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阿拉善往事:阿拉善盟文史资料
6654300000125

第125章 阿拉善旗三盛公天主教主教座堂历任教主

郝威

“庚子赔款”以后,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和外国订有不平等条约。传教士就以这种条约作为护身符,长驱直入中国,进行传教活动。比利时、荷兰的“圣母圣心会”受罗马教廷的派遣,来内蒙地区开拓传教基地。“圣母圣心会”曾于1865年正式接管了原“遣使会”代管的内蒙古宗座代牧区。当时的蒙古宗座代牧区,共划分为3个代牧区,即西南蒙古代牧区,中蒙古代牧区,东蒙古代牧区。西南蒙古代牧区,包括宁夏代牧区和绥远代牧区两个省教区;中蒙古代牧区,包括有西湾子代牧区和集宁代牧区两省教区;东蒙古代牧区,包括有热河代牧区和大同代牧区两省教区。

1923年罗马教廷正式批准建立宁夏和绥远两个代牧区。1929年罗马教廷又批准西湾子代牧区和集宁代牧区的建立。同年罗马教廷也批准建立热河和大同代牧区。从此蒙古代牧区才有了固定的省教区划分了。

三盛公教堂是1865年以来蒙古宗座代牧区开创的重点教堂之一。1875年阿拉善王爷在察哈尔某地与传教士相遇,得悉他们有志到草原开垦,就在这一年有两个教士德玉明(teros)、桂得贞获得阿拉善王爷之许,先在现磴口县东堂支起毡包作为临时传教点。两年以后,从阿济尔玛移来200多人,随又由岱海等地移来300多口人建立了圣母堂、旧地等小村子,作为传教的根据地。

1878年教会买下了三盛公字号的旧油房一处,这是三盛公教堂的雏形。1883年闵玉清为三盛公教堂的第一任本堂神甫,1892年华北地区年景不好,逃来三盛公的难民很多。借此闵玉清即向罗马要来了修建大堂的款项,由兰广济神甫监工,于1893年大堂落成。

三盛公教堂定为主教座堂,是由比利时人德玉明在1884年由罗马委任为西南蒙古的第一任主教开始的。同年5月18日,德在西湾子祝圣主教归来,定三盛公为主教府。德玉明于1888年7月21日亡故,由比利时人韩默理(Hamen)在1889年2月13日接任第二任主教。到1900年春,义和团起义运动风靡全国,在形势紧迫的情况下,韩默理命令巴拉盖和二十四顷地的外国神甫火速逃到三盛公避难。并准备了一些马匹、骆驼于8月29日启程;从山后逃往大库伦。当时在三盛公聚集的外国神甫共15人,到库伦后转乘西伯利亚火车回国。韩默理坚持留在巴拉盖和二十四顷地。1900年7月24日义和团起义后,安九大人在二十四顷地捉到了韩默理,带到托城(今托县)被点了天灯。

1901年春,反洋浪潮平息,外国传教士又回到自己的岗位。1901年4月15日比利时人闵玉清(Freming)被罗马任命为三盛公的第三任主教。在位14年,于1915年2月16日死在缸房营子。1915年秋,比利时人葛崇德(Dyckan)接第四任主教。1921年葛崇德调任绥远教区主教,1922年3月8日荷兰人费达德(Fredrix)任三盛公第五任主教。起先号称西南蒙古代牧区,主教由他开始为宁夏教区的第一任主教。费达德于1930年因年老多病,辞职休养。1931年12月15日选圣,比利时人石扬修(Schotte)为宁夏教区第二任主教。石上任后首先于1922年成立了“圣母修女会”,任命了裴德华修女为第一任圣母会修女会院长。石扬修在任时曾亲自带领我们修道生植树造林,现三盛公完小西墙外,人们都叫“主教园子”,这个园子,就是他创办经营的。原来的面积只有七八十亩地,植有杨、柳、榆等树,其中还植了不少的杏、李等果树。现红卫城关一队张多多的父亲,当时就是看园子的工人。石扬修主教对培育中国的神甫修女是比较认真积极的。他首先选送了陈宽明神甫、万斗轩神甫和郭正基神甫上辅仁大学深造。之后,又派遣魏明哲、李德蕾、王睿明、张淑安等女学生到银川师范上学。这些做法在教会来说是史无前例之事。石经常巡视宁夏、三边、河套三个分区的教务,积劳成疾,终于1944年患病死在三盛公主教府。当时我是五年级的修道生,修院院长樊静安,让我给石主教油画过棺材。

石扬修主教去世正在抗日期间,宁夏教区的教务暂由比利时人圣母圣心会会长包海容代理。

1946年4月罗马教廷委任比利时人王守礼(ranmelckeke)为宁夏教区第三任主教。当时王是呼和浩特市公教医院院长,5月2日由穆清海主教祝圣后,随即到三盛公接任。王守礼到后三盛公本堂和修道院共同举行庆祝主教就任的活动。修道生排演了古经故事剧“古圣若瑟”。这样的庆祝活动对当时的三盛公村来说,可谓之热闹非凡的盛会,观看演出的是有千余之众。

王守礼上任后,随即召开了主教议员会议,会议决定将主教府迁往陕坝天主堂,因为当时的陕坝在河套地区是比较有发展前途的城镇。

王守礼到陕坝后,计划在陕坝修建一所较大的医院,地址也选定在陕坝天主堂的南门外的树园子,并备料修盖陕坝天主堂和扩建普爱中学。王守礼在任3年作了不少计划,也选送了韩进恒、马仲牧等人到辅仁大学深造。还选派了一批女学生如邢建忠等到呼和浩特公教医院学医。1949年全国解放,王守礼的计划亦告结束。

由1949年解放至1952年的3年时间里,政府对天主教的神甫修女曾作了不少的说服教育工作,但王守礼等外国神甫,始终抱着和共产党敌对的态度,并采取对抗的行动,尤其王守礼在1950年派李世芳神甫到北京学习“圣母军”的组织经验。李世芳回来后,王守礼马上让李把“圣母军”组织推广到河套各教堂,成立了堂口的“圣母军”支部(也叫圣母慈爱祈祷会)。我记得陕坝堂是徐声远为该会的指导司铎,候允希为普中的指导司铎,三盛公樊永逸为指导司锋。我没有参加过他们开的会议,但“圣母军”的章程上规定采取直线联系办法,专门拉拢进步青年学生,使之免受共产主义思想影响。到1951年底,“圣母军”的活动可说是在河套天主教范围内是盛极一时的了。天主教的神甫修女以至于修道生,对共产主义的宣传是抵触对立、格格不入的。到1952年政府下令取缔反动组织“圣母军”,对首要者绳之以法,对胁从者给以教育为主的办法,对外国传教士采取驱出境的措施。从此王守礼等外国神甫被驱逐出境离开了中国的国土。外国人控制了100多年的磴口地区天主教会,从此才归还到中国神职人员的手中。

外国的主教神甫虽然被赶出了大陆,但他们控制中国教会的思想影响还留在中国,留在磴口地区。在王守礼临走以前就安排了他的磴口地区教区的继承人。其名单排列是:傅亭维、孙雪帆、李世芳、周其智、孙仲贤、刘静山、冯敬礼、徐声波8人。并有留言:“一旦为首的被捕,应按以上顺序马上接任主教职务”。1952年以后河套的代理主教,一职都是遵照这一安排执行的。

河套第一任代理主教就是傅亭维神甫,他完全按王守礼的部置办事,终于1956年被捕,按王守礼定下的顺序孙雪帆主动宣誓就任。孙在位两年,更是忠于王守礼的嘱托,虽然于1956年5月成立了河套教区“爱国会”,政府让孙雪帆任主任,郝威任秘书,同年选派孙雪帆出席了北京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第一届成立大会,但终于在1958年犯错误被捕。

现在按王守礼提名的8个人只剩最后1人徐声波了。按教会接任手续,1958年春,徐声波当了代理主教。徐当代理主教,记取了前任教训,接受政府政策,能跟上形势。同年6月召开了巴彦淖尔盟天主教爱国会改选大会,会上改河套陕坝教区,命名为巴盟教区。改河套教区爱国会,为“巴盟天主教爱国会”改代理主教为教区长。会上选徐声波为巴盟教区爱国会主任,郝威为副主任,王世彬为秘书长。又选徐声波为巴盟教区教区长,郝威为副教区长,从此河套教会才真正的摆脱了外国传教士的控制。

1958年秋天,巴彦淖尔盟教区在有关部门的领导下进行了堂口规划,把河套12个堂口合并为陕坝、三盛公两处教堂作为重点,其他堂口一律为送弥撒点。教会为了配合人民公社化的新形势,组织神职人员参加社会服务事业。陕坝的神甫万斗轩参加了医务,段万科、李文枢神甫和张凯清、武文新、张淑安等修女都参加了公社办的园地和缝纫组。

1958年秋天巴盟爱国会根据会议的决定,搬迁到磴口三盛公巴盟公署所在地。在这里集中的神甫修女人数最多,神甫有:徐声波、郝威、王世彬、李化民、石玉安、刘仲明、樊永逸。修女有:李广信、周广信、李德蕾、李云卿、李文清、贾斌利、樊光临、王睿明。

1959年,巴盟政治学校成立,杨子荣任教育长,教会的神甫修女自己寻找职业,郝威在磴口县服务总店钟表门市部工作,1959年夏天调回政协综合服务厂任厂长,王世彬任副厂长。修女除李广信、王睿明教学外,李云卿在供销社工作,樊光临在政校任校医,其他人都在综合服务厂工作。当时的神职人员和修女年龄都不太大,为了响应中国共产党的自食其力的号召,都投入到综合服务厂的第一线工作中去。任务和工作还是比较紧张的,我记得我们厂经常在政校杨子荣同志的鼓舞下,多次放过“卫星”,得到政协和有关领导的表扬。

1959年春天徐声波神甫患了胃癌,组织上派我随同徐声波到北京治疗,在北京中国天主教爱国会的帮助下,先后在北京肿瘤医院,北京中医院治疗了半年,经过确诊,病已是胃癌的后期,才返回三盛公休养。

1962年4月,徐声波因患胃癌病逝世。同年5月在政校召开了全盟爱国会常委扩大会议,会上选郝威为巴盟天主教爱国会主任和巴盟天主教教区长,王世彬为秘书长,兼综合服务厂专职副厂长,郝威兼任厂长,从此郝威成为搞爱国会工作的专职人员了。

1962年秋,郝威出席了北京天主教爱国会第二届代表大会,会上当选为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委员。同年冬天银川市的刘治国神甫、武慕安神甫来磴口商谈银川、陕坝、三边和巴盟教区划分问题。对教会原有的经济按当时实有的人数比例分划。经过充分协商,最后三方作出了经济分配协议书,并签了字,河套、银川、三边教会的经济由此截然分开了。

从1962年到1965年的几年中巴盟爱国会专门搞了河套传教史的编写工作。派王世彬、万斗轩、高志清下乡采访了各堂的知情老人,于1964年基本写出了初稿共计有4万字左右。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此项工作终止,神职人员和修女等被打成黑帮,整天挨批受整监禁审查,嗣后被遣派农村劳动,接受改造。天主教堂和厂子的财物一律上交磴口县财税局处理,家俱实物都由财税局,分给了磴口县的各个公社。

1972年9月2日巴盟统战学习班成立,郝威被吸收为学习班学员,在此期间我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温暖和照顾。

1977年统战学习班解散,巴盟政校恢复工作,我们学员又都成了政协的成员,1978年12月27日巴盟统战部在盟委礼堂召开的“关于给齐文魁等十名爱国人士平反决定”大会上才给我们摘掉了“牛鬼蛇神”的帽子,恢复名誉,落实了政策。

1982年6月22月到26日巴盟召开了六届政协委员会。会上郝威继续当选为常委。1980年5月10日到31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天主教第三届代表大会,会上选举郝威为委员,同年8月10日至21日内蒙自治区也召开了内蒙古自治区天主教爱国会第二届代表大会和内蒙古自治区天主教教务委员会第一届代表大会。会上通过了以省和自治区划分教区的决议,选出了自治区爱国会和教务委员会的领导班子,爱国会主任王学明,副主任张徽敬、艾世钧、郝威,教务委员会主任:王学明主教、副主教艾世钧、郝威、乔占英、常世纪、胡儒汉,秘书长田维耘。自治区以下各盟为分区,由各盟的副主教分管。1981年6月10日巴盟分区也召开了巴盟天主教爱国会第二届会议和巴盟天主教教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上选举郝威为主任,副主任有李文枢、王世彬、刘静山。秘书长石玉安,教务委员会也是同一领导成员。自爱国会第二届会议以来,根据工作的需要,巴盟爱国会和教务委员会的机构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加强,因此在1984年6月13日至20日召开了巴盟天主教两委扩大会议。与会神职人员、修女、教友共50多人欢聚一堂,会议传达了中央文件和中央首长讲话等材料,通过一系列文件的学习,与会人员畅所欲言,心情舒畅。此次会上增选了新的领导班子:主任郝威,副主任郭正基兼秘书长,副主任李文枢、王世彬、李化民兼副秘书长,副主任石玉安。教务委员会的领导成员相同,会议结束后马上召开了常务委员会议,会上任命郭正基为三盛公教堂的本堂神甫,樊永逸为三盛公教堂副堂神甫,石玉安为住堂神甫,任命李文枢神甫继续任陕坝本堂,段云、段万科、王甫田为陕坝住堂神甫。通过会议和学习文件精神,大家很受感动,一致表示今后一定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爱国爱教的精神准则,当好领头羊,让中国天主教徒,必须为祖国的建设作出更加优异的成绩。

写于1984年7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