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阿拉善往事:阿拉善盟文史资料
6654300000090

第90章 端王发配新疆及暂住阿拉善旗和落户宁夏之经过

赵贵春

端王,爱新觉罗氏,名载漪,生于咸丰五年(1855年),系道光第五子惇亲王奕琮二儿子。咸丰十年(1860年)出继端亲王绵忻,袭贝勒爵。光绪十年(1889年)加郡王衔,1893年为御前大臣,次年封为端郡王,俗称“端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任命总理各国事务大臣。掌管虎神营。八国联军进京,随两宫西逃,途中曾担任军机大臣。晚清期间,这样一位权威显赫的大臣,为什么流落阿拉善和宁夏?谨就其曲折渊源略述梗概。

端王原配福晋叶赫那拉氏,是光绪皇后隆裕的姐姐(一说是妹妹),也就是慈禧太后的侄女,生子溥僎;续配福晋是阿拉善旗多王的女儿,生一子溥亻隽,三女(大女、小女夭折、二女罗墨林)。是一个典型的皇宫贵族。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腐败无能,激发了全国人民的义愤和反帝反封建的思潮,民间自发组织的各种教、会到处兴起。山东的义和拳(后称为义和团)、河南的大刀会等由秘密结社到公开设坛,经过不断的斗,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清政府由明令围剿,变为公开支持、信任、利用。

端王为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还掌管着虎神营,大权在握,儿子册封为太子“太阿哥”,他是仅次于慈禧皇太后的权贵。他积极安置亲信,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但也忿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侮。当时山东的义和团继承白莲教练习拳棒(两种技艺,一种叫金钟罩,一种叫红灯罩),捏造咒符,自称有神人相助,枪炮不能入。山东巡抚毓贤视其为义民,格外优待,遂禀报端王:“山东拳民,技术高超,不但刀兵可避,抑且枪炮不入,这是皇天隐佑,扶助真主。”端王认为借此能驱逐洋人,保佑“大阿哥”登基,巩固大清王朝,便入宫告知慈禧太后。慈禧初则不信,便饬总督裕禄查明真伪。裕禄只见拳民人人壮勇,挥拳如铁,但对枪炮不入之说,不便轻试。协办大学士刚毅、顺天府尹兼军机大臣赵舒翘便奏请慈禧太后信任义和团。只有大学士荣禄力谏:“义和团全是虚妄,万不可靠。”慈禧太后分电各省督征意见,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等发电谏阻:“不能利用义和团开战。”慈禧太后多次拒谏,并杀了五位进谏大臣,传下谕旨:“我们不能压抑义和团,不能再受洋人欺侮。”遂令启秀拟旨宣战。

慈禧太后令端正管理总理衙门,启秀为副。庄王载勋、协办大学士刚毅统率义和团,准备战守。义和团从此由民间自发走向了官办,由受围剿的“拳匪”变为了清政府支持的义民。义和团的“抗清灭洋”的口号也改称“扶清灭洋”。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是民族精神的觉醒,义和团的招募、扩大赖端王的推波助澜。清政府决心要借义和团打退帝国主义的入侵,以雪国耻。

义和团受到清王朝的信任和支持,不到一月,10万雄师聚集京都,大街小巷设坛念咒练拳,慈禧太后深信不疑,为配合抗洋,京畿还组建武卫前、后、左、右四军(也称新军),由宗庆、聂士成、马玉昆、董福祥4人分领(董福祥系甘军,率军入京保卫宫廷)。正式宣战后,首先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拆铁路、毁桥梁,战火燃起。各国使馆照会,总理衙门置之不理。八国联军统帅西摩尔率军登陆,遇着义和团和董福祥所率的甘军奋勇迎击,西摩尔以寡众不敌挫败,当即退回。直隶总督裕禄奏捷,慈禧太后降旨格外褒奖义和团及甘军银子各10万两。随后联军重新组织兵力,攻陷天津,直捣京师。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1900年8月4日)联军攻进北京城,血战正阳门,伤亡惨重,甘军中的马福禄一家8口就在正阳门为国捐躯。

八国联军进攻北京,驻扎在天坛,皇宫内院惊魂落魄,慈禧太后召集军机会议,决定与光绪皇帝出走北京。端王也乘马随行,任军机大臣。行前慈禧太后嘱电上海李鸿章来京与庆王共同主持与八国联军议和。两宫出神武门西逃。

庆王奕劻和李鸿章与统帅瓦德西及各国公使商议后,提出两项:一是严办罪魁,二是速请两宫回京。时经一年,拟定了丧权辱国的庚子赔款条约。北京渐趋安定,两宫从陕西西安回到北京。

端王随两宫西逃后,京师诸王大臣众说纷纭,庆王奕劻主持与联军议和。大学士荣禄由京赶到太原面谒慈禧太后,荣禄说:“杀端王及袒拳匪,以谢天下,才好商及善后事宜。”慈禧太后不答,光绪皇帝同意快杀端王,但手中无权。后李鸿章又电奏。慈禧太后才决定:“将原推荐义和团的山东巡抚毓贤革职。庄亲王载勋、怡亲王溥静、贝勒载濂、载滢均革去官职。端王载漪撤去一切差使,交宗人府严加议处。协办大学士刚毅、刑部尚书赵舒翘交都察院议处,以示惩戒,电告北京。”

各国使臣拒不接受,庆王和李鸿章不得已再次电奏。此时两宫已到西安,刚毅在途中病死。慈禧谕示将端王革职圈禁,毓贤充戍边疆,董福祥革职留任,谕示北京。

各国使臣仍不允,慈禧遂降惩办罪魁的谕旨:“已革亲王载勋赐令自尽,已革端郡王载漪降调辅国公、载澜革去爵职,二人均发配新疆,永远监禁,已革巡抚毓贤罪魁祸首传旨即行正法。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已病故追夺原官”。

这样处理,外国公使仍嫌不严,慈禧又下令史关年、赵舒翘自尽,启秀、徐承煜行刑菜市口。

在帝国主义的逼迫下4次惩办,一再加刑,作出了亲者痛、仇者快的处理。死去王公大臣9人,流放2人,革职4人。端郡王在慈禧太后的袒护下免遭一死,削职为民,发配新疆。在发配途中,端王考虑到他的夫人是阿拉善旗多王之女,便决定先到阿拉善旗投亲。多王与慈禧太后关系甚密,由他上下打点,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默许。多王为他安置了住所,且招待周到,端王就在这里暂且过着流放生活。多王每年上京进贡,慈禧还要给端王带来赏赐。他生活得倒也悠闲自得。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光绪皇帝驾崩,接着慈禧太后去世,后来多王也去世了。端王深知自己靠山已完,在阿拉善旗住不下去,遂于宣统二年(1910年)率全家向新疆进发,一路上边走边停,走出嘉峪关,听到民国成立的消息,便折了回来在甘肃张掖住下。住了10年,国民7年(1918年),张掖地区流行瘟疫,全家感患时疫,长子溥僎夫妇一病不起,相继去世,端王悲痛万分,终日闷闷不乐,以酒消愁。此时他精神颓废,家务事全由女儿罗墨林照理。民国9年(1920年)决定返回北京。这年冬天发生了宁夏海原大地震,公路被震断,行到兰州,无法通行,甘肃督军张广建劝留兰州,待路修复后再走,但端王归心似箭,等不及修好就要起程,张广建便派人护送到平凉,再取道西安返回北京。

1921年正月初八日到北京西直门车站下车,端王小心谨慎地在所乘的轿帘上悬旗,特书:“进京就医”,以免滋事。当年端王66岁,本愿是回北京定居,安度晚年,岂料到京后,遭到了皇室家族的反对,有人造谣说端王带回了不少武器(其实尽是行李、衣箱),在紫禁城皇宫里见到溥仪,叔侄相抱痛哭,大有东山再起之意等。一时端王住宅外布满了便衣警察,搞得惶惶不可终日。为避嫌疑,他只好住进协和医院,但造谣排斥日益猖狂,在京未住一年,被迫二次出京。

这年冬,端王出京西行来到宁夏,住在银川市王元街(今民族南街)租赁了一座坐西向东的民宅小院,他就在这里闭门谢客,安度晚年。

民国16年(1927年)冯玉祥到宁夏后,得知端王下落,特去拜会。端王称病谢绝,但冯玉祥已经进到他院里无法回避,端王只好由女儿搀扶出迎,宾主寒暄片刻,冯玉祥说了安慰的话就告辞了。

民国16年(1927年)12月,端王病逝于宁夏银川市,终年72岁。次年其女罗墨林同丈夫那云峰将灵柩送回北京安葬。

端王二女罗墨林与女婿那云峰,在宁夏永宁县李俊堡落户,以医药业谋生,生有一子二女,子那英俊现任石嘴山市政协副主席;女那静贤系粮食局职工(现已退休),二女那静媛在银川市城区任小学教师。

端王的二子溥隽被废黜“大阿哥”称号后,认祖归宗,随其生母留住北京,后与阿拉善旗达理札雅师女结婚,生子毓兰峰,1956年由北京移民到宁夏永宁县李俊公社落户,擅长医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被举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委员,现在永宁县城关开设私人诊所,奉献余热,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