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企业利益论
6638300000001

第1章 序言

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次公开招标,我们经过申报、初审、复审,最终能够拿到《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研究》(批准号:05&ZD028)这一课题,心情自然是非常激动的。但高兴之余,也深感压力巨大。因为此次重大课题招标,国家社科基金办的目的在于要争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形成一批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并为党和国家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要做到这一点,或者说距离这一目标,我们感到要完成的任务还是非常艰巨的。不过,压力同时也是动力,正是期待理论与实践上的突破与创新,我们将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我们也可以说是有备而来。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就利益关系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这给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大概从1994年起,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部分中青年学者,主要是一些博士生和硕士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经济学的核心是什么?这么一个似乎不成问题的问题,一讨论却成了谁也很难说清楚的难题,开始时众说纷纭,不一而终。后来,我们有目的地重点阅读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名著,包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著作,对经济利益的探索和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深感这是一个尚待进一步开拓的领域,方兴未艾。

于是,我们开始有步骤地展开对利益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自选课题;另一方面努力申请国家和省部级社会科学课题。

在我们对利益及利益关系问题展开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我们主要是完成了一套“经济利益理论和实践丛书”,包括:经济利益关系通论、综合经济利益论、开放利益论、机会利益论、风险利益论、分享利益论、创新利益论、保险利益论等,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另外,还有由中国金融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陆续出版的共享利益论、未来利益论、固定资产投资利益论、交易利益论、保障利益论、农民利益论等,另有论文几十篇,有的被《新华文摘》等转载,有的已获奖。

总序言企业利益论《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研究》这个课题是我们研究经济利益问题的拓宽。原来我们主要研究经济利益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基本上也是围绕经济利益及经济利益关系问题展开。这个课题涉及的内容包括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收入分配、阶层变化、“三农”问题等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统计学等领域,而且在文献和数据收集方面遇到不少困难。因此,对这个成果我们自己也感到不甚满意,尚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但是,我们还是有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供批评指正。

在我们前期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初步取得了共识: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经济学是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经济利益问题的科学,其基本见解如下:

(1)一切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利益。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或无产阶级经济学)还是西方经济学(或资产阶级经济学),虽然各种说法不同,实质上都是以经济利益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公开声明是为无产阶级(大多数人)的利益服务的,是以谋求无产阶级利益为目的的经济理论体系。西方经济学的核心虽有多种说法,但是,实质上是以谋求资产阶级(即少数人)利益为目的的经济理论体系。康芒斯说过,自从经济学的研究开始和哲学、神学或者自然科学分开,研究者采取的观点决定于当时认为最为突出的冲突以及研究者对冲突的各种利益的表态。

(2)一切经济活动的核心是经济利益。经济活动包括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人们从事生产,实际上是创造经济利益;流通实际上是交换经济利益;分配实际上是分享经济利益;消费实际上是实现经济利益。人们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实际上都是企图以最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3)一切经济关系的核心是经济利益。在各种社会关系中,首要的就是利益关系,各种经济关系实质上就是经济利益关系。例如,现实中的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三者的经济利益关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核心也是利益关系。

在对利益关系问题展开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对此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1)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是利益。当今世界,社会活动充满着矛盾。处于不同群体、集团、阶层、阶级、民族和国家中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利益目标和利益诉求。人们产生从事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的动机无不出于对利益的追求。没有利益,人们从事社会活动就丧失了目标,社会主义社会也概莫能外。

(2)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是利益关系(广义利益关系)。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个人与社会互为前提,互为条件。社会的发展只能以每个人的利益为目标,以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标准。个人的利益只有立足于有利于社会、民族、国家和人类的利益,只有合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才能获得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处理一切社会关系,必须把握其核心,即利益关系。

(3)一切社会科学的核心归根到底是利益关系问题。不同的社会科学学科和不同的学者,对于同一社会问题往往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解释,并得出不尽一致的思想结论和主张。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科学学科和社会科学学者在研究、解释和试图解决问题时,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站在特定利益群体的立场上,代表和维护特定群体的权益,接受反映特定利益群体的意识形态,采取符合特定利益群体的价值判断。这也就决定了社会科学在性质上必然不同于没有社会性和人文性的自然科学,换句话说,一切社会科学的核心归根到底是利益关系问题。

对上述认识我们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也欢迎国内外同行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本课题的中心是以经济利益关系为主体的社会利益关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利益关系,以经济利益关系为核心,兼顾其他利益关系。在这种社会利益关系体系中,首要的、核心的就是经济利益关系;政治利益关系的稳定及均衡,是我们国家保障政治稳定的基础;文化利益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它是人们对于文化需求、文化生活条件、文化劳动权益的概括反映。社会利益是具体的、历史的。我们现实生活中所实现的社会利益,仍然存在着不够充分或不够协调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社会利益关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过去我们侧重于对经济利益及经济利益关系问题展开研究,现在,我们的研究要以经济利益关系为中心,同时也要研究政治利益关系、文化利益关系等利益关系。课题组的成员主要也是从事经济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这是一个缺陷。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一方面增加了社会学、政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充实科研队伍,加强课题组政治学及社会学学科的研究力量;另外一个方面,我们还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学习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知识,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之处。尽管如此,在我们的研究过程之中,偏差存在的可能性还是有的,这也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尽量减少偏差,尽可能比较客观地揭示出社会利益关系的现状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它同时也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内容。经过组织专家学者和课题组主要成员的研讨,本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将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一套关于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研究的系列丛书;二是一份关于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总报告。阶段性成果系列是有体系的,基本上可分为整体利益关系、局部利益关系、个别利益关系及对外利益关系等不同的系列,但阶段性成果的出版是不分先后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些研究成果已是半成品,但尚未成形,还需要加入大量新的内容;有些研究成果是前期的科研成果,或者是已初步完成的科研课题或博士学位论文,因材料的核实、数据的更新以及出版经费等原因等待出版。当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还会结合研究工作的进展尽可能公开发表一些阶段性学术论文。先发表的阶段性成果是为了抛砖引玉,以便在总报告中更好地修改和补充。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的重大招标课题,本项目的研究工作应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取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所突破和创新,形成一批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的相关决策提供依据。但是,真正要实现创新是非常难的。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与发展。创新是艰难的,但不能没有创新。因此,不能轻易讲创新,在利益理论问题研究中更是这样。如果我们能对利益的概念、衡量指标体系、利益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等方面有些新的提法就已经很不错了。

研究利益及其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它可以从一个新的视野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拓展社会利益研究的范围,完善和深化社会科学学科建设。系统研究和正确处理新时期利益关系对构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本身就是一个理论意义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的课题。

课题的研究工作首先必须收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采集和加工大量的数据。科学的研究成果,离不开丰富、翔实的资料与数据。但是,在前期研究的过程中,数据的收集恰恰成了我们所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因为我们所能取得和运用的数据大多数都是二手资料和数据,尽管这些数据和资料也具有可信度和权威性,但如果能够取得第一手的数据,就更有利于帮助我们揭示我国社会利益关系变化的规律性。对此,我们只能在现有的基础上加以利用,但我们力争有实际调查,以社会调查的实证数据作为基础进行规范分析和数理分析,以探索利益关系变动的规律性。此外,尽管课题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数据不可能全部是最新的,但我们尽可能地使用最新的数据。

能够取得这一阶段性的研究成果,离不开方方面面给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对所有给予我们的研究工作以支持和帮助的部门、同志表示深深的谢意。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引用了大量的数据,参考了大量的文献,非常感谢这些数据和文献的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对此,我们尽可能在引文中加以注明,但如果确有遗漏,敬请批评和谅解。复旦大学出版社经管分社社长徐惠平同志等对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新时期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研究》课题组

首席专家 洪远朋

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