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从执手到白首:达抵幸福婚姻的身心灵修炼
6594200000002

第2章 婚姻是盟约,不是协议

牧师:你是否愿意成为她的合法丈夫,无论生老病死,贫穷富贵,不离不弃,直到死亡将你们分离吗?

男方:是的,我愿意。

牧师:你是否愿意成为他的合法妻子,无论生老病死,贫穷富贵,不离不弃,直到死亡将你们分离吗?

女方:是的,我愿意。

为什么要结婚?

为什么要结婚?

这真的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吗?我在网易上看到过一个婚姻动机的调查问卷,在回答为什么要结婚这个问题时,有四成半的网友是因为非常被动的理由选择结婚,比如年龄压力,比如父母催促,比如对方逼迫等等;有两成的网友认为自己选择结婚并不为了什么,也没有什么理由,只是突然有了结婚的念头;而只有不足四成的网友能够理直气壮的回答:我们是为了爱情选择婚姻的。由此可见,我们周围的那些步入婚姻殿堂的人当中,爱情也许并不是他们结婚的理由。

对于那些因为被动选择结婚的人来说,在他 /她的内心深处,是把婚姻作为一种义务来看的。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尽管没有找到符合自己标准的理想对象,或者说根本都没有感受到爱情的来临,都不得不选择结婚了,在他们看来,结婚的理由千千万万:有人说,尽管我们没有多少共同语言,但他 /她对我好;有人说,没有办法年纪到了,都三十好几了,如果我再年轻 5岁,我肯定不会选择他 /她;有人说,父母一天到晚不停的催促,实在顶不住;有人说,朋友们聚会时都成双入对的,只有我老是落单,看着别人异样的目光,心里不是滋味;有人说,他 /她就是吵着要结婚,不结婚他 /她都要死给我看了,怎么办?其实,在这千万条理由后面,你有没有想过,其实,自己把婚姻是当作一种义务来履行的?在你看来,因为父母 / 对方/年龄/周边朋友 /舆论的需要,所有外在环境的指向都要求我要结婚,所以我只有选择结婚。然而,这种出于义务的婚姻是很难幸福的,因为你遵从的不是自己内心的声音,而是外部环境的所迫。

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说,你出于义务而与他 /她结婚,无论对你自己还是对方来说,都是不负责任的事。没有内心的真切感受,没有爱情的浇灌,甚至都没有对于婚姻的最简单的渴求与冲动,这样的婚姻对于你自己来说,绝对是一种折磨,对于对方来说,同样如此,不管他/她是否爱你,他 /她从你这里得到的或者说他 /她能给予你的,也只会是无休无止的抱怨与争吵。可以说,一开始,婚姻就走向了坟墓。

在上面的那个调查问卷中,很多人选择不为什么,只是突然有了结婚的念头而选择结婚。我是这样认为的,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婚姻。无论如何,你选择婚姻,选择跟他 /她结婚而不是别人,其中肯定有一个潜在的动机,不管你承认与否。这个动机如果不是出于爱,不是出于义务或逼迫,那么它有很大的一个可能性就是出于物质考虑。这是一个物质浮华的年代,很多人尤其是女性,总幻想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像香港电影《嫁个有钱人》里的阿 me,望着天边滑落的流星许下愿望:“我一定要嫁个有钱人”。就算不是为了嫁个有钱人,很多人恐怕也会下意识地有一套考量对方物质条件的标准,比如是否有房有车,月收入多少,存款几何,工作单位怎么样,等等。甚至连自己的父母在给参考意见时,也会搬出这套标准,这种例子在我们身边简直太多了。

建立在金钱物质基础上的婚姻是不牢固的,这样的话我们也会经常听见,可是,有多少人真正思量过这句话的意义呢?许多人还是前仆后继地这样想这样做,报纸上,网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富翁 /富婆征婚的新闻,往往应征者如云,甚至大学校园里也流行一句话:找个好工作,不如嫁个好老公。其实,这种想法是相当可悲的,物质的富足决不等于婚姻的幸福,物质生活充其量只是美满婚姻的很小一部分。如果你一开始就看重对方的物质条件,那么你就把自己放在一个与对方不对等的位置上,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不平衡的婚姻状态,假如对方的物质逐渐不能满足你的话,你就会生出许多烦恼,会埋怨对方没用甚至生出怨恨;而就算对方能够给予你富足的物质生活,你能保证他 /她以一颗平常平等心来爱你?再退一步说,即使对方既富足又对你包容甚至爱你,可是,你爱的只是他 /她的金钱,日子一久,你的心会不会生出厌倦,你的感情会不会荒芜?所以我们经常看到,那些以追求物质享受为婚姻目的的人,即使费尽心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婚姻,最后收获的往往是不完美,甚至是悲剧。可以说,为了物质结婚甚至比为了义务结婚还更可悲,更容易被伤害。

所以,在你们下定决心要结婚的时候,请问自己的内心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要结婚?

婚姻是爱的延续和升华,所以,相爱才是结婚的唯一理由。这种爱应该是超越一切世俗万物的,是无条件的,爱的承诺与物质和外在环境无关,它关乎的是两个人的内心默契、互相接纳与成长。有人说,我喜欢他 /她,跟他 /她在一起我很开心快乐,所以我选择跟他 /她结婚。这种想法貌似没有什么问题,动机似乎很纯粹,既不关乎义务,也不关乎金钱,但问题在于——这种喜欢,是爱吗?在很多人看来,喜欢就是爱,爱就是喜欢,但其实两者并不等同,不能混为一谈。爱比喜欢更深广得多。

喜欢,说明对方符合你的择偶标准,他 /她的一些特质 (比如容貌、性格、学识等 )能够打动你,就像第一章中所述,符合你内心的影子,所以你情不自禁会喜欢他 /她。这种喜欢,是基于过去的,对方表现出的为你乐意接纳并欣赏的方面,仅仅是符合过去经验赋予你的标准,你喜欢的,不过是你过去时空的标准得以体现在他 /她身上而已,假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方暴露出其他为你所不喜欢、不接纳的方面,你是否还会喜欢他 /她呢?但是爱不同,爱意味着百分之百的接纳与包容,爱是基于将来的,它不仅意味着你们现在沐浴在爱的光辉中,而且给将来一个坚定的承诺,你们将会因为爱而共同成长,爱能够给予你们一个可以期待的美好愿景。

所以,你选择结婚,是因为你爱对方,而不是因为你喜欢对方,喜欢不是爱,同样,不喜欢也不应该成为不爱的条件,爱他 /她,不仅要接纳他 /她为你喜欢的方面,也要接纳和包容你所不喜欢的方面。

盟约的意义

先说一个关于情人节来历的故事。

情人节在英语里叫 Valentine’s Day,关于情人节的来历有很多个版本,其中一个是这样的:公元 3世纪的罗马,暴君克劳多斯 (Claudius)当政。当时罗马内外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为了补足兵力,克劳多斯下令,凡是一定年龄范围内的男子,都必须进入罗马军队,为国家效劳。他还下令禁止国人举行结婚典礼,甚至要求已经结婚的夫妻毁掉婚约。这样,在暴君的淫威下,丈夫离开妻子,少年离开恋人,整个罗马笼罩在绵长的相思与哀怨中。

但爱情的力量是暴政也禁止不了的。就在暴君宫殿附近的一所神庙里,居住着一位德高望重的修士瓦沦丁 (Valentine),他深受罗马人民的敬仰,对暴君的所作所为非常痛心,不忍看到那些相爱的伴侣就这样生离死别,于是他为前来请求帮助的情侣秘密地主持结婚典礼。一时间,这一令人振奋的消息在整个罗马传开,越来越多的情侣赶来请求修士的帮助。

但事情很快还是被暴君知晓了,他命令士兵冲进神庙,将瓦沦丁从一对正在举行婚礼的新人身旁拖走,投入大牢。

最终,瓦沦丁在大牢里受尽折磨而死。悲伤的人们将他安葬于圣普拉教堂。那一天是公元 270年的 2月 14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个敢于与暴君斗争的修士,记住了这天 —— 2月 14日 ——Valentine’sDay,情人节。

为什么瓦沦丁宁愿冒着生命的危险,也要给情侣们主持婚礼?在西方文化尤其是基督教的婚姻观中,婚姻是创造宇宙的主宰神所设立的。《圣经 。创世纪》中述,当神看到自己所创造的杰作——人孑然独居时,便主动关怀。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于是神采取行动为人造配偶,成为人的帮助者。由此可见,西方人认为婚姻是神为人类所预备的一种盟约关系,所以婚姻的仪式也必须在神的使者——修士 /神父的见证下举行。瓦沦丁修士宁愿为见证这种盟约的成立而死,可见这种盟约是多么的神圣不可侵犯!

其实,在中国文化中对于婚姻亦有这样深刻的理解,比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海誓山盟,比如“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铮铮之语,无不诠释着婚姻的重量。

婚姻的实质就是一种盟约关系,它意味着夫妻之间的真正结合,以夫妻间永不断绝、舍己无私的爱为成立的基础,就像我们听到的那句牧师的问话:你是否愿意成为她的合法丈夫 /妻子,无论生老病死,贫穷富贵,不离不弃,直到死亡将你们分离吗?这种盟约是无条件的,双方一旦立盟,便应该永远遵守这种约定,以使两人合而为一,永续同好。

固然,盟约中也包含了权利与义务,但绝非仅仅建立在权利与义务的基础上,因为婚姻这种盟约不是协议,协议是“你对我怎样,我才对你怎样”“你敬我一尺,我则敬你一丈”,协议的成立与执行是有条件的,如有一方违反某一条件,则协议中明确另一方有相应的权利,可以进行相应的处置;而盟约的实质在于“不管你怎样,我都将怎样”,它是不计较回报、主动付出的,可见,盟约远比协议来得更无私,更神圣!

现在,不少人在结婚时习惯要签一份协议,以此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其实这是一种对婚姻不自信的表现。如果在你们心中根本没有那种情比金坚、一诺千金的信念,单凭一纸协议又有什么意义?当对方违反了协议的时候,你就觉得自己受了委屈,要找回平衡,因为“你没有对我好,所以我不会对你好”,这样的婚姻比那张协议纸还更容易撕碎。

有一个朋友,身家颇丰,年过四十才结婚。婚前他是有名的钻石王老五,但情场上一直有些坎坷,后来终于遇到让他心仪的对象。朋友在下决心结婚时是思量了很久的,因为他觉得自己之前吃过不少女人的亏,钱财上多有损失。所以结婚时,他先是请律师行对婚前财产进行公证,后来又与太太约法三章,其中重要的一条是约定哪些婚前财产属于个人,哪些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而假如双方有一方出轨 (或由于他/她自身原因导致婚姻无法继续下去 ),则离婚后过错方只能拿 20%份额的共同财产。后来,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婚姻还是没有继续下去,而且离婚时还因为这份协议书双方上了法庭,法庭的判决让朋友一直意气难平,他说,这辈子都不想再结婚了。

有些女性朋友曾经向我咨询过婚姻协议的问题,不少是担心丈夫出轨或变心,所以想与丈夫签一份协议来约束之,我告诉她们,协议只能够保卫属于你的那部分财产,并不能保卫你的爱情和婚姻,如果你觉得自己的幸福要靠那张纸来维系的话,这样的婚姻要来何干?

协议的力量实在苍白,它看似平等互惠,其实不然,协议的背后潜伏着爱的缺失,和对婚姻的不自信,协议中的双方在权利和义务上永远是不平等的,一方违反,另一方则可以凭此处罚,这种婚姻关系其实是扭曲的。而尽管盟约的实质在于不计回报、主动付出,但这种付出对于双方而言都是对等的,也就是说,盟约中的夫妻双方是平等的,都是人格平等的独立主体,所以盟约的意义对男女都一样重要,你对他 /她的无条件的爱与包容并非意味着卑贱或奴役,而是双方实现共同信念、创造共同价值、促进共同成长的需要。这一点在接下来的“创造共同价值”一节中将详细讨论。

托付心态

既然婚姻是一种盟约关系,那它必定包含另外一种可能性,就是对于盟约的背叛,关于这一点,在电影《非诚勿扰》中有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对白:

舒淇爱上了方中信扮演的有妇之夫,不能自拔,而方中信做不到舍弃自己的婚姻,舒淇在极度压抑郁闷之余,遇上了葛优,她对葛优说,我愿意在身体上忠实于你,与你结婚。但我心里要留一个房间,容许我念想着他。葛优挨过来说,那我把心全都给你,但容许我的身体偶尔开个小差,不知可否?

如果以盟约的观点来看待两人的说法,对于婚姻而言,其实他们都已经违反了盟约。前面我们说过,夫妻之间应该是身、心、灵三位一体的结合,是对对方无条件的委身与舍己,盟约的约定是为了使夫妻合而为一,成为一体。任何对盟约的背叛都可能导致离婚,而离婚不仅仅是对对方的背叛,也是对自己的背叛,背叛了自己的诺言。

那夫妻成盟是不是就意味着结婚了,就要把自己完全交给对方,把照顾自己的责任完全的推给另一方?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心理惯性——托付心态。

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糟粕之一,就是“夫为妻纲”、女子要“三从四德”,结婚以后,女人对丈夫只能是绝对的服从,自己在夫妻关系中是绝对依附的角色,夫荣则妻贵,嫁了鸡狗便自己也只能做鸡狗了,这样的人生真是可悲。然而,尽管社会进步到了今天,在提倡“男女平等”、“女人半边天”的时代,这种“托付心态”还是大有市场,阴魂不散。不是吗?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妻子对丈夫:“我把自己交给你了,你今后一定要对我好。”丈母娘对女婿:“我们的女儿就靠你好好照顾了。”母亲对别人:“我女儿终于找到一个好归宿了。”如此等等。

不仅仅是女人有这样的心态——我嫁给了你,你就必须照顾我的一生,使我幸福快乐;男人同样也会有这种心态,在他们看来,女人把自己托付给男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他们应该负这个责任,承担起照顾女人一生、使她幸福快乐的重任。

然而,一个人真的可以把自己完全交给另外一个人吗?而一个人能够真的给予另外一个人她想要的幸福和快乐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没有人能够这样做到。在你承诺给对方幸福快乐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这一生是否都是幸福快乐的?如果你自己都不够幸福快乐的话,你又怎么能够帮对方做到呢?你拿什么给予对方——一个完全期待你给予幸福的人?如果你做不到,你只会感到辛苦和疲惫,因为这个担子太沉重了,是你不能承受之重。所以我们经常听到男人说自己活得很累,在女人期待的目光面前,他们扑腾挣扎,但最后总是无力地败下阵来,他们无法圆满地完成这个沉重的托付任务。

而女人呢?她们说,我把自己全部交给你了,你的责任就是要让我幸福,我憧憬的就是你将要给予我的,我只需要等待就可以了。可是,当这种等待变得越来越无望时,女人开始抱怨了,把自己变成无休止地控诉的怨妇,“我们家那位真是没用,交上来的工资永远是那么一点点!”“嫁给这个窝囊废我真是瞎了眼,这辈子算是完了!”

可以说,婚姻中的托付心态就像一个无法拔脚的泥沼,有这样心态的两个人都会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因为两人都在为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较劲,越过越累,越累就越烦,最后不得不惨淡收场。

归根结底,还是对“爱”这个字有着错误的理解,爱一个人,并不等于完全拥有一个人,这一点在前面也有说到。同理,爱一个人,也不等于你可以为他 /她包揽一切,且不论你有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即便有,这种意识也丝毫无助于你们的婚姻幸福。爱,不是占有,也不是单方面的给予,尤其是在婚姻中,夫妻要在婚姻生活中延续爱的话,需要两个条件:第一是对对方没有要求,尤其是托付终生这种不可承受之重;第二个是两人都要做到自己照顾自己的人生。

这样,当两个有着独立人格、能自己照顾自己的人因为相爱走到一起,他们不会强求对方为自己做些什么,但彼此都会默默地为对方做些什么,两人都有着平等的能力和意识,又有着无私付出的心态,在这种没有要求的感情关系中,两人能够给予对方更多,同时自己也获得更多。这样的婚姻生活,每天都会有着不一样的颜色,这种颜色既不是初恋的浪漫,也不是热恋的绚烂,而是在真心的付出与收获之间,感受到的那份欣喜和感激。对于双方共同成长来说,这种两个人加起来的力量当然比单方面要大得多,大到能足够引领未来的生活沿着幸福的轨道前进。

创造共同价值

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观点,说男女从相识到相恋,从相恋到携手走进婚姻殿堂,就像共同成立了一家合资的公司,双方只有精心经营,才能创造出最佳的效益。我赞成这个观点,婚姻确实需要用心经营,当柴米油盐的现实冲淡了风花雪月的恋爱色彩之后,在平淡纷扰的婚姻生活中,经营艺术可以说是维系爱情的必须手段。

但是,有一个概念必须先弄明白,我们经营的是什么公司?我们生产/创造什么?什么又是我们所追求的效益?

在我看来,这家合资公司是一家关于信念、价值与成长的公司,夫妻两人以双方的爱情作为原始资本,他们经营的是一种“我”加“你”的共同生活,通过两人的耕耘,他们力图挖掘出双方的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并使之逐渐扩张,收获最佳的效益——双方达到真正的和谐快乐、共同成长。

一个人从出生到逐渐长大,通过学习、观察和各种历练,到长大成人,能够立足于这个世界,总会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看待这个世界 (包括周边的人、事、物等 )的看法,这些看法和观点构成了他 /她的信念和价值观。饥饿的孩子最初的信念是“要想法设法使自己吃一顿饱饭”,寒窗苦读的学子往往有“知识和书本能够改变我的命运”的信念,对于饥饿的孩子来说,一顿饱饭意味着最大价值,而对寒窗学子来说,知识意味着最大价值。这种信念和价值是支持我们不断成长发展的原动力。

每个人的出身、性格和成长经历都不可能与另一个人完全相似,所以,每个人的信念和价值观也不可能与另一个人完全重叠。夫妻两人同样如此,没有任何一对夫妇能够这样说:感谢上帝,我们从来没有过分歧。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们在第一章“合而为一”一节中也说到过——两个人选择牵手,他们必定在信念中有着相同 /重叠的一部分,而就是这些重叠的部分,也就是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让两个人能够相处和谐愉快,这也是美满婚姻的必要条件。

所以,追求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应该是经营婚姻的主要目的。两个人在结婚之前,各有一套自己的信念系统。在结婚时,这种信念系统往往会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对于父母,男人在结婚后往往更具有责任感,认为自己成家立业了,一方面要让操劳经年的父母多歇歇了,一方面认为自己将有更大的空间,可以不用再听父母的说教了;而结婚后的女人,对于自己的父母总是难以割舍,总是过多地听取娘家人的一些意见建议,对自己要做人家媳妇的这种身份既有些跃跃欲试,又有些成见和戒备。其实,在这个问题上,夫妻两人的正确态度是,结婚后,双方都要把自己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一样来孝顺,这就是两个人的共同信念。当你们很多事情上都能够找到这种共同信念的话,生活的齿轮便会磨合得越来越流畅。

我们说过,婚姻的本质是寻求共同成长,这种成长有一个前提,就是双方有着足够的相同的信念和价值。处于婚姻生活的两个人的信念系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合而为一”的过程中两个人总是发生交会、碰撞甚至冲突,这些都会影响到两人的信念嬗变。比如面对同样一件事,刚开始两人的反应总是不一样的,这种不同的反应来自于之前各自的成长经验,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良性磨合后,当同样的事情发生时,他们的反应有可能惊人的一致,很多默契的夫妇在回答问题时,经常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出同样的话。这就是两人共同信念被放大而重叠的结果。

美国前总统里根和夫人南希半世纪的恩爱婚姻一直是世人推崇的佳话。在很多美国人看来,不管如何评价里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与南希的婚姻绝对是他们心中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无论是在好莱坞还是在白宫,里根和南希都不离不弃,风雨同舟。在 1987年 5月 4日的一次公开演说中,南希对于他们的婚姻这样表白道:“尽管我不打算卷入政事,但并不妨碍我的某些看法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一位与我结婚 35年的男人。作为一位挚爱丈夫的女人,我不想对自己关注丈夫的个人政治幸福及平安作任何辩解我有我的观点,他有他的思想。我们并非事事都完全一致。但不可否认,一对夫妇中正确的一方应当坚持自己的看法并影响对方。”

当然,事情也可能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一对夫妻在结婚时情投意合、夫唱妇随,两个人有着足够的共同信念作为基础,但有可能十年后,他们却选择了离婚。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它说明两个人的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因为维护和经营的不当,在时间的洗刷下愈来愈少,直至荡然无存。这就是婚姻后的“无为”造成的,也许你觉得,两个人有着那么多的爱,那么多的共同语言,结婚后幸福美满只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很快你就会发现,婚后的生活不似你想象的那么简单,那些柔情蜜意很快就会消融在大大小小的摩擦当中,因为没有足够的共同信念支撑,共处时就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不协调,如果这些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沟通、排解和改善的话,双方的共同信念和共同价值会很快减少,少到你们形同陌路为止。

所以,寻求共同信念,创造共同价值,这就是培育美满婚姻的真谛。大人物如此,平凡人也当如此。

每一对男女在走入婚姻殿堂的那一刻,都应该自问一句:我为什么要结婚?这种追问对于你理解婚姻是大有帮助的。因为婚姻不是义务,不是协议,不是一方托付给另一方,甚至不是因为彼此有好感而结合;婚姻是一种不计回报、委身舍己的盟约关系,是爱的延续与升华,美满婚姻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而是夫妻两人精心维护、主动付出的结果,因为婚姻的真谛就是双方寻求共同信念、创造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