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鬼谷子全书(第九卷)
6647800000063

第63章 与楚国同争

决篇第一

为人凡决物,必托于疑者,善其用福,恶其有患,害至于诱也,终无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则不受也,奇之所托,若有利于善者,隐托于恶,则不受矣,致疏远。

故其有使失利,其有使离害者,此事之失。

【译文】

凡是决断事物,一定要托付给善于决疑的人,人都希望自己有幸福,不喜欢自己有祸患。决疑的人因此要善于诱导,最后消除其疑虑和偏见。如果对方在某一方面有利益,一旦失去这种利益,对方就不会接受。如果对方想从中得到利益,你却把这种利益隐藏在对他不利的表面形式中,他也不会接受,并且会因此而疏远你。

所以,在决策方面如果使对方失掉利益,也有使对方离开灾祸的,这是决断事情的失误。

【感悟】

要想成就一番大事必须有非凡的决断力,智者之所以能够决断正确,处事成功,关键在于深谙事理,善于变通,因人因事而断。

【故事】

宋国的向戎与赵文子友好,又与今尹子木友好,他想消除诸侯之间的战争并以此获得名声。他到晋国告诉赵孟。赵孟与各位大夫商量。韩宣子说:“战争残害百姓,耗费财用是小国的大灾难。有人打算消除它,虽然说战争未必能消除,但一定要答应他。不答应,楚国将会答应,用来号召诸侯,我们就会失去盟主的地位了。”晋国人答应了他。到楚国,楚国人也答应了他。到齐国,齐国人为难他。赵文子说:“晋国、楚国都答应了他,我们怎么能不答应他呢?况且别人说‘消除战争’,如果我们不答应,那么就会使我们的百姓离心。这样的话,打算怎么使用他们呢?”于是齐国人答应了他。告诉秦国,秦国也答应了他。他们都告诉小国,在宋国举行会盟。

鲁襄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56年)五月二十七日,晋国的赵武到达宋国。二十九日,郑国的良宵到达。六月初一,宋国人设宴招待赵文子,叔向做为副手。司马把熟肉俎碎放在俎上,这是礼节。孔子后来看到对这次活动的记载的史料后认为修饰的词藻太多。二日,叔孙豹、齐国的庆封、陈须无、卫国的石恶到达。八日,晋国的葡盈跟着赵武子到达。十日,邾悼公到达。十六日,楚国的公子黑肱先期到达,与晋国相约好条件。二十一日,来国的向戎到达陈国,与子木共同约定这次消除战争的会盟有关楚国的诺言。二十二日,膝成公到达。子木对向戎说,请求晋国、楚国的盟国相互朝见。二十四日,向戎向赵孟复命。赵孟说:“晋、楚、齐、秦,地位相匹敌。晋国不能指挥齐国就像楚国不能指挥秦国一样。楚国国君如果能够让秦国国君到我们国家来,我们的国君岂敢不坚决向齐国请求?”二十四日,向戎向子木复命,子木派传车告诉楚王。楚王说;“放下齐国、秦国,请求和其他国家相互朝见。”秋七月二日,向戎到达。当天夜里,赵孟与子晰会盟,统一了盟辞。四日,子木从陈国到达。陈国的孔英、蔡国的公孙归生到达。曹国、许国的大夫也都到达了。各国军队以篱笆作为分界。

晋国和楚国分别驻扎在北边和南边。伯夙对赵孟说:“楚国的气氛很坏,恐怕发难。”赵孟说:“我们向左转,进人宋国,能把我们怎么样?”五日,准备在宋国西门外边结盟。楚国人在里面穿上铠甲。伯州犁说:“集合诸侯的军队,而做不信任别人的事,恐怕不行吧!诸侯盼望受到楚国的信任,因此前来顺眼。如果不信任,这是抛弃让诸侯顺服的诸侯的东西。”坚决请求脱掉铠甲。子木说:“晋国和楚国互相不信任已经很久了,只是做对自己有利的事罢了。如果能满足愿望,哪里用得着信用?”伯州犁退了下去,告诉别人说:“令尹恐怕不到三年就要死了。为了求得满足自己的愿望,而抛弃信用,愿望能够满足吗?有意愿就形成语言,有语言就产生信用,有信用才能巩固意愿。这三者相互关联,然后才能确定。信用没有了,怎么能活到三年呢?”赵孟担心楚军在里面穿上铠甲,把这告诉了叔向。叔向说:“有什么害处?一个普通人一次不守信用,还不行,全部不得好死。如果集合诸侯的卿,而干不守信用的事,一定不会成功。不守信用的人不足以给人造成麻烦。这不是你的祸患。用信用召唤人,却用虚假利用他们,一定没有人亲近他。怎么能危害我们呢?而且我们依仗宋国防卫楚国给我们造成的麻烦,每个人都会拼命,宋军也会拼命抵抗楚军,即使楚军再增加一倍也可以抵抗,你害怕什么呢?况且事情也不至于到达这个地步。说为消除战争而召集诸侯,但却发兵危害我们,这对我们太有利了,这不是应该担心的。”

季武子派人以鲁襄公的名义对叔孙说:“把我国看作同邾国、滕国一样。”不久以后齐国人请求把邾国作为属国,宋国人请求把滕国作为属国,邾国、膝国都不参加结盟。叔孙说:“邾国、滕国是属国,我们国家是诸侯之国,为什么要同它们一样看待?我们与宋国、卫国地位相匹敌。”于是参加了结盟。所以《春秋》不记载他的宗族,说是他违背国君命令的缘故。

晋国和楚国争执歃盟的先后。晋国人说:“晋国本来是诸侯的盟主,从来没有先于晋国歃血的。”楚国人说:“你们说晋国、楚国地位相当,如果晋国经常占先,这是表明楚国软弱况且晋国、楚国交替主持诸侯的结盟已经很久了,难道只是晋国在主持吗?”叔向对赵孟说:“诸侯归服晋国的德行,不是归服它主持结盟。你致力于德行,不要争先后了。况且诸侯结盟,小国本来一定有主持结盟的,让楚国做晋国的小国,不也是可以的吗?”于是让楚国人先歃写。《春秋》先记载晋国,是因为晋国有信用。

六日,宋公同时招待晋国、楚国的大夫,赵孟当作上宾,坐首席。子木跟他说话,他不能回答。让叔向在旁边跟子木说话,子木也不能回答。

九日,宋公与诸侯的大夫在蒙门外边结盟。子术向赵孟问道:“范武子的德行怎么样?”赵孟回答说:“他的家政治理得很好,对晋国说来没有隐瞒的情况,他的祝史向鬼神表示诚信,没有让人感到惭愧的话。”子木回来后告诉了楚王。楚王说:“崇高啊!能让神、人高兴,他辅佐五个国君作盟主是适合的了。”子木又对楚王说:“晋国当诸侯的领袖是合适的,有叔向辅佐他的卿,楚国没有与他相当的人,不能同他相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