放过关于马列主义的书籍。

后来,在一次敌人的围剿行动里,他们缴获到了很很多关于军事战略和技术的书册。朱德一本一本翻阅,精心阅读。他觉得,这对部队有很大的作用。

在战争时期,战火连天,环境恶劣。朱德也没有放弃记做笔记的习惯。他用铅笔记录着他每天的事。他保存下了整个红军长征的记录。虽然都是临睡时匆忙记录的,但是字体依然刚劲有力,文笔流畅。虽然只有短短几句,甚至只有几个字,却总是能够真实地记录人民群众的生活憧憬。有的记录分析了战役的成败原因。

在革命硝烟弥漫的岁月里,朱德的战马驮着的必定有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报纸或者文章。无论什么样的条件,无论怎样的繁忙,朱德也总要挤出时间来学习。

白天指挥作战,晚上就开始阅读。他十分爱惜自己的书本。许多名著总是看了一遍又一遍。有的书的皮破了,他就用红布抱起来。而如今,在革命博物馆里陈列的许多书籍,都是朱德那时读过的书,全部成为了教育后代的宝贵教材。

建国后,朱德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每天都很繁忙,可是,他也没有因此放松自已的学习。有一天,朱德发着烧,却还在办公室看《列宁选集》。护士小郭觉得他已经看了很长时间了,现在的他应该好好休息,于是便走到身边关切地提醒道:“首长,你身体还发着低烧呢?休息一下吧。”

朱德居然只是摇摇头说:“学习就像人体内流动的血液一样,不能停息。我年纪大了,就更要抓紧时间学习了,不然革命就要掉队了。”小郭听了,感动不已,可是又心疼朱德的身体,便对朱德说:“首长,你年纪大了眼力不好,我读给你听吧。”

朱德显然是当之无愧的书痴。他读书可以不顾自己的身体,不顾身在何方,不顾周围环境,一刻也不松懈自己的学习。因为他知道,在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革命,靠知识,靠智慧。他不松懈地学习,实则为了革命。他的好学精神值得大家尊敬和学习。这也正应验了那句古语,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