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一个人的奋战
6652300000023

第23章 求学新政(二)

◇他收到了在川大读书的一位好友的来信,这位同窗听说他未参加高考,为他深深惋惜!他认为,家安的才智并不在他人之下,他不应该放弃求学之路,应该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他以近乎哲人的口吻呼唤他的朋友:奋斗吧,进击吧,即使失败了,再失败了,也是人生一大财富呀。

文,李家安高中毕业,仅差两分未上高考预选线;武,新政无敌手。

但是,衡量一个读书人有没有出息,亮垭子村与别的村子一样,最现实的就是看他是否考上学,是否跳出“农门”端上国家的饭碗。

1985年8月下旬的一天,能文能武的李家安去新政找一位老师。

这位老师是新政中学下届文科班的班主任,他住在新政粮站。

无疑,他是去求助这位老师,想去他班上复习。

当场天,场上卖烟叶的,卖篾货的,卖鸡鸭蛋的,卖水果的,耍把戏的,算命测字的,坐茶馆的,坐酒馆的,相亲的,会友的……人来人往,摩肩擦背。李家安把草帽压得低低的。口,尽可能不开;路,尽可能朝人稀少的地方行。尽管如此,还是有个小青年认出了他,小青年住在新政场场上,他招呼他,李老师,好久没看见你了,去我们家坐一会儿?李家安抿了抿干涩的嘴唇,谢了,我要办事。小青年说,李老师,你啥事这么忙?李家安说,去粮站找个老师。

小青年要陪同他去,他谢绝了。

到了粮站,李家安却犹豫了,为考学,自己刻苦过,奋斗过,是什么原因导致两分之差未预选上呢?李家安近乎苛刻地责备自己,是习武影响了学习!但是,自己并未因为习武影响过一堂课呀,三年高中,并未有过一次迟到或早退呀。习武,有利于健康,有利于锤炼毅力,提升行为能力……习武,何过之有?

思前想后,李家安感到外因在于自己接受的高中教育与初中教育一样,并非优质教育,而是教学管理的松懈,是教学水平的低下,是教育环境的平庸懒散!内因呢?内因在于努力程度不够,心,尚未完全扑在学习上!

……

他凝视着那位老师家的门,老师家的门像一堵铁壁,一堵厚厚的铁壁,重重地压在他的胸口上,让他无力再往前挪动一步;老师家的门像一面铜镜,金光闪闪地照耀着这个上午,他只要再踏进半步,立即就会看出自己的渺小和羞怯!

李家安默默地转过身来,黯然地离开了嘈杂的新政。

一粒稻子,在田野里舞蹈。

一颗石头,在山坡上呼喊。

一个人的村庄,在天空中流浪……

如此去过新政两趟,李家安都在那位老师门口却步了。

眼看就要开学了。李家安第三次去新政,他壮着胆子小心翼翼地找到那位老师,表达了自己请求参加复习的愿望。

那位老师听说他叫李家安,当即回绝了他。

李家安猜想,大概是因为习武的原因吧,这位老师误会了,以为他恃强斗勇呢,他想解释自己,却见这位老师态度很生硬,一点余地也没有,只得托人向他求情。

那位老师不好抹来人的面子,他应付了一句,开学后再说吧。

1985年9月上旬,复习生都到校了,李家安再次找到这位老师,又经别的老师力荐,他才很不情愿地把李家安安排在教室门对面一个与讲台平行的角落里。

这个地方,只能听,不能看黑板。

机会难得。看不见黑板,家安心上挂着一块黑板,写了擦,擦了写,他不敢舍弃老师任何一句话,他立下宏愿:复习一年,成绩一定要有突破!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呀。尽管李家安把头埋得很低,而他在新政的名声,并未因为他埋下了头而消逝了,他到新政中学复习,不仅校外有人找他,就是学校里,也有老师向他请教武术。

在众多和他交往的人中,班上有一个叫肖英(化名)的女生,对他萌生了爱恋之情。

肖英家里很穷。肖家只有两间瓦棚,瓦棚的一面是石壁,靠石壁支撑着,低矮的瓦棚才未倒塌。尽管改革开放好几年了,世代农耕的肖家,依然抱贫守拙,日子艰难。出身贫苦的肖英,虽然衣着寒酸,却丝毫遮掩不住她一身春光。她深邃的眸子,她匀称的五官,她俏丽的面容,她娇美的身段,她高雅的气质,令不少青年倾慕不已。

美丽的复习生肖英同学看上了班上坐在讲台一角的男生李家安,这对李家安,不仅是感情的满足,且是对自己目前境况的最大安慰。校园里,处于现阶段的他们没有过多地表白心中的情愫,谈论的多是关于未来。未来,对于他和她,向度都不是准确的,不是清晰的。未来只是期待和焦灼。具体一点,肖英说,高考竞争这么激烈,她不抱希望,她盼望家安努力求学,未来,就寄望在他身上了。李家安说,考学,有时候,他也感到渺茫。如果考不上,他就想当养殖专业户,要不就出去包小工程。他不会平平庸庸过一辈子,不会让她感到选择他是个后悔!肖英完全相信,她说,你考上了学,只要你不变心,我一定等你;我们都考不上了,你做啥,我做啥!我们一起奋斗!

这是钢和铁的对话。

没有什么比金属的承诺更坚硬更可信了!

班主任老师对李家安到班上复习,本来就不乐意,现在看见他不像其他同学不声不吭,服服帖帖的,对他则无好脸色,更无好言语。

这天晚上,李家安恭恭敬敬请教辅导晚自习的赵老师一道数学题,赵老师作完解答,邀请他上完晚自习,去他寝室一趟,他想和他切磋武功。学校有的老师为健身,跟家安学过武术,赵老师也跟他练过。这么久了,自己武功如何?赵老师想和学生李家安过一招。

赵老师和李家安交上手,李家安掌上稍稍发力,赵老师身子就失去平衡,李家安连忙扶住了他。赵老师说,非怪有人不喊你名字叫你李老师,以后,我也要称你老师了。

赵老师要和李家安切磋武术,虽是私下所言,但话是在教室里说的,自然有人听见。第二天,赵老师因事未上课,班主任老师将一腔怒火又燃在了李家安身上!班上,他反反复复指责李家安打伤了老师,虽未明言要他退学,话中不无要他离开学校的意思!

李家安躬身自问:过去的一个月,自己一心一意投入学习,做错了什么?我伤了赵老师?老师啊,你问过赵老师了?

班主任粗暴的言语,如利刃一次次刮过面颊!

李家安同学认为,这是这位老师故意扰乱他的正常心态!

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高考失败后,虽然母校并非一片深邃的蓝天,令人仰望,但他也像诸多复习生一样,希望有个课堂,安放失落、飘零的心灵,依靠自身努力,指望着来年的冲刺——现在,这种心境竟遭受到反复践踏!

找赵老师实话实说?去班主任那里将错认错?

这不是李家安的脾气!

在新政中学复习了一个月的李家安,1985年10月,他慨然离开了这伤心之地。

李家安没有回亮垭子村,他带着一箱子书,去了离成都不远的崇州市三江镇他三姐家里。

他在当地没有户口,不能就地上学,只能在他三姐家静心温习功课。

1986年3月,李家安从崇州回到了新政。时间已过去数月,那位老师应该不失大度,不计较他的学生吧,李家安怀着一番有似眼前春景般明媚的心情,亲切地尊称过老师,道出想跟班复习,想检验自己自学情况的热切愿望。

李家安的请求,遭到了拒绝。

眼前的路,被堵死了?

李家安甚至怀疑:去年,他因两分之差未预选上,是否真是因为答题的原因!

从新政去李家湾,就因为一堵山失去一片秀色?

从李家湾去新政,就因为一堵山阻挡住云卷云舒?

离此不远的重庆市岳池县农民刘显和,搞出了个安都饲料,上报纸,上电视,满手老茧的刘显和顿时声名鹊起!

李家安当农民,也要当个刘显和式的有出息的农民;李家安当农民,也要当个刘显和式的新型农民!

其时,改革开放已让农民不愁吃不上饭,家家户户都有余粮。李家安想发展养殖业,也像刘显和那样,干他个轰轰烈烈!

正在他筹划养殖业时,1986年9月初,他收到了在川大读书的一位好友的来信,这位同窗听说他未参加高考,为他深深惋惜!他认为,家安的才智并不在他人之下,他不应该放弃求学之路,应该在这条路上继续走下去!他以近乎哲人的口吻呼唤他的朋友:奋斗吧,进击吧,即使失败了,再失败了,也是人生一大财富呀!

半年多了,在意志消磨得近乎枯萎了的时日,已经扑进了大山怀抱的李家安,竟意外地听见了一声声金属的脆响!

蓦然间,他的眼前有似春风吹过田畴,平静的水面上,顿时泛起了一层层涟漪!

李家安决定去联系学校,重新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