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探索心理的奥秘:心理学及应用
6590700000018

第18章 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4 .6.1 不随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不随意注意是一种较为轻松的注意形式,如果在教学中能很好地利用不随意注意,将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是,由于有诸多因素可能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如果被与教学无关的干扰因素所吸引,则会对教学活动产生阻碍。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因素主要来自刺激的特点以及人自身的状态。针对这些因素,扬长避短,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它。

(1)创设优良教学的环境

为了避免无关因素引起人的不随意注意对教学活动造成干扰,应积极地采取相应措施,如校舍的选择、教室的布置以及教师的形象。校舍的选择应远离喧嚣的场所,适当进行绿化,各项设施布局合理;教室布置应光线充足、空气清新,活动中心应在空间上处在所有学生注意的最佳位置;教师形象大方,举止得体。

(2)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能引起学生注意的各个因素,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上应丰富多彩,具有一定新异性;在教学目标上应适当在学生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在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应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同时形式上要富于变化,从而不断引起和保持学生的不随意注意。

4 .6.2 随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不随意注意由于其自身特点,容易出现注意的分散。所以,在进行一项有目的的复杂活动时,常需要两种注意的参与。而引起和维持人的随意注意需要一定的条件,所以在教学中应采取积极措施引起和保持学生的随意注意。

(1)明确目的任务,激发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使学生设立一个明确且适当的学习目标对于学生随意注意的维持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在教学中所确立的目标清楚、具体且难度适宜时,学生就会知道如何做,而且力所能及,容易受到强化,从而使学生不断受到激励,激发其学习动机,这样才能使学生的随意注意得到保持。

(2)使学生掌握与学习活动有关的知识技能

在教学中,学生掌握与学习有关的技能,以及与当前教学活动相关的知识经验,可以更顺利地完成任务,逐渐接近目标,获得良好的反馈,从而使随意注意可以得到更好的维持。

(3)合理组织教学过程,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前已述及,兴趣是维持随意注意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种方式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如利用启发诱导式教学、表扬等积极反馈以及活动形式多样化等。同时,教学过程应严密、紧凑,提供丰富的刺激,使学生的注意能有效地保持。

(4)确立合理的教学常规,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确立合理的教学常规,使学生在学习活动和社会活动中学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通过纪律约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习惯的养成过程中,锻炼自身意志,因为随意注意需要较多意志成分的参与,一个人意志品质越优秀,越有利于自觉地维持随意注意,从而很好地完成活动任务。

4 。6.3 两种注意交替的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两者各自具有的特点,决定了在一项复杂活动中,过分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都不利于活动的完成。在教学活动中,只强调不随意注意,则会使教学活动容易陷入无序,缺乏计划性与目的性,学生的注意也容易被无关干扰因素所吸引,从而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若只强调随意注意的作用,则易使学生陷入疲劳,同样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所以在教学中,常常需要两者交替进行。如在活动之初,通过组织活动,引起学生的随意注意,使师生顺利完成角色定位;在教学活动中,合理组织各个教学要素,尽可能多地引起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在处理重点难点时,则有必要提醒学生的随意注意。这样两种注意交替进行,张弛有度,使学生的注意始终能保持在教学活动上,使活动达到最好的效果。

4 .6.4 课堂上学生的分心与控制

课堂上学生出现分心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所谓分心,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和集中,或者完全离开当前指向和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状态,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开小差”、“走神”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分心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① 注意的警觉水平降低,对事物和活动不能做出清晰的反应;② 经常改变注意对象,不能长久地将注意力指向和集中于必须注意的事和活动上,心理活动处于频繁动摇状态;③ 注意凝滞,缺乏反应的灵活性;④ 注意发生转移,心理活动从当前应指向和集中的对象转移到其他无关的对象上。

引起分心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① 从主观方面来说,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自觉性和信心;注意分配能力弱,稳定性差,身体不适,情绪烦乱等。② 从客观方面来说,主要有无关诱惑性刺激物的干扰,长时间从事一种单调的活动,学习内容过难,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紧张,学习环境杂乱不卫生等。③ 其他一些不可预期的因素,如课堂里的偶发事件等。

当学生即将分心或已在课堂上出现分心现象时就需要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重新唤起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注意。一般来说,常用的措施有:① 超前控制。预先分析可能产生分心的学生,针对不同特点,分别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教育,减少和消除分心的可能性。② 信号控制。在教学中,教师可用举目凝视,变化的表情,变化的语调、语气,做出特定的手势或暂时停止言语等暗示性的信号,向开始出现注意分散的学生进行提示。③ 提问控制。当发现有导致分心的诱惑性刺激物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机智地提出一个问题,引起学生的觉醒,以达到控制学生分心的目的。④ 邻近控制。教师可以在空间上缩小与出现注意分散的学生的距离,如走到其身边等,以起到提示的作用。⑤ 表扬(批评)控制。适当表扬对维持学生的注意,提示和控制学生的分心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必要时,也可以对注意分散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⑥ 偶发事件的处理。当课堂里出现不可预期的偶发事件时,教师应合理运用教育机智,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防止学生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