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印章、玺印(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6649500000003

第3章 历代各章名家

一、中国古代印章种类

鸟虫书印在汉初印章中,我们可以见到有一类富有装饰性的文字,其印文笔画都变化作虫、鸟、鱼、龙等形态。这种文字产生于春秋、战国而流行于秦、汉。这种文字被称为鸟虫书,这在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序中已提到:"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这种文字见之于春秋、战国以来的乐器和兵器上,如春秋越国的"越王者旨于赐矛"。吴国的"吴季子之子呈之剑"等。

鸟虫书文字是一种经过美化和艺术化了的文字,可说是汉代的美术字。它的点画、形体自有其独特的美感。这种文字屈曲盘绕,可以想象,在黝黑的器皿上,嵌以金丝,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装饰效果。

肖形印

先秦及两汉的印章中,有一类图画印称为肖形印,也有叫做象形印、图案印、画印的。这些肖形印反映的内容十分广泛。有描写当时人民狩猎、搏兽、战骑、饲禽、牛耕等情景,以及鼓瑟弹琴、歌舞伎乐、车马出行、乘龙跨虎等生动场面。但最常见的是虎、马、鹿、羊、熊、龙、兔、驼、鹤、鹭、鸡、鱼、龟等动物,少数如驼鸟、犀牛等罕见的外来珍禽异兽也时有所见。

四灵印是一种图文结合的特殊形式,就是在文字之外,饰以龙、虎、龟、凤(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形象。这在古代是被认为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象征祥瑞的生灵。不过,有的印上不一定四灵齐全,却仍被纳入"四灵印"范围。这些简洁、生动的形象在汉画象砖、瓦当上也能看到。

在肖形印中,还能看到以谐音来表达人们美好的愿望,如以"羊"为"祥",以"鹭"谐"多",以"鱼"谐"余",所以"双鹭食鱼"也就是"多多十余"和"有多有余"之意。

吉语印

古人做事拜天信神,多尚吉祥。在战国以来传世的印章中,有一种印文内容并非官名、私人姓名,而用一些古代带有吉祥意义的祝辞、成语入印,世称吉语印。后世又发现有不少文字较多,专为死者殉葬用的祝词印,一般因内容都带有吉祥色彩,也泛称为吉语印,这实际上也开了后世"闲章"印的先河。

吉语印的文字由简渐繁,各朝代的内容也各有其特色。战国时的吉语印多出现三个字以内的,如"昌"、"正行"、"得志"等。秦印中的吉语印多为"和众"、"敬事"、"相思得志"、"一心慎事"等。汉代的吉语印文字增多,最多的有二十字。在有些吉语中,还饰以龙、虎、双鲤等吉祥图案,表达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子母印

子母印是一种巧妙的印章形式,始于汉代,盛行于魏晋六朝。

大印为母兽钮,正好嵌合进一方子兽印钮,成母怀子的形状,又称套印。以二套为多见,还有三套印、四套印的。

子母印的印文内容除姓名、别号外,还有"印信"、"白记"等书简印的印文,以白文为主。在一方印的体积里,同时容纳下几方印,又美观又经济方便,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不能不使我们叹服。

六面印

在古玺中有一种五面印,印面再加四侧均刻。到魏晋六朝就有了一种六面印,它的形状是在一正方形的五面印顶端再连一方形小钮,中间开孔以穿上绶带佩用。这小钮顶端也可制一小印。印文内容除姓名印外,还有臣妾印、书简印。印文书体很有特色,它一般一字一行,密其上部而疏其下部,遇有竖笔喜伸长下垂成悬针的形状,称为悬针篆。这是晋代六面印的特殊风格。这种悬针篆,大约是受到新莽时嘉量铭文书体或魏正始石经上篆书的影响。这种六面印体积不大,使用方便,也颇受人欢迎。

朱白文相间印

朱文印又叫阳文印。就是把写在印石上的墨线保留下来,将其余部分刻去,用朱文印章钤出的印文是白地红字。白文印又叫阴文印,就是把写在印石上的墨线刻去,用白文印章钤出的印文是红地白字,如果线条粗得几乎使笔画与笔画相粘连,则叫满白文。学习篆刻宜从满白文的临摹入手。

有一类印,在一方印中,有的朱白文各一半,有的一朱三白,有的采用对角朱白的呼应,这种起源于汉代的印叫"朱白文相间印"。

刻这种印的一般规律是朱文笔画较少,刻好后的效果是朱如白、白如朱,全印显得十分协调。

臣妾印

古代以"臣"为男子的谦称,"妾"为女子的谦称,故在汉代两面印中,有时会见到一种印,一面刻姓名,另一面刻"臣××"或"妾××",这种印就称为"臣妾印"。

书简印

开始时古代人用自己的姓名印钤盖于封发简牍的封泥上,后来又在自己的名下附加"启事","白笺"、"白事"、"言事"、"信印"、"言疏"等词句,或纯用"封完"、"白记"、"白方"、"印完"等二个字。

最长的印文有多至二十字的。在魏晋时的六面印或套印中可以见到,这种专门用于书简上的印,称为"书简印"。

收藏印

在书画作品上钤盖收藏印(也称鉴藏印),据说始于唐而盛于宋。唐太宗曾自书"贞观"二字的联珠朱文印,命玉工刻成后,专门盖在内府珍藏的书画典籍上。之后,唐玄宗有"开元"长方印专门用作鉴藏名迹的记号。宋徽宗有"大观"、"政和"、"宣和"等小玺印和双龙印。宋高宗也有"绍兴"、"御书之宝"等。此风一直承延至今,国家或个人藏品,总要请精于此道鉴赏专家题辞、钤印。这种专门印记,除传统的文辞内容如"××珍藏"、"××珍秘"、"××鉴赏"外,从一些近代印家的印谱中,还可以发现收藏印印文有了丰富的新内容,如"××秘籍"、"××铭心绝品",甚至有"××宝此过于明珠骏马"这类的话,反映了主人对所藏珍品的痴迷程度。

斋馆印

斋馆印据传始于唐相李泌,有他留下的一方白文玉印"端居室"为证。历代文人墨客纷纷仿效,留下各种雅致的斋馆名。他们不仅给自己的书斋拟了不同的斋名,如"斋、馆、堂、轩、庐、楼、阁、院、巢"等,还据个人的爱好、个性抱负、籍贯等为自己拟了不少别号。如吴昌硕的"缶庐",是因为他的友人将送给他一个从古墓中出土的古陶罐,即"缶",虽然上面朴陋无华,不着一字,但昌硕先生十分喜爱,因此以"缶"为庐,并在一首诗中写道:"以缶为庐庐即缶,庐中岁月缶为寿……"现代著名金石书画家钱君陶先生收藏赵之谦(无闷)、黄士陵(倦叟)、吴昌硕(苦铁)三家印作甚多,在三家名下各取一字,把自己的书斋称为"无倦苦斋",也饱含为了艺术,不知倦苦之意。不料十年浩劫中"造反派"忽然"灵感"触发,发现此四字乃上海话"无权可抓",老先生为此也横遭审查。这是小插曲了。

纪年印

纪年印,是用我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即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天干,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地支循环相配来纪年。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可成六十组,一般叫做"六十花甲子",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使用。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边款上,大都以干支纪年法,而一些篆刻家也喜欢在年初自刻一方"纪年印"用于书法作品上。

二、印章名家

明清之际,多有文人冶印,流派纷呈。对印章有兴趣的古玩爱好者,对明清的一些油印名家应有大概了解,这对于鉴藏是很有助益的。

文何徽派又称皖派,指义彭、何震两人的冶印艺术。两人的重大贡献在于重振原已渐衰的秦汉印风。提倡印家要继承秦汉印玺传统。文彭首先用青田石为印材。何震创单刀款识。极大丰富了篆刻的内容。后人把他两人并称为"义何派"。

泗水派明印家苏宣开创的冶印流派,因苏号"泗水"而得此名。他刻印继承秦汉古玺风格,印风重浑朴,气势雄伟,于文彭、何震之外另开一条道路,自成一派。继承者何通等人。此派冶印,对后世程邃、邓石如等大印家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娄东派明末冶印家汪关所创。因汪关曾居娄东(今江苏太仓),因而得名,他冶印风格精严朴实,取法汉印神形兼得。富有书卷气,颇为人们所重。后来的林皋、巴慰祖等人受到他的很大影响。

如皋派产生于清代康熙午问,为黄经所创。后继者有许容、童昌龄等人。他们的泊印,自然趺宕,疏朗天成,在印坛上独树一帜。他们活动的主要地区是如皋一带,所以后人称他们为"如皋派"。

林派清初印家林皋所创。印风受汪关影响较大,以稳健著称。亦有将他和汪关、沈世和等人合称为"杨州派。的。

皖派明清著名篆刻流派,由明代何震首创,成员那是安徽籍,故得名。著名成员除了首创者何震外,还有苏宣、朱简、程林、金光先以及程原、程朴父子。

歙四子清代安徽歙县程邃利他的弟子胡唐、汪肇龙、巴慰祖四人合称为"歙四子"。

雍嘉七子清代雍正至嘉庆年间七位著名印家,即丁敬、金农、郑板桥、黄易、奚冈、蒋仁、陈鸿等七人。其中板桥和金农不以冶印见长。

云间派清代康熙、乾隆午间,为云间(今上海松江)地区的王睿章、王玉如父子所创。印风时有怪谬,人们常批评其印风拘泥无新意。后继者有鞠履厚等,莆田派清代莆田宋比玉开创。后继者有吴晋、练元素、薛穆生、许有介、蓝公漪等。印风清稚疏淡,别有一种闲情逸志。

浙派清代丁敬所创,继承者有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跺,钱松等。他们继承古代玺印风格,吸取秦汉印的营养,印文融隶、楷笔意,善用切刀法。风格质朴苍劲,虽古拙而又自然雅趣。此派曾流传了200多年,影响深远。

西泠六家指丁敬、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六人。

西泠八家清代治印名家丁敬、宗承秦汉,博采诸贤,以切刀法入印,参触隶、揩笔意,独辟蹊径,自成一派。继之而起的有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云琛、钱松等。因为这八个印家都是杭州人,所以被人们称为"西泠八家"。

邓派清代书法、治印大家邓石如所开创,邓石如的印风深受其书法的影响,所渭"书从印入,印从书出"。风格苍劲浑朴,洒脱清新、自然酣畅。不拘泥于秦汉古玺,而能自成面目。

吴派清末节画大师吴昌硕所创。他广泛吸取前入之长,又借鉴石鼓、秦汉玺印、封泥瓦当,善于用钝刀,主张"既雕既琢、复归于朴",形成雄浑苍劲、占拙而有生趣、富有写意情趣的风格。独创一派,又有人称之为"海派"。

虞山派赵石所创,因他是虞山(今常熟)人,故得名。他精细地学习和研究吴昌硕的冶印,同吴氏的弟子李钟,沈石友交往,故早期作品具有"吴派"面目。后又与吴昌硕交往益深,得法于封泥,作品古拙浑朴,和吴派又有不同。

京派绘画大师齐白石在印章方面发展丰富了前人的治印文字布局和刀法,独树一帜,自成一派。因他久居北京,故时人亦有称之为"京派"者。

明清以来,关于印章、篆刻的论著非常之多,这些书对我们了解治印家,鉴别他们的作品是很有帮助的。特别是明清出现的大量印谱,更便于我们查对治印家的原作。一般而言,著名冶印家都有自己的专集。如《吴昌硕印谱》、《吴让之印谱》、《汪关印谱》、《赵之谦印谱》、《邓印存真》,等等。如果专人集谱不易查找,也有一些合集谱,如《四泠印社社员印集》、《明清篆刻选》、《西泠后四家印谱》、《西泠四家印谱妙》、《西泠八家印选》、《乐只堂印谱》、《明清名人到印汇存》、《丁丑劫余印存》、《春草庐印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