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画像石、画像砖(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6649900000036

第36章 不让男儿的列女

在孝子故事流行的同时,列女故事也广为人们传颂。

刘向整理的《列女传》得以存世,而《孝子传》却纷纷失传,似乎表明,列女故事更受人们欢迎。

汉画中的列女故事也同样集中在嘉祥武氏三祠和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中,山东莒县东莞镇出土的汉代石阙上也有几幅图像。这些列女故事的主角可分为皇后王妃和一般妇女两类,前者有禹母、汤妃、后稷母姜原、王季母大姜、文王母大任、武王母太姒、许穆夫人、秦穆姬、楚昭越姬、楚昭贞姜、钟离春、骊姬等;后者有曾母、梁寡高行、鲁秋胡妻、鲁义姑姊、梁节姑姊、齐义继母、京师节女、王陵母、缇萦、孟轲母、鲁之母、鲁漆室女、齐田稷母和不知名的仁姑、慈母、贤妇、七女等。这些人物中,除个别勾反面人物外,绝大多数是汉代社会学习的榜样。

无盐丑女钟离春

武梁祠东壁第四层左端有无盐丑女钟离春和齐王的图像:齐王站在右边,头戴斜顶高冠,佩剑,正洗耳恭听钟离春的教诲。头前有榜题“齐王”。对面的钟离春发绾(wǎn)高髻,拱手而立,沉着冷静地教训齐王。身后榜题“无盐丑女钟离春”。

根据刘向《列女传》的记载,钟离春是战国时期齐国无盐邑(在今山东东平县)的女子,相貌极丑无双:头像个石臼,眼睛深深地凹陷,鼻孔朝天,粗短的脖子,驼背鸡胸,皮肤黝黑似漆,年近四十岁还嫁不出去。

正当齐宣王筑渐台、排女乐之时,钟离春穿着她平日的旧衣,掸去尘土,独自从无盐来到齐都临淄,求见齐宣王。来到殿外,她对卫士说:“我是齐国嫁不出去的女子,知道君王有圣人般的品德,愿意入后宫伺候君王,现跪在司马门外,希望君王能答应。”

门卫迅速进去禀报。这时,宣王正在渐台上饮酒奏乐,他的左右大臣听到此事,无不掩口大笑,都说:“这真是天下脸皮最厚的女子,不同一般!”宣王听后,立即召见她,对她说:“先王已经为我娶了后妃,且有数位。”

现在,夫人您在平民百姓中都找不到丈夫,却要到王宫来做王后,有什么奇特的本领吗?钟离春回答说:“没有。我只是私下里特别爱慕大王仁义的美名。”宣王又问:“既然如此,你喜好什么?”钟离春想了一会儿,回答说:“我曾喜欢隐身。”宣王说:“能隐身本来也是我的愿望,你试试看。”话没说完,忽然不见钟离春。宣王大惊,立即找出有关隐身术的书来读,回来试试仍然不行。

第二天,齐宣王再次召见钟离春。钟离春不再以隐身术回答齐宣王的提问,而是瞪着眼、咬着牙,用手拍着膝盖大喊:“危险啊,危险啊!”连喊了四遍。宣王不知其解,说:“愿听你作解释。”钟离春指责宣王说:“现在您统治的齐国有四个危险:一是外有秦楚两国的威胁,大王却内聚奸臣,人心浮动。大王年已四十,却不务正业,整日迷恋酒色,一旦形势发生变化,国家就危险了。二是高筑五层渐台,放满黄金白玉,琅玕笼疏,翡辈珠玑,装饰豪华,百姓疲劳至极,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三是仁人贤士隐居山林,阿谀小人聚集周围,邪恶和虚伪横行朝廷,真正好的意见和建议传不到大王这儿来。四是沉湎酒色之中,夜以继日。女乐俳优,狂舞大笑,对外不与他国交往,对内不理国家大事。所以说:危险啊,危险啊!”齐宣王听后,十分惊讶,感慨地说:“痛心呀,无盐君的话,我今天才听到。”于是,他下令立即拆掉渐台,解散女乐、歌伎,把那些阿谀奉承的人统统赶出朝廷,去除了一些豪华的装饰,并亲自挑选强壮的兵士,发展生产,充实府库。在朝野提倡广开言路,招进敢说真话的人。选良辰,择吉日,立太子,拜无盐丑女钟离春为王后。从此,齐国逐渐强盛。

钟离春孤身面见宣王,不卑不亢,充满胆识;齐宣王虚心纳谏,并立丑女为王后,显示了一代名君的风度。这类故事在汉代流行,表明人们普遍希望朝廷不拘一格降人才,使社会安定,江山永固。

曾母投杼

曾子,名参,字舆,和其父都是孔子弟子。曾子忠厚老实,孝行显著,即便如此,父母也还有不信任的时候,这就有了著名的曾母投杼的故事。

嘉祥武梁祠西壁第三层上曾母投杼的故事位于最左端。在一架脚踏织布机上,曾母正在织布,一青年跪地向她述说曾子杀人的谎言,曾母闻言猛一回首;听完,老人茫然不知所措,慌得将机杼投到地上。青年上方有榜题:“曾子质孝,以通神明,贯感神祗,著号来方,后世凯式,以正抚纲。”有的学者据此榜题认为青年为曾子,与故事内容不符。画面下方还有一行横题:“谗言三至,慈母投杼”。

根据《战国策·秦策二》等文献的记载,曾子一家住在鲁国费邑(今山东费县)的时候,当地有一个和曾子同族同名的人,不知何故杀了人。曾子的邻居不明真相,就赶忙跑到曾子家,向正在织布的曾母说:“曾参杀人了。”

曾母回答说:“我儿不杀人。”继续镇定自若地织布。过了一会儿,第二位邻人又来报告说:“曾参杀人了。”曾母仍很沉着地继续织布,对报告者不予理会。当第三个邻人慌慌张张地跑来报告“曾参杀人了”时,曾母害怕了。

她老人家沉不住气,投杼于地,跳墙而逃。

以曾参这样的贤德之人,母亲又是这样相信自己的儿子,可是听到三次谗言,就连慈母也不敢相信儿子了。这就是“谗言三至,慈母投杼”的含义。

这是一个具有深刻哲理的典故,从战国时期开始,就被许多即将远行,或曾经远行的文臣武将引用,以说明谗言之可畏。后来又演变为“三人成市虎,慈母投机杼”的格言,一直流传至今。

梁高行拒王聘

夫死不嫁,从一而终,被古人美其名曰“守节”,宋代以后被定为妻子的最高德行,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让多少妇女或含怨而死或独守空房。但愿意“守节”的妇女并不是宋代才出现的,东周时期的梁高行已经做出了榜样,她的故事在汉代广为流传,并被刘向收入《列女传》,传世至今。

梁高行拒王聘的画像位于武梁祠后壁第一层右端。梁王派来接高行的双马轩车停在道旁,下车后的持节使者向高行走来,面前榜题“使者”。手托黄金的“奉金者”跪在高行面前,恭敬地把黄金奉上。这一切没有征服一个普通青年寡妇的心,她果断地拒绝了梁王的聘礼,坐在帷帐之下,右手持镜,左手握匕首,准备割鼻毁容,以表决不从命的决心。其头部后面有榜题“梁高行”。

梁高行是魏国大梁人,长得美丽动人,品德更是端正。丈夫早逝,年轻的高行成了寡妇,孤儿寡母相依为命。

高行守寡后,大梁的达官贵人慕其美貌,竞相争聘,但都遭到高行的拒绝。好色的梁王听说之后,派使者携黄金驾轩车,前来聘求。高行对使者说:“我丈夫不幸早死,留下我抚养幼孤。很多达官贵人要娶我为妻,都被拒绝了,现在大王又步其后尘。我听说妇人的‘义’就是凭着感情专一来保全贞节和信念。忘记死者,只顾生者是不信;享受富贵,忘记贫贱是不贞;抛弃仁义,追求利益,就不能做一个真正的人。”说完,举起铜镜,用匕首把鼻子割下,然后对使者说:“我已是刑余之人了,所以不去死,是不忍心让我幼小的孩子成为无父无母的孤儿。大王想娶我,是因为我的姿色美,现在该把我放了吧。”

使者驾着空车回到王宫,向梁王汇报了实情,梁王很赞赏他的仁义,敬重她的品行,于是下令免掉她的人头税,并且赐给她一个尊号——“高行”。从此,她便成为“荣节”的先贤,为历代所敬仰。

鲁秋胡戏妻

京剧里有一名戏叫《桑园会》,讲的就是鲁秋胡戏妻的故事。

嘉祥武梁祠后壁上,鲁秋胡戏妻的故事位于梁高行拒出聘的左边。画面上,头戴官帽的秋胡肩背行囊,倾身向前,调戏一位正在采桑的妇女。这妇女其实就是他妻子,只是夫妻已不相识。秋胡妻一边采桑不辍,一边回首叱责秋胡。两人之间有榜题“鲁秋胡”、“秋胡妻”。武氏祠前石室隔梁石西面第二层和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的新津县东汉崖墓内的画像石函上也有该故事的画像,前者还有榜题“鲁秋胡”和“秋胡妇”。

据《西京杂记》和《列女传》等文献记载,鲁秋胡妻不知何名,人称洁妇。

秋胡夫妻新婚刚刚五天,秋胡就被派往陈这个地方做官。秋胡当官非常忠于职守,一直过了五年才回家省亲。

衣锦还乡的秋胡踌躇满志,得意洋洋。当他走到离家不远的桑林前,看见一个如花似玉的青年女子正在采桑,不禁春心萌动,上前搭讪,挑逗女子:“努力耕作不如逢上好年景,努力采桑不如遇上做官人。我有黄金,愿意和夫人共享用。”女子十分气恼,把秋胡大骂了一顿。秋胡讨了个没趣,收拾起东西继续往家走。

回到家中,秋胡把金子奉献给母亲,派人把自己的妻子叫回。妻子一到家,秋胡看见正是被自己调戏的采桑女,羞愧得无地自容。秋胡妻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苦苦等了五年的丈夫竟然变得如此轻浮。她上前责备秋胡说:“你收拾行装,辞别亲人去做官,五年才回家。既然回家,就该飞马扬鞭,早进家门,问候双亲,看望妻子。可是,你却调戏路旁妇女,把你的粮食和黄金送给她,这是忘记你的母亲。忘记母亲是为不孝。好色淫逸玷污了做官人的品行,这是不义。不奉养亲人,则事君不忠;处理家事不义,则处理公务不合法则。孝和义都不存在了,办事就不能如愿。我不忍心看到你改娶别人,我也不想嫁人。”说完就跑到村东沂河边,投河而死。

秋胡戏妻是一幕悲剧,受歧视、受压迫的妇女只能以死对不公正的社会进行反抗,或像梁高行拒王聘那样自残其身,反映了古时候妇女命薄如纸的悲惨处境。

鲁义姑姊

武梁祠后壁上,鲁义姑姊的故事紧靠在秋胡戏妻的左边。画面上“齐将军”乘坐的双马轺车正向前急驰;车前一骑兵和一执弓步卒,皆举手作追呼状。被追赶的鲁“义姑姊”怀抱“兄子”一边奋力奔跑,一边回首后顾,伸手欲牵“姑姊儿”。在前石室东壁下石上,齐将率士卒追上了鲁义姑,冠服执节旄的“齐将”正在询问刚才是怎么回事,跪在面前的“义妇”详说情由;“义妇亲子”在母亲身后蹬足狂哭,其状甚是悲惨(引号内为榜题)。

鲁义姑姊是鲁国乡野的女子。有一次,齐国攻打鲁国,齐军一直攻到鲁都城郊。这时,齐军望见一妇女怀抱一个小孩,牵着一个小孩拼命逃跑。这妇女见齐军越来越近,眼看就要被追上了,便放下怀中的小孩,抱起牵着的小孩向山里逃去。被放下的小孩一边走,一边哭,妇人只顾逃跑,连头也不回。齐军追上小孩后问:“逃跑的是你母亲吗?”小孩回答说:“是。”齐军又问:“你母亲抱的是谁的孩子?”小孩哭着说:“不知道。”齐将率军继续追赶,快追上时,齐军拉弓威胁说:“站住!不站住,就要开弓放箭了。妇人无奈,只得束手就擒。”

齐将军上前问她抱的是谁的孩子,放下的又是谁的孩子。妇人回答说:“抱着的是我哥的孩子,放下的是我的孩子。”齐将大惑不解,继续问道:“孩子对于母亲来说是最为亲爱的,今天你把他放下,反而抱着哥哥的孩子,这是什么缘故?”妇人回答说:“自己的孩子是私爱;哥哥的孩子是公义。背离公义而偏向私爱,让哥哥的孩子死了,自己的孩子活着,即使我万幸能够逃生,鲁国国君不会要我这样的国民,父老乡亲也不愿和我交往。如果是这样,耸着双肩把头缩到脖子里面,也无人容纳,叠起双脚也无立足的地方。自己的孩子固然让人心痛,但比起义来又算什么呢?所以,我只有忍痛放下自己的孩子而行仁义,而不能够违背仁义而苟活在鲁国。”齐将军听了她这番话,命令军队停止前进,派人向齐君报告说:“鲁国不可攻伐。我们刚刚到达鲁国的境内,乡村的妇女都懂得保持大节,笃行仁义,不以私害公,更何况是朝廷中的官员呢?请求撤军。”齐君批准请求,同意撤军。

鲁国国君听说这件事之后,就派人送给这位行大义的乡村妇女丝绸一百匹,并赐给她一个光荣的称号——“鲁义姑”。

面对强敌,鲁义姑姊舍己子救人子,确实是一位伟大的女性。刘向将其收入《列女传》,艺人们将其刻画出来,自然是号召人们学习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