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探索心理的奥秘:心理学及应用
6590700000040

第40章 人格的概念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源于古希腊语面具“persona”,是指演员在演戏时所戴的面具。戴不同的面具表示戏剧中人物角色的不同心理特点。心理学沿用了这个含义,把一个人一生所扮演的种种角色的心理特点的总和看作是人格。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使用“人格”这个词对人进行评价,如“他人格高尚”、“他人格卑劣”、“他缺乏人格”? ?这些论点多是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出发,那么在心理学中人格的定义又是什么呢?

由于不同心理学家的不同研究偏向,心理学界对人格所下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普林斯(M .Prince)认为,人格是“各种与生俱来的属性和由检验获得的属性和倾向的总和”。艾森克(H .Eysenck)认为,人格是“个人的社会的重要性及有关的半永久的行为形式特征”。“人格心理学之夫”奥尔波特(G .Allport)认为,“人格是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决定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独特性”。迄今为止,心理学家对人格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综合各种有关人格的定义,目前通常把人格界定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彭聃龄,2004)。

9.1 .1 人格的特征

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塑性、独特性、功能性、生物和社会制约性等特性。通过探讨人格的这些特征,可以进一步了解人格的内涵。

(1)整体性

人格是由许多成分或人格特质组成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些要素并不是孤立地存在着,也不是简单地叠加在一起,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交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人格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其内在人格的统一性。这种内在统一性受自我意识的支配,正因为如此,个体的内心世界、动机和行为之间才能保持和谐一致。但是,如果一个人经常处在几种相互矛盾的心理冲突下,其内在统一性就会失去平衡,从而有可能出现“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

心理学研究应强调整体的人,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更好地认识个别心理特征。个别特征也只有在整体人格环境下,才具有其明确的意义。

(2)稳定性和可塑性

人格是一些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综合。人格具有稳定性。即使是在不同情境下,其行为也会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例如,一个谦虚的人,在工作时表现为小心、谨慎;在面对褒奖时,表现为不自大、不自满;在和陌生人相处时,表现为不张扬、羞怯。在生活中偶然表现出来的、即时性的心理特征不属于人格范畴。

人格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一成不变的。人格还具有可塑性的特点。一个人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因此,当他心理活动的外部条件与内部条件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时,其人格可能也会有所变化。例如,一个人受生活中某件重大事件的影响,人格表现可能发生改变。

(3)独特性

人格不仅受生理活动、神经系统活动特点等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文化、教育、家庭等后天环境的影响。对于不同的人,这些影响因素及其交互作用根本不可能完全相同,从而形成了个体独特的人格特点。人与人之间不存在完全吻合的人格特征。正如在现实生活中,仔细留意一下身边的人,就会发现:有的人表现为果断,有的人表现为犹豫,有的人表现为好动,有的人表现为安静;有的人表现为热情,有的人表现为冷漠? ?即使是同卵双生子(具有相同的遗传因素),由于后天环境的不同影响,他们的人格也会有很大出入。

(4)功能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的关键。人格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人际交互等各方面,有时候甚至会主宰一个人的命运。就像同样面对逆境,有些人可以变得更加坚强,而有些人则会变得愈加消沉。只有当个体发挥积极的人格功能时,才会表现得健康向上;否则,就会表现得软弱无能,甚至变态。因此,人格具有功能性的特点。

(5)生物和社会制约性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人格受生物因素的制约,人的生物遗传因素是人格形成的物质基础,不同的神经活动类型会影响不同人格特点的产生。以前有许多研究者强调遗传因素对于人格的作用,如高尔顿等提出的遗传决定论。另一方面,人格受社会因素的制约,每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逐渐形成一定的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从而形成具有不同人格的人。因此可以说,每一个人的人格都是在一定社会文化环境下发展而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调环境对于人格的影响作用。

人格是在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这两者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片面强调生物因素或片面强调环境因素都是不正确的。

9.1 .2 人格的结构

人格是由多种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构成的复杂的完整系统,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它包括许多结构成分,如气质、性格、个性倾向性等。人格结构的这些成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9.1.2.1 气质

气质(temperament)是个体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和稳定性、指向性等方面,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性情”、“秉性”等相似。

气质具有天赋性,它在个体一出生就表现出来,如有的婴儿喜欢吵闹、好动,有的则比较安静、平稳,正所谓“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一个人的气质特征具有稳定、不易改变的特点。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气质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在教育等因素影响下,气质也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气质是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另外,气质也没有社会道德上的好坏之分,一个人气质的急躁或冷静不会决定他将来是否会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人。

9.1.2.2 性格

性格(character)是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勤劳或懒惰、热情或冷漠、谦虚或骄傲、善良或丑恶,这些都属于人的性格特征。

性格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个体关于某一事物的态度结合相应的行为方式,就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性格特征。

与气质不同,性格是有好坏之分的。性格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具有社会性,它涉及个人行为的内容,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面貌。如有的人比较自私,有的人比较无私;有的人比较勇敢,有的人比较怯懦? ?这些评价都具有社会道德含义。

9.1.2.3 个性倾向性

个性倾向性(personality indication)是指决定人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的动力系统。它是人格结构中最核心、最活跃的成分,是人进行活动时的基本动力。

个性倾向性是在后天的社会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它较少受先天因素的影响。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其中需要是个性倾向性乃至人格形成的重要基础。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之上产生的。而世界观是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所组成的信念系统,它处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指导着人们的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向。因此,可以说,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

个性倾向性能反映人的积极性和选择性,反映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兴趣、动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这些内心活动会驱使个体有目的、有选择地对客观事件进行反应。例如,在兴趣等的影响下,人们会有选择地发展自己的行为方式。当一个学生对英语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表现出对英语的积极态度,从而努力学习英语知识;当一个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时,他就会表现出对英语的消极态度,从而对英语学习避而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