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一种有形的东西,叫发明;提出一种新概念也是发明。一种普通玩具娃娃,被赋予人的情感和灵气,购买升华为“领养”,新的市场空间随即被打开。
玩具,在商店里都是被作为商品出售,但在美国市场上,一种普通的玩具娃娃被人命名之后,玩具娃娃一夜成名,有了生命,一股领养热也随之兴起。
策划“椰菜娃娃”的是28岁的美国奥尔康公司总裁罗波尔。罗波尔小时候听过一个童话,说小孩都是从菜地里长出来的,进而他将自己设计的一种玩具娃娃,命名为“椰菜娃娃”,起初,这种玩具销量很小,购买者大多为玩具收藏家;至于后来波及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抢购风潮,则是由罗波尔一系列别具匠心的创造性思维所引发的。
多年以来,美国社会一直面临“家庭危机”,年轻人强调自立,与父母分开生活。随着离婚率的升高,破碎家庭越来越多。这种状况一方面给儿童的心灵造成了创伤,另一方面也给离异的双方造成了痛苦。特别是失去子女抚养权的一方,精神上备感失落与空虚。为了弥补这种由于年老或者离婚而造成的感情空白,奥尔康公司决定对“椰菜娃娃”进行重新定位和包装,让其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婴儿。
罗波尔细心研究了欧美玩具市场的发展趋势,发现玩具正在由“电子型”、“智力型”向“感情型”、“温柔型”转变。于是,罗波尔打破常规玩具的陈俗构思,采用最新电脑设计,使得“椰菜娃娃”千人千面,各不重样。有男娃娃,有女娃娃;有白皮肤、黑皮肤和黄皮肤;发型有辫子、直发、曲发等;发色则有金色、黑色、栗色等;容貌也千差万别,细致到酒窝、雀斑的位置不尽相同;衣服则有短裙、长裙、衬裤披风等等差别;鞋子也是各式各样。
如此,每个人所“领养”的“椰菜娃娃”都不雷同。这种思维求异性是吸引顾客的主要手段,也是“椰菜娃娃”能够引起轰动的前提和主要卖点。
为了让“椰菜娃娃”更加逼真,奥尔康公司煞费苦心。每制造一个娃娃,都要在娃娃身上附有出生证、姓名、脚印,屁股上还盖着“接生人员”的印章。顾客不能说“购买”,而只能说“领养”,并且在“领养”时需要庄严地签署“领养证”,以确立“养子女”与“养父母”的关系。
结果,这种富有人情味的“领养”一举成功。接着,罗波尔便采取全速推进的市场战略。一方面,奥尔康公司在电视上广泛宣传,每周六早上最受儿童欢迎的动画片时段里,“椰菜娃娃”形象片密集播放,以培养电视小观众对这个娃娃的亲密感情;另一方面,总裁罗波尔亲自出马,周游美国各大城市,在儿童博物馆之类的少儿场所,举行“集体领养椰菜娃娃”的隆重仪式。每举行一次这种仪式,都会在当地掀起一场“领养”的热潮。在亚特兰大市,有位妇女一共“领养”了100多个“椰菜娃娃”,为了应付潮水般的订单,公司甚至租用波音747专机,将各色布料运往香港,昼夜加工赶制,然后再空运回美国,以便赶上圣诞节之前的购物狂潮。
为长久保持这股已掀起的“领养”热潮,罗波尔继续研究顾客心理需求,据此又做出了一系列的创造性策划。
首先,奥尔康公司在美国各地开设了“椰菜娃娃总医院”,由本公司的职员装扮成医生和护士。“椰菜娃娃”被“接生”下来之后,便放在摇篮里等待别人“领养”;娃娃的全身穿戴与初生的婴儿一模一样。整个“医院”内充满着“椰菜娃娃”有生命的气氛。好奇的人们川流不息地来到这些“医院”,都想亲眼目睹“椰菜娃娃”的风采。“领养”之后,奥尔康公司还建立起有关的档案,每当这个“椰菜娃娃”过生日的时候,公司就给其“养父母”寄去一张精美的“生日贺卡”,进一步加深顾客与公司的感情。
更绝妙的是,奥尔康公司还制造并销售了大量与“椰菜娃娃”有关的商品。比如专供娃娃使用的床单、尿片、推车、背包以及各种玩具等,许多顾客既然“领养”了“椰菜娃娃”,就把这个娃娃当做感情上的寄托。像真正的婴儿那样有板有眼地抚养,因而就需要购买许多专用的物品,这便创造了需求的延续性。
为了让“椰菜娃娃”立于不败之地,罗波尔又略施小计,控制“椰菜娃娃”的产量,不致市场饱和,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使得“椰菜娃娃”的身价不断上涨。
在这一连串的创造性营销过程中,奥尔康公司赚取了令人吃惊的高额利润。“椰菜娃娃”的市场零售价由原来的20美元上涨至25美元,黑市价格高达150美元;娃娃身上如果有原设计者的亲笔签名,则售价接近300美元。在短短的一年之中,“椰菜娃娃”及关联产品的销售收入就高达10多亿美元。
发明世界是广阔无边的。发明“新概念”也是题中应有之意。在飞机、电脑、宇宙飞船还没问世之前,它们的概念就被人发明出来了。玩具娃娃被赋予人的情感和灵气,于是购买升华为“领养”,一个新的市场空间随即被打开,谁能说这不是一个绝妙的发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