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二十四史精华(第一卷)
6598900000011

第11章 法制(1)

第一节 萧规曹随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分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工曰:“君似不及也。”参曰:“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曰:“善。君休矣!”

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卒,谥懿侯。子代侯。百姓歌之曰:“萧何为法,埕或,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史记·曹相国世家》)

【译文】

曹参当初微贱时,与萧何友好,等到各自为将相后,有了隔阂。待到萧何即将死去时,所推举的贤士唯有曹参。因此曹参代萧何任汉相国,一切事都没有变更,一律遵从萧何的规约。

曹参选择的郡国吏都是质朴而不善言辞的。厚重长者,又将他们拜官授职作为丞相史。那些死扣法令条文、对人语言苛刻严峻的,以及那些追求能吏名声的则马上开除他。他日夜饮浓酒。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曹参不兴革多事,来见他时想说几句。有来访的人,曹参就与他一起饮浓酒,过了一会儿,他想说什么时,曹参又给他酌酒,直到他饮醉后离去,始终没能开口说话,这样就成了习惯。

丞相府后园有官吏宿舍,吏舍里每日有人饮酒歌唱欢闹。幕僚属员厌恶这件事,没有办法,因此请曹参在园中游玩,听到了官吏酒醉的歌唱欢闹声,幕僚属员希望曹参召来他们一一处置。曹参反而取过酒摆开筵席与他们共坐聚饮,也一起歌唱欢闹互相应和。

曹参发现属下人有小错误,总是一律包揽遮掩起来,因此丞相府没有出什么事。

惠帝怪相国不治理什么国事……曹参脱帽谢罪说:“陛下自己察觉圣明英武与高帝比谁强些?”皇上说:“我怎敢与先帝相比望呢?”曹参说:“陛下看我与萧何谁更贤良?”皇上说:“你好像不及萧何。”曹参说:“陛下言之极对。况且高祖与萧何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曹参等谨守职责,遵守前法不失职,不是很好吗?”惠帝说:“好。你不要说了。”

曹参担任汉相国,共有三年。他死后被封赐懿侯。儿子曹窑代袭其侯爵。老百姓这样歌唱道:“萧何制定好法律,一一明确公正,官民标准统一;曹参代之为相,坚守善法,毫不失职。天下感戴他清净无为而治,人民得以安宁享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