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并非懦弱,而是在从容之中蔑视对方,等待时机。所谓“能耐”,就是能够忍耐!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常说“大丈夫能伸能屈”,坚韧的忍耐精神是一个人性意志坚定的表现,更是为人处世谋略的运用。
忍耐是为了求安,凡事要想得开,看得远,正如俗话所言:“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生活中需要“忍气吞声”,做人也要学会忍辱负重;从某个角度上来看,忍耐是一种成熟的涵养,更是一种以屈求伸的深谋远虑。
“吃亏人常在,能忍者自安”,是提倡忍耐的至理箴言。凡事能忍者,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懂得理智地面对问题,不会被别人所左右。“激将法”正是利用了不懂得忍耐者的不冷静而成功的。
忍耐并非懦弱,而是在从容之中冷嘲或蔑视对方。唐代高僧寒山问拾得和尚:“今有人侮我,冷笑我,藐视我,毁我伤我,嫌恶恨我,诡谲欺我,则奈何?”拾得答曰:“子但忍受之,依他让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装聋作哑,漠然置之,冷眼观之,看他如何结局?”这种大智大勇的生活艺术,用老子的“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这句话来评论恰如其分。
忍耐,说到底是一种理智的顾全大局的表现。为人处世,忍耐,有时会成为解决问题的良方。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方面,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在必要时适当克制、忍耐一下会有好处。俗话说得好,“忍”字头上一把刀,能忍人所不能忍,才能为所不能为。要成就一番事业,谁都难免经受一段忍辱负重的曲折历程。因此,忍辱几乎是有所作为的必然代价,能不能忍受则是伟人与凡人之间的区别。
忍让并不是懦弱地躲避,而是有意识地忍耐,为的是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忍耐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关键要在具体环境里,能理智地区分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什么是原则问题,什么是非原则问题;什么必须现在解决,什么可以暂缓解决。忍耐能让人获得机会,争取更大的空间。韩信胯下受辱,张良桥端纳履,都是值得我们学习效仿的。
屈辱能令人发愤,催人奋进,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向上动力。汉代史学家司马迁说:“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则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作《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自己也是因宫刑而后著《史记》。忍耐既可明哲保身,又能以屈求伸,因此凡是胸怀大志的人都应该学会忍耐,忍耐,再忍耐。
忍耐作为处世艺术,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人因为自己的性子急,而对别人做出些不礼貌的举动,这样最容易触发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不忍耐的结果往往是愤怒,在愤怒情绪的支配下,你会不顾别人的面子,严重地伤害别人的自尊和感情,这无异于自绝后路,自挖陷阱。林肯说:对暂时斗不过的小人要忍耐。忍,是一种等待,为图大业等待时机成熟。这种忍耐不是性格软弱、忍气吞声,更不是含泪度日,而是高明人的一种谋略——以退为进,这也是为人处世的上上之策。
伟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伟人,就是因为他比别人更能忍受,能够忍受痛苦,忍受清贫,忍受寂寞,忍受误解,忍受失败,忍受耻辱,忍受诽谤,忍受批评,忍受悲哀,忍受烦恼,忍受无奈……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人的忍耐力有多大,那么他的成功率就有多大。
智慧礼记
忍耐不是软弱无能,也不是屈服于人,不是逆来顺受,不是忍气吞声,而是忍辱负重,待机而发,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不要斤斤计较,相反,退一步更加海阔天空。不争一时之长,不计一时得失,会使你的人生更加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