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初中生的张鹏平时非常喜欢穿名牌,他的父母担心他有拜金主义的倾向,于是决定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他的父母告诉咨询师,因为家里条件比较好,从小给孩子买的衣服和玩具都是比较好的,结果,孩子对名牌服饰的依赖性很强,甚至蔓延到其他的方面,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孩子都言必谈品牌和价格,对于那些稍微有些便宜的东西,他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了解完一些基本情况之后,咨询师和张鹏进行了一些交流。他发现,张鹏的价值观有些偏差,就如他父母说的那样,对各种品牌津津乐道,对稍微差点的品牌嗤之以鼻。
咨询师指着他的鞋子小心地询问道:“孩子,这双鞋样子不错,多少钱啊?”
“也就一千多吧!老师,您不知道,这款鞋穿着特别舒服,名牌就是好。”张鹏一边说着一边还得意地晃着脑袋,随后他也问道,“老师,你身上穿的西服也挺贵吧?”
“看来你的眼光不错嘛,这一件四千多。”咨询师笑着答道。
“喔,喔,我说呢,确实挺好看的。”张鹏连连点头。
又过了几天,咨询师换了一身衣服,从表面上来看质量也很好,但是价格却很便宜。张鹏习惯性地问道:“老师,您这身衣服也挺好的,是多少钱买的?”
咨询师笑着让张鹏来猜一下,结果他从3000元开始一直猜到了200多元!他显然大吃一惊:“怎么会这么便宜,这件衣服看着挺好的啊。”
这时,咨询师意味深长地对他说:“穿衣打扮讲究品牌有三种状态:第一种,穿上名牌的感觉像是暴发户;第二种,穿上名牌就有名牌的感觉,和你的这种状态很接近;第三种,穿什么样的衣服都像是名牌。”接着又问他,“你想知道这三种之间的区别在哪里吗?”
“肯定是个人的气质和修养!”张鹏若有所思地说道。然后,他又很认真地询问了咨询师买衣服的地方,在这之后,张鹏再也不盲目地追求名牌了。
爱美是人的天性,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偶尔给孩子买一些名牌产品,而对于过分迷恋穿名牌的孩子,父母就不能一味地纵容了。一旦父母做出让步,这只能助长孩子的高消费和一意孤行的心理,使他们更加肆无忌惮地追求名牌。
对于现在的许多孩子来说,穿名牌服装,用名牌手机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有时候几个孩子凑在一起谈论的不是学习问题,而是在讨论一些著名的品牌,如果有哪个孩子不知道一个牌子,就会被冠以“老土”的绰号,从而给孩子的心里留下了自卑的阴影。
在孩子穿上名牌同时,攀比心理、虚荣心理也随着而滋生,这也是让父母们很头疼的一个问题。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看待孩子的名牌情结呢?
1.运用合适的方式加以引导
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对待孩子的这种名牌情结不应该一味地直接予以否定,而要妥善地考虑其原有观念,巧妙调整角度和力度,鼓励孩子自己改掉这种坏的习惯。
父母们可以效仿我们事例中咨询师的办法,从其他地方加以引申,从而让孩子自己体会到,在性能方面,名牌和非名牌的服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孩子自己亲身体会,他才会理解的更为深刻。
2.勤俭节约的品质要培养
所有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宝,但是,如果把关爱变成了溺爱,反倒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家长不能一味地助长孩子的“名牌情结”,一定要告知孩子,父母挣钱是非常不容易的,应懂得珍惜与节俭。
比如说,当孩子想要购买一件名牌的时候,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你这一件衣服的价钱可以买到同样质量的好几件,这是不是太浪费了?如果你把这些钱节省下来送给那些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也许能够穿好几年。相信,你一定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听了这样话之后,孩子自然也就知道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了。
3.不应该用名牌来炫耀
许多孩子都把穿名牌服装看作显示自己家庭经济实力和审美水平的标准,似乎自己的身价都体现在自己的衣食住行上面,这无非是攀比与虚荣心在作祟。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一定要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及时地加以引导。否则,不但会使孩子在铺张浪费、贪慕虚荣的路上越滑越远,而且方法不适当的时候,还会让孩子产生过激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