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的故事
6588800000007

第7章 认真琢磨木工技术

做木工的岁月

以富而能富人者,欲贫不可得也;以贵而能贵人者,欲贱不可得也;以达而能达人者,欲穷不可得也。

1875年端阳节,齐十爷病逝,齐家将家里的所有的积蓄都用来办了丧事,加上这之前曾给齐白石娶媳妇,两件大事加在一起,使齐家的日子显得异常窘迫。

祖父去世后,齐白石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许多,家里的劳动力,除了父亲,就只有他了,作为齐家的长子,他认为自己有义务帮助父亲挑起生活的重担。

当时,齐家田里的农活由他的父亲一人承担,可他父亲毕竟精力有限,所以经常显得疲惫不堪。

齐白石小时候身体不好,祖父在世时,他不过是砍砍柴,放放牛,捡捡粪,在家里打打杂,田里的事情,从来没有干过,看着自己的父亲这么劳累,一天,他对父亲说:“我的岁数也不小了,让我也学着干田里的活吧!”

父亲齐贳政见儿子这么懂事,便同意了他的要求。

齐白石最先学的是扶犁,由于他身体弱,跟着父亲学了好些天也没有学会。他常常是顾得了犁,却顾不了牛,顾着牛,又顾不着犁。这样来回地折腾,弄得满身是汗,也没有把犁扶好。

齐贳政又叫齐白石跟着他下田,插秧耘稻。

下田插秧的活就是整天弯着腰,在水田里泡,这比扶犁更加辛苦,齐白石一天干下来,累得晚饭都不吃就睡着了。

看着儿子一天天的消瘦下去,他的父母决定不再让他干地里的活了,而是让他学门手艺,以后好养家糊口。

但是,究竟学哪一门手艺呢?齐贳政和自己的母亲以及妻子商量了很久,都没想出一个好的主意。

1877年,齐白石已经15岁了。这年正月,去世的齐十爷的堂弟、齐白石的本家叔祖齐仙佑来到齐家向自己的堂嫂拜年。齐仙佑是一个木匠,被乡里人称作齐满木匠。

齐贳政请他喝酒。在他们闲聊的时候,齐贳政突然想到,如果让这个堂叔收自己的儿子为徒,跟他一起学木匠的手艺,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他试探性把这个想法说了出来。没想到齐仙佑一口答应了下来。齐贳政赶忙把齐白石叫来:“阿芝,快给叔公行个礼!”

齐白石上前深深地鞠一躬说:“叔公新年好!”

齐仙佑会意地点点头,说:“好,好,几年不见,阿芝都长成大人啦!不错不错。”

齐贳政在一旁说:“阿芝啊,我已经给你叔父说好了,以后跟着叔父学木匠手艺,你同意吗?”

齐白石看一眼父亲,又看一眼叔父,用力地点点头,懂事地说:“如今我已经是一个有家室的人了,学门手艺才好养家,这是再好不过的事了,我还有什么不愿意的呢?”

齐仙佑看着这个聪明、乖巧的孩子,满意地说:“好哇,既然这么看得起我,就跟着我干吧!不过,我的这个活可是个又苦又累的活,阿芝你能够吃得消吗?”

不等齐白石回答,齐仙佑就抢着说:“我们是穷人家的孩子,什么苦活累活没有干过啊!一定没有问题的。是不是,阿芝?”

齐白石在一旁大声地跟着父亲附和说:“是是是!”

这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几天后,齐家人找了个好日子,齐白石就被父亲领到了齐仙佑的家。他们简单地举行了拜师礼,齐白石就算是齐仙佑的正式徒弟了。

齐白石出生以后,这还是第一离开家。在师傅身边,他每天都认真地学习量尺寸、画墨线、用锯子、使刨子等木工活计,认真琢磨木工技术。(配图)

齐仙佑是个粗木作,又名大器作,盖房子立木架是他的本行,做粗糙的桌椅床凳和种田用的犁耙之类,也不在话下。

这年清明节时,有人请齐仙佑盖房子,他自然就把自己的徒弟齐白石带了去。

谁知,齐白石的力气太小了,他的师傅让他给自己立木架,面对一根大檩子,齐白石不但扛不动,就连扶也扶不起。

齐仙佑的脾气非常暴躁,对徒弟自然也很凶。他见齐白石什么也干不了,就说他不中用,并毫不讲面情情地把他送回了家。

齐白石心里很难过,但也没有办法。

大约一个月以后,齐贳政又为儿子找到了第二个师傅。

这也是一位作粗木活的木匠,名叫齐长龄,他同样是齐家的远房本家亲戚。但他为人忠厚老实,性格开朗,对徒弟非常关心,齐长龄看到齐白石力气小,就鼓励地说:

“别着急,你好好练罢,什么事都是练出来的!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听了师傅的话,齐白石对学木匠充满了信心,经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齐白石开始随着师傅走村串户地做木工活,他的木工手艺也一步一步的提高了。

时间很快就到了该齐白石出师的日子了。一天,他跟着师傅做完工回来,在乡里的田埂上,远远地看见对面过来三个人。他们肩上有的背了木箱,有的背着很坚实的粗布大口袋,箱里袋里装的,也都是些斧锯钻凿这一类的家伙,一看就知道是木匠。

开始的时候,齐白石看见对方是自己的同行,并不在意。但让他想不到的是,当那三人走近他们时,他的师傅垂下了双手,侧着身体,恭恭敬敬地站在旁边,满面堆着笑意,首先向他们问好。

而那三个人,却高傲地瞅了他们一眼,略微地点了一点头,爱理不理地搭讪着:“从哪里来?”

齐长龄连忙答道:“刚给人家做了几件粗糙家具回来。”

其中一人带着讥讽的口吻说:“赚不少钱啦?”

齐长龄诚恳地回答:“哪里会,做粗活一天能挣几个钱呢。”

另一个人说:“哟,还带了个徒弟?”他这句问话,包含有轻视的成份,似乎说像齐长龄这样的手艺,还配带徒弟。

齐长龄弯下腰,向他们点点头,回答:“嗯,一个小徒弟,刚来,刚来不久。”

没有等齐长龄说完,对方“哦”了一声,便头也不回地走了。

一直到那三个人走了很远,齐长龄才又转身拉着齐白石往前走。

齐白石觉得很诧异,他心想,同是木匠,同样干力气活,难道还有高低贵贱的不同?他好奇地问:“我们是木匠,他们也是木匠,师傅为什么要这样恭敬?”

齐长龄拉长了脸说:“小孩子不懂得规矩!我们是大器作,做的是粗活,他们是小器作,做的是细活。他们能做精致小巧的东西,还会雕花,这种手艺,不是聪明人,一辈子也学不成的。木匠当中一百个也只有几个会做这些细活。我们大器作的人,怎敢和他们平起平坐呢?”

师傅的一番话,说的齐白石心里很不服气,虽然他嘴上不再吭气,但他才心里却说:

“干吗那么神气,你们能学,难道我就学不成!”

齐白石暗自决定,以后一定要去学做小器的木活。