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藏地智慧书:强者的生存哲学与策略
6624900000004

第4章 “高原精灵”——藏羚羊

藏羚羊是青藏高原野生动物的代表,特别适应高寒严酷的自然环境,被称为“高原精灵”。藏羚羊能够适应高寒恶劣的气候,雪域高原的冰纯雪净,给了它们雍容优雅的体态,而那里的苦寒烈风,则赋予了藏羚羊坚强的生命力。藏羚羊生活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那里年平均温度只有零下4摄氏度,常年大风,藏羚羊适应了高寒恶劣的气候,所以才进化成完美的大型哺乳动物。

1.适应环境,更好生存

藏羚羊之所以能够生存在条件恶劣的青藏高原上,这与它有很强的适应力是密不可分的。它生活在海拔4000——5500米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的“世界第三极”,大气含氧量不足内地平原的一半,自然条件异常严酷,但藏羚羊却能在这种环境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繁衍生息,特别适应高寒严酷的自然环境。在人类和其他动物难以生存的严酷环境下,藏羚羊能以每小时90~100公里的速度驰骋奔腾。大群藏羚羊飞奔处尘雾飞扬,蔚为壮观,在高原上比其他任何动物跑得更快。青藏羚羊,性情柔顺,吃苦、忍耐,挑战生命的极限体现了“更高”的奥运精神。也就是所谓的适者生存。

适者生存

如今,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适者生存”已成为了自然的规律,它已经成为企业员工生存、发展的金科玉律。竞争对个人和企业本身的确是非常惨烈的,但对于这个社会的发展来说却是有利的,对于个人与企业的进化也是有利的。

有这样的一个例子:一只虎皮鹦鹉飞出笼子逃走了。能够重新获得自由本是件好事,但是十多天后,人们在森林里却发现了它的尸体,在果实累累的林子里竟会有鸟饿死!用看林老人的话讲:“家养的鸟儿,用不着找吃找喝,慢慢地便会失去寻食的本领,一旦飞出笼子,难免会饿死。”这便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

在自然界里有一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飓风过去之后,有些大树会遭到连根拔起的厄运,有些大树是断枝落叶,而那些原不引起人们眼球注意的小草,却依然郁郁葱葱地生长着。那是因为大树们不适应在飓风环境下生存,而纤弱的小草则是随风摇摆自如,不受任何伤害。此外,还有一种说法,叫做:船小掉头快,而这个快,就是适者生存的要诀。

适者生存是自然的法则,所以,适应环境、适应社会,就成了一个人的行为导向。

下面是两个小实验,看完以后,大家是否能从中悟出些什么道理来。

实验一:迷宫中的白鼠

有一个非常复杂的迷宫,在这个迷宫的尽头有一块非常丰厚的乳酪,把小白鼠放在迷宫入口。起初,小白鼠以特有的嗅觉与灵性,很快在迷宫中找到了通往迷宫的最佳路线。后来,科学家在这条路线中设置了障碍,小白鼠按记住的路线跑来跑去,当确信这个路线无法找到乳酪时,它们又开始勘察其他的路径,直到最终发现乳酪。

实验二:瓶子里的蜜蜂

放几只蜜蜂在一个开口的瓶子底部,并将瓶底朝向一个光源,这几只蜜蜂会拼命朝有光的瓶底飞去,它们永远不会改变方向或尝试其他方向。

两则心理范畴的动物实验说明了什么?你一定会说小白鼠比蜜蜂聪明多了,没错,仅仅是如此吗?这两则实验还告诉我们一个耳熟能详的道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的适应能力远远超过了蜜蜂和小白鼠,我们绝不会像蜜蜂那样永远飞不出那个开口的瓶子,但在这个属于你的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你的追求、你的意识、你的精神状况、你与他人的关系跟上这个世界的节拍了吗?你必须学会适应:适应你所面对的压力、适应你所处的环境、适应你所面对的竞争、适应领导的批评、适应他人的风言风语。否则,你不仅不会成功反而会被淘汰。

在“适者生存”的情况下,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有的只是大家相互之间的利害关系与共同发展的基础。在这个世界上,在这种新的格局面前,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是决定其在世界上拥有发言权的基础。

效率优先,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市场通行的原则。它促使人们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渴望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人们从竞争的成败中,体验到全面提高素质的重要性。信息交流节奏的加快,经济活动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人际交往的频繁,拓宽了人们的活动空间和视野,增强了人们的参与意识、整体观念和决策选择能力。人们适应社会需求的选择,以才学、德识各方面充实自己,完善自己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有可能从依赖性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在社会大舞台上展现自己的才能。

商场如战场,在这无休止的厮杀当中,要想生存下来,就必须学会适应你周围的环境,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法门。物竞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优者不是强者,而是适者!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国外一家森林公园曾养殖了几百只梅花鹿,尽管环境幽静,水草丰美,又没有天敌,而几年以后,鹿群非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病的病,死的死,而且,竟然出现了负增长。这大大违背了养殖者的初衷,他们百思不得其解。后来他们接受建议,买回几只狼放置在公园里。在狼的追赶捕食下,鹿群只得紧张地奔跑以逃命。这样一来,除了那些老弱病残者被狼捕食外,其他鹿的体质不断增强,数量也迅速地增长。这个故事真实地反映了优胜劣汰的自然进化法则。人类社会也一样遵循着这样的法则——在竞争中求生存。这种竞争激烈程度,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得特别明显,因为市场经济就是一种竞争型经济。如果我们不懂得适者生存,纵然我们有先进的知识与聪明的头脑,在当今人才济济、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也很难会有立足之地。

生存如同登山,缺乏锻炼的人,不是因为迷失方向而功败垂成,就是因为体质太差而被淘汰;而有丰富经验的人,能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往往会到达光辉的顶点。“自古英才出寒家”,寒家之子,在忧患中学会克服困难的方法,掌握生存的本领,成为人生的“适者”。人生之路蜿蜒曲折,那些饭来张口的笼中鹦鹉在累累秋实面前饿死,原因很简单,适者生存,弱者死亡。一切生存的生物都必须适应环境。因为只有他们适应了生活环境,有一套生存的本领,才会有生命的繁衍不息。

我们这一代要适应高速发展的时代,也只有从小,从现在起培养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我们生存的地球之所以如此的热闹,是因为它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条件。与别的生命相比,我们人类之所以能如此的“高级”,是由于我们更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机遇属于适应环境变化而生存下来的那一部分。在茫茫戈壁上,生长着一种胡杨木,其貌不扬,没有葱郁的绿色,甚至看上去很枯黄,但是,胡杨树生长迅速,耐热耐寒,耐旱耐水,抗盐碱风沙,被称为“沙漠中的勇士”。沙漠地带生长中的仙人掌,叶子像针一样细,是为了保持水分,维护生命,所以,在恶劣的条件下,仙人掌却能够有顽强的生命力,迎着风沙,吐放嫩黄的小花。这是一种植物的适应性,也是一种坚韧不屈的力量。

适者生存是自然界演化的规律,也是人类商业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每个企业都希望生存,但企业是需要在成长中生存的,这种成长包含了企业规模的扩大和企业竞争力的增强等因素。由于企业是生存于社会环境之中的组织,做强和做大是企业目标的外在形式,而不是企业成长的终极目标。在实践中,世界上最终生存下来的企业既不是最“大”的企业,更不是所谓最“强”的企业,而是那些“适应”了社会的企业。在关乎生存的问题上,企业的“大”与“强”是相对的,适应则是绝对的,所以说,要想生存,必先适应。

20世纪50年代初,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为代表的“大规模生产模式”横扫全球。为学习“规模经济”的真谛,全世界的企业家都朝圣般的汇集到美国底特律,再把这种最先进的生产模式带回自己的国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丰田汽车的创始人丰田英二也来到底特律。与其他朝圣者不同,他得出的结论是:“大规模生产模式”不适用于日本。后来,丰田英二和在生产制造方面富有才华的大野耐一创造了“精益生产模式”。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加强供应链管理”、“做实时化企业”等,最早的思想就是发源于丰田英二的“精益生产模式”。实际上,丰田汽车区别于其他汽车企业的,不是生产什么汽车,而是生产汽车的方式,正是这种改变了的“福特模式”,使丰田汽车行销全球。

好的东西固然美妙,但要适合自己才行。只有理性地分析市场形势,看准市场需求,化先进的经验为自己的东西,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如果盲目照搬,把别人的经验当教科书,用他们的“招”来治自己企业的“本”。结果将会怎样,不证自明。

物竟天择,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是上帝的智慧和法则,上帝通过这种法则选择更优秀的物种,而不是凭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同样上帝也会用这个法则对待这个世界的每一件事情。地球上的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繁殖很多后代,例如,每条雌鲫鱼一年所产的卵中,大约有3000个可以受精并且孵化成小鱼,经过三年一对鲫鱼的后代可以达到所6750000000条。如果按照这种理论上的计算,即使繁殖最慢的生物,也会在不太长的时期内产生出大量的后代而占满地球,这就是生物的过度繁殖。但地球上的生物并没有无限的增多,而是通过生存斗争和遗传变异,一部分最终适应环境的生存下来,而这个过程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公平竞争、优胜劣汰,这如果是上帝的智慧,与大自然对每一个物种的态度一样,我们人类也希望这个世界的秩序是公正、公平、公开的。

身处竞争激烈的职场之中,如果仅仅掌握了职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是不能在职场上获得成功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大自然的法则,只有具备了独特的竞争本领,才能胜出。在企业中,员工也要遵循这条法则,要向动物学习,学习它们的本领,学习它们的精神实质。如通过学习猎豹、变色龙、骆驼、大雁、大象等动物,引申出应掌握快人一筹的速度、应变能力、团队协作精神、负重精神和实干精神等。

无论明天我们从事什么行业,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已是大势所趋。每位员工都有被社会淘汰的可能,所以,我们应该时时刻刻为自己创造立足点的条件,不断地充实自己,一定要让自己能够适应周围的环境,能够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适应就是“以变应变,积极应对”

藏獒之所以成为现存最古老犬种的秘诀就是它们能够适应环境,在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自身的适应能力也在不断地变化。以此主宰着草原,成为人类的守护犬。

事物在变,环境在变,周围的人群也在变,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演变,为职者墨守成规的结果必然会是四面楚歌,成为海中孤屿。“改变使人进步”的提法无疑是积极的,它要求人们积极应对正在发生巨变的外在世界,以变应变,而不是以不变应万变。

为职者审时度势,随机应变,对于协调处理各方面的关系有很大的好处。据说,在燕王扫北时,来到一条大河边,河水滔滔,波浪翻滚,湍流如箭,没有舟桥,无法过河。当时又值九月,河水封冻尚早。燕王在河边率兵马无计可施,军心浮动,士气不高。燕王心急,便派一人出去观看河水是否封冻,那人跑到河边一看,河水滚滚,毫无冻冰之象,便跑回来报:“回燕王,河水毫无冰冻之迹象。”燕王听罢,大怒,一挥手:“拉下去,杀了!”令下之后,那人被推出去砍了头。燕王又派一人出去察看,那人来到河边,河水汹涌,依旧奔腾不息,浪花翻卷,哪里有半点封冻征兆,那人回来如实回报:“燕王,河水的确没有冻冰之迹象。”燕王问也不问,拍案大喝:“推出去,杀!”第二人又被斩头。燕王又派第三个人去探看,那人到河边观望,河水奔流如故,他并不比前两个人多看到什么,但他回来后,没有如实报告,而是随机应变说:“恭贺燕王,河水已经封冻,冰层厚盈几尺,如钢浇铁铸,大兵即可渡河。”燕王大喜。说:“重重赏他,传令三军,今晚渡河。”第三人非但活命,而且得了重赏。当夜晚间燕王率兵踏水而过,顺利渡河。

当然,这仅仅是一个传说。据人讲,当时燕王过河时,水中有好多乌龟等硬壳的水中动物在水下浮着,托着那些兵卒过了河,我们且不要去谈论它是真是假,倒是那里面的三个人值得一提。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都如实回答,却遭到了灭顶之灾。第三个人审时度势,随机应变,编了一套瞎话,不但保全了性命,还受了重赏。燕王让看河水冻结与否的目的在于稳定军心,而绝非河水本身。前两个人,不懂应变,思想僵守,杀身之祸在所难免,第三人善于思变,巧妙回答,点中了燕王的心事,得到了燕王的赏识。

曾经有一个这样的试验,将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投进热水锅里,青蛙会立即跳出水锅;但如把青蛙放进凉水锅里慢慢加热,青蛙会一动不动,舒服的浮在水里,直到感受到汤想跳出水锅时却已无力逃生。

这个故事耐人寻味,为什么青蛙遇到热水能逃出来;在逐渐加热的冷水锅中却不能幸免于难?根本原因在于其对所处环境的变化预料不足。只满足于舒服的眼前环境,以至于逐步丧失了抵御外界恶劣环境的能力。

生存在变化的环境中,我们也在不知不觉地变化着。天地日月,自然万物,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大到山川河流,小到细尘微芥,宇宙间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我们生存的空间是一个永远运动,永远变化着的大系统。纵观历史演变,恰似一泻汪洋,浩瀚泛波奔涌不息,一刻不停地向前方奔流。时代在步步发展变化,社会在一天天向前进步,政治生活、思想文化等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居其中,不变可为?特别是为职者更应善于权变,审时度势,相时而动。

对“以变应变”的合理掌握是具有智慧的表现。一个人如果掌握了“变与不变”的合理尺度,他就能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既保持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也能适应时代潮流。我们通常会认为年轻人敢于求新,敢于变化,但没有明确的原则和坚定的立场;而老年人一般过于坚持己见,惮于改变而显得过于固执,缺少新意。的确,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掌握“以变应变”的智慧,有些人即使希望自己能够做到这样,也由于能力的原因而不能如愿。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只凶猛的鲨鱼和一群热带鱼放在同一个池子里面,然后用强化玻璃将池子隔成两半。热带鱼在东边的一半,鲨鱼在西边的一半。实验人员每天都在东边的池子中投放一些鲫鱼,所以鲨鱼也没缺少猎物。

最初,鲨鱼甘心只是拿一些小小的鲫鱼来填饱肚子,它对西边的热带鱼垂涎得要命,总想尝试那鲜美的滋味,它每天不断地冲撞那块看不到的玻璃,但始终不能过去。连续十天,它试了每个角落,每次都用尽全力,但每次也总是弄的伤痕累累,甚至有几次浑身破裂出血。而每当玻璃一出现裂痕,实验人员就会马上加上一块更厚的玻璃。

经过无数次的尝试,鲨鱼终难如愿。后来,鲨鱼不再冲撞那块玻璃了,对那些斑斓的热带鱼也不再在意,好像他们只是一幅挂在墙上会动的壁画。它开始等着每天固定出现的鲫鱼,然后用他敏捷的本能进行狩猎。

实验到了最后的阶段,实验人员把玻璃取走,但鲨鱼仍然没有反应,每天总是在固定的区域游着,不但对那些热带鱼视若无睹,甚至于当那些鲫鱼逃到那边去,他也会立刻放弃追逐,绝不过去。实验结束了,实验人员讥笑它是海里最懦弱的鲨鱼。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信息时代最大的特点是环境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这种变化不仅包括来自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来自于企业内部环境的变化。而一个具有生命力的企业必须是一个能够随着环境变化而变化的优秀组织,否则这个企业将可能被淘汰。

生活在迷宫中的两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有幸而发现一奶酪仓库,但有一天奶酪不见了。两个小老鼠很快又找到了新的奶酪,两个小矮人则犹豫不决。其中一个小矮人重新走入新的迷宫,另一个始终走不出对过去的追思。读完这则小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意味深长的思考:一方面,揭示了多面的人性。另一方面,揭示了人们在变革的时代如何解放思想,应对风险,应对变革,化解危机,走出迷茫,走向成功。两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都有很强的个性,也就有着充满个性的处事方式,集中展示了我们多面的人性:即简单的一面和复杂的一面。变化是永恒的,同时变化又是无限的,而“奶酪”是有限的,要想享受新的“奶酪”,每个人都必须要加强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提高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才能拥有现有的“奶酪”。

因此,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应当树立起创新求变、以变应变的观念,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综合素质,这样才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将主动权拱手让给他人,才能使自己跟上企业的变化、发展,跟得上时代的变化、发展。而且,全体员工为共同的愿景精诚团结,不断创新,以变应变,风雨同舟,奋力拼搏,唯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我们每一个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生存竞争中才能始终赢得主动,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2.经受考验,更加坚强

它们生活于青藏高原88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地域内,栖息在高原荒漠、冰原冻土地带及湖泊沼泽周围的无人区。这些“不毛之地”,植被稀疏,湖泊虽多,绝大部分却是咸水湖,只能生长针茅草、苔藓和地衣之类的低等植物,而这些却是藏羚羊赖以生存的食物;藏羚羊是偶蹄类动物中的佼佼者,它们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上经受着高寒严酷的恶劣环境的考验,这是值得人类学习的一种高贵的精神。

经受住逆境、吃苦的考验,是人生之福

温室里生长的花草经不住风雨的考验,雄鹰只有在蓝天里才能练就出坚硬的翅膀。看到这句话后使我们不禁想到卢梭曾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无非是一种经受考验的状态,这种考验是哪一种类型并不重要,只要你从中得到应得的结果就行。”

顺境会使人们获得幸福,但也容易使人在得到暂时的幸福后不再有所追求;逆境会影响人们正常地实现幸福,但如果保持坚强的意志,奋力拼搏,顽强奋进,也许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超常发挥,获得更令人陶醉、令人神往的幸福。人如果经受住在逆境中的考验,那么就有在逆境中得到安慰与希望,人们只要抓住这种希望,并把它当作动力,就能够在逆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善于自处,锻炼自己的意志,就能够在逆境中奋起,越王勾践在国破家亡之后,卧薪尝胆,用艰苦的生活来磨练自己的意志,结果10年后一举灭吴。当然,逆境确实容易使人消沉,丧失斗志,结果跌倒后再也无法站起来,顺境有利于人们在良好的环境和心态下自由地正常发挥自己的才能,但顺境容易消磨人的斗志,使人养成懒惰的习惯,从而平平常常,无法杰出。人,只有在逆境中经受住考验,才算是一个有的意志的人;在困难和挫折中经受住考验,才算是一个有的毅力的人,才是一个不平凡的人。

在顺境中,人们依然必须有坚强的斗志、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因为一个人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否则就很难有所发展,因为在顺境中人们经受锻炼的机会相对减少,甚至缺少必须正确审视自己及周围环境的机会,以便总能保持良好的心态,使顺境能够持续、永久。人处于顺境中,并不意味着不须努力就能成就一切。在顺境中相对来说人们会较少遇到障碍,较容易取得成功,但千万不能因此便否认潜藏的逆境、暗礁,有时,顺境也会因各种原因而中断。所以,在顺境中必须作好随时应付逆境的准备。

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端正态度,有崇高的追求,才能使幸福更长久。顺境为人们发挥才智和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这种条件本身只是为人们实现幸福提供了可能性,至于能否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那就要看人们的努力和奋斗程度了。因此,人们在顺境中更应该抓住机遇,奋勇前进,获得幸福,而绝不能让顺境和机遇从自己身边白白溜掉,浪费青春,浪费年华。

贝弗里奇说:“人们最好的工作往往是在处于逆境情况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压力,甚至肉体上的痛苦都可能成为精神上的兴奋剂。”人们可以把逆境当成动力,激励自己顽强地奋起,去争取幸福。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都是在逆境中顽强工作并做出成就的。卓越人的一大优点就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比如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在身处逆境的情况下写成的。他在亲自经历了“赫赫扬扬”达百年之久的官僚贵族家庭急剧败落的变化之后,看到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盛衰轮替以及无可挽救的命运,深感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决心写出一部前无古人的传世小说。但身陷逆境的曹雪芹遇到的是今天我们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封建社会,读书人的惟一“正路”是读经书、考科举,写小说被认为是“不肖”、“不才”的行径。当时又是清朝文字狱盛行的时期,在写作中稍有不慎,就会触怒统治阶级,轻则充军流放,重则满门抄斩,甚至株连九族。那时候除缺吃少穿等物质生活上的困苦之外,特别受不了的是精神上的折磨。上层统治者和文人学士,又习惯于从小说中捕风捉影,猜度其中“影射”什么,揭了哪家阴私。而曹雪芹写的恰恰是一部“怨世骂时”的书,遭到了族人的不满和统治者的猜忌。除了二三好友支持他外,世人都认为他是“傻子”、“疯子”。统治者甚至用拆毁他的房屋,令他几度搬迁来阻止他的写作活动。面临这样的逆境,曹雪芹没有消沉退却,而只从中吸取动力,更加努力地进行写作。曹雪芹正是把逆境当成动力,才没有被饥饿吓倒,也没有因缺钱买纸而停笔,更没有因穷困潦倒、备受欺凌而草率写作。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红楼梦》的写作上,逆境中“披阅二载,增删五次”,终于写出了令世人称颂不已的《红楼梦》。曹雪芹生前尽管没有得到更多的物质享受,但他却从《红楼梦》的创作中得到了无限的满足和幸福。他死后,人们更是给予了他应有的荣誉。

孟子也曾经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一番苦,很折磨人,也很考验人,更锻炼人。能够在苦难中经受住考验的人,都是意志坚强,坚忍不拔,锲而不舍之人。大凡成功人士,皆是能够在逆境中经受住考验的人。要想取得成功,经受不住考验怎么行?其实,人生经受住考验在生活中受点苦,吃一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啊!

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意味着奉献和索取,也要承担一些责任,这种责任不但是社会责任也是一个家庭的责任。生活是一个五味瓶,在生活中你不但要经受一帆风顺的喜悦和快乐,但还要忍受痛苦与艰辛,要经受风与火的考验磨砺,就连那酸甜苦辣都要经受,意志坚强者能够顺利的通过这次的考验。社会在发展,在变迁,生活的道路没有一帆风顺的,路不管怎么样,没有别人帮你走过的,最值得依靠的还得自己走,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远,不管前面的路是否平坦或者是坎坷,我们都要用心来适应。

让我们想想在炎热的夏天里水塘里的鱼,如果水塘里的水多,那些欢快的鱼会自由自在地来回游荡,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它们不怕狂风暴雨的袭击,更不怕“水漫金山”的威胁,对于它们来说;这些灾难正好是生活的必然。如果风停了,雨止了,水塘里的水定会下陷,太阳疯狂的散射着它的能量,蒸发的水塘眼看就要见底,水中的氧气在减少,缺氧的水塘在考验着鱼儿,可鱼儿并不放弃,依然在跳跃,要冲出水面和大自然决斗。更何况我们人呢?更要有一种与困难做斗争的勇气与力量。

经受不住痛苦折磨的人生,是脆弱的人生,经受不住痛苦考验的人生,是可怜的人生,经受不住痛苦打击的人生,是可悲的人生。

经受得住痛苦锻炼的人生,是快乐的人生;经受得住痛苦磨练的人生,是甜蜜的人生;经受得住痛苦锤炼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

唾手可得的东西不值钱

每个人只有到外面去经历真正风雨的考验,才能真正地成长。因为,人生似大海中不安定的航行,有风暴,也有浪涛;人生似激烈的战斗,有胜利的欣慰,也有失败的痛苦;生活在这场航行与战斗中,对人的考验是多么严峻啊!

我们的意志需要考验。只有经受住考验的意志才是让人走向成功阶梯。为什么很多条件优越的青年,却往往生活得庸庸碌碌、一事无成?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意志的考验;哈姆雷特忍痛装疯刺探克劳狄斯的诡计是意志的考验;张海迪以超人的毅力读书创作更是意志的考验……现实告诉我们,生活不仅仅是面对微笑,也要面对艰难,需要跨过坦途,也要攀越险峰,方能有所前进。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是在火热的生活中经受着不同的考验。如果一个人打死一只苍蝇会不会成为英雄?当然不会。但打死一只老虎却成就了武松的英名,那是因为打死老虎真的是太不容易做到了,并且那是在经验了与生命搏斗换来的代价。

同样的,在社会上,你也不要成为一个很容易见、看起来很闲的人。多说“忙得很”,“时间不够用”,会使人觉得你很成功,也很自信。在这种情况下,他会在心理上很珍惜与你见面的机会。相反,随叫随到的人则很容易让人感到是泛泛之辈,除非对方非常了解你的价值。葛拉西安说得好,“要免于自己的出现,不要随意出现,这样你就会为别人所欲求并且得到很好的对待。不要在别人不要求时来,并且要在别人请时才去。”

更进一步地说,事业的选择也有必要尊重这种规律。如果你希望自己在一个群体中得到充分的重视,你就必须有别人所没有的长处,能做成别人所难以做成的事情,经受别人所难以经受的考验。换句话说,相对优势比绝对优势更重要。一个一顿能吃10个馒头的人并不能使人肃然起敬,但一个比别人能动脑筋、能吃苦、善于交际或者更具专业能力的人却往往被当作宠儿甚至偶像。许多时候,你的价值不是源于你自身,而是源于你的“参照物”。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四面出击,不如一点击破,最起码在“这一点”上,你是最棒的,也是人们最需要的。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严峻的战争环境中经受考验吧!正是:英雄露颖在今朝,刀枪剑戟试比高。

不见风雨,怎能见彩虹

生活的海洋并不像碧波涟漪的西子湖,随着时间的流动,它时而平静如镜,时而浪花飞溅,时而巨浪冲天……人们在经受大风大浪的考验之后,往往会变得更加坚强。

漫漫人生路上,就如同海上航船,有一帆风顺的时候,也有风浪袭头的时候,所以生活中,总是伴随着困难和挫折。那些能够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人,成功的大门永远向他敞开,相反,那些面对挫折一蹶不振的人,永远也无法达到胜利的彼岸。

人生中的挫折是考验我们意志是否坚强的其中一个标准,是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活动中遇到干扰、障碍、遭受损失或失败时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挫折不同于失败,它是成功与失败的连接点,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正如巴尔扎克所说的那样:“世界上的事情永远不是绝对的,结果完全因人而异。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挫折能造就强者,也能吞噬弱者。”发明家爱迪生就是面对一次次巨大的挫折却毫不低头,经受住一次次的考验之后,并且从一次次失败中吸取教训,最终他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们该怎样做做,才能经受住呢?

首先,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其次,我们要有不畏挫折的气概。在受到挫折后,决不心灰意冷,冷静分析原因,逐步培养我们承受挫折的能力。

朱镕基总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曾说过:“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就是因为有了这样不畏挫折的气概,才成就了一番伟大事业。

再次,要冷静地对待挫折。

挫折对人是一种打击,也是一种磨练。当你经历挫折后,应该冷静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把挫折看成是对自己的一次考验、一个磨砺的机会,这样也许就不会受第二次同样挫折的困扰了,因为你已懂得如何去战胜它。

在晴朗的日子会出现彩虹,但颜色却单调淡薄而又模糊,只有经历了狂风暴雨后,挂在天空的,才是最多彩、最诱人的彩虹。生活也如此,只有我们经受了大大小小的挫折之后,才会逐渐变得成熟,才会发现周围的世界如此精彩,生活如此美好!

“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人”。朋友们,勇敢地挑战挫折吧,只有这样,我们在事业上才会有所建树,在生活中才会更多欢乐,在未来路上才会更加光明辉煌!

经受住挫折、磨砺才能成功

你看到过宝剑的锋利吗?宝剑的锋利是反复磨砺的结果;你闻到过梅花的香气吗?梅花的清香是经过严冬腊月寒冷的考验才发散出来的。人也是这样,凡在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都是经历过困难和挫折磨练出来的。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列别捷夫说得好:“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日本曾有一名药物专家,为了发明一种专治梅毒的药物,虽然连续经历过605次挫折和失败,但他并没有气馁,而是不断总结经验,直到第606次才试制成功,因此人们就把这种药物称为“606”。

人生在世,不但要经受住各种人生中的不兴之事,还要有认定目标坚持下去、百折不回的精神,这与灵活应变、及时调整目标、及时改变行为方向的做法并不矛盾。因为人对自己和外界环境条件的了解往往有一个过程,当碰到挫折时,经过冷静分析,如果确认原订目标不很符合当时的主客观条件,也可以将目标作适当的调整。许多成功人士也不乏这方面的经验。明代着名的医学家李时珍,曾三次考举人,三次失败,后来立志学医,终于写成了流传千古的《本草纲目》。汉代杰出的史学家兼文学家司马迁本来是做官的,初任郎中,后继父职任太史令,终因替投降匈奴的要陵辩解而得罪了汉武帝,不仅被关入监狱,而且受了宫刑。在这样的挫折和打击下,他转而发愤着书,终于写成了《史记》这部伟大的历史和文学巨著。

在人生道路上,残障青年常会遇到一般人难以体会的困难、挫折和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弱者消沉了,只有强者才能挺立。只有在生活的征途上不畏险阻,不怕困难的斗士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国着名科普作家高士其,23岁因患甲型脑炎留下了严重后遗症,从此全身瘫痪,头部僵直,动作艰难。1978年,一场大病又彻底破坏了他的说话能力。但他并没有被自己的残障所征服,他顽强地克服了病残带来的无数困难,坚持用颤抖挛缩的手,忍痛一笔一画地进行写作,终于完成了百余万字的创作。

还有家喻户晓的张海迪,她由于高位截瘫,丧失了腋部以下的全部肢体的感觉与运动功能,只能坐在轮椅上。但她说:“人就像一部机器,残疾人就像部分零件损坏一样,不能因此就把整部机器毁掉,那些能用的部分还是大有价值的。”于是她练习写作、唱歌、学外语,很快地提高了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终于成为世界上惟一的一个高位截瘫坐轮的研究生。她不仅攻下硕士课程,还继续攻读博士课程……她受到世界各国邀请去作报告,赢得无数鲜花与掌声,她成功了。她经受住了考验,她是人们心目中的佼佼者,她是一成功者,虽然她人残,但她的志不残。

在人生道路上,哪里没有险阻?谁能不遇到困难和挫折呢?我们应该时刻准备着迎接困难与挫折的考验和挑战,加强对挫折的承受力,在困难与挫折面前永远做个强者。而要能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还得从思想修养、性格和文化修养着手,从锻炼意志着眼。也就是说在困难面前,要经受得住困难的考验,这样你就会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功。

3.执着目标,才会成功

藏羚羊不但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而且它们在生存在还有更重要的技巧。它们有群体长途跋涉迁徙的习性,由于迁徙路线长达数千公里,沿途植被稀疏,而且还要经受狼群等强敌的袭杀,特别是在砾石、沙滩中行走,蹄子常被磨破、流血,但它们从不放弃跋涉,而是以惊人的毅力忍着疼痛和磨难,一步步走向目的地,走向诞生新生命和新希望的天堂。它们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精神。

高尔基曾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会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确实如此,但是一个人如果只是空有理想,而不去追求,没有一种执着的精神,那么“理想”也永远只能是理想。

一只绕灯飞旋的飞蛾,曾经在天寒地冻的马路边,它一次又一次地向路灯撞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弹了回来,它不断地飞旋,不断地撞击,屡次失败,毫不气馁。它依旧飞翔着,追求那点淡淡的灯光,哪怕再微弱的灯光,它也始终如一,执着地追求下去,永不停息。

而这只小虫对光明和希望的执着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是啊,一只弱小的虫儿尚且知道在无数次失败中不断进取,不懈追求;作为新世纪一代的我们,就更应该为实现我们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有一天,黑蜘蛛在一个院子的两檐之间结了一张很大的网。难道蜘蛛会飞?要不,从这个檐头到那个檐头,中间有一丈余宽,第一根线是怎么拉过去的?原来,蜘蛛走了许多弯路——从一个檐头起,打结,顺墙而下,一步一步向前爬,小心翼翼,翘起尾部,不让丝沾到地面的沙石或别的物体上,走过空地,再爬上对面的檐头,高度差不多了,再把丝收紧,以后也是如此。

蜘蛛不会飞翔,但它能够把网凌结在半空中。它是勤奋、敏感、沉默而坚韧的昆虫,它的网制得精巧而规矩,八卦形地张开,仿佛得到神助。这样的成绩,使人不由想起那些沉默寡言的人和一些深藏不露的智者。于是,我们大家要记住蜘蛛不会飞翔,但它照样把网结在空中。奇迹是执着者造成的,认定好目标,就要朝既定的目标前进,这样才会成功。

执着的精神

在《理解与爱心》的这一本书中,曾讲到这样的一个故事:

一个只有十几岁的小男孩儿吉米。这件事发生在每年一度的缴获物品拍卖会上。其中讲的是吉米坚持出价5美元,一连说了五十几次,但拍卖物都被高价拿走了。后来,大家慢慢的注意到了他,将最后一个拍卖物——一辆26英寸10变速,有9成新的自行车留给了他。吉米只凭借5美元,就可以拍到如此新的自行车。吉米是多么富于执着的精神。他每次都第一个出价5美元,一直坚持。难道他的家当只有这区区5美元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但他那执着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许多科学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了,但他们执着的精神,最终使他们成功了。爱迪生就是最好的证明。一天,劳动老师布置学生回家亲手做一件小制作。第二天,同学们纷纷把完成的作品带到了学校,放在了桌上。老师当众指着一张制作十分简陋的小凳子,问众人:“你们看到过比这更丑的制作吗?”这时,爱迪生站了起来,红着脸,支支吾吾地说:“我……我……前两次做的凳子比……这张更丑。”原本嘲笑他的同学这时都不做声了,因为他们被爱迪生这种认真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是的,正是凭着这种坚毅,凭着这种执着的精神,爱迪生终于成为了一名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我们应该学习爱迪生执着的精神!

水是博大精深的,它对我们的启迪还有很多,如“滴水穿石”,启迪我们对事业的追求要锲而不舍。“千条江河奔大海”,启迪我们一旦认准一个目标,就要有勇往直前的勇气和坚定执着的精神。而所谓的成功就是属于那些执着的人。

在现实中,其实有很多事情,只要再坚持一下就是胜利,而成功往往属于那些执着追求的人们。

执着目标,带来成功

古往今来,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很注意把精力放在一个目标上,专注地去做,集中精力突破,这是他们成功的法宝也是他们成功的秘诀。如果一个人总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今日点瓜,明日种豆,试问又怎能达到成功呢?真正的成功者是那些始终将目光集中在他们的目标上,并向目标努力奋进的人。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而是不切实际的考虑。在这里,我们提出专注地做好一件事。这样做不仅有所收益,突破人生的困境,而且还不会因为一下想做太多的事,反而一件事都做不好,结果两手空空。

想成大事者不能把精力同时集中于几件事上,只能关注其中之一。也就是说,把精力集中于所要做的事情上,直到成功。

如果人们能集中精力专注于一项工作,相信每个人都能把这项工作做得很好。

有人曾对一百多位,在本行业获得杰出成就的男女人士的商业哲学观点进行分析之后,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他们每个人都具有专注于一件事情和明确果断的优点。

大凡最成功的商人都是能够迅速而果断做出决定的人,他们总是专注于一件事情上,集中精力,直到完成了这项工作为止。

伍尔沃斯专注于在全国各地设立一连串的“廉价连锁商店”,于是他把全部精力花在这件工作上,最后终于完成了此项目标,而这项目标也使他成为了成大事者。

伊斯特曼专注于生产柯达相机,这为他赚了数不清的金钱,也为全球数百万人带来无比的欢乐。

可以看出,所有成大事的人,都把某种明确而特殊的目标当作他们努力的主要推动力,然后专注地去现实目标。

假设你准备成为一位成大事者的商界人士,那么你最好在每天就寝前及起床后,花上十分钟的时间,把你的思想集中在这个愿望上。只有决定应该如何进行,才有可能把它变成现实。

当你要专注地集中你的思想时,就应该把你的眼光望向一年、五年、七年甚至十年后,幻想你自己是这个时代最有力量的商人;假设你拥有了很多的钱;假想你利用你挣的钱购买了自己的房子;幻想你在银行里有一笔数目可观的存款,准备将来退休养老之用;想象你自己是位极有影响的商界人物……惟有专注于这些想象,才有可能付出努力,梦想成真。

专注于你的目标,全身心地投入并积极地希望它成功,这样你的心里就不会感到筋疲力尽。不要让你的思维转到别的事情、别的需要或别的想法上去。专注于你已经决定去做的那个重要项目,放弃其他所有的事情。

你可以把你要做的事想象成一大抽屉中的一个小抽屉。你的工作只是一次拉开一个抽屉,然后令人满意地完成抽屉内的工作,再将抽屉推回去。不要总想着所有的抽屉,而要将精力集中于你现在打开的那个抽屉。

了解你在每次任务中所要担负的责任,了解你的极限。选择最重要的事,然后专注地去,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可以看出,在激烈的竞争中,如果能向一个目标集中精力,然后专注地去做,成功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

有个大学毕业生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这位大学生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大学生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过二周后,大学生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大学生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在生活中,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尘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翱翔;也许,我们高贵的灵魂暂时在现实中找不到寄放的净土……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可以以勇敢者的气魄,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再试一次!”再试一次,就意味着我们就有可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执着是成功的秘诀

有一只兔子,身材修长,天生就很会跳跃,所以它一直因自己有“跳远第一名”的荣誉而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

一天,小森林的国王宣布,要举办运动会。于是,兔子就报名参加跳远项目。果然,兔子又击败了鸡、鸭、鹅、小狗、小猪等,两次得到跳远金牌。

后来,有一只老狗告诉兔子:“兔子啊,其实你的天分很好,体力也很棒,你只得到跳远一项金牌,实在很可惜。我觉得,只要你努力练习,你还可以得到更多比赛项目的金牌。”

“真的吗?你觉得我真的可以吗?”兔子似乎受宠若惊。

“没错啊,只要你好好跟我学,我可以教你跑百米、游泳、举重、跳高、推铅球、马拉松……你一定没问题!”老狗说。

在老狗怂恿下,兔子开始每天练习跑百米、游泳,游累了上岸,开始练举重;第二天,跑完百米再练跳高,甚至拿着竿子不断往前冲,想在撑杆跳中夺魁;一会儿,又推铅球、跑马拉松……

第二届运动会又来了,兔子报了很多项目。可是它跑百米、游泳、举重、跳高、推铅球、马拉松……没有一项入围,连以前它最拿手的跳远,成绩也退步了,在初赛中就被淘汰了。

有些人很有雄心壮志,想让自己出风头,就像兔子一样,别人一怂恿,就信心十足,觉得自己既可以当演员也可以写作、演讲、主持广播和电视节目,还可以参选民意代表,参与公益活动,也能开公司当老板……

有一个人在他儿子当兵退伍、四处找工作时,他告诉儿子:“你工作时,绝对不能够‘吃碗内,看碗外’!你要记得‘执着’才是成功的秘诀!”

事实就是这样的,只有执着才能够取得成功,这也是成功的一个秘诀,这就像兔子一样。其实,兔子的“跳远第一名”,就是它的执着与专注在跳远领域中所产生的“顶尖成就”;所以不必一定还要去跑百米、游泳、跳高、举重、推铅球、跑马拉松……什么都要拿第一名呢?

如果一个人没有执着的精神,那么他就不能应付生活。生活要求更多的专注,头脑还必须要学会专注。

执着必定成功

当我们在一种极特别的情形之下,只要我们能够找到另外的一个专心的对象,那么我们就仍然能够保持着泰然的态度。在许多年以前的一个晚上,芝加哥城里举行了一次聚会,有一大群人正围着一对看热闹的老夫妇。这是一对样子很怪的老夫妇,穿着几十年前的做客衣服。

这群好奇的群众注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而引以为快乐。但是他们似乎完全不觉得自己被众人注目。他们只管自己,注意街上的喧囔、灯光、窗内陈设的货品、拥挤的人群等等。他们被街市的繁华所吸引了,而丝毫没想到自己。但是他们的那种乡土模样及举止引起了别人的注意,变为众目之矢。

我们最大的毛病便是:常常自以为自己是被注意的一个中心,而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当我们戴一顶新帽子或穿一件新衣,总以为众人都在注目了。其实这完全是自己的臆想。别人或许也正和我们一样以为自己正受到他人的注目呢!

即使我们真正被别人注意了,那大概是因为我们的自我感觉使我们表现出一种可笑的态度,而不是因为我们所穿的衣服。

同样的原因也可以应用到许多别的情形上面去。如果有一个人十分专心于他的工作。那么你绝对不能使他感受到不安,因为他甚至不觉得有人在身旁。假如有人看你工作,你便觉得不安,解求的方法是专心去做得更好些,而不要勉强克制自己的不安。如果你晓得自己做得很好,大家看你时便不会感觉不安;这种不安是因为你怕工作做得不好,怕弄出错处,怕别人看出你秘密的思想,因为这样而引起你的脸红手颤,声音战栗,这些行为都是你怕显露出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但是也正是因为你的害怕而越发显露出来。

有一次,一群中学生想戏弄一个女孩子,他们晓得她的自我感觉最敏锐。她这次是在一个礼拜堂里弹琴,于是他们故意坐在使她可以看见他们的一边,而且注视着她。他们并不扮怪相,也不笑,也不说话,只专心地注视她而已。这个女孩子因为自我的感觉极其敏锐,一会儿工夫就感受到他们坚定地注视着自己,便开始蠕动、脸红、心神不安,最后只好中途停止弹琴,退出了会场。这些学生深知她注意自己比注意音乐还厉害,这便是他们晓得用注视的方法可以扰乱她的缘故。

专心地想到自己是不是能够增加做事的效率或者是减少自我感觉的,专心想到工作却能做到。不过在许多情形之下,最重要的不是你的工作或者你所要做的事,而是别人。如果在专心地工作以外,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这样的话你就是无往而不胜者。

对人类进行研究,你就会发觉人类是世界最有趣的事情。这个原则是福煦将军之所以能成为陆军界领袖的主要原因。

像福煦将军这样成功的人,必须要学会了解到各种人的心理,还要了解到各种心理如何作用。许多其他年轻军官,以为只要懂得他们手下各人乡土的特性就足够了,然而福煦却不以为然。他们对于整个战争的认识差不多都是基于“人”以及人在某种压迫下的动作——不是预料他们怎么的动作,而是他们实际上如何动作,以及可以引导他们如何动作。

如果你能够像福煦将军那样的去研究人类,那么人类就不再是可怕到会使你面红、声颤、手抖的了。如果他们做了你所不懂得的事,那么你努力去寻其解释,这样的话你就不会感到过敏了。

在最开始的时候,你也许并不了解和你同在一起的人。如果是专门地去想自己是不能帮助你去了解他们的。去想别人却可以办到。

别人并不会像你所想象的那样关心你,他们还有他们自己的事情要忙。记得这一点,你在他们面前就不会感觉到不舒服了。养成喜欢和人亲近的习惯,那样的话,你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便不会感觉到不舒服了。别人看见你喜欢他们,同时还要学会感觉愉快。这个方法还能够增加你安闲的态度。安闲的态度不是可以由矫饰或假装冷淡得到的。态度一定要自然,但是不能够把自己看得太重。

在美国有一个着名的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公司有这样的一个口号:“写出两个以上的目标就等于没有目标。”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公司的经营,而且对个人工作也是有很重要指导的。

“年轻人事业失败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精力太分散。”这是戴尔·卡耐基在分析了众多个人事业失败的案例后所得出的一个结论。事实也的确是这样的,许多在生活之中的失败者几乎都在好几个行业中艰苦地奋斗过。但是如果他们的努力能够集中在一个方向上,那样的话就能够使他们获得巨大的成功。

“瞧这儿,”一个农场主对他新来的帮手杰罗克说,你这种犁法是不行的,你都犁歪了,在这样弯曲的犁沟中,玉米会长得很混乱。你应该让你的眼睛盯住田地那边的某样东西,然后以它为目标,朝它前进。大门旁边的那头奶牛正好对着我们,现在把你的犁插入土地中,然后对准它,你就能犁出一条笔直的犁沟了。

“好的,先生。”

10分钟以后,当农场主回来时,他看见犁痕弯弯曲曲地遍布整个田野。

“停住!停在那儿!”

“先生,”杰罗克说,“我绝对是按照你告诉我的在做,我笔直地朝那头奶牛走去,可是她却老是在动。”

因为目标总是在变动,你就不得不在这个目标和那个目标之间疲于奔命,这是一种没有目的、欠缺考虑、而且非常笨拙的工作方法。这种行事方法除了招致失败以外,还能带来什么呢?

试想一下,有这样的一个人,他只有一种技能,但是他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一个毫不动摇的目标之上。而且另外的一个人,他也是很有头脑的,但是如果把他的精力分散开来,而且从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我们可以这样断言:前者将会取得更多的成就。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代替一个专注的目的,教育不能,天分不能,才智不能,勤奋不能,意志的力量也不能。没有一个专注目标的人生,那么就注定他的人生是一个失败的人生。

有一个传说:《树上猴子》。在一座深山中,有一个平和安乐的小村庄。

有一天,村子来了一个奇特老人,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点燃了一把火,并且用一根棍子在碗里不停地搅拌,搅着搅着,竟然从碗中掉出金块来。村里的人十分惊讶,老人说这就是炼金术,只要把一些泥土和水在碗中搅一搅,再用火烧一烧,就会炼出金子来。

村中的长老请老人告诉他们秘诀。经不住村民一再恳求,老终于点头答应了。

老人说:“不过在炼金过程中,千万不可以想树上的猴子,否则就炼不出金块来。”

大家觉得这很容易办到,等老人走了以后由长老开始炼金,他一直在告诉自己,不可想树上的猴子,可是越不想,偏偏猴子不断浮现在他的脑海中。他只好交给另一个人,并一再叮咛不可想树上的猴子,因为树上的猴子,总是会从他们心中跑出来。

就是这样的道理炼金就是炼金,猴子是猴子,两者之间是没有什么关联的……但是在现实的生活之中,如果要想达到成功,那么也同样需要排除外界干扰,专注于自己的目标,那样的话就不会受到外界任何事物和环境地影响了。

我们做事情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的,不是我们没有办法接近目标,而是因为目标不够集中,过于分散精力,从而就导致我们的失败。

所以当你专注地做某一件事情的时候,生活就会以一种有趣而且又令人愉快的方式给你提供一个机会。所以我们要对这些机会保持一种开放的态度,切不可让最初的想法蒙住了我们的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