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连环画(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6649700000023

第23章 木刻版画

我国自隋、唐之际发明印刷术以来,就有了木刻版画艺术。如敦煌石窟保存下来的唐代刊印的《金刚般若波罗密多经》的扉页画,佛在"礻氏树给孤独园"说法图,即是一个证明。

到了明代,由于出版事业的发达,更促进了版画艺术的繁荣,达到了鼎盛时期。当时的市民文学如戏曲小说等,出版极为兴盛,书商为了吸引更多的读者,便在书中附加插图,以利推销。由于这些书籍表现了丰富多样的生活,不仅有中心人物,还有很强的故事性,所以,这些插图,画幅较多,连接紧密,便开辟了中国连环画发展的新天地。诚如鲁迅先生所说:

"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学之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这种画的幅数极多的时候,即能只靠图像,悟到文字的内容,和文字一分开,也就成了独立的连环图画。"除了市民文学,其它如宗教文、历史、文化、科技等书籍,也多有各种插图,差不多到了无书不图的地步。

除了插图式的连环画,明清两代也有独立的木刻连环画出现。如明万历年间程大约绘刻的《中山狼图》,即是一例。此外,明清两代也还出版过一些生产题材的木刻连环画,如《耕织图》、《棉花图》等,以及民间木刻年画中的连环画。这说明当时版画艺术中的连环画,品种很多,有广泛的用途,已到了繁盛时期。下面选取一些图例,加以简要的介绍:

明清时代的书籍插图,有些著名的作品常常不限一种,如西厢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都有多种插图,百花午放,各具特色。其篇幅也多寡不定,有的几幅,有的几十、几百幅。有一本明万历年间余氏双峰堂刊的《水浒志传》,其插图竟有1,235幅,这恐怕算是最多的一本了。插图和正文的排列,也有不同的格式:有的"左图右史";有的上图下文或前图后文;有的则是单页插入。图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单面大版,一幅一个内容;有的是对页图,两页一个内容;有的则是几面相连,形成长卷,来表达一个内容。除了一般方形的构图,也还有"月光型",即圆形构图;有的对页连式中,还分正副两组,一幅为主,一幅只起烘托陪衬的作用。在图和文的结合上,有的没有文字,结合正文,一看便懂;有的只有几个字的标题;有的除了标题,两边又有对联式的说明词,差不多可以成为独立的图画了。总之,这些插图连环画,不拘一格,形式多样,文图结合,相映生辉。其中许多优秀的作品,又都是绘画者和雕刻者共同努力的结晶。

下面介绍《西厢记》的几种插图:

一种是明弘治年间京师书坊岳家刊本《新刊大字魁本全相参增奇妙注释西厢记》,这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戏曲故事连环画。特别把"全相参增"的绘画特点标出,足见对绘画的重视。它有五卷,共161页,每页上图下文,每图都有一个标题。每题所画,不限于一页,而是根据内容的需要,可长可短,有的一页一图,有的多达七八页,连接表示一个内容。

如这里介绍的《惠明持生书至杜将军帐》一题,图画即占三页位置。这种连图,使画面更加开阔完整,也加强了画面的连续性,但也有些是为了凑篇幅而故意拉长的,那就不足取了。此作人物造型、环境背景的刻画都较为成功,是明代中期版画的代表作品。

一种是明万历年间建安乔山堂刘龙田刊本《重刻元本题评音释西厢记》。建安版画本以上图下文传统形式为主,比作吸取金陵版画惯用的方式,改为单面大版,上有标题,左右两侧有对联句。此种形式突出了画面的地位,有利于形象的塑造,所以更能吸引读者。

一种是《元本出相北西厢记》,明万历三十八年,扫武林(杭州)起风馆刊印,为著名画家汪耕绘画,黄一楷、黄一彬兄弟镌刻。此作皆为双页连图,线条流畅挺拔,刀法精致秀劲。情景交融,形象逼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种是明天启年间吴兴闵氏刊朱墨套印的《董解元西厢》四卷本,此本图中皆有题句,构图严紧,绘刻极精,为吴兴版画的代表作。

一种是明崇祯年间山阴李延谟刊《北西厢》五卷本。此作为月光型,是明末清初流行的一种版式。插图分正副两式,右图石竹为副图,左图"投禅"才是正图。这是明末武林版画的代表作。

《西厢记》的插图本还有多种,限于篇幅,这里不能一一介绍。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插图艺术的确为原作增色不少。不管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否明确,由于他们是以多幅连续画面将原作故事图画化,自然便形成一套套连环图画了。

《中山狼图》明万历年间程大约根据传为宋谢枋得所撰之《中山狼传》绘刻,描绘赵简子救狼几乎为狼所害的故事。全图共八幅(对页):简子围猎,狼危乞救,简子断辕,负恩反噬,初质老杏,再质老牛字,丈人诘故,殪狼弃道。

程氏为当时著名的墨工,此图附于他所著的《程氏墨苑》一书中。据说他作此图是因为和门人方于鲁不睦,借此发泄心中怨恨;方亦曾撰文《喻谤》加以回击,成为哄传一时的公案。这场笔墨官司无意间竟成为独立木刻连环画的滥觞,却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耕织图

我国古代长期以来以农业立国,不仅历代人民重视农业生产劳动,帝王统治者也非常注重倡导耕织,于是便有了描绘耕织生产过程的连环图画《耕织图》出现。这种耕织图品种很多,据记载早在宋代就有了,可惜已经失传。明万历年间在邝所著《便民图篡》一书中,即有农务、女红图共31幅,算是如今可见到的最早的本子了。清代康熙年间,焦秉贞绘、朱圭所刻之《耕织图》,耕织各23图,流传最广,也最为人所称道,被评为"村落风景,田家作苦,无不曲尽其致。"赞美其刻工"雕镂精绝,三百年来无出其右"。除此之外,还有从播种到练染的(棉花图)。以描绘盐民晒盐劳动的(熬波图)。这些生产题材的连环画,虽然缺少故事性。但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所以,亦为人民所需要。它和插图相比,已改变了图画的从属地位,成为表现生活的主体。在文图结合方面,有的只有标题;有的虽有较多的文字,但也只起配合的作用。它的出现,为连环画由插图形式过渡到独立形式起着奠基的作用,亦为连环画的功能开辟了新的用武之地。

《耕织图》之一

年画《打金枝》、《岳武穆精忠报国前图》由于版画艺术的兴起,使得连环画的大量制作、印行成为可能,所以得到空前的繁荣和发展。可惜到了清代,统治者常以"诲淫诲盗"为理由,禁止民间戏曲小说流行,使插图连环画逐渐衰退下来。但这期间年画中的连环画却得到发展,成为木刻连环画的又一朵新花。

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绘画形式,它是为喜庆新年和除凶避邪的活动而产生的。我国民间年画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其中有些即是以连环画的形式来表现的。有的是多幅相连,叙述一个故事;有的则是在一幅画面中分割绘制若干情节,来叙述故事。

(1)《打金枝》是清代河北武强的年画作品,共有四幅。故事描绘唐汾阳王郭子仪之子郭暖与妻升平公主之间的一场家事纠纷,惊动了皇帝皇后,最终得到妥善的解决。此图为灯屏,图上题字为灯谜,和画面内容无关。

(2)《岳武穆精忠报国前图》是一幅画包括许多情节的年画,计有赤须龙下界、金翅鸟降凡、枪挑小梁王、失两狼关、泥马渡康王、岳母刺字、挑滑车、洞庭破杨么、金兀术斩奸祭旗等许多内容。画面布局紧凑和谐,繁而不乱。岳传故事早巳家喻户晓,所以读者一看便懂。此图为岳传前部,当另有"后图"一幅,以表现岳传全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