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话、荒唐设想都可以阴差阳错地孕育发明之果,发明真是有点怪!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达·芬奇,也是一位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工程师。他在军事、水利、土木、机械工程等方面,有许多重要的设想和发现。
据说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从前线回家。达·芬奇抽空去看望朋友,并详细向朋友询问前线的情况。朋友伤心地告诉他:“且不说敌人的炮弹可能把人送上天,就是自己的大炮也不保险。”
“为什么?”
“大炮在射击时后坐力太大了,整个炮架往后跳,经常伤人。我就差点被它撞断腿。”
“那就把后坐力消灭掉。”
“目前,专家们对此还没有什么办法。”
“其实这很简单。把两门炮的尾部对着,一齐发射,后坐力不就互相抵消了吗?这种朝向相反的炮可以叫双头炮。”
“啊。这怎么行!这不是有一门炮往自己阵地打吗?”
确实,达·芬奇的想法荒唐可笑,但他的思路却是正确的,即在后坐力产生的同时,用一个大小相等、作用相反的力将它抵消,这样大炮发射时炮架就不会往后跳。他为后来的研究者指明了方向。
光阴似箭,4个世纪过去了。美国有一位名叫戴维斯的海军军官,在一份资料上看到了达·芬奇关于“双头炮”的设想。这引起他极大的兴趣。
经过深入的研究,戴维斯在“双头炮”的基础上,于1914年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门无后坐力炮。这门炮不用两门炮制成,而是将“双头炮”的两根射管合二为一,并且将两门炮的发射药背靠背地放在一起。也就是说用一根射管和一包发射药,使炮弹向两个相反的方向射击。此外,他把向自己这方射的炮弹改为大型铅弹。由于铅弹的质量大,发射时只会向后飞行一小段距离。
戴维斯更理想、更科学地把达·芬奇的设想变成了现实。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继续往前挺进。
后来,他又将铅弹改为假弹,大炮的操作安全又提高了一步。改进后的大炮发射时,假弹变成许多碎片,散落在炮的后面。操作人员只要及时躲开,就没有太大的危险。
戴维斯发明的无后坐力炮受到军队的欢迎。士兵们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仍然是安全问题。因为往后发射的假炮弹有时会击伤操作者。
对于这个缺陷,戴维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解决的办法。
科学的发明创造,就是峡谷中的河流,需要这个山头注入一股清泉,那个丘壑注入一股洪水,才能形成波澜壮阔的大江,向前奔去。
20世纪20年代初,英国科学家库克为无后坐力炮“注入了一股清泉”,他创造性地将无后坐力炮的后半截炮管截去,用“气”代替假弹,即在炮的尾部装了个喷气管。这使炮的安全性大为提高。这是一个巨大的飞跃!
这以后,有些兵器专家试图对无后坐力炮做进一步改进,但未能获得成功,直到1944年,英国兵器专家丹尼斯·博尼才实现对它的进一步改进,成功研制出一种反坦克炮。
达·芬奇荒诞不经的“双头炮”设想,导致了无后坐力炮的诞生,真可谓发明也荒唐。
无独有偶。日本一位发明家竟荒唐地发明了一种“笑袋”,这种“笑袋”模拟放屁原理,人一旦坐上去,便“屁声连天”,被商家买去放在商场里,客人一坐,逗得人前仰后合,激活了商场人气。
荒唐话、荒唐设想都可以阴差阳错地孕育发明之果,发明真是有点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