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生财致富经济学
6641100000008

第8章  市场经济学:不向上帝要财富,就向市场要效益

寡头市场:中国乳品市场中的“双寡头”蒙牛和伊利

小张去超市中购物,来到奶制品的货架前。他发现,货架上最醒目的位置摆放的不是蒙牛的产品就是伊利的产品,再看看别人的购物车,放的也几乎都是这两家公司的产品。小张想换种其他品牌的奶制品来品尝,但是选来选去都不是很满意,最后还是拿了蒙牛的产品。想到自己忙活半天最后还是选择了蒙牛,小张不由得一阵苦笑。并不是他不想去买别的产品,而是伊利和蒙牛在这个行业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在市场上它们的产品信誉度是最高的,形成了一个“寡头市场”。

上面提到的蒙牛和伊利在乳制品市场中形成的寡头市场在西方也称作是寡头垄断,是指一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由少数几家大厂商所控制的市场结构。寡头市场的特征是厂商数量少,相互依存,价格稳定。

寡头市场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规模经济。在钢铁、汽车和造船这类重工业中最容易出现寡头,这些行业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他们的产品只有在大规模生产时才会产生很好的经济效益。而这些行业都需要使用大型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也需要精细分工,因此创立时需要大量的资金。由于寡头市场里每个寡头的产量都十分巨大,所以只要这几家企业在,他们的产量就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其他的企业很难进入这个寡头市场。

当前中国乳业市场中就存在着伊利和蒙牛两家乳业寡头。2007年,蒙牛的营业收入为213.18亿元,同比去年增长了50.72亿元,增幅达到31.22%。伊利乳制品集团2007年的业务收入为193.60亿元,这两家乳业公司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了50%。

2007年,蒙牛和伊利纷纷推出了高附加值的新产品。蒙牛有全新打造的特仑苏有机奶、添加了益菌因子的“酸酸乳”、“蒂兰圣雪”等高端的冰激凌产品。而伊利在市场竞争中也毫不示弱,液态奶的“金典”系列销售情况火爆,业绩增速超一成。两家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远远甩开了市场上其他竞争对手。

曾经处于中国乳业第一集团老大的光明乳业目前已经跌进了第二集团,短期内难以再回归。而蒙牛则超过了以前的行业老大伊利公司,坐上了乳制品行业的冠军宝座。不过虽然蒙牛对伊利保持一定的领先优势,但是这并不能改变现在乳制品行业中的格局——蒙牛要和伊利两家企业平分中国乳业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

毫无疑问,目前中国乳业市场的争夺已进入寡头时代。要想在现在的市场中具有发言权,就必须有足够的市场占有率和充足的奶源——这是奶制品企业制胜的两大法宝。在这种游戏规则下,很多城市性的乳企陷入了困境。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天然的奶源基地越来越少,企业没有足够的奶源供应。与此同时,曾经属于自己的市场又被蒙牛或者伊利蚕食,自身又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实力与两家寡头企业对抗。

事实上,包括光明乳业在内的很多乳企都明白,他们在蒙牛和伊利面前节节败退的原因就是缺少奶源,没有充足的奶源拿什么和人家竞争!许多城市型乳制品企业的奶源被迫一次次外迁,转移到了偏远的地带。在内蒙古,原奶的收购价格要比其他地方低很多,伊利和蒙牛正是凭借着这个优势横扫中国乳制品市场。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市场上一些小规模的乳制品企业已经被扫地出局,而且剩下的中小企业也会出现资金短缺、市场销售额下降等问题。这给乳制品行业的并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国家的监管部门也希望对市场重新整合,淘汰一些小规模的产品质量没有保障的乳制品企业。

那么,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双寡头格局对我们普通老百姓有哪些影响呢?现在超市和商场中的乳制品货架前铺天盖地都是伊利和蒙牛的宣传广告,在选择牛奶时我们难免会受到这些广告的影响。伊利和蒙牛的不断壮大,使得他们有足够的资金开发新的奶制品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奶制品。但寡头市场同样会造成市场竞争力的下降,不利于一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中国乳业的结构是否需要“寡头”?

一些专家呼吁,中国的乳品行业结构应该更加合理,避免“寡头”垄断。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长刘成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水平参差不齐,自然差异也较大。因此,我国的乳业中既应该有大型的乳制品集团,又应该有区域型的中小企业。寡头市场的出现会对一个行业的发展不利,乳业也不例外,寡头垄断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导致恶性竞争和低价倾销,最终损害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市场失灵:到底谁握住了上帝的手

在1986年的世界杯上,阿根廷队和英格兰队在1/4决赛中狭路相逢。在比赛中,阿根廷球员巴尔达诺有一脚射门被英格兰后卫霍奇挡出。此时球王马拉多纳虽然抢到了第一点,但是面对人高马大的英格兰门将希尔顿,他没有选择头球攻门,而是用手把球碰进了球门。由于他个子矮小,动作又十分隐蔽,当值主裁判并没有发现,这场比赛最终阿根廷以2:1的比分胜出。赛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马拉多纳称这是上帝之手帮助阿根廷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马拉多纳“上帝之手”的故事,在市场经济中同样有这样一双手在操纵着市场——市场调节。在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中,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是非常完美的。它们认为,在价格机制的自发调节下,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制,因此,亚当·斯密用他的“看不见的手”把国家的经济职能限定在最小范围。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化市场经济的实际历程和政府职能的演化轨迹表明,市场调节这只“看不见的手”对于资源配置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样也有不能做的事。市场经济是人类到目前为止最具活力的经济运行机制,它具有其他经济手段不具备的优势。不过市场经济也有自己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仅仅依靠市场经济本身无法解决,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会使市场经济的缺陷无限放大,最终导致“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指的是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对商品和劳务进行合理的分配。对经济学家来说,市场失灵通常用于无效率状况非常严重时。同时,市场失灵也常常被用来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近年来经济学家的评论中经常出现“市场失灵”这个名词。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到住房的问题小到牛肉面的价格都有“市场失灵”的现象,这也引起了很多居民的关注。自2003年起中国的房地产行业就出现了泡沫,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试图遏制房地产的泡沫。然而,时至今天,我们却失望地发现房地产市场上的泡沫越吹越大,房价高得吓人,很多人不敢再有买房子的想法。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中国也曾经历过一次房地产泡沫。当时的房地产开发热导致了在南方经济较发达地区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房屋投机买卖。那一次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不仅留下了大量的烂尾楼,还给各家银行带来了近2万亿的坏账,那些在泡沫中购买了房产的居民和组织在经济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追捧经济自由主义的人总是说,房地产业的问题并不是由市场自由化造成的,而是因为市场化不够,是政府干预经济的结果。这种说法完全是无稽之谈,事实上在房地产这个行业中,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是失灵的,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不能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除了房地产行业中出现市场失灵的状况,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其他领域同样也存在着市场失灵。超市里,农副产品的价格一个劲地上涨,最近连食用油都涨价了。在工资水平没变的情况下,上涨的物价使得人们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开始节衣缩食。生活必需品的涨价同样也是“市场失灵”的表现,在这种时候国家必须通过宏观手段来进行调整,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已经无能为力。

由此可见,在现代的市场经济中,市场自身的调节作用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是缺一不可、紧密相连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自身有其缺陷,需要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弥补其不足。

中国该如何面对越来越频繁的“市场失灵”?

政府面对“市场失灵”问题绝对不应该坐视不理,而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不过我们也不能因为市场失灵就完全否定市场经济的作用,正是由于发展市场经济,中国才有了今天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生活才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改善。实际上,在大多数领域里“市场有效”还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市场失灵”的情况相对来说毕竟还是少数。对于“市场失灵”我们要有一个客观的分析,可以通过调整让“失灵”的市场变为有效的市场。有些方面需要政府的介入与保障,不过解决问题的前提是要了解“市场失灵”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市场失灵”的发生。

均衡价格:玉米凭什么比小麦贵

在我们的印象中,小麦一直是“细粮”,玉米是“粗粮”,小麦的价格要比玉米贵。但是近几年“粗粮”玉米的价格却一直在上涨,甚至比小麦的价格还要高。2007年宝鸡地区玉米的价格达到每千克1.66元,而小麦的市场价格仅仅是1.44元左右。困难时期让人们吃得有些厌烦的玉米,怎么如今反而卖得比小麦还贵呢?

事实上,玉米比小麦价格贵,是受市场供需影响的,对于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均衡价格。所谓均衡价格,其实就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

均衡价格是在市场上供求双方的竞争过程中自发地形成的。均衡价格的形成其实就是价格所决定的过程,所以市场供求双方的竞争决定了价格。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均衡价格形成的过程中价格的决定完全是自发的,如果在这之中有外力的干预,这种价格就不能被称为是均衡价格。

2007年,宝鸡市玉米的种植面积只有15万多公顷,是历年最低。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宝鸡市减少了玉米的种植,改种了苹果、西瓜等收益比较高的作物,这导致了玉米的产量大幅度下降。虽然玉米因为采用了更多的高科技种植手段,单位产量有所上升,但因为种植面积降低,宝鸡市的玉米产量不仅没有上升,反而比去年下降了很多。

宝鸡市每年玉米的平均产量是60~70万吨,而每年仅畜牧业就需要70万吨的玉米,所以依靠本地的供应是很难的。一家粮食购销公司的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现在玉米的价格几乎天天在涨,农民手中的玉米都不多了,我们要从农民手中高价收购玉米!”

近几年,因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玉米早已经不是人们眼中的主食了。然而,许多企业通过研究开发出如玉米淀粉、玉米油、玉米蛋白和燃料乙醇等高科技的产品。这些产品的问世使得玉米消费量剧增,居民对玉米的需求越来越高,企业也急需大量的玉米来维持生产,因此,玉米的价格大幅度上升。

在玉米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时候,小麦的价格却依然维持着一个正常的水平。据调查得知,在河南部分地区“粗粮”玉米价格已经卖到了每吨1400元,而“细粮”小麦的市场价格是每吨1350元。在华东地区,玉米每吨的价格竟然已经高出了小麦150元。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处的负责人张立伟说,近几年我国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在1.2比1的水平,而美国国内市场小麦与玉米比价在1.3至1.5比1的水平。在中国,玉米是产业链最长的粮食品种,我国玉米消费已发生深刻的变化。预计我国将来会成为玉米的进口国,看来小麦和玉米的价格失调情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

市场均衡价格是市场需求力量和供给力量互相抵消时出现的价格水平,简单地说就是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时出现的价格水平,这时的供求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在生活中供求非常活跃,总是不断地出现新的变化,因此在市场中出现的任何均衡价格都是偶然的、不确定的、暂时的和短期的。

均衡价格理论在一定程度内反映了市场经济活动的内在规律,尤其是均衡价格理论中关于供给的价格弹性和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分析,对企业分析市场前景和经营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济学家在研究需求与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时发现:当市场需求增加的时候,均衡价格会上涨,同时均衡数量增加;当市场需求减少的时候,均衡价格下跌,均衡数量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引起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同方向变动。而当市场供给增加的时候,均衡价格会出现下跌的情况,均衡数量增加;当市场供给减少的时候,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市场供给的变化引起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而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

玉米价格是否仍将上涨?

专家分析说:“近几年小麦的价格之所以没有像玉米一样大幅度上升,原因就在于小麦的功能过于单一,因此供求关系相对稳定;而由于玉米的产量下降,居民和工厂对玉米的需求又不断加大,所以导致了均衡价格的出现。只要这种供求关系没有发生变化,玉米比小麦贵的现象还将继续下去。”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方面的负责人说:“由于乙醇和淀粉消费量大大增加导致对玉米的需求不断上升,玉米价格将持续上涨,这种均衡价格的现象在短期内难以被改变。”

市场泡沫:看上去挺美,却马上就要破碎

有人说,有市场经济就一定会有泡沫,那么泡沫到底是什么呢?简单地说,泡沫就是价格偏离价值。有人把市场泡沫比喻成人体中的细菌,有细菌其实并不可怕,但如果人体中每一个细胞都被细菌主宰的话,那个人也就生命垂危了。

泡沫经济,即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并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泡沫经济会导致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以及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出现。泡沫经济一般来源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泡沫一旦破灭,就会导致社会震荡,甚至引发经济崩溃。

当前,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中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市场泡沫。我国平均的房价水平已经接近甚至超出了美国的房价水平,而美国的人均收入是中国人均收入的7倍多。中国境内每平方米房屋的均价,是一般人四个月的工资收入,这一水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最高的。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中还有另外的一面,那就是房地产行业在地方财政中所发挥的作用。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土地销售的收入和物业销售所带来的税收。因此,地方政府会积极刺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在报纸上,我们经常能看到某某“地王”以超高价格拍得一块土地的报道,这些“地王”中有很多都是国有企业。当一个国有企业拿着国有银行的钱,通过竞拍的方式把钱又还回地方政府时,价格已经失去了意义。

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泡沫没有想象中的危害那么大。一个非常流行的说法是:在泡沫起来时,钱从一个人的口袋转移到了另一个人的口袋里,但是只要钱还在中国国内流动,就不会造成严重的危害。事实上,这种说法是大错而特错的。在市场泡沫严重化时,资源会被用来制造更多的泡沫,而这些资源会被永久地浪费掉。例如,在市场泡沫中,商人不愿意把精力和金钱再投入到实体经济之中,转而从事市场投机。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不会出现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尽管中国经济已经连续30年稳定快速增长,但因为一连串的泡沫,导致了很少有公司具有超强的国际影响力。

市场泡沫还会给社会的稳定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例如,在股市泡沫中,大部分投资者经济上会受到损失,而少数人却聚敛了大量的财富。中国贫富差距已经非常大,而市场泡沫会让这种情况变得更加糟糕。即使将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完成,很多人可能依然处在温饱阶层,这会严重地影响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只有当社会财富合理分配的时候,经济才能取得稳定的发展。

如何看待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近几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越来越严重,房地产泡沫往往会导致经济崩溃。造出来的房子没人居住,又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也许很多人会嘲笑这一假设的可能性,因为中国有13亿人口,很多人都需要住房。但是,现实却并不是这样,中国城市中的居民人均住房面积是28平方米。因为人口老龄化,中国农村人口会大大减少。将来中国的城市人口可能增加3亿人。假设这些人都有能力拥有一处房产,中国城市需要额外的84亿平方米住房。中国现在已经完成20亿平方米房屋的建设,并且还有足够的土地容纳另外一个20亿平方米,现在我国建筑业每年的生产能力约为15亿平方米,以这种速度来推算,将来会出现房屋过剩的情况。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房地产价格会出现大幅度下跌,同时,整个银行系统可能被摧毁。

长尾理论:信息经济时代新法则

随着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一种新的理论指导着市场运行,这就是长尾理论。所谓“长尾理论”实际上是统计学中幂律(PowerLaws)和帕累托分布特征(Pareto)的一个口语化表达。

长尾理论是在电子商务逐渐兴起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新理论,这个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安德森提出来的。

长尾市场也可以称之为“利基市场”。“利基”这个词语是英文单词“Niche”的译音,其本来意思是“壁龛”,指的是见缝插针和补漏的意思。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给利基下的定义为:利基是更窄地确定某些群体,利基市场是一个小市场,并且它的需要没有被服务好,或者说“有获取利益的基础”。

克里斯·安德森认为,由于在网络没有兴起的时候,信息相对闭塞,所以人们只能关注那些相对来讲比较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他形象地将这种信息模式称为“只能看到头面的信息模式”。而在网络和诸多信息交流方式兴起之后,人们就能够注意到市场上每一个微小的动态,这样的话,人类的视野就由头部扩展到了尾部。比如说,一个工厂在销售自己产品的时候,如果信息不发达的话,厂商只能关注少数几个所谓“VIP”客户,而“无暇”去了解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要知道,从根本上讲,低收入消费阶层的意愿往往才能决定产品的受欢迎程度。但是由于成本问题,一些厂家只好放弃了对于这一阶层的了解。不过网络时代来临之后,信息传输的成本大大降低,企业和经营者就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到处在产业链尾部的普通消费者了。

例如,某著名网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广告商之一,它没有一个大客户,收入完全来自被其他广告商忽略的中小企业的广告代理。在网络时代其实关注“长尾”、发挥“长尾”效益是每一个中小企业甚至是大型企业必须要做到的。企业通过对市场的细分,可以集中力量于某个特定的目标市场,或严格针对一个细分市场,或重点经营一个产品和服务,创造出产品和服务优势。

在其他一些领域长尾理论也有其应用价值,比如说管理一个企业,在过去,由于缺乏足够的平台,在企业中高层和底层很难有交流,这就是典型的首尾不相接,但是在信息化进程如此迅速的时代,企业已经完全有能力搭建一个首尾相接的平台了。

现代的科学研究已经证明,员工敬业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竞争力,往往那些员工比较敬业的企业比那些员工缺乏敬业精神的企业会取得更大的效益。所以说,创业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生存下来,能够在与同行业的竞争中获得胜利,就要从更多方面去关心员工,这样才能够提高员工敬业度。员工更加敬业后也就不会浪费公司的各项资源,也才能够更好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企业创造价值。

所以,企业如果合理地利用长尾理论,就会给自身带来很大的利益空间。其实长尾理论还代表了一个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那就是由没有针对性的生产转向针对性的商品生产,这也体现了现代经济“以人为本”的理念。

长尾理论的作用是什么?

面对现代社会,我们往往会被其庞大的信息资源所迷惑。其实在整理这些信息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有条理、有头有尾地去归类,那么这种庞大的信息将会给我们带来益处,而长尾理论,就是信息时代规划信息的一个最好方式。

逆向选择:信息不对称的产物

我们在市场上经常可以看到的广告往往是由卖家发布的,而买家所发布的广告则相对要少得多。我们还发现有许多商品评价与实际上的使用效果相差特别大。这种情况就是所谓的信息不对称。

信息的不对称会造成市场上的逆向选择。在金融市场上,逆向选择是指市场上那些最有可能造成不利(逆向)结果(即造成违约风险)的融资者作出的投资选择,往往就是那些寻求资金最积极而且最有可能得到资金的人作出的投资选择。

以色列著名经济学家阿克洛夫早在1970年就发表了一篇名为《柠檬市场:质量的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旧车市场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就是逆向理论的开端。

以旧车市场为例,阿克洛夫认为在旧车市场上,购买者和销售者得到的质量信息是很不对称的。在旧车市场上,销售者对汽车的真实质量信息有所掌握。但是一般条件下,购买者要想准确地辨认出旧车市场上汽车质量则需要很多的专业素养,所以一般的消费者根本无从辨别,他们通常只能通过汽车的外观、介绍及简单地现场试验来获取自己想要购买的汽车的质量信息,而这些手段其实很难准确地判断出汽车的真实质量。因为汽车的真实质量只有通过长时间的使用才能看出,无疑这在旧车市场上又是不可能的。所以对于大多数的购买者来说,旧车市场上的买者在购买汽车之前,对于汽车的真实质量并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他所知道的也许只是旧车市场上汽车的平均质量。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买者只希望根据平均质量来支付相应的价格。如果所有的买家都抱以这样的心态的话,那么在市场上低质量的汽车就会拥有更多牟利空间,而高质量的汽车牟利空间却被压缩了。结果是,旧车市场上汽车的平均质量降低,买者愿意支付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更多的较高质量的汽车退出市场。

这种现象在其他的市场中也是很常见的。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是选择好的,而在这里选择的却是差的,所以把这种现象叫做逆向选择。

逆向选择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信息的不对称,而逆向选择其实对于市场来讲是没有好处的,因为逆向选择造成的劣胜优汰会影响市场的健康发展。

要想摆脱逆向选择的误区,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专业透明的市场机制。在市场中,对于商品的质量应该有一个官方或者民间的权威评价,消费者通过这些评价可以付出相应的价格来购买产品,这样就避免了逆向选择的误区。

怎么样看待逆向选择?

逆向理论作为经济学界一个不被人重视的理论,却时时刻刻在影响我们的生活。这个理论不仅仅可以用在经济学上,在其他很多学科都有延伸的空间,最重要的是,逆向选择能帮助消费者作出理性的判断,以免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错误。

虚假信息:沃尔玛如何受到互联网的威胁

近两年来,全球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饱受虚假信息的危害。

2008年10月5日,因认为在沃尔玛超市所购买的“红井源”牌亚麻籽食用油质量、功用与广告宣传的大不相符,消费者李女士将沃尔玛告上法院,要求对方双倍赔偿并赔礼道歉。

2009年7月20日,一名姓王的消费者认为在沃尔玛购买的电饭锅和广告宣传中的功用大不相同,将沃尔玛告上了法庭。

……

沃尔玛之所以站在了风口浪尖,就是因为生产厂商和媒体发布虚假信息惹的祸。其实,深受虚假信息危害的远远不止沃尔玛一家,很多企业都因为虚假信息的危害而遭受到了损失。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虚假信息为什么会如此泛滥,其危害性又为何会达到这样的严重程度。

保证报道信息的真实性是一个媒介应该恪守的职业准则,无论何种媒介都应该遵循新闻真实的原则。但是网络由于其特殊的自身条件成为了虚假信息滋生的合适土壤。在网络中,虚假信息泛滥给一个企业或个人所带来的损害比起那些电视、报纸等有过之而无不及。另外,许多媒体从业人员缺乏职业操守,大搞有偿新闻,导致媒体上不断涌现虚假信息。

我们知道,互联网具有十分自由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在任何一个网站上网友都可能会制造和发布一些信息,在其中,虚假信息就会泛滥开来。正是这种巨大的自由空间使一些信息制造者和谣言的传播者都能在网络中随意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或者虚假信息。

网络已经逐渐成为经济时代的第一传媒。这就是微软、谷歌、大型门户网站、娱乐服务型网站能够迅速超越传统行业,成为当今世界传媒巨头的原因所在。

网络在现代社会中影响力迅速膨胀,所以很多企业都将网络当成了一个企业快速成长的发动机。在未来,不管一个人从事什么样的行业,都会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如同印刷媒体的出现开辟了新闻传播史上的新纪元一样,被称做“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实现了人类传播史上的又一次革命。

网络媒体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现代人一方面感受着互联网对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受到了来自网络负面影响的伤害。

例如,曾经有人在互联网上发布了一个消息,说某地交通银行行长携款潜逃,结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造成该行储户严重挤兑,这小小的一条虚假信息就使该行遭受了1250多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和2050万元的间接损失。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网站的记者为了发布所谓的第一时间独家新闻,常常会采用网上的一些并没有经过核实的材料,这就更加造成了虚假信息的泛滥。在国际上,已经屡次发生传媒因疏于核实网上的信息,而发生报道失实的事件。更严重的是这种失实报道一旦被多家网站转载,就会使虚假信息进一步蔓延,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很多网络信息的真实与否,绝大部分的网民其实都没有核实其真伪的条件。谣言只是建立在毫无事实根据上的虚假信息传播,并且带有目的性,其社会危害是非常大的。而且,由于网络的传播者与受众大多都是匿名的,很多网民也在无意之中成为了谣言的传播者。

从经济的角度考虑,这种来自互联网中的虚假信息,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讲都是十分危险的,这种危害不仅仅影响着沃尔玛超市一家,相信很多商家都有被虚假信息伤害的经历。

而面对这种虚假信息的危害,我们一方面要呼吁建立一个健康的信息传播渠道;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从自身做起,抵制这些虚假信息的传播和泛滥。只有所有的人都行动来,我们才能将虚假信息对经济的影响降到最低。

社会能不能从源头上控制虚假信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身处这样一个危机无处不在、负面消息随时出现的社会环境中,应对的最好方法就是构筑起危机监管机制,严把企业质量信誉关,从源头上杜绝虚假信息或负面信息产生的可能性。但是当负面信息已经产生而又没有完善的应对机制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交给专业的、有法律效力的监管部门来完成这一任务。然而我们要知道,想完全杜绝虚假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只能将虚假信息的危害降到最低。

信息披露:上市公司最新公告预览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信息披露成为上市公司的一项重要任务。

信息披露主要是指上市公司以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以及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形式,把公司及与公司相关的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

上市公司通过信息披露为投资者及社会公众建立起一个全面沟通的桥梁。目前,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对上市公司信息的获取,主要是通过阅读各类临时公告和定期报告。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在获取这些信息后,可以作为投资抉择的主要依据。真实、全面、及时、充分地进行信息披露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对那些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真正有帮助。

(1)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信息包括:

①首次披露——招股说明书。

②上市公告书。

③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季度报告。

④临时报告。

(2)具体而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主要有两个部分——“定期报告”、“临时报告”。

定期报告包括年度报告和每年中期的报告。中期报告分为半年度报告和季度报告。季度报告分为春季报告和秋季报告。

临时报告包括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广泛。较为常见的有股东大会决议公告、董事会决议公告、监事会决议公告。其他重大事项也会由一些中介机构同时发布信息,如回访报告、评估报告和审计报告、律师见证报告等等。

(3)信息披露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平面媒体主要是中国证监会指定的一些专业报刊、周刊等证券类报刊。1999年起,上市公司的定期报告全文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和巨潮资讯网发布。就当前而言,上市公司的临时性报告也可以在这两个网站找到。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可以通过指定报刊和网站,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4)公告审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定期报告实行事后审核,对临时报告实行事前审核。

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充足度是形成股票市场有效性的必要和充分条件,信息披露的完整性和充足度不仅是对上市公司的客观要求,更是对市场监管的客观要求。

关注信息的披露代表着广大股民越来越重视个人权益,也代表着上市公司越来越透明化、制度化。这对于整个市场来讲都是一件有利无害的事情。

信息披露有哪些过程是必须进行的?

首先,公司通过年度报告说明会、分析师会议、路演等方式与投资者就公司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及其他事项进行沟通时,不得透露或者泄露未公开重大信息,并使所有投资者均有机会参与。其次,机构投资者、分析师、新闻媒体等特定对象到公司现场参观、座谈沟通时,上市公司应合理、妥善地安排参观过程,避免参观者有机会获取未公开重大信息。再次,上市公司因特殊情况需要向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或银行、税务、统计部门、中介机构、商务谈判对手方等报送文件和提供未公开重大信息时,应当及时向股票交易所报告,并依据股票交易所相关规定履行信息披露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