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支持你成功的12种人
6610000000004

第4章 让有血缘关系的人脉作为你事业发展的基石

作为你事业发展的基石

血浓于水 人脉基石

比尔·盖茨创立微软公司的时候,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是在他20岁的时候,签到了一份大单。假如把营销比喻成钓鱼的话,是钓大鲸鱼,还是钓小鱼比较好呢?回答肯定是大鲸鱼。因为钓大鲸鱼钓一只可以吃一年,但钓小鱼的话得天天去钓。比尔·盖茨在25年前创业的时候,他就了解了这一点。他一开始就钓了一条大鲸鱼。这条大鲸鱼--他的第一份合约--是跟当时全世界第一强电脑公司--IBM签的。

当时,他还是位在大学读书的学生,没有太多的人脉资源。他怎能钓到这么大的"鲸鱼"?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原来比尔·盖茨之所以可以签到这份合约,中间有一个中介人--比尔·盖茨的母亲。比尔·盖茨的母亲是IBM的董事会董事,妈妈介绍儿子认识董事长,这不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吗?假如当初比尔·盖茨没有签到IBM这个单,相信他今天绝对不可能拥有几百亿美元的个人资产。

比尔·盖茨的这个例子足可以说明有效利用血缘关系的人脉资源支撑我们事业的成功是多么重要。在我们事业的初期,由于没有资金和声誉上的积累,我们要想获取事业发展所必需的各种资源和机会,往往会非常困难。那么怎么办呢?通常,我们会想到借用人脉资源来获取它们。在各种人脉资源中,利用血缘关系的人脉,是最理想的方式。因为,我们的血缘关系为我们所提供的各种资源,较之于其他人脉资源所提供的资源,通常不仅更可靠,而且不需要或者需支付很少的成本。因此,血缘关系的人脉,最值得我们好好珍惜和有效利用。

但是,许多人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血缘关系的维护。有些人常常忽视父母的意见和建议,无视兄弟姐妹之间的有效沟通以及现实的利益分配,家不和,业不兴,最后导致本应是自己事业发展的基石的人脉资源,反而成了自己事业发展的绊脚石。如果你想事业兴旺,早点成功,那就多花些心思在你的血缘关系上吧!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这里所叙述的血缘关系,主要是指父母和兄弟姐妹。这点和大多数人对血缘关系的定义有所不同,我们省略了一些血缘关系成员,比如侄子,并不意味着这些人脉不重要,而是因为获得这些人的支持的方法和获得父母及兄弟姐妹的方法有很多雷同之处,而且不同之处可以在稍后所叙述的获取亲戚关系人脉资源的支持中得以体现。

赢得父母的支持意味着什么

笔者在准备写作"如何赢得父母的支持"这个话题时,遭到周围一些朋友的质疑,他们认为天下的父母没有不望子成龙的,言下之意是父母对子女的支持和帮助从来都是主动无私、不求回报的,哪里需要去"赢得"呢?初听后,觉得有理,然而仔细一想,却发现了问题的所在。

正是大多数父母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子女好,因此一厢情愿的付出多,换位思考的检讨少,很多时候看起来是在支持子女的学习、工作和事业,实际上是在阻碍和设限。作为子女一方,由于从小就被告知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好,因此,被动顺从的时候多,据理力争的时候少,最后要么成为父母膝下一事无成、长不大的"老孩子",要么成家立业后消极拒绝父母的关爱,产生严重的所谓家庭"代沟"。

于是,笔者找到当初心存质疑的朋友,问:"如果父母心情愉快、通情达理、身体健康,算不算是对子女的支持?"朋友答:"是。"又问:"如果父母能和你及你的妻儿融洽相处算不算是对你的支持?"朋友答:"是"。再问:"如果父母和你能像朋友一样谈论工作和事业,你认为能否从中得到启发和支持?"朋友答:"当然能。"再问:"做到上述三点难不难?"朋友答:"很难。"最后问:"做到上述三点重要不重要?"朋友答:"重要。"

谈话进行到这里,笔者找到了立论的基础,看到了写作的曙光。既然上述简单的三点,很难做到但又很重要,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去用心"赢取"呢?

如何赢得父母的支持?本书接下来的内容将告诉你答案。

学会和自己的父母和睦相处

和自己的父母和睦相处是赢得其支持的首要条件。很难想象,一个和自己父母关系很差的人能够从自己父母身上得到足够的支持。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曾经和自己的妈妈关系弄得很紧张。他的妈妈过多地干预了新东方的管理,引起了新东方其他元老的不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俞敏洪都没有处理好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最终间接导致了新东方其他元老离开了新东方,给俞敏洪的事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够做到和自己的父母和睦相处呢?其实秘诀很简单,就是让父母和自己都心情愉快。具体来说,一要了解自己的父母,二是要解决自己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三要协助解决父母之间的矛盾。

了解父母的特点

天下的家庭各不相同,世间的父母也各有各的特点。为了与父母相处好,必须了解自己的父母的性格、脾气、爱好等,如果一无所知就会对相互关系的发展带来困难。

首先,父母就其子女的态度有以下几种类型。

——严厉型:父母对子女严格要求,事无巨细,干预指点,容不得半点马虎,不苟言笑,态度严厉,关心子女的前途胜过其他一切。从表面看来不通人情,内心深处却充满了真挚的爱。如果对于父母的严厉不理解,稍受管教就寸步不让地"顶牛",会使家庭天天处于紧张状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多体谅父母的苦衷,理解他们严格要求的本意,对于严厉过分的地方善意地提出意见。

——溺爱型:这类型父母的突出特点是只关心孩子的生活,不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也不够关心,多数情况下是迁就屈从孩子。一味溺爱、满足,放弃教育责任,对孩子的要求不做具体分析,甚至在孩子犯了错误时也千方百计地为其辩护。对孩子过于溺爱,时间长了,孩子容易成为思想单一、性情懦弱、感情脆弱,缺乏独立生活、战胜困难能力的人。

——放任型:对子女放任自流,很少管教,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全凭孩子自由发展。他们放松对子女各方面的教育,学习很少过问,生活较少关心,孩子品德上出现的不良萌芽也常常被忽视,子女犹如一棵自生自长的小树,长直了还是长歪了他们都不必操心。一旦孩子在成长中真的出了偏差父母又苦于没有好的方法,只能实施打骂体罚。

——指导型:对子女严格而不苛求、关心而不溺爱、放手而不放任,他们对子女的思想、品行、学习和生活都予以关心;又注意教育方法,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在与子女的关系上,平等相待,既注意让孩子独立自主的活动,又不放松对他们的指导教育,一般说这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父母类型。虽然理想,并不等于相处中就不会发生矛盾。对于子女来说,父母越是信任自己,越要尊重父母,越是关心自己,越要爱戴父母。由于父母与子女关系密切和谐,一旦发生摩擦,双方都会更痛苦。

对于父母类型的分析,只能是针对父母与子女关系中的主要倾向而言的,事实上各种家庭的父母也不会绝对地只显示一种特征,往往是各样类型的特点互相交叉兼有。

要注意父母的突然变化

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父母突然间和以前判若两人,明明不是你的错却拿你发火,这时就要巧妙地了解一下,是你的爸爸、妈妈在工作、事业上受到什么挫折,在人际关系上是否遇到了什么麻烦,如果确实如此,我们做儿女的应该从大局考虑多为父母分忧,帮他们平息心中的怨气。具体就是多帮他们干干家务、给他们买些或自己亲手做点他们爱吃的东西,多找些开心的话题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这时,"乖顺"点也是可以的。给他们抒发自己苦衷的机会,有谁更了解自己的父母,更会倾听他们的怨言呢?不妨让他们尽情地说说,要知道长辈虽说经历、阅历比我们广,可他们的心有时也像我们一样的脆弱。现在社会、家庭的压力又这么大,人难免有心情烦躁的时候,儿女毕竟是他们的定心丸,多替他们着想,给他们以外人所无法给予的首肯与真心的理解,让他们感受到儿女对他们永远不变的需要与敬爱,让他们疲惫的心在家的这个温暖的港湾彻底地放松与休息,尽儿女所能让父母快乐,也是我们对他们最好的孝顺。

要注意父母更年期的心理和生理的变化

如果自己的父母已到了更年期,好多习惯都发生了变化,一时让我们也难以接受,这时我们晚辈切忌遇事非得明辨是非不可,或保持冷静不予理睬。要知道人都有这个时期,只不过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反应罢了。老人把我们养大,吃再大的苦他们也毫无怨言,他们一直在为我们奉献着自己的光与热。所以,他们现在由于生理、心理上的不适而产生的一连串的变化都是儿女们应该理解并给予重视和关心的。但我们不应把老人当作病人看,应有耐心,宽容的心是可以治愈伤病的良药。这时做儿女的可以抽空多陪老人出去转转,发现他们的乐趣所在,给予及时的鼓励,养养花、养养鱼、养养鸟都可以缓解更年期给他们带来的难以自制的心绪,也可以适当买点补养品等老人心情好的时候送上去。要善于察言观色,尽量满足父母的要求,遇到老人固执、钻牛角尖发脾气时,我们要理智、克制,找一些轻松的话题缓解紧张的气氛。父母这个时候是比较敏感的,所以我们说话也要多留心,不能言语过重伤了父母的心,殊不知只要孩子多体贴多关心父母,他们是会很快度过这个时期的。我们也应该多研究一下不同时期老年人的特点,使我们自己成为他们的"保健医生",让我们的孝心化作一杯夏日清凉的甘露,一盆冬日熊熊的炭。当然,对于那些特别蛮横、不讲道理的父母,我们可以适当采取机智而行之有效的办法,让父母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而接受你的意见,但在处理与固执父母的关系中最忌讳"以牙还牙"、"反目成仇",因为父母与孩子到底是至亲至爱的血肉关系。让我们以孝为本,从孝出发,去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让父母开心,使自己满意。相信,生活的磨炼同样给我们以丰厚的馈赠,成熟的人将拥有这笔财富。

有效地解决和父母之间的矛盾

即使最和睦的家庭,父母和儿女之间也有矛盾。父母价值观取向、生活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期望往往与子女之间存在着差异。因此,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那么,和睦家庭的和睦体现在哪里呢?答案是,体现在解决矛盾的解决方式上,尤其是子女解决矛盾的方式上。

首先,应充分认识到家庭的和睦,成员关系的融洽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和渴求的,这是我们在纷繁复杂人生中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强大力量源泉,也为我们完美的人格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和父母携手搞好家庭的建设,争取在温暖、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围中找到自己发奋图强的支撑点。本着这种认识,晚辈们应以各种方式求得父母的了解与理解,同时也与长辈建立相互谅解、信任,用和煦的春风化解积蓄心头的固执的寒冰。

其次,解决家庭中与父母的矛盾,我们应分析清楚父母专横、固执的原因。据观察,有的家长总是爱拿自己从前和现在比,用老一套来要求子女,以各种模式卡他们,让儿女按着自己设计的方式去生活、成长。他们根本听不进逆耳之言,儿女稍有不顺,他们立刻暴跳如雷,相信武力与强权会使儿女乖顺;也有的父母由于事业上的挫折或其他的外在压力,使他们感到无法发泄心中的郁闷,于是儿女稍有"逆耳"之言,他们就要"山洪暴发"把气撒在孩子身上;还有一部分父母在更年期间,脾气古怪、性格暴虐,总是怀疑自己的孩子长大了要背叛自己,心里总有一种失落感和恐惧感,往往多疑无理,对孩子动辄发火辱骂、大打出手,等过后又感到深深悔恨和自责。这种矛盾心理如不及时调整,恶性循环,往往成为孩子离家出走和与父母背道而驰的根本原因。我们作为儿女的,这时不应该去议论父母是与非,而应冷静地想一想我们如何才能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重新赢得父母的耐心与爱心,去赢得平等与互相的尊重。

再次,要以"理"服人,但这绝不是给父母讲大道理。那样做只能适得其反,而应避开锋芒找到合适的场合,借用合适的话题,运用巧妙的语言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某些老观念和做法的不是,既不伤他们的面子,又让他们心服口服,看到儿女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应用积极孝顺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帮他们走出自我狭小的生活圈子,多与外界接触,去切身感受时代的转化与人们观念的更新及现今孝道的新内涵。也不妨多与父母谈谈他们的青年生活和体会,学会倾听和客观理智地选择。以硬碰硬只能两败俱伤,"以柔克刚"倒可以解决部分问题。长辈的固执脾气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耐心去让他们多看看社会的光明面与现代年轻人身上的长处和优点,给他们机会多参与我们的讨论与社会活动,也可以把一些如何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好书悄悄地放在他们的枕旁。多在生活的细微之处了解父母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求,要做父母身边的有心人。这样冷漠对抗的家庭气氛会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将是父母对儿女的关心、疼爱,子女对父母的尊重敬爱以及毫无保留的孝心,这样岂不是两全其美。

有效解决父母之间的矛盾

世间最美满的家庭也难免存在矛盾,父母发生摩擦闹矛盾,甚至公开吵架时怎么办?最重要的是你要当好中间人。在任何家庭中,父、母、子女三者的关系总是最亲密的,子女是父母感情的纽带,是父母关心的中心,在父母面前,始终处于被爱护、被关心的地位。父母争执发生矛盾,孩子最利于做好双方工作。所以当父母争吵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的头脑,绝不可以意气用事。不能把自己置于局外人的地位,对父母的争吵毫不过问,冷眼旁观,熟视无睹,自称"小孩不管大人的事";也不能不分青红皂白跟着大吵大闹,把父母双方都责怪一通,两人吵变成三人吵;或者偏袒一方,有意或无意地站在父亲或母亲一边,指责对方,使父母与子女的三角关系更加趋于复杂化。我们应该一碗水端平,等距离外交,好好地劝说。一般父母吵架后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双方僵持,谁也不肯让步。这时最需要的是子女的安慰,应立即做好劝说工作,很容易使双方形成和解。二是吵架后,双方都感到后悔,但出于自尊,都羞于主动开口和好,做子女的应创造各种机会,为双方搭桥,暗中巧妙周旋让双亲言归于好。三是一方想和好,另一方却怒气未消。子女要及时将一方急于和好的心情进行传递。一般情况下,疼爱孩子的父母往往经不住孩子的感化,几经劝说,就能和好如初。无论面对哪种情况,对子女来说,都要十分耐心,不能操之过急,还要讲究方法,聪明机灵。

孝敬父母

除了和父母和睦相处,我们还要做到照料和赡养父母,让父母享有健康的心态的同时,也享有健康的身体。要想做到这些,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孝敬,孝敬,再孝敬。

提起孝敬父母,大部分人都是点头称是。但是大部分人其实对孝敬老人的方法了解得不多。很多人对自己的父母甚是照顾,给他们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可是父母却呆在儿女的房间里面闷闷不乐,郁郁寡欢。为什么?

有些时候,可能因为你没有注意礼仪,不知不觉中伤害了父母的自尊;有时候,你没有太多考虑父母的感受,有意无意之间让父母生活得越来越孤寂。其实,孝敬父母也要讲究礼仪和技巧。那么,孝敬父母要讲究哪些礼仪和技巧呢?下面我们将一一为您介绍。

关心问候

我们应该关心父母的身体,带着一颗孝敬的心,问寒问暖。早、晚向父母问安,表达对父母的亲切问候和诚挚的祝福。问安时,如果发现父母健康情况有什么变化,应该尽可能地照顾好父母,并建议父母早些到医院就诊。

除了早、晚问候之外,离家、归家对父母也要讲礼貌,就是子女外出也一定要禀告父母,把什么时间、上哪去、干什么,都一一和父母说得清清楚楚;回来时,要面见父母,说明平安归来了,事情办得怎么样,免得父母挂念,为你劳神和操心。

听从教导

孝敬父母只是做到对父母有礼貌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听从父母的教导,按父母的正确教导去做,不任性,不让父母操心。

有时,父母不了解情况,错怪了你,你也要冷静,要心平气和地向父母说明情况和解释。听从教导要虚心,要诚恳,要认真听,要有真心诚意。

恭敬礼让

恭敬礼让是孝敬父母的另一种具体表现。一起外出归来,让长辈先进门;冬天给长辈掀门帘进入;就餐时,请长辈先就座,让他们先吃;吃水果时,选大的、好的先送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或其他长辈。这样做既是尊敬长辈的具体表现,又是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同时,也能培养和锻炼自己心中有他人的良好品质。

主动帮助

要主动当父母的帮手,为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可以减轻父母的家务负担,自己又锻炼了劳动本领,养成了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孩子对父母以孝为先。要善待双亲,且要同等看待,不可厚此薄彼;多与父母交谈,以了解其看法、想法及感受;尽力敬爱父母,不以言辞或行为侮慢父母。尽力使父母心情愉快,少惹父母生气;帮助父母从事并完成善举,不陷父母于不义;对父母诚心诚意,不因父母的社会地位与经济能力而表面做作与应付;言行尽量使父母引以为荣,不使父母因子女言行而抬不起头来;尽力使父母信任与放心,而不使父母为子女的行为担心;保持自己身心健康,以免父母忧虑挂念;以同情的态度来了解父母的时代与生活背景,不可以贸然视为落伍;父母如有过错,子女应以委婉的态度耐心相劝;父母在物质生活上如需照顾,子女应尽力予以安排,勿使有所匮乏;父母生病时,子女应妥为照顾,尽力设法医治;父母丧亡,子女应予以妥善安葬。

让父母和自己的配偶和睦相处

以前中央电视台曾经播放了一部非常受欢迎的韩国电视剧,这部电视剧名字叫做《爱情是什么》。男主角李大发在结婚之前,其母亲对其非常疼爱。可是结婚之后,由于其母亲对自己的妻子有一些成见,母亲和妻子的关系不好,母亲对李大发就冷淡了许多。这种变化以及父母和自己妻子之间的矛盾,让李大发感到非常苦恼。而相同的,李大发的妻子在结婚之前,是母亲的掌上明珠,可在结婚之后,由于母亲看不上李大发,也对她有些冷眼相看,有时甚至恶语相向。

李大发和妻子的遭遇典型地再现了很多父母和他们子女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尤其是和子女配偶之间的矛盾更为突出。父母在子女结婚以后,通常会产生情绪上或者心理上的微妙变化。他们会有一种类似自己的孩子背叛了自己的失落感觉,因此从心理上会自然而然地对子女的配偶有一种微妙的抵触情绪。另外一方面,和子女的配偶相处也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有一些矛盾或者冲突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作为子女,我们需要理解父母的这种变化并积极应对,以获取父母对我们的支持。那么,怎么应对呢?具体来说,作为丈夫,要处理好妻子与父母的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也要处理好与自己岳父岳母的关系。这一点很重要,毕竟岳父岳母从伦理上讲也是自己的父母,而且通常他们也会对你提供非常有力的支持。作为妻子,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处理好与自己婆婆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就展开来具体叙述。

女婿如何与岳父母和睦相处

在生活中,夫妻关系往往并不仅仅限于夫妻两人之间。父亲总是疼爱女儿的,对自己的女婿,则常常并不那么友好。因此,丈夫应该学会面对岳父"泰山"大人。

小王新婚不久,深得岳母的喜爱,却总是不知该如何面对冷漠的岳父。一天,他陪妻子回娘家,又碰上岳父的冷脸。无意中,他发现岳父家的书柜里放着一副象棋,就向岳父搭讪说:"您下象棋呀。"岳父眉头动了一下,又恢复了以往的冷淡,"嗯"了一声。细心的小王没有忽略这个小动作。他马上意识到岳父可能很喜欢下象棋。于是,他马上说了一句:"我也喜欢下象棋,可下得不太好。您能指点我一下吗?"嗜棋的岳父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结果,这一下,两个人下出了缘分,下出了感情。

现在,三天不见小王的面,岳父就会主动邀请小两口去做客。可见,女婿和岳父,并非天生的仇人。

女婿对岳父母应存感激之心。虽说是自由恋爱,但岳父母花了半辈子心血才把女儿抚养成人,给你做了媳妇,这也是一种大恩大德,做女婿的应该铭记在心,加以报答。

女婿在岳父母面前要经常夸奖妻子,这是与岳父母和睦相处的需要,也是融洽夫妻关系的需要。你可以夸她心灵手巧,会织毛衣做家务;夸她心地善良,会待人处世;夸她孝顺贤惠,上尊父母,下和兄嫂;夸她治家有方,精打细算,会过日子。女婿夸奖女儿,说明小两口关系融洽,岳父母对女儿的未来放心满意。在他们看来,女儿是自己一手抚养大的,女儿身上的优点都是自己培养教育的结果。女婿夸妻子就是在夸奖岳父母。女婿夸奖妻子,妻子高兴,岳父母更高兴。这种赞誉可以造成一种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会引起家庭各方面良好的连锁反应,增进家庭的和睦。

女婿仅嘴巴甜而无实际行动,其赞许就会显得太廉价,其效果也就不会理想。一定要与行动紧密配合,多做奉献。对岳父母要从各方面给予照顾和帮助,特别是在生活上,钱多花一些,事多做一些,切记不要让妻子回娘家索取东西。娘家的兄弟姑嫂,很讨厌出阁的女儿回来要钱要物,许多家庭纠纷、婆媳矛盾就是由此而产生的。

赡养父母,是法律赋予子女的义务。女儿有义务,女婿同样有义务。平时多到岳父母家看看老人,谈谈心,遇到节日、生日买点礼品去祝贺,让老人精神愉快;还可以把岳父母请到自己家中住几天,调剂一下生活。

人们常说,女婿如半子。女婿对岳父母应如同自己的父母一样恭敬、孝顺。在各种场合都称岳父母为爸爸、妈妈,而且要自然、亲切。做女婿的嘴甜,意味着亲近,能起到沟通感情、融化心理隔阂的作用,也是亲情亲密感的填充。长辈人走过的生活道路长、经验多,应该允许岳父母过问小家庭的生活,允许他们指责挑剔,欢迎他们帮助指教。

但是,作为长辈应该意识到女婿与岳父母的关系,并非一种骨肉情,二者相处的基础是相互尊重。小两口一旦发生矛盾,岳父母不要宠女儿,指责女婿;更不要乱出"馊主意",致使女儿和女婿的矛盾越闹越大。岳父母对女婿的家务不要过分"参政",当小两口发生争吵时,最好不要介入。

女婿对岳父母尊敬,妻子也会对公婆尽孝道。反之,一个不关心岳父母的人,妻子同公婆的关系一定会受到影响。

丈夫要处理好妻子与母亲的关系

男人要处理好同"泰山"的关系,同样也要处理好妻子与自己母亲的关系,否则,就只好当一块倒霉的"夹心饼"了。

阿国与妻子阿敏是大学同学,婚后第四年,他们从外省调来家乡工作,与阿国父母同住。阿敏工作忙,常加班,家务事阿国多做了些,阿国妈心疼儿子,便埋怨她,说她回来吃现成饭。阿敏爱打扮,爱穿吊带裙,阿国妈看不惯。中秋节阿敏买月饼送给公婆,被阿国妈偷偷扔掉。阿敏炒几个菜,孝敬公婆,阿国妈也嫌她做得不好吃,且当面说"你真笨"。阿敏常向阿国哭诉委屈,要求分开住。他俩倾全部积蓄,买了房。搬出去住后,阿敏乐了,妈妈却恼了,说母子分离整整8年才团聚,为这个女人,又分开了。

阿国爸爸"文革"时受迫害,阿国妈妈在清贫艰难中一手养大惟一的孩子,母子感情很深。阿国母亲现已年近花甲,阿国要求妻子理解他,迁就母亲,更不要拒绝母亲来家小住,阿敏答应了。但是母亲每次一住就是几个月,对阿敏的态度也没有改变。因此阿敏与阿国多次为母亲激烈争吵。调回家乡工作以来,小夫妻是大闹小吵数不清,过去的情爱几乎吵得不见踪影。婚姻危机中,他们不敢要孩子。他们都已年过30,面临的却是家无宁日甚至是离婚的命运。

人的一生只有一个母亲,鱼与熊掌不能兼得时,阿国宁愿选择母亲,他需要一个能接纳母亲、又爱他的妻子。但当他接过妻子写好的"离婚协议书"时,双手发颤、泪眼模糊……

在这件家庭纠纷中,如果贬低阿国妻子、住到他家指指点点的人不是他母亲,他会毫不客气地说,这是我们夫妻之间的私事,不需要你介入!

回家乡前,阿国既孝母,也爱妻。回家乡后这两件事发生了冲突,原因是母亲闯进了他们的二人天地,爱情鸟的飞行空间受到了限制。孝敬母亲与夫妻和睦本是平行而独立驾驶的两条船,只有不善操作的人才会互相撞沉。

对"孝"的理解不是与老人非要在形式上朝夕相处,也不是必须言听计从,而是在行动上关心他们的冷暖起居,在心中随时挂念他们,有空就去电话或亲自回家向他们问安。观念迥然不同的两代人硬绑在一起会产生"同住难"的烦恼,都会感到自身的私人空间被侵犯。

在家庭内的多边人际关系里,有一条主线是夫与妻。一切其他人际关系(包括子女)都不应该凌驾于夫妻关系之上。一个人结了婚却不重视婚姻是犯大错。如果他对他原本无辜的妻子都不能接受的话,这辈子只能不结婚才能尽"孝"了。

用牺牲婚姻孝顺母亲--阿国走进了"孝"的误区,他明知母亲过分挑剔还要难为妻子,也许这是促使母亲越发挑剔的原因。

婆媳关系要处理得当

在家庭中,婆媳关系最容易产生矛盾,而且产生矛盾后又不容易解决。婆媳关系一紧张,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公媳关系、夫妻关系往往随之而紧张。其实,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婆媳关系是完全可以处理好的。

——相互尊重

婆婆和媳妇都要相互承认对方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经济地位,谁也不要支配谁,谁也不要听命于谁,全家的事情商量着办。如经济开支,涉及整个家庭的,集体讨论;属于个人范围内,互相不要干涉。又如管教孩子,主要是父母的事,如果感到媳妇管教方式不当,婆婆可事后提醒,决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干涉,免得产生矛盾。总之,媳妇要多尊重婆婆,多想想婆婆年纪大,管家有经验;婆婆也要多尊重媳妇,多想想年轻人自有年轻人的想法,自己的"老框框"可能不合时宜了。

——相互谅解

媳妇要体谅老人,老人所想不可能和年轻人完全一样;婆婆也要多体谅媳妇,婆婆对待子女要一视同仁;媳妇和丈夫亲,要多考虑安慰老人,不要使老人产生一种孤独、落寞之感;但即使媳妇对丈夫照顾较多,对婆婆照顾有所不同,婆婆也应这样去想:"小夫妻亲热些,是好事"。在家务劳动方面,媳妇要照顾婆婆,自己多做些;婆婆要考虑媳妇工作忙,自己多帮帮她,这样双方的矛盾就小了。

——切忌争吵

在任何情况下,婆媳都不要"针尖对麦芒"地争吵,如果一方发火了,另一方要暂时忍让,过后再说。如果一吵,势必扩大矛盾,而且较难转弯。几次争吵,形成成见,就更不好调和了。平时如果有意见,不要和邻居、亲友乱讲,有机会时双方好好开诚布公地谈一谈,或是由儿子恳切地传达。

--父子要起缓冲作用

如果婆媳产生了矛盾,双方的丈夫一定要慎重对待。最好的办法,不管谁是谁非(在家庭中,一般情况下,也没有大是大非问题),父亲与儿子都要保持"中立",进行调解,等婆媳双方情绪平息下来后再说。千万不要"帮倒忙"。

--精神上的安慰和物质上的照顾相结合

媳妇对婆婆要多问寒问暖。当老人身体不适时多加照顾,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经常买些老人爱吃的东西,这不仅是物质照顾,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安慰。婆婆对媳妇也是同样,婆婆有时可以买些东西给孙子孙女。但是婆媳无论为对方做了多少好事,都不要常挂在嘴上,对亲友、邻居宣扬;更不要在双方发生矛盾时"算账"。做了好事不讲,心里都有数;如果老是讲,结果可能适得其反。

赢得兄弟姐妹的支持

笔者在准备"赢得兄弟姐妹的支持"的话题的时候,身边的朋友没有像我在准备"赢得父母的支持"那样,对我提出质疑。他们的观点和笔者趋向于一致,即兄弟姐妹情深,通常情况下,只要有人需要支持,他们定会鼎力相助。但是,漫漫人生过程中,兄弟姐妹们避免不了产生矛盾。通常,这种矛盾在兄弟姐妹的自身成长、赡养父母、利益分配以及债务偿还方面尤其突出。

兄弟姐妹在自身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其他的兄弟姐妹出于血缘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扶持必不可少。但是,过多的扶持和帮助,反而会使得受助者失去了自我成长的能力。笔者有位朋友,其哥哥是个社会成功人士。这位朋友自从小时候起,学习和工作上得到其哥哥非常多的帮助。结果他养成了事事依赖哥哥的不良习惯,不愿意提高并逐步丧失了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哥哥如果不再帮他,他就对哥哥百般责怪。他的这种表现给哥哥家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嫂子对其很有意见,而弟弟所在的单位也因为弟弟的不良表现对当初的推荐人哥哥颇有微词。类似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其实许多人应该注意,帮助自己的兄弟姐妹一定要节制,否则不仅不能获得他们的支持,反而会拖累了自身。

按照我们中国的文化习俗,兄弟姐妹应该共同赡养父母。很多时候,在赡养父母费用的承担上,往往容易产生纠纷。由此所产生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反目不仅会对父母造成极其不好的影响,也会对各自的事业和家庭生活带来很多不便。现在,很多兄弟联合一起创业。在事业发展初期,哥儿们不分彼此,什么你的我的,亲情高于利益,一派其乐融融。但是当事业发展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兄弟们各自的抱负滋生,此时这种产权不明晰的利益结构往往导致利益分配上的纠纷。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兄弟阋于墙的局面。

在兄弟姐妹相处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如果不解决,兄弟姐妹之间的深厚感情将受到严峻的考验。因此,维持兄弟姐妹之间与生俱来的深厚感情,并有效解决相处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是个人从兄弟姐妹中赢得支持的最基本的原则。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首先向你说明兄弟姐妹关系的特殊性以及它在个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以便于你理解维持兄弟姐妹关系的重要性。其次,我们将向你着重描述赢得兄弟姐妹支持的重要的技巧。

兄弟姐妹关系的特殊性

兄弟姐妹都是父母所生,古人比喻为手足,具有血缘之亲。兄弟关系不仅是可贵的,而且对于个人的成长也是极其重要的。兄弟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家庭中的投影,一个孩子可以通过与兄弟姐妹相处而学会人际交往和处世方法,它是亲子关系所无法代替的。亲子关系是一种上下关系,纵向的关系,尤其在孩子幼年时,双亲对孩子的作用是管教和培养,而对于孩子来说,双亲是伟大的人,是仰慕、认同的对象。

兄弟关系与亲子关系不同,纯粹由年龄差别造成。哥哥姐姐对弟弟妹妹来说,可能成为学习的目标和效仿的楷模。哥哥姐姐也指导、教育弟弟妹妹。从这个角度来看,兄弟关系也包含有纵向的人际关系的因素。但是,兄弟关系还不止于此。兄弟姐妹之间还经常会发生纠纷。他们为了争一个玩具或一块蛋糕红起脸时往往会忘记年龄差别,彼此站在同等层次,平等立场上你争我夺。虽然他们在其他时间会经常在一起玩耍,相互之间像最要好的朋友一样。从这一角度看,兄弟关系包含像朋友关系一般的横向的人际关系的因素。在孩子眼里,与父母相处和与兄弟姐妹相处不是一回事,如果一视同仁往往没有好处。孩子们通过体验兄弟关系,懂得了孩子与大人的不同,并且学会了孩子之间的处世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又会逐渐从兄弟关系中学会成人之间的处世方法。

可见,兄弟关系是亲子关系以及其他家庭关系所无法代替的。这就是为什么没有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在刚进托儿所或幼儿园时不会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在班上十分孤独的原因。兄弟关系对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以及进一步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中国的家庭中,年龄较小的孩子称呼年龄较大的孩子为"哥哥"或"姐姐",这是很普遍的。但在美国和西欧,兄弟姐妹之间一般直呼其名。我们使用兄弟姐妹的称呼不单单表明出生顺序、性别,其中还包含着对处在各个位置上的人的"预期作用"。父母经常会说:"做哥哥(姐姐)的就要有哥哥(姐姐)的样。"这"哥哥的样"就是一种预期作用。

在中国人的传统家庭模式中,长子女、尤其是长子,其地位是相当特殊的。旧时长子就是日后的一家之主,其他的弟妹们都将唯其马首是瞻,于是无形中从小便形成一种权威感和责任感,总是把所有弟妹的前途、命运、婚嫁步骤端置于心,并少不了一手安排操办,因此"如父"的说法其实并不过分。

至于长女情怀,也同样不言而喻,任何家庭中的长女一般都较早熟,且温顺懂事,善解人意,她们对弟妹、尤其是对弟弟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惊人的关爱之情。随着年龄的日益增长,她们对弟妹的关爱会越来越像当年的母亲,因此对弟妹的付出与宽容也始终像母亲为儿女奉献、被儿女索取一样,从来都无怨无悔。

时至今日,由于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长子长女通常也就是惟一的子女。真正拥有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他们的长子、长女据估计最小也在15岁以上了。而"长子傲,末子骄"则是最大的特点。通常,长子在次子出生前一直是家庭的中心人物,父母对长子倾注了全部的爱,从父母那里,长子可以尽数满足自己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这对于年幼无知的孩子来说,在其人格的形成上打下了不良的基础,使得他习惯于在别人面前耀武扬威。而末子呢,由于父母得此末子年岁已大,更觉"得之不易",此时其他的孩子都已渐渐长大,于是父母便将全部的注意力转移到末子身上。同时他们已经有了丰富的养育经验,可以给予其无微不至的照顾,更主要的是给予了较高的期望,使孩子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受到娇惯式的养育,对其百依百顺。

在我国的传统家教中,父母一般都很重视长子的榜样作用,所以我们常见的兄弟姐妹交往是亲切、友好的,真正体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小一点的时候,我们通常能看到稍长几岁的哥哥、姐姐会帮助妈妈哄孩子,看护孩子,能领着弟弟、妹妹一起玩耍,教给弟弟、妹妹有趣的游戏,使手足关系第一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上学后,哥哥、姐姐又当起了小老师,能帮助弟弟、妹妹学习功课,传授学习方法,讲解疑难问题,经常在一起交流学习心得,这是手足关系的第二次体现。手足关系的第三次体现是在青春发育期以后,此时哥哥、姐姐丝毫不吝啬自己已有的经验,特别关心弟弟、妹妹的身体发育(姐姐对妹妹尤其明显)。在青春发育期以后,哥哥、姐姐还十分重视弟弟、妹妹的生活和交往,经常向他们传授健康有益的知识和方法,指导他们的行为。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无异于是对身为长子、长女的人们来说,是最严重的训斥和刺激。

心理学家认为兄妹交往和姐弟交往,在所有手足关系中最为和谐、亲密,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在女孩的心目中,哥哥和爸爸一样,是力量和智慧的象征。但与爸爸相比,她们更多的是同哥哥呆在一起,哥哥由于年龄的差距也非常爱护、照顾妹妹,妹妹在哥哥那里总能得到保护和满足,有一种说不出的安全感,因而形成了良好的人格特征。而且这种兄妹关系会一直持续、乃至终生不改,哪怕妹妹早已成家做母亲。

姐弟情深就更为普遍。在兄弟交往中,儿时是整日没有安宁的打闹、玩耍,成年后则是稳重老练的把酒言欢、交流计谋,哥哥通常是以伙伴的身份与弟弟在一起,对弟弟缺少细致入微的关心,姐弟交往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不足。姐姐通常能想到连弟弟自己都不曾在意的种种大事小情,给予一种类似母爱般的关照,总是让弟弟处于一种被关心之中,这对弟弟的人格完善和情感发育都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每当问到那些身为长子、长女的人,如果有来生,是否还愿做长子、长女?他们多半都会微笑着摇头,叹曰:"一言难尽。"很少有不关心、不爱护弟弟、妹妹的兄长和姐姐,长子女本身恐怕就意味着为弟妹操心、奉献,并且还要不动声色、无怨无悔,就像是父母对他(她)们自己那样。

赢得兄弟姐妹支持的方法

如上面介绍的那样,兄弟姐妹关系在个人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俗话说:打虎还要亲兄弟。一方面,兄弟是骨肉至亲,到危急时自会同心协力地拼命;另一方面说,兄弟相知最深,相爱最切,不分彼此协调合作。兄弟姐妹和睦相处,相亲相爱,一则是孝顺父母亲的表现,一则是家庭生活快乐的源泉。正因为如此,要想获取兄弟姐妹的支持,我们一方面要用心维护兄弟姐妹之间的这种关系,以避免各自成家以后关系疏远,另外一方面,要有效地处理我们在开篇中所提到的兄弟姐妹容易产生纠纷的问题。

和睦相处互相关爱

一个家庭能否愉快和幸福,兄弟姐妹的关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兄弟姐妹间互相体贴关心,互相帮助,长爱幼、幼尊长,产生矛盾时互谅互让,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必然觉得心情舒畅,十分幸福。然而,兄弟姐妹天天相处,出现纠纷和矛盾是难免的。如何才能避免将小事弄大,不伤兄弟感情呢?这就需要了解兄弟姐妹的相处之道。

互相友爱。友就是和善相处,爱就是亲厚相待。兄弟姐妹能友爱,必定能使父母欢心,这也是孝顺父母的表现之一。一个人要能和别人互助合作,就要从兄弟姐妹之间的友爱做起。如果不能兄友弟恭,哪能长幼有序,敦睦近邻,为人友善呢?假如兄弟姐妹不互相友爱,弟妹对兄姊不和顺,兄姊对弟妹不友爱,轻则形同陌路,重则兄弟阋于墙,同室操戈。

要相互礼让。兄弟姐妹之间,应该见利不争,见害不避。我们时常会看到兄弟姐妹小时候就相争不让,长大以后,为争家产,对簿公堂,甚至手足相残,令人扼腕叹息!

要相互帮助。兄弟姐妹虽然是同父同母所生,但在智力体力方面,仍会有差异,在未来的成就上也有所不同。有的富贵,有的贫贱,总须互相帮助与扶持。朱柏庐《治家格言》说:"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就是这个意思。兄弟姐妹能互相帮助,就能互相合作,所以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要相互劝善规过,进德修业。兄弟有手足之情,相互影响很大,凡事最好商量,最易合作共事。但不可狼狈为奸,互陷于不义。当兄弟做错事时,要劝善规过,不可同流合污。

兄弟姐妹的关系是很亲密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不讲究相处的艺术。兄弟姐妹相处时,还是要注意一些准则的。

①尊重各自的隐私;

②在感情上予以支持;

③愿意当其参谋;

④赠送生日礼物;

⑤不要妒忌;

⑥愿意听取和征求意见;

⑦相互信任;

⑧不要干涉各自的社会关系;

⑨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⑩维护其利益,即使他不在;

(11)不要自充对方的庇护者;

(12)将其作为自己的一个朋友;

(13)谈话时,不要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14)帮助其与自己的朋友交朋友;

(15)不要当众批评对方。

如果兄弟姐妹相处时,能注意这些准则,则能使彼此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感情更加深厚。感情深厚,彼此就更愿意互相扶持和帮助。

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在兄弟姐妹关系中,扮演兄弟姐妹等不同角色的人,在与其他同胞相处时,要注意的地方各不相同。做好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它强调的是,在兄弟姐妹之中,各自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角色被社会和家庭所赋予的义务和责任。演好自己的角色,兄弟姐妹这才能叫做兄弟姐妹。否则哥哥不像哥哥,弟弟不像弟弟,角色混乱,导致各自承担的义务和责任混乱,兄弟姐妹关系也就很难平衡。

在一个家庭里,哥哥或姐姐是仅次于父母的重要人物。一个家庭和睦与否,和哥哥姐姐的为人有很大的关系。

在家庭里,哥哥、姐姐应爱护弟妹,关心弟妹们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由于年龄相近,弟妹们往往乐意找兄长交谈,这时候,兄长就应该耐心恳切地帮助他们,解答和解决他们遇到的各种问题,切不可流露出不耐烦或不屑回答的样子,切忌急躁、粗暴、敷衍了事的神态。因为这种神态,会使弟弟、妹妹们伤心,会使他们以后不再求救于你,对你敬而远之。

当弟弟、妹妹有了错误时,不要在父母面前斥责他们,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更不能经常在父母面前"告状",而引起他们的反感。当弟弟、妹妹随着年龄的增长进入恋爱阶段时,哥哥、姐姐应关心他们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并经常为他们在怎样选择恋爱对象等问题上,提些中肯的意见。在这方面,哥哥、姐姐的劝告往往更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哥哥、姐姐本身谈恋爱时,如果弟弟、妹妹还小,应注意不要在他们面前经常谈论起恋爱问题,更不能在他们面前做出亲昵的动作,如依偎相抱、耳鬓厮磨、搂抱接吻,甚至做出更加令人不堪入目的举动。这些会给尚年幼的弟弟、妹妹留下不好的印象,因为他们可能会想要模仿你,做这种事,从而造成不良影响。当哥哥、姐姐成家时,在结婚仪式(包括嫁妆)上要掌握分寸,新事新办,不要铺张,以便他们日后仿效。成家后如果与弟弟、妹妹们生活在一起,要注意搞好他们与爱人之间的关系,如发生矛盾,一般以当"和事佬"为宜,切不可偏听、偏信、偏袒任何一方,以免加深矛盾。如果与弟妹们分住,则须经常回来聚一聚、谈一谈,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给弟妹们买点穿的、用的,这样做可以使相互之间的感情更亲近。

对于弟弟、妹妹来说,除了要做到哥哥、姐姐应做的那些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尊敬哥哥、姐姐。不能有"我比你小,你应该让我"的优越感。有问题,有事情时,除了告诉父母之外,可多与哥哥、姐姐商量,如果与兄长发生争吵,不要利用自己的得宠地位,到父母面前去"告状",以免加深兄弟姐妹间的隔阂。

另外在兄弟姐妹间如果有领养来的或非同胞亲生的更须注意团结友爱,对非亲生的弱者,要更多地关心照顾;千万不能歧视或冷落他们,以避免给他们的心灵增添创伤。

赡养父母:不要计较要量力而为

兄弟姐妹相继长大成人后,会出现一些新问题、新矛盾,要本着相互谦让的精神,妥善解决。其中赡养父母就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当父母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经济来源或收入不能维持生活时,子女都有义务向父母提供赡养费。

兄弟姐妹各提供多少,要根据各自的经济收入而定,不要强求一致。收入高的可以多提供一些,收入低的可以少负担一点,具体数字要相互协商,负担少的随着经济收入的变化酌情增加,各人负担多少不要斤斤计较。与父母居住在一起的,可能得益多些(尽的义务也多些),不住在一起的也不要眼红。父母若有偏爱,资助子女有厚薄,要想开些,立足于自力更生过日子,不要去眼红别人。总之,兄弟姐妹间要把钱看得轻一些,把情看得重一点,毕竟是血浓于水。

在父母亲病故而需处理遗产时,兄弟姐妹应互谅互让,不要为芝麻大的事而争执,更不能因几句口角就掀起轩然大波,使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感情毁于一旦。一定要学会善于克制自己,再不顺心,也不能出口伤人,要知道:"恶语伤人六月寒。"看见别人在火头上,就回避一下,以免直接冲突,要协商解决。假如父母生前比较富裕,兄弟姐妹绝不要为了争夺财产而明争暗斗。姐妹不要依仗父母生前的宠爱,把娘家的东西大包小包往夫家搬,兄弟也不要以为自己是"顶门人",而理所当然地独占财产。处理遗产重要的是,一要遵照父母的遗嘱,二要根据各人目前的经济状况,三要兼顾以往各人对父母所尽义务的多少。千万不可因贪钱财而影响兄弟姐妹情谊。

最后,当兄弟姐妹相继长大成家后,要经常相互走动,逢年过节除应买点父母喜欢吃的东西或礼物,到家庭探望他们外,还应到兄弟姐妹家看看,以便联络感情。当谁有困难时,大家要尽力相助,当谁身体不适时,大家也须前去探望,节假日可以相互邀请,团聚叙谈,在良宵寿辰时,也可前去祝贺;如果兄弟姐妹中有人远嫁他乡,应经常通通电话或书信往来,保持经常性的接触,使手足之情长久地保持下去。

总之,兄弟姐妹"本是同根生",系一奶同胞,这种江海深情是其他任何关系也无法代替的。切不要因争一时之气,或为了身外之物而破坏了手足之情。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兄弟姐妹关系是最真诚而持久的,是亲密和友谊的象征。

利益分配:亲兄弟明算账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亲兄弟,明算账"。区区六字,却包含着很深的人生体验。要想获得自己兄弟姐妹的支持,在利益分配上一定要把彼此之间的重大利益纠葛算清。为什么是重大的利益纠葛?因为很小的利益纠纷,兄弟姐妹之间还能够一笑了之。但是重大的利益纠葛,就很难释怀了。古往今来,有许多例子可以作为明证。

债务承担:合理承担有理拒绝

中国还有句古话,叫做亲情重于金钱。兄弟姐妹情深义重,一旦哪位处于危机之中,其他人伸手援助,天经地义。最为常见的是,为兄弟姐妹承担债务。但是,一定要注意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