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精华(第一卷)
6598900000022

第22章 传世故事(5)

第五节 吕后专权亲政

汉惠帝七年(前188)八月,二十三岁的惠帝驾崩。发丧时,吕后哭而无泪。留侯张良的儿子张辟疆只有十五岁,当时任侍中,他对丞相说道:“太后只有惠帝这一个儿子,如今他驾崩了,太后哭而不痛,您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丞相问道:“为什么?”张辟疆解释道:“惠帝的儿子都未成年,太后惧怕你们这些大臣。您现在不妨提议拜太后的亲侄子吕台、吕产、吕禄为将,让他们统领南军北军。等到诸吕都进入宫中任职,太后才会安下心来,你们这些人也就免于祸患了。”丞相按计行事后,吕后果然心中高兴起来,她再哭惠帝时就流下了悲痛的泪水。吕氏专权从此开始了。

吕后听政后,打算立诸吕为王。她向右丞相王陵征询意见时,王陵说道:“当年高祖宰白马为盟时曾说:‘非刘姓而称王的,天下人可群起而攻之。’如今封吕氏为王,是违反前约的。”吕后见王陵反对心中不悦,她又询问左丞相陈平、绛侯周勃,周勃等则答道:“高祖平定天下后,封刘姓子弟为王;如今太后听政,封兄弟及吕姓子弟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吕后听了很高兴。不久,她想废掉右丞相王陵,借口任命王陵为少帝的太傅,剥夺了他丞相的权力,王陵一气之下告病还乡。吕后又让左丞相陈平出任右丞相,让辟阳侯审食其出任左丞相。审食其不理政事,专管宫中,就像郎中令一样。因此,他颇受吕后宠幸,常借吕后的权势行事,公卿办事都得求他。吕后调整了领导班子后,就追封自己的已故长兄吕泽为悼武王,以开封诸吕为王的先例。

少帝元年(前187)四月,吕后实施了封诸吕为王的第一步——封诸吕为侯。为表明公平,她先封非吕姓的人,如封汉高祖时的功臣郎中令冯无择为博城侯,封齐悼惠王的儿子刘章为朱虚侯,封齐相齐寿为平定侯,封少府阳成延为梧侯。可是,她才封侄吕种为沛侯、甥吕平为扶柳侯,加上以前封的郦侯吕台、交侯吕产、建成侯吕释之,诸吕中已有五侄。

第一步迈出后,封吕姓王的第二步也就并非难事。吕后沿袭前法,先立刘姓子弟为王,如淮阳王刘强、常山王刘不疑等。与前番不同的是,吕后先把封吕姓王的意思暗示给大臣,再让大臣作为建议奏请自己。大臣们心领神会,马上请封郦侯吕台为吕王,吕后体察下情,自然恩准,吕王吕台便成了吕后本家的第一位王爷。此外,又封吕禄为胡陵侯。少帝四年,又封吕媭为临光侯、吕他为俞侯、吕更始为赘其侯、吕忿为吕城侯。少帝七年二月,吕后让吕王吕产(吕台弟,袭吕王号)另作梁王,留在京师作少帝的太傅,另封其子平昌侯吕太为吕王。这一年的秋天,太傅吕产等进言吕后,说武信侯(即胡陵侯)吕禄在列侯中功高位显,当封赵王,吕后降旨照准。九月,燕王刘建死去,刘建的美人生有一子,吕后怕他继承王位,派人把他杀掉,然后宣称刘建没有后嗣,燕国自然废除。翌年十月,吕后立东平侯吕通为燕王,封吕通弟吕庄为东平侯。连同后来封的祝兹侯吕荣,吕后听政期间,先后在本家一门中策封了四王十三侯。经过吕后这样一番惨淡经营,诸吕权倾朝野,使汉高祖刘邦“以布衣提三尺剑”打下的江山面临了易姓的严重挑战。

(《史记·吕太后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