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客要称对方的心
请客吃饭已经成了一种排场、一种情感上的投资,也正因此才延伸出了酒桌上的文化。请客吃饭的理由也越来越多,比如生日、乔迁、工作的调动、开业庆典等都要请客。但是并不是每个理由都能请得动想要邀请的人,这其中有很多学问。
因为请客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别人来参加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强迫性的邀请肯定行不通,所以在请客吃饭时要根据被邀请者的不同情况寻找适当的理由。
纵使你设宴的地点再豪华也成不了吸引他的理由,因为就算你所宴请的地点再豪华,在被宴请者的心里,你依旧是最大的受益人。因此,你所找的理由要让对方感觉你是在为他考虑,是从他的立场出发的。
所以,如果想宴请对方,一定要掩饰好自己的动机,找个对方不好推脱的理由。
你请客的理由要让对方感觉自然而贴切,不会让对方感觉很突兀,因此,宴请一个与你关系一般的人之前一定要建立起某种关联,比如通过宴请你所认识的且和他有一定关系的朋友来间接宴请对方就不失为一种常用的好手段。
小赵是刚进公司不久的大学生,初入职场的他和办公室的同事们总感觉有些不合拍,连科长都说他和大家的关系远,不合群,小赵就开始留心观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来大家经常会找各种理由请客,科长也时不时地欣然前往。所以,小赵决定也宴请一些同事,拉近一下和大家的关系。
但是小赵发现要找个合适的理由很困难,因为小赵没有结婚对象,自己的生日还有半年多的时间,如果直接说出要宴请大家要么被大家拒绝,要么就落个“马屁精”的头衔。
这天,小赵经过楼下的一家小吃店时,看到对面有家体育彩票的销售点,很多人都在购买彩票,小赵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
从那天起小赵也开始买彩票了,还有意无意地将彩票遗忘在办公室的桌子上。于是,小赵买彩票的消息在办公室里传开了。还没等大家把这个消息炒成热门的话题,小赵就在一天早上郑重地宣布自己意外地中了大奖,下班后准备宴请大家。就这样,办公室的同事和那位科长一同被请到了附近的酒店。这次宴请后,小赵获得了大家的认可,渐渐地融入到了这个集体中。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小赵编造的那个中奖的理由。
小赵的理由完美地掩饰了自己的动机,意外中奖是一件喜事,别人肯定会有贪图小便宜的心理,这时防御心理等消极的心理都淡化了,小赵也通过这件事拉近了与同事间的关系。
虽然你不能照搬同样的理由来宴请对方,但是不妨从这则故事中得到些启示,找到适合自己的好理由。需要注意的是,请客的理由一定要从对方的立场出发,让对方感觉你是很诚心地为他着想。如果你让对方感觉到盛情难却,你一般不会遭到拒绝。
了解对方,让人宾至如归
请客的目的是为了让对方感觉宾至如归,是为了抓住对方的心,从而为自己制造机会。因此,准备一场应酬时,不应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考虑,而要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揣摩对方的心思,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你宴请的对象平时喜欢安静,那么你安排的场所就应该满足他这方面的需求,这样他就能在心理上加深对你的好感;还有些人不太习惯应酬,你如果套用一些应酬上的俗套来博得对方的好感是徒劳的,这只会让他觉得很辛苦,在心里也会对你的印象打个折扣。所以,宴请对方时,你就得做到“知己知彼”,万事考虑周全,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宴请的目的。
在宴请前,你需要注意到以下几点:
(1)了解对方的年龄、职务、工作性质以及本人的喜好。宴请20岁的小伙子和40岁的中年人的地点和方式就不一样。因为他们的心理不同,你所做的准备就应当不同。20岁的小伙子正值青春年少,社交应酬经验肯定不足,因此你选择的地点就不应该太高档,因为一是不适合身份,二是不适合他的心理需求。但是对于40岁的中年人,他们应酬的经验比较丰富,因此对于请客的地点就比较看重。而且这些人也具有一定的品位,职务上的不同也导致他们对于应酬的反应不同。那些久经饭局的老总们就比较喜欢高档一些的场所,但是对于搞科研的人你就应该选择安静一些的西餐厅来进行宴请。
(2)了解对方是否习惯应酬。常有不少人宴请了对方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通常是因为你没有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所致。有些人比较反感应酬场合,如果你硬是拉对方来,说些酒场上的客套话,会让对方感觉和你很疏远。对于这些不习惯应酬的人应该选择家常小菜类的饭馆或者在家设宴款待,让他感觉这并不是一场应酬,消除其防范心理,这也利于达到自己宴请的目的。
(3)不应唐突地前往迎接。
小周准备宴请一下吴总经理,他按照吴总的喜好精心预订了一家高档的酒店。做好准备后,小周开车前往吴总的公司迎接他。按照吴总的习惯,这个时间他应该在公司,但当小周走进吴总的办公室却被秘书告知吴总有事回家了。这下,小周就有些懊恼了,自己为什么不先打个电话呢?
宴请通常还是按照一定的程序走比较好,这样就能让对方对自己产生办事成熟、有计划的印象。请客应酬不需要惊喜,也不能想当然地确定对方所在的地点。只有准备妥当才能让事情进展得顺利,也只有选择好让对方感觉方便的地点接送,才能让对方感觉舒服。
(4)如果对方有自己开车前往的习惯,就应当选择容易找且适合他身份的地点。另外,在请客前还需要注意到场所道路的走法,事前必须记住,如果慢吞吞地寻找场所,会扫了客人的兴致。
总之,请客只有做得细腻用心,才能打动对方的心,赢得对方的好感。
座位的安排有说道
吃饭时座位的安排似乎是一件很简单、很自然的事情,也正因为简单所以很多人忽视了它的重要性。合适的座位安排不仅表示了宴请者对被宴请人的尊重,而且适合对方的身份,满足了对方的心理需求,同时体现出宴请者的用心。但是如果宴请者不注重礼仪则常常会让一场宴会的气氛变得尴尬。
顾先生有一次给一家公司做指导工作,公司的总经理邀请顾先生一起吃晚餐。在就座的时候,总经理让顾先生坐上座,但是出于礼貌顾先生谦虚地推辞。正在两人相互推让的时候,公司里的一名新员工一下就坐在了上座,嘴里还说道:“别客气了,反正都是圆桌嘛,坐哪儿还不是一样?”可想而知,当时的气氛有多么尴尬。虽然不知者不罪,但是这名新员工给总经理和顾先生留下了不懂礼仪的坏印象。
吃饭讲究座位的安排是有渊源的。古时候的人每次收到邀请函总是很烦恼,因为他们不知道宴请者到底是何目的,所以即使去了,也都是提心吊胆的。因此,先人们就发明了这种座位的安排,使被宴请的尊贵客人坐在面对门却离门最远的地方,以此让对方知道这次宴会纯粹是为了联谊。而且如果真有任何的异动,客人可以马上看到进门的人以及突发的状况,从而及时做出反应。同时为了表明宴请者的诚意,通常背对门的位置是由主人来坐的,而且这样主客之间说话也比较方便,因此这个习惯沿用至今,面对门的位置成了尊位,是首席,然后就是以左为尊,其右为次。
吃饭入座事情虽小,反映的问题却大。从这件小事上,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懂得社交的礼仪,是否细心,这个人是否能把人照顾得无微不至等诸多问题。
中国人讲究长幼有序,进食用餐也是如此。通常是让最年长的人坐在主宾的位置上,然后再让次主宾坐下,最后才是主人入座。在没有长辈和主宾的情况下,通常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并为女士拉开椅子请其入座,自己再以右手拉开椅子,从椅子左边入座。
在中国,对于座次是很看重的,如果安排不得当不但会让对方心里很不舒服,还会影响自己的社交形象,让别人心里对你产生反感。因此,在宴请宾客时一定要注意座位安排的礼仪。
了解所请人的关系,以免好心办坏事
请客吃饭的目的肯定是有事相求于人,要么为了谈成生意,要么为了联络感情,因此,请客吃饭请谁前来也是有讲究的。如果没有考虑到宴请的目的而请错了人或者没有考虑到宴请的人之间的关系就很容易把一场宴会搞砸。
张彩晨是一家公司的业务主管,因为业绩突出得到公司总经理的赏识和重用。这天,总经理突然交代他一个特别的任务:安排一家酒店宴请一个重要的客户,并找几个比较能喝酒的优秀员工陪同前往。总经理只交代了一定要处理好此事,因为这个客户将会给公司带来一笔不小的收益。张彩晨当然不敢马虎,在员工里找了几位能“喝”的员工。他还特别嘱咐这几位“一定要让客户喝好,喝得满意”。
他们准时到了总经理和客户约好的这家五星级大饭店,对于这些收入并不算高的小职员来说,能够出席这样高档的餐厅是件非常让人雀跃和心跳加速的事情。他们也顿时有一种非常有身份、非常荣耀的心理虚荣感。因为客户还没有来,张彩晨又给他们交代了几句,无非是告诉他们客户很重要,一定要让客户喝的尽兴的话。员工们也都斗志满满,“放心吧,保证不辱使命”。
随着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的到来,现场进入了一场愉悦的状态。“时总,多谢您对我们公司的关照,希望我们以后合作更愉快”、“您真是一位贵人”“我也算是时总的一位粉丝了”……刚入座,其中一位员工就开始极力表现,搞得一旁的总经理也只是尴尬地笑着,没有说话的份儿。好在张彩晨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打断了这位员工的话,把现场的主动权交给了总经理,还算保留了这位总经理的面子。
大家推杯换盏,不久几瓶酒下了肚。这位爱表现的员工却又借酒壮胆,起了酒劲,开始不停地说着各种理由灌起了这位客户。直到这位客户求饶,这位员工仍然不依不饶地往他酒杯里倒。这时张彩晨见势头不妙开始打圆场,但是这位员工却似乎并没有过够酒瘾,又拉起一旁的总经理喝起来。万般无奈下,张彩晨让另外一名员工找个理由“拖”走了这名酒意正浓的员工。
事后,总经理给张彩晨算起了秋后账,数落他办事不力,指责他没有选好出席的人。“虽然这个公司的客户没计较这件事,却给人家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张彩晨万事小心,但是却还是疏忽了“注意挑选所宴请的人”这个环节。因为他没有事先考察好员工的酒品,也没有注意这个人的爱表现欲望,所以导致宴会上的尴尬场面。
无论是哪种宴请,该请谁、不该请谁都应当事先做到心中有数,不要因为请错了人而搞砸了一场宴会,这同时也让其他客人对主人的办事能力和交际能力产生怀疑。在张彩晨负责的这次宴会上所导致的不愉快事件,就是因为他忘记考察人员名单,只注意到酒量没有考察到酒品和人品,安排了不该参加的人前往参加宴会。所以,宴请的学问不仅体现在饭桌上,更体现在饭桌外。
在社交中难免遇到要请客吃饭的时候,这时候就不得不考虑很多因素。因为宴请肯定是有一定目的性的,如何让前来赴约的客人吃得满意和开心就不仅是看饭桌上主人表现得多么殷切和诚恳,如果事先没有考虑到客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就很可能造成客人间的尴尬,那么一场饭局下来不仅没有达成你原本的目的,很可能还会让客人对你的印象变坏。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除了平时要多了解和打探要宴请的朋友之间的关系外,还可以采用一些小技巧,比如约好主要客人,然后问他想找哪些人参加,他要找的人一般不会是与自己有矛盾的人。再比如打电话时可以先不问对方有没有安排,而是先告诉对方自己宴请的都有哪些人,然后再问他能否参加。如果对方与自己宴请的其中某个人有矛盾,他会借口有事不参加,这样就在无形中避免了尴尬。
另外,在请客发出邀请的时候就应当考虑好所邀请的人的座次安排,不能等客人来了互相推让半天还拿不定主意。也就是说,要确保自己最想请的人和自己坐一桌。如果所邀请的客人不好安排座位,比如两个都是同样等级或者脾气都比较火爆的人,那么就宁可不请其中一人。另外,如果感觉自己的“分量”不够,可以请一位“重量级”的人物给自己当主陪,自己作副陪。请的客人层次要相当,最好是互相之间有利益关系或者有潜在的利益关系的人,因为彼此之间有需求,气氛会更好一些,客人也会感激你的引荐。
点菜也要深入人心
宴请吃饭时点菜是不可避免的。到餐厅吃饭的目的不仅是要吃饱,而且要吃好,吃得尽兴。虽然只有照顾到客人的情绪和喜好才能达到宴请的目的,但是也要注意到不铺张、不浪费,把菜肴数量和菜式点得恰到好处,让来宾吃得尽兴而归就可以了。由此可见,点菜这个环节也是一种极具学问的应酬艺术。
当你所宴请的客人是以年长者或女士居多时,就要考虑点菜的数量与客人的数量相当;如果以年轻人居多,点的菜的数量以人数的两倍为原则;如果是商务餐宴,点菜的数量控制在就餐人数加1为宜。此外,可以适量地增加些冷盘小菜,这样在炒菜上来之前,就不会显得桌面太空,大家可以边吃边聊,不会枯坐。
很多人已经习惯点自己熟悉的菜吃,甚至有的人到了外地还会点自己喜欢的那几样家乡菜。因此如果客人执意要你负责点菜时,你就要考虑到此人所在的地方有什么特色菜。这样做一般都会符合他的心理,满足他的喜好,也彰显出你对他的尊重和在细小环节的洞察力,从而让对方对你产生好感。
下面给宴请者提供几个点菜中的小窍门:
(1)不要爱吃什么就点什么。点菜最先考虑的除了口味偏好外,还有菜肴搭配。一桌饭菜主要是由汤、热菜、凉菜三大类组成,而原料无非是肉类、海产品和蔬菜三类,几大要素缺一不可,而且必须合理地排列组合,避免同一要素的重复。这样多层次的搭配,可以满足多人口味的需要,是适合多人宴请时的点菜方式。
(2)不要只注重点菜单上推荐的特色菜。即使不知道点什么菜,也只能选择餐厅推荐的特色菜中的一个,其他的还要依自己的口味而定,否则一桌都是一个系列和口味的菜肴,就会显得你很没有判断力和决断力。
(3)对价格要心中有数。这一点是宴请者心里需要事先衡量的,不要因为就餐后费用超过预先的预算而没有准备,否则会弄得场面很尴尬,客人也会因此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
(4)不要全听服务员的。对就餐的新客人,一般服务员都很乐于提供点菜指导,你只需听听该店的特色菜是什么,哪个菜卖得最好,口味和价格是什么即可,对于服务员反复、热情地推荐的那款菜式最好回避。而且,对服务员的言听计从也常使客人感觉到你是没有主见的人。另外,如果你只是听服务员的推荐来点菜,就难免照顾不到客人的喜好从而让客人心里产生不悦。
(5)点菜时要考虑到就座的客人是否有特殊的忌口,有没有特殊的偏好口味。比如在点到主食时,要考虑到北方人爱吃面食,南方人爱吃米饭的习惯。
(6)考虑到客人的各种禁忌。如果有些客人有宗教信仰,你就一定要认真对待,不能疏忽大意。还有些人会因为地方的不同而有所偏好,比如,英美等国家的人通常不会吃稀有动物、动物内脏、动物的头和爪等,如果你考虑不周全,只会让对方认为你不尊重他。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对方需要驾车,你就应注意不要让他饮酒。
点菜这门学问不仅显现了宴请者的能力,而且会传达出你对他人的尊重。如果你点得恰到好处,就会让客人吃得满意,事情也就好办多了。
中餐和西餐,不一样的应酬之道
影响世界最深的两种饮食一是中餐,一是西餐。两种饮食代表着两种文化,因此,吃中餐和吃西餐所需要应酬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
两者不同的应酬之道体现在两种餐饮的区别上:
1圆桌和方桌
中餐为了方便沟通和营造气氛,通常采用圆桌。大家一起围着圆桌谈天说地,方便交流。虽然圆桌看起来是为了体现身份的公平,但是也分主次位置。因此,主人应该注意把主宾安排在上位(面朝大门的位置),其次安排好其他宾客或者是让其他宾客自己随意坐,自己则需要坐在主宾对面的位置,也就是背朝门的位置。这样既可以显出自己的诚意,又可以方便和主宾对话,而且可以随时行走和各个宾客敬酒等。
西餐更注重的是一对一的交流,西餐入席的规矩十分讲究,席位一般早已安排好。你所熟悉的朋友绝不会因此而安排在你的旁边,因为欧美地区的人往往趁此机会结识更多的人。男女主人分别坐在长方形桌子的上、下方,女主人的右边是男主宾,男主人的右边是女主宾。其他客人的坐法是男女相间。男士在上桌之前要帮右边的女士拉开椅子,待女士坐稳后自己再入座。西方人交谈时注重说话时盯着对方的眼睛,绝不分神,因此方桌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2共享和分餐
中餐更注重感情的交流,上菜也是越快越好。在中餐宴会上通常是大家推杯换盏,风卷残云,不谈生意只谈感情,到头来吃了多少菜、喝了多少酒都不知道。因此,中餐应酬就要让宾客吃得尽兴,吃得满意。
西餐就显得比较庄重,上菜慢慢进行,一人一份。西方人凡事都讲究认真,一顿饭吃了多少菜,喝了多少酒都是具体到每个人身上的,就是集体宴会也是一人一份,因此吃一顿西餐下来饱了就是饱了,不会一场宴会下来胃里面还是空荡荡的。西餐喝酒只为佐餐,集体举杯一两次后就不会再劝酒了。而且在西餐中常会谈起宴请所要讲的事情,把问题在餐桌上就解决。因此西餐较中餐而言显得气氛冷清、压抑。
3请客和AA制
参加中餐的宴会你无须担心买单的问题。中国人好面子,一顿饭下来图的是多认识一个朋友,因此来人尽管吃。而且一场中餐下来常常会剩下不少饭菜,以彰显出请客人的大气。如果客人刚好把菜吃完了,请客的人会感觉很没面子。中餐中的一场宴会可以认识一群朋友,因此,来者都是客人,主人会做好所有的准备工作,让每个宾客都满意而来、尽兴而归。
参加西餐的宴会你需要准备好零用钱。除了必要的宴会,一般的聚会西方人都会自己付账。喜欢什么点什么,能吃多少吃多少,虽然最后你也可以帮客人付款,但是他们总会提倡AA制。
4餐桌礼仪上的不同
中餐中使用的是筷子,只要你想吃什么就夹什么,大家边吃边聊。酒到兴处,嘴里边吃边说也不会被人笑话。中国人在餐桌上不在乎别人的吃相有多难看,大家只会越谈越开心。
西餐主要用刀叉等餐具。左手拿叉,右手拿刀,不同的菜式用不同的刀叉,可以边割边吃也可以先切好再吃,但是不要举着刀叉和别人说话,也不能发出刀叉相碰的声音。饮用不同的酒要用不同的酒杯。西餐中不会相互劝酒,只是点到为止。西餐注重的是洽谈业务,目的明确。
敬酒里面的心理学
酒席上也不免要敬酒,敬酒很有讲究,给什么人敬酒、应该如何敬酒、在什么场合敬酒等都有不同的学问。中国人敬酒无非是想让对方多喝点以表示自己尽到了地主之谊,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一般会觉得很没面子。因此,敬酒一定要让客人感觉舒服,如果只是强制性地敬酒只会让客人很不愉快。
通常在一场宴会中会出现这样几种敬酒方式:文敬、回敬、互敬和罚敬。
在一般的正式宴会中,酒席开始时,主人通常会先讲几句话,然后开始第一次敬酒。这时,宾客都站起来,主人先喝光自己杯中的酒,并将杯口朝下以示对客人的尊重。此时,这第一轮的“文敬”是必不可少的,属于一种礼节上的规矩,来参加的客人一定是要喝的,除非客人不懂得礼数,否则拒绝这轮敬酒就是对主人的不尊重。
接下来就是俗套的“回敬”,也是一来一往,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只是出于礼貌。
下面的环节就是见证主人能力的时候,也是一般请客吃饭穿插始末的敬酒方式,如何让客人喝得尽兴才是关键。在互敬的环节中,一般主人都是先发制人,以体现自己的热情。通常主人需要找到各种理由来请客人喝酒,如果对方找不到反驳的理由就得喝。在双方相互推让的过程中也完成了主客之间的交流,加深了感情。因此敬酒时,你需要根据对方的心理展开攻势,让对方心悦诚服地喝酒。
还有些主人通过“连坐代饮”的方式来敬酒,从而活跃酒场气氛,加深主宾感情。
小张举办了一场宴会,宴请了众多朋友和他们的妻子前来。小张在酒桌上几个回合就消灭了不少“主力”,倒是还有几个朋友比较难对付。小张有办法,他走到他们的妻子旁边来敬她们,并找出了各种理由,如夸赞她们贤惠,她们和朋友之间的感情等来敬酒。但是这些女士不太会喝酒,出于护花使者的使命,小张成功地把这些朋友也灌倒在酒桌上。虽然此后朋友们都说小张太“阴险”,但是对小张的感情却增进了一步。
不过有些时候,主人在敬酒的时候也是有一些禁忌的。比如敬酒时要考虑到敬酒的顺序,分明主次关系。即使你和不熟悉的人在一起喝酒,也要先打听对方的身份,避免在敬酒的时候因为弄错了顺序让客人产生尴尬或者反感的心理。另外,对长辈或者是上级敬酒,你只需要表达自己的敬意就可以了,不可强制要求他们喝完。无论怎样你都不可让对方产生“你是主人你说了算”的心理。在给晚辈敬酒时,不要倚老卖老,态度要诚恳,否则就会让对方产生抵触心理,让他们觉得你是在用自己的权威压制他们。
与领导一起喝酒应该注意的事项
与领导喝酒需要小心谨慎,因为处理得好你可能因为一场推心置腹的交流于酒场上得到领导的赏识和器重,但是如果你处理不当或是因酒失祸,那么你的前程就可能会毁于一旦。总之,与领导喝酒就要揣摩领导的心理,让领导舒服、高兴。
如果你和领导一起去喝酒,就要注意,千万不要把目标指向领导,一心只想把领导灌醉。如果你认为把人灌醉就能让对方高兴,那就大错特错了。
小田还记得第一次陪老板出去吃饭时的事情,因为那次小田给他们的老板添了“麻烦”。那时候小田还是“职场菜鸟”,什么都不懂,办公室的一个前辈告诉小田:“有人给老板灌酒的时候要帮老板挡酒。”他记住这位前辈的箴言,吃饭的时候很主动地接对方递过来的酒。几杯过后老板倒是很清醒,小田的头就有点晕了。此时,老板反而要求他去给对方敬酒。既然老板这样看重自己,小田当然义不容辞,但是小田不知不觉就喝得昏了头,敬完了客户,他居然走到老板面前让老板也一起喝。盛情之下,老板只能硬着头皮喝。
第二天清醒了后,小田把吃饭的过程告诉了这位前辈,前辈指责他不懂事,哪有一边帮老板挡酒,一边还给老板灌酒的?小田这才恍然大悟。事后他跟老板说起这事时,老板倒是很大度,没有放在心上。
俗话说:“酒场如战场。”你去和领导一起喝酒,你和领导就是站在一条战线上的,宁可自己喝醉也不能让领导喝醉。如果你倒戈相向,在领导看来你就是胳膊肘往外拐,是对领导的不尊重。
然而,在通常的情况下,职位卑微的职员只能给领导添酒,不能乱给领导代酒。就是要代酒,也要在领导确实想找人代的时候,而且要掩饰老板的意思,假装自己想喝酒。这样领导就会认为你很能干,懂得体贴他人。
和领导一起喝酒你要注意很多细节,凡事多想想领导,不要只顾自己的感受。比如,领导正准备夹菜时,你却突然转起了桌盘,这会让领导很难堪,你肯定会在领导心里留下没有眼力的印象。
如果你是陪同领导赴宴的,那餐桌上肯定大都是领导级别的人物。因此,你就不要在酒桌上充大,要等领导们喝完酒后再敬酒。倘若不然,你就是在贬低领导的权威。
如果领导端起酒杯敬酒,千万不可做呆头鹅,回答“我不会喝酒”或者“我酒量有限”之类的话。你要知道,领导给你敬酒是因为赏识你或者是想借机鼓励你努力工作,你如此回答只会给人泼冷水,让领导觉得你太不识趣,太不给他面子了。更何况领导通常不会随意给下属敬酒的,如此屈尊给你面子你倘若不要,无疑是触犯了对方的心理禁忌。因此,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表示一下对领导的谢意,豪爽地先干为敬。
有些人在酒桌上借酒壮胆,和领导推心置腹,数落领导的不足,这种做法是非常不明智的。无论是谁都不喜欢听到别人否定自己,更何况是高高在上的领导呢?对于领导,你可以借酒桌提出工作中的问题,却不可以否定领导的才干和能力。因此,和领导在一起喝酒,还要注意自己的酒量,不可喝多,不可酒后胡言乱语,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另外要注意,给领导敬酒时,说话要言简意赅,不要滔滔不绝、长篇大论。通常只有领导为了显示自己的学识才以这种态度示人,如果你也这样做,就是在挑战领导的权威,只会给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
碰杯时,记住你的杯子永远低于别人
有一次,梁天去参加朋友的聚会。大家虽然几年没有见面,但是相互之间的友情并没有减淡。大家相约去附近的一家酒店吃饭,上了酒桌后就先点了各色菜式和几瓶白酒。为了表示对朋友的思念、友谊的深厚,大家互相举杯敬酒。此时,有两个朋友边嚼着菜,边用含糊不清的声音咕哝着“友谊万岁”,同时高高地举起了手中的酒杯做了一个标准的“胜利女神”的姿势,然后用力地碰向别人的酒杯,杯子里的酒顿时撒向别人的酒杯里。其他人虽然口上没说什么,但是从他们瞥向这两位朋友的目光中,梁天看出了不满。
你的素养有多高不是靠你的衣着打扮体现的,而是通过你的言行举止以及对于事情的处理和表现上展现出来的。同样的一件事情,有些人表现出极高的涵养,而有些人却会让人反感。正如上面故事中的这两位朋友,他们不懂礼数,对于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并不擅长,他们所有这些内在的东西都仅仅通过举杯这样一件小事就展现出来。另外,他们的这种行为无疑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尊重,给别人造成了一种负面心理,恐怕以后朋友聚会也不会再邀请他们了。
那么为什么举杯的动作会对别人的心理产生微妙的影响,为什么举杯的高低会表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对他人的尊重?这个酒场上的规矩可谓由来已久。
据说喝酒碰杯起源于古罗马。古代的罗马崇尚武力,常常开展“角力”竞技。选手们在竞技之前都习惯通过饮酒来壮胆提高兴奋度,并传达出相互勉励的意思。由于酒都是事先准备好的,为了防止心术不正的人在对方所喝的酒里下毒,人们就想出了这样一种防范的方法,即在角力竞技之前,双方将自己的酒向对方的酒杯中倾倒一些。在后来的历史发展中,这种习惯就演变成如今喝酒碰杯的形式。
由此可见,碰杯的过程中,你举杯的位置越高就代表你只想把自己的酒灌注到对方的酒杯中,而不想喝对方酒杯中所倾倒进来的酒。这种行为无疑就是一种敌视的行为。同时,酒杯位置的高低也会延伸出地位的高低、权力的大小、辈分的长幼等,这些你都需要注意。所以,喝酒碰杯时,你的酒杯应低于别人!
桌面不谈生意,喝得好就有戏
在中国,有个不成文的习俗,就是“成事在酒桌”,这也是生意场上的人所说的“感情投资”。
喝酒一般都会喝出交情,这叫“交情酒”,适用于不太熟悉的生意伙伴之间。一场交情酒下来,你们就可能变成无话不说的“朋友”。但前提是,你需要让对方感觉到你的为人不错、够坦诚、值得交往,也就是说,通过喝酒的过程,你可以了解对方的心理,拉近彼此的感情。喝酒只是一种手段,而并非目的。
喝酒时在礼节上要做足工夫。你是主,他是客,斟酒一定要你为他斟。如果有服务员要来为你们斟酒的话,一定要嘱咐服务员先给对方斟上。这虽然只是一件小事情,但通过这种小事可以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这份诚意,要处处让客人感觉到你是在为他着想、为他服务,让他感觉到你对他的尊重,满足对方的虚荣心,让他感觉喝完一场酒后他就欠了你一个人情。这就是喝酒的目的。
如果一不留神对方给你斟酒了怎么办?很简单,恭维对方一番,同时表达一下谢意,比如多谢对方看得起你,多谢对方的抬爱等。然后先干为敬,这样的恭维常常能让对方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此后,如果你再来一句“承蒙大哥看得起小弟,小弟再敬大哥一杯”之类的话和对方称兄道弟,对方一定会极为愉悦,最终也就几乎没有谈不成的生意。
可以说,生意场上的酒文化经过演变被发扬得淋漓尽致,根据生意场上的这种潜规则,人们都把是否喝得开心,让客人尽兴而来、满意而归作为衡量一家公司是否诚心做生意的标准。你如果有心谈好一笔生意,就要懂得别人的这种心理。如果你没能让顾客喝得舒服,这样的合作,对方肯定不会满意。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生意成不成关键在于在酒场上对对方的态度如何,而要想让对方满意就看自己的表现了。
酒场之上如同战场,打的是心理战。在酒桌上就是联络感情,攻破客人心理的战场,这种经过千年文明演变而来的酒文化已经成为一种深奥的学问,生意成不成,喝好就成!你要知道,如果对方不当你是朋友就不会和你在同一个酒桌上推杯换盏,更不会和你敞开来喝。所以,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你就得怀着舍生取义的精神,做好放倒别人之前先放倒自己的准备,让对方感觉到你的一片坦诚和豪爽。
中途离席,切忌不辞而别
在备受瞩目的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的听证会上,出现了一幅令人侧目的画面。
4月13日上午,国家环保总局召开了一场关于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的听证会。在这场听证会上,与会代表在会上针对圆明园整治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很多看法。当各种质疑声此起彼伏的时候,当事人圆明园管理处主任李景奇突然中途离席,没有说明任何原因,就独自走开了。
对李景奇这种在听证会上中途离席、不辞而别的行为,有人总结了一下,将其归纳为“四宗罪”。
第一,李景奇这种中途离席、不辞而别的行为,表明其非常不懂礼貌,一点大体都不识。那些参加听证会的代表都是被邀请的对象,按照中国“客随主便”的传统观念,李景奇这种中途离席、不辞而别的行为是对召开听证会的国家环保总局的不尊重。李景奇是圆明园管理处主任,也就是“行政一把手”,他的一言一行代表着管理处的态度以及形象,他这样于众目睽睽之下离去,有损自己形象的同时也破坏了其工作单位的形象。
第二,李景奇中途离席、不辞而别的行为表明他缺乏基本的遵守纪律的观念。凡是上过学或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不管在什么地方遵章守纪都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什么正当的理由,故意迟到、早退、缺课、旷工等行为都是不被允许的,即使真的有事,也须在获得允许的基础上才可以离开,这些都是基本常识。但是李景奇似乎根本没有注意这些常识问题,在如此严肃的听证会上中途离场、不告而别,说轻点是无组织、无纪律,说重点就是目空一切、目中无人。
第三,从听证会汇集民意的功能上看,李景奇的中途离席、不辞而别,似乎有藐视民意的嫌疑。因为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们是代表人民的意愿来反映问题的,那些问题肯定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所以作为举办方更应该广泛听取民众的意见、尊重民意才是。然而,身为管理处主任的李景奇却没有重视这些而中途离席、不告而别,这是不是有不尊重甚至是藐视民意的嫌疑呢?
第四,李景奇中途离席后的言行表里不一,似有言而无信、开涮记者的嫌疑。他在离席后曾经对记者说:“欢迎大家到圆明园实地去参观,我接受采访。”但当记者去圆明园请求采访时却遭到拒绝。他中途离席还拒绝接受记者询问其原因,为了尽快摆脱记者而胡乱敷衍,说明他太不把自己说过的话当回事儿了。
总之,李景奇这种中途离场、不辞而别的行为产生了很恶劣的社会影响,不仅对李景奇本身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他所在的部门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的这番举动给人们敲响了警钟,那就是不管在什么场合,切勿中途离场、不告而别。
对于这种政治性的听证会是这样,对于一般的宴会也是同样的道理。
大多数人可能会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就是一场宴会进行得正热闹的时候,因为一个人突然不辞而别使得剩下的人一哄而散,最后弄得主人急得直跳脚。其实这种行为是很不好的,尽管一般性的宴会可能没有政治性的聚会那么严谨,但是你也应该认真对待。因为你中途离场、不辞而别很有可能让主人下不了台,而且你的这种行为通常很难得到宴会主人的理解。
王某曾经参加过一个同乡的聚会,这次聚会上的大多数人都是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其中有一对夫妇带着自己20岁的女儿一起出席这次宴会。饭吃到一半的时候,他们的女儿离开包房出去接电话,出去了很长时间也没有回来。这可把她父母急坏了,猜测她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坏人,饭桌上的其他人也开始着急,本来热闹的气氛,因为那个女孩的突然离开而变得沉重起来。最后,女孩的父母因为过于担心就出去找女儿,找了半天才弄清楚,原来女儿在接电话时遇到几位同学在另一个包房用餐,就直接去他们吃饭的包房聊天了。女孩一个人的中途离席,导致整个饭局的气氛变得不好。
参加宴会的时候,最好不要中途离场,即便是真的需要,也应尽量低调一些,主动向主人解释离开的原因,并表达自己的谢意以及歉意,这样才不会影响整个宴会的气氛,你也不会因此给别人留下一个恶劣的印象。
不做“夹心饼干”,避开左右为难的选择
很多人都喜欢夹心饼干中间那层软软滑滑的夹心,然而夹心饼干却是好吃不好“做”。尤其是在人际关系复杂的今天,只要你一不留神就会使自己处于“夹心饼干”的位置,那种滋味可不好受!
王毅在一家大型外企公司做策划助理。一天,他的直管上司——项目经理要求他为公司最新研制出的产品做一个宣传策划方案。随后,他便组织员工进行讨论,不久之后,方案就被初步拟定出来了。项目经理在看过之后,觉得大体上没问题,只是有几处需要认真地做调整,就让王毅负责执行,还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语。
对于上司的重视,王毅很受用,于是他加班加点地工作,按照项目经理的要求尽心尽力地完成了方案并主动上交给了审批主管。他本想着能够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但让王毅没有想到的是,上交的策划方案不但没有得到上级审批主管的肯定,反而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通。王毅觉得自己很委屈,便立即辩解道:“这个方案在计划之初就是由小组成员讨论确定的,而且还得到了项目经理的赞许,甚至可以说策划案的60%的内容都是项目经理的想法。”
为了证实王毅说的话,审批主管便将项目经理请来,当着王毅的面责问道:“听说这个策划方案都是你的想法和主意?你难道就认为这种方案能够行得通吗?你这个项目经理还是不要当了……”于是,王毅连同项目经理狠狠地被上级审批主管批评了一通。
两人刚走出审批主管的办公室,还没等王毅反应过来,项目经理又狠批了他一顿,并告诫他,以后少往审批主管办公室跑,在他们面前说话要先过一下脑子,否则……
可怜的王毅明明对工作尽职尽责,但是最终却两头不讨好。
在职场中,做“夹心饼干”的原因除了像王毅这种“主动”的情况之外,另一种就是夹在两级领导之间,左右为难,被动沦为“夹心饼干”的。有些领导喜欢事必躬亲,不愿放权给直属领导,或是跳过直属领导直接向你传授任务,遇见这样的情况,最理想的做法就是明哲保身,不让自己卷入这场争斗中,成为领导之间的“牺牲品”。避免出现类似的情况,不妨试试如下的招数:
1从中周旋来个金蝉脱壳
如果直属领导和上级领导的意见不合,但是你又不能得罪两人中任何一个时,除非你有能力将两人同时“摆平”,否则最好来个三十六计走为上策,想办法让自己抽身在外。
张晓来科室只有半年时间,但是人际关系却处理得相当和谐。在他之前,这个职位经常三个月换一次人,因为直属领导和上级领导的意见总是不合,弄得下面的人无从开展工作,所以不是自己主动辞职,就是以能力差为名被辞退。
张晓在熟知这一情况后,立即转变策略,将难题转给直属领导,自己则静观其变。一天,上级领导的秘书将一份计划书送给张晓,意思就是让张晓接手掌管,但是这个方案与当前执行的方案有很大的偏差。于是,张晓就大大方方地以委婉、理性的口气告知直属主管:“米主管,这份文件是经理秘书送来的,当时您不在,我就先看了一下,发现这个方案和我们现在执行的有很多的不同之处,不知我们是否能从中借鉴一些有益的意见?请您先看一下。”
如果你以请教的姿态向上级领导寻求帮助,作为你的直属领导既有责任也有义务为你解决难题,这样你就可以将手上的“烫山芋”扔给直属领导去处理,而你只需要听从直属领导的安排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以为接到上级领导的任务就意味着被重用,便暗自窃喜,行起事来忘乎所以,甚至会不知分寸地与上级领导直接“对话”。殊不知,“县官不如现管”,你若连眼前的领导都维护不好,又怎么能够寻求日后的发展呢?
2对直属主管负责
如果领导之间的意见产生分歧,你需要对自己的直属领导负责,按照他的意见行事,最好不要多言,只需按照他的指示一步步完成工作,如果出现问题,也会有人替你扛着的。
3借他人的嘴说话
深思熟虑后,如果你发现上级领导的意见确实很有创造性,而这时直属领导却偏偏固执己见,不愿意执行上级主管的方案,这时,你不妨转变方式,找一位了解业务且与直属主管级别相当或比较有威信的专员,如果是与直管私交不错的同事就更好了,让这些人从中调节。要知道,借他人的嘴巴说话,可以给直属领导找到一个台阶,使其保住了面子,事情兴许能往好的方面发展。
领导之所以是领导,就是因为他手中掌控着一定的权力,能够在工作中驾驭方向,如果你总是越俎代庖做出一些“犯上”的举动,自然不会得到上司的信任;此外,职场中经常出现的左右为难的选择,在生活中也会经常出现,无论你使用什么方式解决,都要顾及到对方的脸面,你给对方的脸面越多,你赢得的机会就会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