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田雨公传略
6598700000008

第8章 附录:香河田雨公 田国俊家族墓地迁葬记

二〇一〇年初春,正在修建的京昆高速路经我县香河村清代翰林田雨公、田国俊家族的墓地。村委和田家后人顾全大局,同意迁葬一百年前的老坟。为了赶在工期前头,村委会与田家后人协商,定于清明节之前,开始挖掘、迁葬。届时,高速公路建筑队可协助完成此事(因为他们有挖掘机和铲车)。

对于田氏墓地,村民早有耳闻。俗称为官家坟,就是因为有田雨公、田国俊父子翰林而得名。旧时的传说很多,今人说起,多也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也有说文革时,坟墓已毁,恐怕是没有东西的啦!所言各个不同。

四月二日清晨,听说要挖掘官家坟,村民们三三两两陆续而来,不一会儿聚集了一百多人。田家后人田斗明、田斗红等人带着贡品,纸钱先行拜祭起来,向墓葬中的先人说明了搬迁的原因。打扰了你们清静,还请多多原谅。一番磕头烧香过后,便收拾东西退到一边。负责此次任务的田来喜、张多福(田国俊五世孙女婿)是由村委委托来承办此事。只见田来喜环视四周,来回踱步,不时同旁人谈论着,这第一铲如何下,下到哪里。这确实是一道难题,它涉及到了墓穴破坏与否,所以不敢贸然下命令。

十时许,在众人不甚准确的推理下,田来喜一声令下,只见挖机缓缓地切入指定地面,一阵突突声过后,只见挖机师傅停了下来,众人好像意识到什么,赶忙围了过去,约略向下一米五六隐约地看到黄土表面似有石头相杂其间,而且还有一个深不见底的洞。这一下,人们来了劲,像被注射了兴奋剂一样,开始吵嚷,有的认为应该这样,有的认为应该那样,莫衷一是。还是田来喜有办法,他仔细观察后,让挖机师傅往西移一米多,南北方向挖。果然这次再没有遇到石头,众人都吁了一口气,心才算放到肚子里。墓深竟然达到一丈八尺左右,这是很少见的。墓室的石门在一百多年后又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显得是那么的肃穆,那么的凛不可侵。因为时间跨度大,人们不能辨别这是谁的墓葬,只能猜测。这时负责人张多福说话啦,他本人有文化,而且早间曾发现田雨公的墓志铭拓本。他说:“再挖一下,看墓道中有没有墓志铭。”果不其然,墓道中静静立着两块整齐四方的青石。他马上招呼挖机师傅,赶快挖上来,并嘱咐道“一定要小心,切勿损坏”。弄上来后,只见他迅速地拂拭掉石头上的黄土,仔细地看了起来。(两块,一块是篆字,另一块密密地写着许多楷字)“大理寺少卿”,张多福一边读,一边招呼其他人。“看!这就是田雨公的墓志铭。这就是田雨公的墓。”确定了墓的主人,但没有立即去动手,生怕打扰了墓主人的清静。

后来,人们提议先挖田雨公的父亲田生蕙的墓穴。

12时许,田生蕙墓穴终于露了出来,同样是石门,上着锁,不过锁已经锈迹斑斑。不一样的是,墓门上方镶嵌有一个墓额,形状特别,经辨认,写有“诰封通议大夫”六个字。结合田雨公墓道中发现的墓志铭,张多福提议,再找寻一下看有无墓志铭。这有助于我们对墓主人的了解。一阵忙碌后,没有让大家失望,墓道中安静地摆放着同样是两块青石,它在等待人们去解读,去认识。

奇怪的是,田生蕙的墓与田雨公的墓相隔不过一米五左右,颇令人费解,当时是如何下葬的?顺着石门左右挖掘,居然又出现一个石门,大小一样,规制一样。石门相距约有两米。人们立刻就有了判断,“这个墓穴相当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想。墓穴的规格,建制与众不同,神秘感也就愈深,好奇心也愈强。可是,人们总是不敢轻易地打开这两个墓穴。他们在评估着里面的情况。要做到万无一失。

这时,张多福等人还在端详着这四块石碑,发现了其上面写有军机大臣沈桂芬、李鸿藻、宝鋆,还有胡大任、孙家鼐。因为今人对清代历史不是很熟悉,所以不敢乱加评说。

中午派人看守,余人各各回家吃饭。

下午2点,众人陆续赶到现场,开始准备清理工作。只见田来喜纵身一跃,跳入田生蕙墓坑中,急速来到墓门前。锁已朽烂,不需要很费力,用手轻轻地推了一下,发现石门有松动的迹象,接着他从门缝中扫视了一遍。上面的问到:“发现什么没有?”田来喜默不作声,他用手往外一推,石门瞬间打开,尘封150年的墓穴,又重见天日。这时上面的人顿时议论开来,好奇心驱使他们大胆来到墓前,想一看究竟,可是现实很骨感,只见里面一片狼藉,棺木乱摆,借着微弱的光线,发现枯骨摆放还算整齐,像是没有动过。墓中有三具尸骸,也验证了先前发现墓志铭上的记述,田生蕙前后有两位妻子。接下来,再无别的发现,空空如也。视线转到墓穴四壁,猛然看见墓顶有三个洞,初开始不知为何故。后来仔细分析,才想到是盗墓者留的。这可恶的盗墓贼!人们悻悻地爬出洞外,嘴里还在不满意的嘟囔着,让他们的好奇心顿时一落千丈。

田来喜随后让田生蕙后人田斗明、田斗红搬来刚买来的棺材,重新装殓。还是按照死后摆放,一一安顿好。人们发现田生蕙的大腿骨与小腿骨格外的长,估计生前身高也在一米八以外。他们收拾暂且不表。

接下来,田来喜又来到田雨公的墓前。这一次,不再蹑手蹑脚,而是利索地打开墓门。同样映入眼帘的依旧是狼藉,让人突然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感受。生前是多么的荣耀,死后却受制于宵小之徒。跟预料中的一样,墓顶上面有四个洞,可容一人进出,自然是一无所有。不一样的是有四具尸骸,从左向右,第二具骨骸明显是一位男性,他应该就是田雨公。看其骨骼特征,身高大约在一米七左右,好似有点瘦削,因为骨骼不算粗大。更有意思的是,我看见了这颗聪明的头颅,还有他的一条小辫子。都说头发会烂,的确也是,在发现的这几具尸骸中,几乎没有发现有头发的;只有田雨公是例外,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怪现象。

在收拾现场中,还发现了烧焦了的棺木。此前,村里上年纪的人都说,“文化大革命”时,有人一把大火把官家坟给烧了,看来是传言不虚,这真是一个悲剧!

围观人们不时地说起关于田雨公、田国俊的故事。而他们的后代也神情落寞地收拾着祖先的骨骸,生怕有一点遗漏。

笔者一口难言两事。关于墓穴内的情况略略叙述一遍。接下来,谈谈墓葬规格以及建筑风格。传言官家坟埋藏很深,挖土都要用辘轳往上吊,现在这个谜底也就可以揭开。墓穴内高有二米五六,加上一种叫双铺双砌结构的墓顶,自然也就高了许多,惟有向下延伸才能容得下。而且从远观看,虽谈不上雄伟,却也有一种大气在里面。(当然也有风水家的看法在里面,上面只是一己之见)同时墓穴四周都为錾石砌成,均有一米高,整齐划一。墓墙及墓顶都用墨色涂抹,最特别的是田雨公的墓门上刻着“廷尉第”三个字,显出的是一种官家气派。笔者对此认识仅限于此,兹不赘述。

在随后的收拾中,仅发现了两个墓穴分别刻有两副对联。

田生蕙的墓联:百世簪缨绵旧德 九泉风雨护佳城

田雨公的墓联:名垂青史光泉壤 臣抱丹心照古今

初春的天气是昼短夜长的。五时许,天已暗淡下来,田来喜催促着田斗明、田斗红等人收拾完备,用车拉到一个叫雁坡的地方,(这是新择的坟地)用今人的葬俗下葬。让死者早些入土为安,然而所受的待遇却是大不如前。

入夜,田来喜要求村干部韩俊生、田亮亮要小心看护好坟地,不要有所差失。

四月三日清晨,有了昨天的经验,也对墓地有些了解。还是借助于挖掘机。因为墓葬属于东西方向。又估计是昭穆葬。所以先从田雨公墓左侧挖起,这个墓穴损坏严重,几乎是用黄土填满,所以工作量比较大。幸运的是依然从墓道中找到了墓志铭,同样是两块青石,整齐见方。上面刻着田雨公的二弟田雨人生前曾任内阁中书及田雨人在同治二年随袁保恒西征粮台,因功升任同知府,后到今四川汶川县查案,病死在任上。落款是薛书常撰写、祁世长书丹、张登赢篆盖的。

一切都在预料之内,也很顺利地挖出了田雨公的大弟田雨时墓志铭。根据墓志铭介绍,田雨时死于1898年,离现在110多年,碑文内容同样是称道他生前的道德文章,是由当时的军机大臣孙家鼐撰写,由谭继询书丹,景星篆额的。

田雨时的墓破坏还不算太严重,只是把陪葬品偷盗一空,只剩下散落在地上的一些佛珠,玉片。但这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今人很少见的一椁三棺的这种下葬方式及其棺木厚度均在15公分左右,棺木上的花纹图案还是新鲜亮丽,棺木上的字还是墨色如初。仔细端详,上面写着“晋封荣禄大夫显考田府君雨时之灵位”,棺内每个人的衣服都是崭新的,还都完好无损,数一数,里外共有七件。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清代穿官服的,现在却真实的摆到眼前。衣服上的花纹刺绣以及田雨时官服所谓的“补子”图案,让人啧啧称奇。只是奇怪古人在没有现代科技的基础上,怎么会做出这些精美的东西,简直是匪夷所思。还有令人称奇的是田雨时的身上还覆盖着当时吏部尚书写的一块相当于现在的锦旗性质的东西,上面写着“晋封荣禄大夫 赏戴花翎 镶白旗汉学教习 乙卯科举人 头品顶戴吏部尚书”等字样,还有就是皇家御赐的“陀罗经被”,可见当时皇家对田国俊是多么的器重与厚爱。可惜,围观人们看后,只是随处一扔,全然不知它的珍贵处。然而这些有着古董意味散落各处的彩衣锦袍以及经百年而不朽的棺木都将被碾压在现今的高速公路下,这固然是无可奈何的事!多年以后,遗迹将不复存在,传说也将不再重现。

落日的余晖照在古墓上,是显得那么的苍凉与悲壮。秦时明月汉时关,试问故人今何在?这两天,众人都在惊奇与叹息声中度过。挖掘工作也相当顺利,一切也都井井有条。

四月四日,今天开始挖掘田国俊的坟墓。按照方向、位置,挖掘机很快就挖到了既定目标,人们希望有更多的发现。比如田国俊的墓志铭,这会对他本人有更多的了解,能解开他疑雾重重的死因。或许还会发现如他父亲田雨时墓一样有价值的东西。可是期望值越高,失望度也就越重。田国俊的墓就是一片废墟,无一点遗迹可寻。棺材板做了牛槽,硎錾石垒了水坝,墓砖补了大队的破墙,种种传说都被眼前的事实所验证。老人传言的墓额“荣禄第”、“司马第”也没有了踪影。田国俊的五世孙女田斗良在乱石堆中捡寻着先人的遗骨,然而能捡到的却只有几根骨头。奇怪的是居然又翻捡到了田国俊的发辫,大约有1米长,发质坚硬,发色有些红颜色(那是埋在地下化学反应的结果),而且头发是那么的整齐。想象得到,田国俊生前应该是身材魁梧,装束整齐的一个人。不过,也只有这一点点猜测,仅此而已。

这边还在努力寻找着,那边已挖开田国俊的弟弟田朝俊的墓穴。这个保存的较完好,没有盗掘的痕迹,由田朝俊的后人进行收拾。

值得一提的是,民国间的墓葬也变得简单了,看起来有些凄凉。还有的因为处在战争年代,只挖一个土洞,草草掩埋的。景况是越发的不如从前!

我所要说的是,在这些后人墓葬中,发现一块碑,碎成八小块。经拼凑而成,竟然是沈桂芬、曾国荃给田雨公写的墓表。可惜只能看到大概的情形,约略的能读到几个字。

经过三天紧张有序的挖掘、迁葬,田雨公、田国俊这个百年家族墓地重又找到了一个好的归宿地。

本人因从旁参与,遂将所见所感写下来,立存此照,以飨读者。

注释:(按出生年代先后排序)

穆彰阿:(1782-1856),字子朴,号鹤舫,别号云浆山人,郭佳氏,满洲镶蓝旗人。道光时期的重臣。

杜受田:(1788-1852),字芝农,山东滨州(今滨州市滨城区)人。曾任山西学政,为咸丰皇帝之师。

祁隽藻:(1793-1866),字叔颖,号春圃、息翁,山西寿阳人。三代帝师。嘉庆十九年(1814)进士。

贾桢:(1798—1874)原名忠桢,字筠堂、伯贞,号艺林。山东黄县人,道光六年榜眼。

邓瀛:(1803—1862)字登三、号介槎,福建省上杭县(今中都乡),道光九年进士。

胡大任,(1804—1891)字莲舫,湖北监利人。与田雨公为同一年的进士。

倭仁:(1804—1871),字艮峰,乌齐格里氏,蒙古正红旗人,道光九年进士。理学大家。

宝鋆:(1807-1891),字佩蘅,索绰络氏,满洲镶白旗人。与田雨公为同一年进士。

毛鸿宾:(1811—1868)字翊云,号菊隐。清代济南历城人。与田雨公为同一年进士。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与田雨公为同一年进士。

薛书常:(1815—1880),原名书堂,改书常,字世香,别字少柳。河南灵宝孟村人。咸丰二年(1852年)中进士。田雨公的学生。

沈桂芬:(1818-1881),字经笙,又字小山,顺天宛平东人。被梁启超称为“实为(清朝)汉人掌政权之嚆矢”。

李鸿藻:(1820—1897)字兰孙,兰荪,号石孙,砚斋。直隶高阳(属今河北保定)人。同光年间的“清流领袖”。

注光绪二年军机大臣四人:文祥、李鸿藻、沈桂芬、宝鋆。

谭继洵:(1823—1901)字子实,号敬甫,又号剑芙,湖南浏阳县(今长沙市)人,与田国俊为同一年的进士,其子为谭嗣同。

祁世长:(1825—1892)祁寯藻之子。咸丰进士。历官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

袁保恒:(1827—1878),字小午,号筱坞。河南项城人。袁甲三之子,袁世凯从父。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号蜇生,别号澹静老人,寿县人。与田国俊为同一年的进士。

严树森:(?—1876)初名澍森,字渭春,四川新繁人,原籍陕西渭南。

王溥:与田雨公为同一年进士。

祁宿藻:与田雨公为同一年进士,祁隽藻之弟。

张登瀛:字仲士,号海峤。山西崞县(今原平)人,同治七年戊辰二甲九名进士,田雨公学生。

景星:曾任山西按察使,宝鋆侄儿。

陈景谟:字葆珊,江西黎川人,陈孚恩之子。

彭瑞毓:湖北人,咸丰二年进士。曾任山西学政、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兼管顺天府尹。

田雨公年谱(部分)

1808(嘉庆十三年八月初十)生于山西省盂县香河村。

1818(嘉庆二十三年七月十一日)大弟田雨时出生。

1822(道光二年二月二十三日)二弟田雨人出生。

1826(道光六年)考邑庠第一,后试辄冠军,为邑名士。

1835(道光十五年)乡试,中亚魁。

1838(道光十八年)戊戌科二甲四十六名进士。晏端书、曾国藩、钱振伦、郭沛霖、毛鸿宾、宝鋆等为其同年。

1839(道光二十年十一月初十)其嗣子田国俊出生。

1840(道光二十年八月)咨内阁典籍厅本处奏,今出有纂修二缺拟以到馆在前之协修田雨公、董似谷充补。

1842(道光二十二年)充任武英殿总纂官,国史馆协修。

1843(道光二十三年)翰詹大考,列二等十一名,赏大卷八丝缎袍料一件小卷江料二件,记名遇缺题奏。其父田生蕙到京。曾国藩为其父田昆圃书写寿序、并题田敬堂同年画兰三首。

1844(道光二十四年)充会试同考官、河南乡试副考官。

1846(道光二十六年)任洗马一职。

1847(道光二十七年)翰詹大考,列二等十五名,赏大卷丝缎袍料一匹小卷八丝缎褂料二件,记名遇缺题奏。

1848(道光二十八年)任鸿胪寺正卿。充江西乡试主考官。

1849(道光二十九年)任大理寺少卿,兼领稽查右翼宗学。

1850(道光三十年)应诏上书《振纲纪 肃吏治》,十一月二十五日上疏《用人宜慎由》、《国用未充力图撙节由》。该年又分别担任复试举人阅卷大臣、武殿试汉御使读卷大臣。

1853(咸丰三年一月八日)开缺回籍终养老父。

1854(咸丰四年)主讲平定冠山书院。

1855(咸丰五年)其弟雨时、雨人,其子国俊同时中乙卯科举人。

1856(咸丰六年)主讲榆次凤鸣书院。

1858(咸丰八年)诰授资政大夫,钦加三品顶戴。主讲晋阳书院,晋阳书院肄业诸生请立田敬堂先生教泽碑。

1859(咸丰九年)其子国俊中进士,选翰林。

1861(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初二)下旨来京觐见,听候简用。

1862(同治元年)四月,祁隽藻疏荐田雨公,总办团防事宜。

1866(同治五年)其子寅俊出生,同年十一月十一日其父去世。

1868(同治六年)捻军进入山陕,谕田雨公等全力防堵。

1876(光绪二年闰五月初八子时)卒于家。享年六十九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