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药理学
6600000000021

第21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

“学习目标”

1、知道利尿药的分类、代表药、作用机制、作用及应用。

2、会根据水肿的不同类型和病情合理应用利尿药和脱水药。

3、能根据病人用药后出现的症状判断是何不良反应,并能正确处理。

“相关知识链接”

人体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液体积聚称为水肿。按其病因、机制和部位不同,可分为全身性水肿和局限性水肿。常见的全身性水肿有:①心源性水肿是右心功能不全的体征。同时伴有颈静脉怒张、肝肿大、静脉压升高。水肿首先出现在人体下垂部位,但可随体位变动而改变,后加重逐渐向上蔓延。②肾源性水肿是肾炎的主要症状之一。水肿首先出现于眼睑与颜面部,后迅速发展为全身性水肿,其分布与体位关系不大。③肝源性水肿肝硬化失代偿期水肿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出现下肢甚至全身水肿。发生缓慢,常先出现于手、踝部,后逐渐向上蔓延。一般头、面部及上肢无水肿。

“摘要”

利尿药主要作用于肾脏,增加电解质和水的排出,从而增加尿量的药物。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水肿。脱水药则兼有脱水和渗透性利尿作用,主要用于脑水肿、青光眼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

第一节 利尿药

常用利尿药根据作用部位及作用强弱分三类:

1、高效能利尿药:呋噻米、依他尼酸、布美他尼等。

2、中效能利尿药:噻嗪类(如氢氯噻嗪)、氯噻酮等。

3、低效能利尿药:氨苯喋啶、阿米洛利、螺内酯等。

一、肾脏的排泄功能与利尿药的作用基础

尿液的生成是通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及分泌而实现的,利尿药通过作用于肾单位的不同部位而产生利尿作用。

(一)肾小球滤过。正常人每昼夜经肾小球滤过的原尿量可达180L,每日排出的总尿量仅为1.5~2L。故增加肾小球滤过率的药物,增加尿量的作用较弱。

(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

1.近曲小管。在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碳酸酐酶催化CO2和H2O生成H2CO3,后者分解为H+和HCO3-,HCO3-吸收入血,通过H+与原尿中Na+交换,原尿中的65%~70%的Na+在近曲小管被吸收。近曲小管Na+的重吸收最多,药物作用于近曲小管,影响Na+的重吸收,理应产生强大的利尿作用,但实际上利尿作用不明显,原因在与近曲小管及近曲小管以下肾小管代偿性扩张,增加了Na+和水的重吸收。

2、髓袢升支粗段。在此段原尿中25%~30%的Na+被重吸收。Na+的重吸收依赖于Na+-K+-2Cl-共同转运因子完成,K+再循环利用,每次转运重吸收一个Na+和2Cl-。作用于此段的利尿药为高效能利尿药,如呋噻米。

3、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原尿中约有5%~10%的Na+被重吸收。

(1)远曲小管近端:Na+以Na+-Cl-共同转运的方式重吸收。中效能利尿药如氢氯噻嗪抑制此段的Na+-Cl-共同转运。

(2)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在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近端,Na+和Na+-K+和Na+-H+交换的方式重吸收。两种交换均受醛固酮的调节。

当集合管腔的尿液流经高渗的髓质区时,在抗利尿激素的作用下,水被大量吸收,尿液的渗透压升高,此过程为肾对尿液的浓缩过程。

二、常用利尿药

(一)高效能利尿药

呋噻米(furosemide,呋喃苯胺酸)

“作用与临床应用”

1、利尿作用。利尿作用迅速、强大、短暂。作用于髓袢升支粗段,抑制Na+-K+-2Cl-共转因子,使NaCl重吸收减少,降低肾的稀释功能;同时降低了肾髓质区的渗透压,减低肾脏的浓缩功能,产生强大的利尿作用。因为可促进K+的排泄,故称为排钾利尿药。此外,尚可促进Ca2+、Mg2+的排泄。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心、肝、肾性严重水肿;急性肺水肿和脑水肿;在急性肾衰竭的早期(少尿期)应用,可使尿量增加,冲洗肾小管,防止肾小管萎缩、坏死。同时通过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缺血。用于吸收入血的毒物排除;促进Ca2+排泄,降低血钙。

2、扩血管作用。扩张肾地脉,增加肾血流量。也能扩张全身静脉。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前列腺素合成和抑制前列腺素分解有关。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1、水及电解质紊乱。表现为低血容量、低血钾、低血钠及低氯性碱中毒等,其中低血钾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和肌无力等,与保钾利尿药合用。与强心苷合用,易诱发后者中毒。

2、耳毒性。大剂量应用呋噻米,使内耳淋巴液电解质紊乱,耳蜗毛细胞受损引起耳毒性,表现为眩晕、耳鸣、听力减退或暂时性耳聋。肾功能不全者更易发生,应注意观察。

3、高尿酸血症。减少尿酸排出,长期应用可使血尿酸增高。

4、其他。胃肠道反应,大剂量可引起胃肠道出血。少数人可见变态反应。

此外,同类常用的药物有依他尼酸(ethacrynic acid,利尿酸)、布美他尼(bumetanide,丁苯氧酸)等。

“注意事项”

避免与氨基苷类抗生素合用;肝炎病人易诱发肝昏迷,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应注意补钾;痛风患者慎用;变态反应者慎用。

(二)中效能利尿药噻嗪类: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环戊噻嗪(cyclopenthiazide)、苄氟噻嗪(bendrofluazide)等,其中,氢氯噻嗪最常用。

氢氯噻嗪“作用与临床应用”

1、利尿作用。抑制远曲小管近端Na+-Cl-共转因子,减少NaCl重吸收,产生中等强度的利尿作用。也可轻度抑制碳酸酐酶,使K+排出增多,为排钾利尿药。此外,可促进的Ca2+重吸收,减少排泄,产生高钙血症;促进Mg2+的排泄。可用于各种水肿。对轻、中度心性水肿疗效较好;对肾性水肿的疗效与肾损害程度有关,受损较轻者效果较好;对肝性水肿疗效较差。

2、降压作用。温和、持久,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基础药物之一。单独或者配伍应用可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病。

3、抗利尿作用。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促进Na+排泄,降低血浆渗透压,改善烦渴,减少饮水量有关。也可用于高尿钙伴有肾结石者。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1、电解质紊乱。长期应用可致低血钾、低血钠、低血氯、高血钙,其中低血钾最常见。此外,可引起血氨升高,诱发肝性脑病。

2、高尿酸血症。

3、可引起高血糖、高脂血症。也可见变态反应、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肝硬化患者慎用;痛风患者慎用;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慎用;注意电解质紊乱。

(三)低效能利尿药

螺内酯(spironolactone,安体舒通)

“作用与临床应用”

化学结构与醛固酮相似,可与醛固酮竞争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内的醛固酮受体,对抗醛固酮而呈现排钠保钾作用,为保钾利尿药。由于对肾小管其他各段无作用,故利尿作用较弱。常与排钾利尿药合用治疗伴有醛固酮升高的水肿,如肝性、心性水肿。

“不良反应及用药观察”

高血钾;内分泌紊乱:男性乳房女性化、阳痿等,女性面部多毛、月经紊乱。停药后可恢复。

“注意事项”

肾功能不全及高血钾患者禁用。男性病人不宜长期使用。

氨苯蝶啶(triamterene)和阿米洛利(amiloride)

“作用与临床应用”

直接作用于远曲小管远端和集合管,抑制的Na+重吸收、K+的排出。利尿作用弱而持久,为保钾利尿药。可促进尿酸排泄。阿米洛利作用较氨苯蝶啶强、久。与排钾利尿药合用治疗水肿,尤适于痛风患者使用。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高血钾,肾功能不全者、高血钾患者禁用;可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引起叶酸缺乏,肝硬化患者服用易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制剂与用法”

呋噻米。片剂:20mg。一次20mg,3/d。宜从小剂量开始,间歇给药(服药1~3日,停药2~4日)。注射剂:20mg/2ml。一次20mg,肌注或稀释后缓慢静注,每日或隔日1次。

布美他尼。注射剂:0.5mg/2ml。一次0.5~1mg。片剂:1mg。一次0.5~1mg,3~4/d。

依他尼酸。片剂:25mg。一次25mg,1~3/d。

氢氯噻嗪。片剂:25mg。一次25mg~50mg,2/d。

螺内酯。胶囊(微粒):20mg。一次20mg,3~4/d。

氨苯蝶啶。片剂:50mg。一次50~100mg,3/d。

阿米洛利。片剂:5mg。一次5~10mg,2/d。

第二节 脱水药脱水药(dehydrant agents)是一类静脉给药后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引起组织脱水的药物。由于药物提高肾小管内渗透压,有利尿作用,又称渗透性利尿药。其共同特点是:①在体内不被或少被代谢;②可被肾小球滤过;③不易被肾小管吸收。

常用的药物有甘露醇、山梨醇、高渗葡萄糖。

甘露醇(mannitol)

“作用与临床应用”

1、脱水作用。口服不吸收,有导泻作用。静脉注射后能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间水分向血浆转移,引起组织脱水。用于治疗脑水肿及青光眼。静脉注射后,可降低颅内压,为治疗脑水肿的首选药。也可降低眼内压,用于青光眼急性发作和青光眼手术前降低眼内压。

2、利尿作用。药物经肾小球滤过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肾小管中的原尿呈高渗状态,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此外,由于脱水作用,血容量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产生弱的利尿作用。预防急性肾衰竭在肾衰竭早期应用,通过脱水、利尿作用,冲洗肾小管,防止肾小管萎缩、坏死。

“不良反应与用药观察”

1、静脉注射过快,可引起一过性头痛、头晕、畏寒、视力模糊等。

2、注意观察静脉注射部位,药物外渗漏出血管外可引起局部组织肿胀,热敷后可消退。如漏出较多时可致组织坏死。

3、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出入量;注意血压、呼吸及脉搏情况,预防因循环血量增加而发生急性肺水肿。密切观察水、电解质紊乱的症状和体征,并监测血清电解质。

“注意事项”

尿闭、心功能不全及活动性颅内出血者禁用;气温较低时常析出结晶,可用热水(80℃)温热、振摇溶解后使用。避免药物外渗。

山梨醇(sorbitol)是甘露醇的同分异构体,临床常用25%高渗溶液。本药在体内部分代谢成果糖,故脱水作用较同浓度、同剂量的甘露醇弱,但比甘露醇的溶解度大、价廉。药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同甘露醇。

高渗葡萄糖(hypertonic glucose)。50%的高渗葡萄糖静脉注射有脱水、利尿作用。因其可从血液进入组织中,且易被代谢,故脱水作用疗效差,持续时间短。单独用于脑水肿时可有“反跳”现象,常与甘露醇或山梨醇合用治疗脑水肿和青光眼。

“制剂与用法”

甘露醇注射液:20g/100ml、50g/250ml。1~2g/kg,快速静滴。必要时4~6h重复使用一次。

山梨醇。注射液:25g/100ml、50g/250ml。一次62.5~125g,快速静滴。必要时4~6h重复使用一次。

葡萄糖。50%注射液。一次40~50ml,静注。

“师生互动”

病例讨论分析:患者,男性,68岁,患原发性高血压已12年,近2年时常双下肢水肿,服用利尿剂好转。近2日心慌、气短、纳差、水肿加重,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慢性心功能不全伴低血钾。在用地高辛治疗的同时宜配合应用何种利尿药?该类药物对血钾有何影响?

“本章小结”

1、三类利尿药的利尿作用机制不同。高效利尿药作用于肾小管髓袢升支粗段,干扰原尿的浓缩和稀释过程而产生强大的利尿作用。中效利尿药作用于远曲小管近端。弱效利尿药抑制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三类利尿药对血K+的影响不同,通过对Na+重吸收的影响进而影响机体的酸碱平衡。

2、高效利尿药可用于各种类型水肿,不良反应有水电解质紊乱、耳毒性及高尿酸血症等,本类药物不得与其他具有耳毒性的药物合用。中效利尿药中以噻嗪类应用最广泛,其具有利尿、抗利尿及降压作用。主要不良反应有低血钾、高尿酸血症、高血糖等。弱效类的螺内酯为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抗醛固酮的保钠排钾作用,主要用于伴有醛固酮增多的水肿或与其他排钾利尿药合用。氨苯蝶啶长期单独服用可引起高钾血症。

3、脱水药为大分子物质,须注射给药才能产生渗透性利尿作用。用于脑水肿、青光眼及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

周媛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