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世界上最会赚钱的人
6642400000022

第22章 金钱无姓氏,更无履历表

犹太人对钱的观念自有其独特的地方,他们不像有些国家和民族那样,把钱分为“干净的钱”或“不干净的钱”。他们认为,金钱不是丑恶肮脏的,而是对人类的真诚祝福,能为人们创造各种发财机会,能为人们带来舒适安逸的生活。

犹太人的经商信条是:“既然是钱,我就可以去赚,我关心的是钱,而不是钱的性质。”也就是说,不管这些钱是来自于农夫、知识分子或是赌徒,也不管它是来自于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是钱,他们都尽可能地去赚。这就是犹太人所谓的“金钱无姓氏,更无履历表”。

“金钱没有姓氏,更无履历表”,这样的思想观念使犹太商人在进行商业操作之前,先排除了众多伦理道德规范的掣肘和情感的障碍,眼界看得宽,手脚放得开,从而处处得心应手。

金钱没有贵贱之分

犹太人认为,钱是货币,是一个人拥有的物质财富多少的标志,他本身并不存在贵贱问题。主观区分钱的性质是件荒唐的事,那样做不但浪费时间,又束缚思想。

在经商过程中,犹太人喜欢把“钞票不问出处”这句话挂在嘴上,这种自由体现在商场上,就是“什么生意都可以做,什么钱都可以赚,从不问钱的出处。”

犹太人丝毫不认为拉三轮、扛麻袋就低贱,而当老板、做经理就高贵。在他们眼里,钱在谁的口袋里都一样是钱,他们不会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就不是钱了。

因此在赚钱的时候,犹太人不会因为自己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不好而感到羞愧。在从事所谓的低贱职业的时候,他们的心态也表现得十分平和。

有不少犹太人就是从事被人视为低贱的工作而获得成功的。犹太富翁哈同就是从看门人起家的。

1872年,24岁的犹太人哈同,到中国上海谋生。他年轻力壮,几乎身无分文。考虑到自己既没资本又无专业技术知识,他决心先找一个立足点,于是,在一家洋行谋到了一份看门的职位。

换了别人可能不愿意,自己相貌堂堂,年轻高大,怎么能屈尊当看门人?哈同想法不同,他认为看门赚来的钱也是一种报酬,不存在丢脸的问题。另外,他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以这份工作为起点,积蓄力量,好寻找赚更多钱的路子。

看门本是一个不能发财的下等差事,可哈同一干上就不一样了。只干了几天,他就对洋行上下了如指掌,他还悉知:那些来洋行办事的,大多是来谈烟土等黑货生意的,于是他脑袋一晃,想出了一个发财的鬼点子。

以往前来办事的秩序和门卫打个招呼就可进入,哈同改变了工作方法。他在门口放了一本登记簿,来客一律要先登记,然后按顺序进门。这下可把那些烟土商急坏了,因为他们急于将黑货出手。有些机灵的商人,猜透了哈同的用意,便拿出1元钱,轻轻塞入哈同手中,恳求道:“我有急事,能不能通融一下?”哈同马上到里面跑一趟,出来说:“请进吧。”

久而久之,其他的商人也看出窍门来了,于是也在登记时塞给他1元钱。有个别的生意较大,还多加两元钱,要求“插号”。

如此一来,哈同不仅一天能多收入二三十元的外快,而且还给营业部管事留下一个聪明能干的好印象。因为,哈同来了之后,客商们进出有序,而且几乎所有大买卖都排在前头。管事得知事情原委后,对哈同大加赞赏。

就这样,哈同像坐直升机般地被提拔为业务管事、领班及行务员。

1901年,哈同认为自己创业的时机到了,就开始独立经营商行。最初,他以经营洋货买卖为主。随着资本的增多,他开始经营土地买卖和放高利贷业务。此外,他也投资建造楼房供出租,从中获取丰厚的利润。后来,他甚至贩卖鸦片,牟取暴利。几十年后,他成为了大富豪。

哈同的故事说明了一个道理:金钱没有贵贱之分,没有必要为自己目前所从事的职业不好而感到羞愧。反之,应该积极努力地工作,积累经验,等待更好的时机。

美元是美妙的,卢布也是

就像金钱没有贵贱之分一样,犹太人对赚钱的对象也是不加区分的。

聪明的犹太人很早就认识到:要赚钱,就不要顾虑太多,不能被原来的传统习惯和观念所束缚。要敢于打破旧传统,接受新观念。试想一下,如果因为和对方的思想意识有所不同,就主动放弃赚大钱的机会,岂不是太可惜,太不值得了。

正因为如此,在犹太商人的眼里,根本就没有诸如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划分。例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旅居在瑞士的犹太商人,根本就没有交战国敌友的划分,而是只要有钱赚,谁都可以成为他们的交易对象。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的对峙也没有使犹太人在美国人和苏联人之间作出选择,相反美国的犹太人和苏联的犹太人却联合起来做成了许多国际性贸易。

在犹太人的眼里,不管是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或意大利人,统统没有区别。国籍和政治只是提醒人们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而已。

被誉为“红色资本家”的犹太人哈默就是这种生意观的突出代表。

当年,苏联刚刚成立,苏联莫斯科红场,一个让众多欧美人士望而却步的地方,哈默却不受局限,独辟蹊径,结果在苏联发了大财。

成功使哈默信心大增,他想:我为什么不回国一趟,联合机器和其他产品的生产企业,与苏联进行更多的贸易呢?

他找到的第一个人是亨利·福特。福特汽车早已闻名遐迩,其创始人亨利·福特也是个有名的反苏联派。哈默经人介绍与福特见了面,可是福特开门见山地对他表达了反对意见。福特不否认在苏联市场上销售自己公司的产品可以赚钱,但是,他说:“我决不运一只螺丝钉给敌人,除非苏联换了政府。”

福特的态度非常坚决,但是哈默并没有气馁,他说:“你要是等苏联换了政府才去那里做生意,岂不是要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丢掉一个大市场吗?”哈默把自己在苏联的见闻、经商的经历以及列宁如何对自己开绿灯的事,一五一十地讲给福特听,哈默说:“我们是商人,只管做我们的生意,而生意就是生意。”

福特对哈默的话渐渐产生了兴趣,在与哈默共进午餐之后,福特又陪着他去参观自己的机械化农场,两人谈得非常投机,最后,福特终于同意哈默作为自己产品在苏联的独家代理人。

后来,在哈默的周旋下,福特公司和苏联政府还达成了联合兴办汽车、拖拉机生产工厂的合作协议,福特由此获得了滚滚利润,哈默自然也获益匪浅。

犹太人赚钱不分种族、不分国籍、不分信仰,这样的思想不仅开阔了他们的视野,也拓展了他们的市场,增加了赚钱的机会。对于那些在生意场上有太多顾虑的商人来说,犹太人的观念的确值得借鉴。

赚钱无所谓方式

在洛克菲勒小的时候,他把从野外“偷”来的小火鸡卖了出去,得到50美分。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的母亲认为洛克菲勒此举亵渎了神灵,把儿子打了一顿。而洛克菲勒的父亲却认为钱才是犹太人的真实的上帝,对儿子大加赞赏。

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金钱的本质,犹太人的认识很清楚。所以,在经商过程中,对于所借助的东西,他们是不存在一点感情的。他们认为,做生意就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此外别的任何东西,都不过是用来赚钱的工具和手段而已。因此,即使是“卖棺材、放高利贷也可以”。

在欧洲,在高利贷为人所不齿时,犹太人就以放债为生,甚至以此发迹了。

公元12世纪,以放债闻名英国的亚伦就是犹太人。他从打工开始,用积蓄的一点小钱做些小生意。由于生意的扩大,需要资金周转,他不得不向钱庄或银行借钱。这时,他发现,向别人借钱的代价确实太高,往往与商业经营获得的利润相差无几。他想,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全为银行打工,而且风险比银行还大,倒不如自己从事放债业务合算。

几年后,他开始了放债业务。他一边维持小生意经营,一边抽出部分资本贷给急需用钱的人。另外,他又从银行贷来利率相对较低的钱,以较高的利率转贷给别人,从中赚取差额利润。有些等钱应急的生产者或个人,宁愿以月息20%借贷,这样,等于100元放贷1年,可获得240%的回报率,这比投资做买卖更能赚钱。亚伦就是盯着这个赚钱的路子,迅速走上发迹之路的。

亚伦后来甚至把英国王室也作为放债的主要对象,英国的贵族、教会也是他的主要客户。英国很多教堂都是他放贷兴建的。同时,他通过放贷在伦敦兴建了大批住宅,从中获取较高的利息回报。

到1186年亚伦去世时,他的财产已多得不计其数:一艘船那么多的黄金和珠宝,一批教堂、住宅建筑物,另有放债未收回的15000英镑。且不说黄金、珠宝和建筑物的价值,就是那15000英镑,在800多年前也是一笔巨额财富。当时英王室全年的收入也只不过10000英镑左右。可见,他的财产比英王室还多。

试想,如果亚伦与欧洲人一样,认为高利贷是一种肮脏的职业,他能获得这么多的财富吗?

赚钱无所谓方式,这就是犹太人的生意经。一句话,为了赚钱,一切都可以放弃,只要能赚到钱,除了犯法的事、违背合同的事不能干之外,其他的什么都可以去做。

这样的传统观念保证了犹太人的思想是完全自由的,丝毫不受世俗观念的约束,这也正是他们经商成功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