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探索发现炎帝陵
6591500000050

第50章 后记

探索炎黄历史,是探索我中华远祖征服自然,创造中华文明的恢弘主题,是中国历代文人学者从未停止过的研究课题,是炎黄子孙都应该永远关注,并对今人会有不断启迪的重要内容。

为了导游指南和大众文化普及,一直梦想出一部论证炎帝神农氏在山西高平始创农耕的书。好在首次发现、首次报道炎帝陵的经历还历历在目,对羊头山炎帝遗迹还算了解,就借了高平人的酒胆,与米东明、白双法一干旁门左道者一拍即合,造句作文似地开写了。

“有效传播就是让大众愿意接受。据此对照,目前炎帝神农文化的传播有四大不足:第一、闭门抄书常形不成有效主题、无看点。第二、论点常没有论据论证支撑,只能泛泛而论,无可信度。第三、没有依据也编故事,不合炎帝主题。第四、学术性过强就没了大众观赏,难以实现传播目标。归结一句话,不能写了书没人爱看,要写文化普及‘浅出’版本,成为高平炎帝神农氏遗迹的集成之作、导游之作、纵横谈之作,还要有品位有水准,谁都愿意看”。米东明一番宏论喷薄而出,并随即根据昨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由队列排演出一个“和”字,就以“和则同,同则久”为本书宗旨,提出“从和说起,从久结束”,命题作文,将了我等一军。

老米够牛,提这般要求还这般理直气壮?

《太平寰宇记》卷四十四记载,高平郡六大姓:米、范、巴、瞿、过、独孤。未料米姓居然属高平第一大姓,渊源久远。因发现炎帝陵,吕日周会长闻之,山西省改革创新研究会出面给米东明立了碑,两米高立在羊头山炎帝广场东北侧。陕西农民发现兵马俑还写进书里,米东明发现炎帝陵,无愧碑刻记载。

米东明总想人生做点什么“事”,做市场?做官?做文化?他都敢想敢做,敢做敢为,乡里人说来那是“没白活一回”。但他却感觉没上道,一直没进入自己也说不清楚的那个什么“理想天地”。亲自下功夫找到炎帝陵这件事,才彻底奠定了他的人生走向。发现炎帝陵只是序幕,炎帝文化成了他毕生要做的“事”。“以天下为己任”这话现在没人说了,老米却真正脚踏实地实践这个中国士人的历来梦想。中华民族炎帝神农文化这等大事是他能够做得了的吗?可是他却一条胡同走到底,从上个世纪走到这个世纪,应了最初的一句话“重在参与”。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考虑他任副秘书长时,他还不愿担这个名誉,宁愿以理事身份去“理点实事”。

由老米这事,我真正领略了大形山大河水陶冶的燕赵之风。我也因此豪迈起来,与老米共同策划摄制了首次CCTV新闻联播报道、日本NHK电视台报道、CCTV-10《家园》栏目《寻找炎帝遗迹》大型文化探索节目,共同“编导”了《神农乡纪》《高平发现炎帝陵》两书。但至今,仍感文化探索深度不够,诸多常年萦绕心头文化之谜的新发现总是推着我们不能止步。

极为偶然却历史必然地,我与毕生深度研究汉字文化源头的白双法先生走到一起。他对中华文化的不懈考察研究,解读了无数隐藏在汉字笔划里的文化信息,逐步形成了他的“双法字理”理论。在转而还原出造字时隐藏在笔划里的文化信息时,常能别开生面,揭示许多文化悬念。他的研究成果已被国家“语委”高度评价,“汉办”确认为对外汉字教学首推成果。那么,汉字笔划里不断揭示的文化信息,不是有助我们揭示汉字造字之初诸多社会形态的秘密吗?同为白先生好友的老米一拍桌子,“再写《探索发现炎帝陵》三卷,深度发掘其他省份炎帝神农文化所不具备的文化内涵”。就这样,虽然不是作家,却开始坐家,真的似地摆弄起电脑。

一般人写炎帝神农氏,多是互相转抄古籍。虽然这也不可或缺,但仅此就都在同一个层面徘徊,很难有什么突破。须知古籍记载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古人受所涉足地理范围、信息范围和考古技术的局限,上古故事只能据传说而记载,信息又因辗转而多有耗散。在前人记载的基础上再做文章,难度足够大。

笔者在央视多年编导工作的思想方法,习惯思考“是什么”背后的“为什么”。这就迫使自己深度挖掘,掘出他人所未关注的信息,因此便有了深度思考的空间,形成了自己的剧本模式。“是什么”只是生活表象,“为什么”才是文化深度。

如笔者为摄制晋祠纪录片,细读了一纸箱有关晋祠的重要文献,特别是阅读了古人一般无法见到的宋朝宫廷档案《宋会要辑稿》,分析了鱼沼水下发掘的元代残碑碑文,分析了皇家才许可采用的宫廷规制雕塑群,以历史的辩证分析,终于成功揭示困扰宋、元、明、清历代文人儒生的晋祠圣母之谜,这是过去时代难以逾越的门坎。又如依据实地考察、研究道家阴阳学说、历代碑文特别是虢季子白盘铭文为佐证,论证了司马迁自序“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在山西河津而非陕西韩城的故里之谜。依据当地地理、志书、传说等解读“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发掘了周文王在洽川黄河沙洲追求和迎娶美女太姒而生周武王的史实等,均为仅在图书馆难以完成。这就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优势。

当然,许多历史之谜非一日能想明白,更多的文化整合、整体性思考,深入历史的文化解读,构成本书初衷。

以此出发点对照,前两本书《神农乡纪》《高平发现炎帝陵》便留下缺憾。因笔者从事电视编导,虽已储备资料,却无暇坐家写书,故以电视编导的创作方式,拟定宗旨大纲,组织实地详细考察、赴“国图”累月查阅资料,嘱其兄代笔编写。但未形成深度分析模式,属纪实文学,故执笔本书以偿夙愿。

本书以实地游览为脉络,梳理古义,辨证诸家歧说,或采近年研究新论,或抒胸臆成一家之言,或标新而立,或有破有立,或破而未立,希望能把问题推到论证的极限。因非专业研究,又属普及浅出之作,故凡采众家之说,未便一一注明出处,望众方家见谅。

本书从问一系列为什么开始,以辩证唯物的思想方法,以纵横谈的叙事方式展开讨论,不一定拘于具体文物考证,或更容易在尚未全部发掘所有地下文物之前,甚至长期不可能有相关文物出土时,形成一个讨论框架,讨论要为社会发展服务。

同时避免毫无意义地介入争议较大、难以把握、难以验证的具体历史轨迹、事件和观点,避免武断地对人类目前不可能回答的问题,做出一堆纯属猜测性的“我认为……”的企图。而是针对眼前的具体问题,从事物本源入手,从人类思维规律入手,立足实地考察,立足较少争议的历史记载,立足传说中唯物的有效信息,做出历史的、唯物的、辩证的合理论证,以供大众参考,促进普及,促进炎帝神农文化传播。

或许此事并不简单,数千年前司空见惯的事,今日已成遗迹,甚至踪迹全无。要想重新了解,就成了解读与揭秘。而多数历史信息本身就少有文物遗存的炎帝神农时代,考古手段也常受到局限,文化解读与纪录片特有的求证真相模式就成为重要方法。

白双法先生以诸多文化古迹考察不断完善的“双法字理”理论,解读了无数隐藏在汉字笔划里的文化信息。如果转而还原出造字时隐藏的文化信息,常能别开生面揭示许多文化悬念。因此成为我们揭示炎帝神农氏历史的重要思想方法。

辩证地看待上古神话,历史信息永远散发着璀璨的光辉。神话不是糟粕,那是我们的远祖传给我们的历史遗嘱,如同世界所有民族都有神话历史,那是民族的骄傲。而其中的历史印记,需要我们从中探索发现,解读其中的有效信息,从而倾听远祖传递给我们的遥远呼唤。

炎帝神农氏或许永远是一个历史之谜,因此对其解读,就是不断提出问题而不是武断地敲定“答案”。是指明探索方向,而非给予了最终定论。炎帝神农氏之谜的魅力即在于此,这就是使我们孜孜不倦的动力所在。

我们的万代子孙,即使将来能够开发出更多的上古未知领域,也同样不会因我辈所处时代的浅显而责备我们,因为这就是历史,这就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规律。

高平炎帝神农氏遗迹尽管非常丰富,但在当今娱乐文化时代,能够引起广大读者关注的吸引力却可能有限,本身难以形成阅读热点。因此,本书在许多重要的文化“点”上,大量展开知识信息面,充实知识信息量,这样既能对这些“点”形成相对系统的知识信息量给以充分说明,这些大量的知识信息本身,也会对读者形成可读性,即使作为文化资料也很有价值,以此使炎帝神农文化得以普及传播。

因非此道中人,从未这般作文造句,想当然的这些想法或许未必如此,方家阅读至此也不必见笑,权作聊聊心得。即便引之一笑,亦作开心也罢。若虽作文造句一般,却能引起某些思考,便是吾辈目标。

文化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并且完全可能通过文化产业的形式,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

高平市现存宋金以前的古建筑11座,有世界古代史上最大规模的“长平之战”极为丰富的战争遗迹遗存。然而能够扛起高平旅游业的大旗,成为高平旅游业的龙头,成为晋城、山西乃至中国旅游业品牌的,非炎帝文化莫属。民革晋城市委的一份提案认为,开发炎帝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保护和维修现存遗迹、收集和整理历史记载、炫耀和比较资源优势上。应在认真保护的基础上,在开发和打造品牌上下大工夫,将具有极高研究价值的内容转变为具有较高旅游观光价值的重要产业。

几年前,著名旅游专家王连义教授总结山西旅游业的现状是:一流的资源,二流的规划,三流的人才,四流的管理,五流的营销。要科学、高水平地发掘炎帝文化,做好炎帝旅游产业开发,需要借助各方智力资源,制定总体规划,吸引各方投资,方可破解开发困局。

对此,山西省炎帝文化研究会、高平市委市政府不仅对本书给予有力的支持,对炎帝文化产业给以积极的推动,诸多产业开发项目已在筹备之中,令我辈欣慰之至。

各省之间比较,炎帝神农文化的开拓发展都有各自的瓶颈,多数都是“硬件足、缺软件”。相信本书抛砖引玉,能够促进山西高平达到“软件足、找硬件”,辉煌的中华炎帝文化事业就遥遥在望了。

程原生

二〇一一年七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