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推开智慧之门
6644500000031

第31章 高尚的人格

没有高尚的人格,便没有高尚的事业;没有高尚的人格,便没有高尚的命运。人格是个人的道德品质,也是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1970年12月6日,波兰的首都华沙寒气逼人。来访的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向华沙无名烈士墓献完花圈之后,来到华沙犹太人殉难者纪念碑前的广场。突然,他双膝着地,跪在了纪念碑前!他是向二战中被德国纳粹屠杀的510万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为纳粹时代德国所犯下的罪孽深感内疚,虔诚地认罪赎罪。勃兰特此举震惊了世界,尤其震撼了德国人的灵魂。当时的民意调查显示,有80%的德国人非常赞赏此举,认为这种出乎意料的方式更充分地表达了德国人悔罪的诚意。此举也赢得了波兰人民的理解和信任,认为它为“结束一段充满痛楚与牺牲的罪恶历史”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9日凌晨5点,联合国总部大厅的联合国大旗降了半旗,所有联合国会员国的国旗,均不升起。这在联合国从无半例。因此,有的国家大使提出质问:我们国家的元首去世,联合国大旗依然升得那么高,中国的第二首脑去世,联合国降半旗还不算,还把其他国家的国旗收起来,这是为什么?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为了悼念周恩来,联合国下半旗,这是我的决定。原因有二:一、中国是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在国际银行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中国有10亿人口,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你们任何一个国家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去世时,总部也可以为他降半旗。”全场人默然。

阿根廷政府曾作出一项特别决定,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辛德勒遗孀埃米莉·辛德勒夫人每月提供1000美元的生活补贴,以使这位老人安度晚年。埃米莉·辛德勒夫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与丈夫一起冒着生命危险从德国法西斯集中营里救出1200名犹太难民。他们的这段传奇经历,后来被美国导演斯皮尔伯格搬上银幕。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真实、成功地录下了这段历史,荣获奥斯卡大奖,辛德勒夫妇的事迹也因此被世人广泛传颂。二战结束后,辛德勒夫妇于1949年来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圣维森特区定居。1974年丈夫去世后,独居此地的埃米莉因缺少收入来源,经济开始拮据,生活困难。阿根廷的内政部长科拉奇在总统府接见了埃米莉·辛德勒夫人,并向她宣布了这项由梅内姆总统特批的决定。

在重大的历史事件面前,在尖锐的意见分歧面前,在衰老的生存困难面前,是什么有如神助的力量保护了人的命运?甚至保护了民族、保护了国家的命运?是什么有如神助的力量能够使不同语言、不同肤色、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民消除隔阂、形成统一的思想和意志?是善良的力量,是正义的力量,是进步的力量,是推动历史车轮向前发展的人民群众的力量。而人格的力量,就是这些力量的集中体现。从历史的观点看,从发展的观点看,从全局的利益看,高尚的人格无疑是命运的保护神。

单单是被别人喜欢还不够,你必须“感到”喜欢——喜欢自己真正的样子。

许多告诉人们如何帮助自己的书都没有提到这一点。这些书只劝你去研究别人需要什么,然后就像提供日用品一样,给予他们。这种行为将彻底摧毁你喜欢自己的感觉。

“书上说的都是为你好”,有位作者这么说。所以你应该“把墙上的书架排满”。想想看,别人会给一个年轻女孩子什么样的劝告呢?有人告诉她,好男孩都喜欢文静、温柔、爱读书的女孩子——所以她只好以欺骗来吸引他了。

不管这个策略是否成功——不管别的男孩是不是更喜欢她——她只有愈来愈不喜欢自己。由自己的行为表现,她会使自己认为,对她所喜欢的男孩子而言,她实在不够好。

即使有哪位男士真的爱她,也爱她那坐拥书城的沉静,她还是不可能觉得被爱,因为她根本分不清楚他到底是爱她,还是爱她的书。

这种事情到处都可能发生。我们为了和别人相处得更愉快,往往给自己戴上一层假面具,把真正的自我掩藏起来。我们把自己伪装成另一种人——看起来很直爽、乐于助人、非常优雅。这样下去,不管别人对我们反应多好,我们也就无动于衷了。因为别人根本不知道我们真正的面目。如果我们戴了太久的面具,可能连自己真正的样子都忘了。

如果我们不断努力使遇上的人都喜欢我们的话,我们也会增强自己被人喜欢的需求。这样下去,每当我们碰到陌生人的时候,都会产生一股讨厌的焦虑。就算是碰过几回面的熟人,如果无法透视他们对我们赞许的程度,我们还是会感到焦虑。

有时候,这种力求别人喜欢的策略,可能还会招致与预期相反的不利后果。当我们全力使别人重视自己的时候,可能会使自己看来微不足道,因为我们缺乏个人的冲劲,无法留给别人深刻的印象。

就算不发生后果,即使我们的一贯方法大为成功,我们还是可能增强了一项最糟糕的信念——没有人会喜欢我们真正的样子。

生活悟语

不可否认,具有高尚人格的人也可能遭遇厄运和不幸。但是,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宁可遭遇厄运和不幸,也绝不会放弃高尚的人格,因为他们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才保持高尚的人格。积善多者,虽有一恶,是为失误,不足以亡。积恶多者,虽有一善,是为误中,不足以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